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躬擐甲胄
谓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左传·成公十三年:“ 文公 ( 晋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险阻,征东之诸侯。”《梁书·元帝纪》:“我是以董率皋貔,躬擐甲胄,霜戈照日,则晨离夺暉,龙骑蔽野,则平原掩色。” 唐 张说 《论神兵军大总管功状》:“既而王躬擐甲胄,吐诚师旅,誓在尽敌,以报前讎。”
《漢語大詞典》:櫜甲束兵
谓脱去铠甲,收起兵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秦 师轻而无礼” 唐 孔颖达 疏:“吕氏春秋説此事云:‘师行过 周 , 王孙满 曰:过天子之城,宜櫜甲束兵,左右皆下。’”今本吕氏春秋·悔过作“橐甲束兵”。
《漢語大詞典》:放甲
脱下铠甲。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寻被 后主 敕令,乃投戈放甲,诣 会 於 涪 军前。”
分類:铠甲
《國語辭典》:案兵束甲  拼音:àn bīng shù jiǎ
停止军事行动。《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漢語大詞典》:弃甲倒戈(棄甲倒戈)
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三国演义》第四六回:“若是这个月破的,便破;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 张子布 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徐庶成真:“俄而,众贼麕至,某将仓卒拔剑,剑即飞去。须臾,贼众纷纷众甲倒戈而北。”
《漢語大詞典》:弃甲负弩(棄甲負弩)
丢弃铠甲,背起弓弩。形容战败。韩非子·初见秦:“乃復悉士卒以攻 邯郸 ,不能拔也,弃甲负弩,战竦而却,天下固已量 秦 力二矣。”
《國語辭典》:弃甲曳兵(棄甲曳兵)  拼音:qì jiǎ yì bīng
抛弃铠甲,拖著兵器。形容战败逃走的狼狈状。《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被公子翚奋勇当先,只一阵,杀得宋兵弃甲曳兵,逃命不迭。」
《漢語大詞典》:袍甲
战袍和铠甲。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一志努力门》:“著弘誓鎧胄,被忍辱袍甲。”
分類:战袍铠甲
《漢語大詞典》:饰甲底兵(飾甲底兵)
亦作“餙甲底兵”。 整理铠甲,磨快武器。饰,通“ 飭 ”;底,通“ 砥 ”。《诅楚文》:“张矜意怒,餙甲底兵。”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秦誓文》﹞今存古本,随字辨释,録之於后……今又悉兴其众,张矜意怒,饰甲底兵,奋士盛师,以偪我边竞。”
《漢語大詞典》:衽革枕戈
以铠甲为席,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争频繁,生活不安定。 严复 《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盖几靡有孑遗,秏矣!”
《漢語大詞典》:卷甲倍道
卷起铠甲,急速前进。指急行军。语本孙子·军事:“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 行密 乃走 庐州 。久之,未知所嚮,问 袭 曰:‘吾欲卷甲倍道,西取 洪州 可乎?’”明史·宋忠传:“ 燕王 度 忠 必争 居庸 ,帅精兵八千,卷甲倍道趋 怀来 。”
《漢語大詞典》:卷甲束兵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旧唐书·韦凑传:“当 周 室之衰微也, 秦 师过 周 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王孙满 犹以其不卷甲束兵,讥其无礼,知其必败。”按, 周 朝凡诸侯军队路过天子都门时,需卷甲束兵表示恭敬。
《漢語大詞典》:卷甲韬戈(卷甲韜戈)
卷起铠甲,收起武器。谓停止战斗。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韜戈,啗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明 宋濂 《追封蕲国公谥武义康公神道碑铭序》:“卷甲韜戈,率众臣附。”
《國語辭典》:靠子  拼音:kào zi
1.用来靠腰、背的东西。如:「车靠子」。
2.旧时戏剧中武将所披的冑甲。《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國語辭典》:靠把  拼音:kào bǎ
戏剧中表演作战时,武将披著铠甲开打称为「靠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