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1,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绾铜
铜钵
铜沟
铜印
铜环
铜荷
铜镮
铜驼陌
铜浑
银铜
罚铜
铜漏
铜雀台
铜铅
铜柯
《分类字锦》:绾铜(绾铜)
李峤授元素履忠州临江县令制奉议郎行涪州隆化县元素履绾铜两穴游刃三巴府推其能人便其政
分类:县令
《骈字类编》:铜钵(铜钵)
宋书庐江王祎传泰始五年河东柳欣慰谋反欲立祎祎与相酬和欣慰要结征北咨议参军杜幼文行军参军宋祖珍前鄀令王隆伯等祎吏左右除虎儿以金合一枚饷幼文铜钵二枚饷祖珍隆伯幼文具奏其事者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 则刻一寸以此为率萧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丘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宋史舆服志行漏舆隋大行漏车也制同钟鼓楼而大设刻漏如称衡首垂铜钵末有铜象漆匮贮水渴乌注水入钵中长竿四舆士六十人乞法苑珠林波罗奈城有一长者遗失铜钵求觅不获 人于粪聚中得彼铜钵挂于杖头 云仙杂记陶渊明日用铜钵煮粥为二食具遇发火则再拜曰非有是火何以充腹 酉阳杂俎魏李骞崔劼至梁同泰寺入二堂佛前有铜钵中然烧劼曰可谓日月出矣爝火不息 宋祁笔记乐石有磬今浮屠持铜钵亦名磬世人不识乐石而儒者往往不晓磬折义故不独不识磬又不能知钵
又明一统志铜钵山在瑞金县西北巉岩为众山之冠
《漢語大詞典》:铜沟(銅溝)
(1).铜铸的沟渠。相传 吴王 夫差 曾在宫中铸造铜沟。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吴王 於宫中作 海灵馆 、 馆娃阁 ,铜沟玉槛,宫之楹槛珠玉饰之。”
(2).借指宫苑。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伐越》:“看春生金屋,月满铜沟,不求欢乐,反招僝僽。” 明 屠隆 《綵毫记·长安豪饮》:“朝班初散,竝马出铜沟,过紫陌,醉红楼。” 清 黄景仁 《陌上行》:“ 建章门 外栖乌起,落花流出铜沟里。”
《國語辭典》:铜印(銅印)  拼音:tóng yìn
铜铸的印章。汉以后官员所用,清代官印,三品以下用铜制,二品以上用银铸。唐。李颀〈送崔婴赴汉阳〉诗:「才年三十佩铜印,知尔弦歌汉水清。」《宋史。卷一五四。舆服志六》:「两汉以后,人臣有金印、银印、铜印。唐制,诸司皆用铜印,宋因之。」
《漢語大詞典》:铜环(銅環)
(1).亦作“ 铜鐶 ”。铜制的门环。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元 冯奖翁 《金马门赋》:“当关级文石之玉,启钥响铜环之雷。” 清 黄景仁 《沁园春·梦断》词:“几载相思,连宵入梦,今夜铜鐶风动开。”
(2). 宋 代三品官员祭服上的一种铜制环饰。宋史·舆服志四:“三品,五旒冕,皁綾綬,铜环,金涂铜革带,佩,餘如二品服。”
《漢語大詞典》:铜荷(銅荷)
(1).铜制的呈荷叶状的烛台。 北周 庾信 《对烛赋》:“铜荷承泪蜡,铁鋏染浮烟。”
(2).古代铜制的计时仪器上的荷叶状容器。《宋史·律历志十三》:“又为烛龙,承以铜荷,时正吐珠振荷,循环自运。”
《漢語大詞典》:铜镮(銅鐶)
(1).铜制的环状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猎人杀得鹿,重一百八十斤。蹄下贯铜鐶,环上有篆字。” 唐 刘禹锡 《淮阴行》之三:“船头大铜鐶,摩挲光陈陈。” 宋 苏辙 《和子瞻焦山》:“偶然客至话乡国,西望落日低铜鐶。”
(2).见“ 铜环 ”。
分類:状物
《漢語大詞典》:铜环(銅環)
(1).亦作“ 铜鐶 ”。铜制的门环。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元 冯奖翁 《金马门赋》:“当关级文石之玉,启钥响铜环之雷。” 清 黄景仁 《沁园春·梦断》词:“几载相思,连宵入梦,今夜铜鐶风动开。”
(2). 宋 代三品官员祭服上的一种铜制环饰。宋史·舆服志四:“三品,五旒冕,皁綾綬,铜环,金涂铜革带,佩,餘如二品服。”
《國語辭典》:铜驼陌(銅駝陌)  拼音:tóng tuó mò
古时洛阳有铜驼街,冠盖云集,繁荣豪华。据说有二铜驼在宫外四叉路口,夹路相对,故当时称为「铜驼陌」。后遂以铜驼陌比喻最繁华的街道。元。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四季里常开不断花,铜驼陌纷纷斗奢华。」简称为「铜街」。
《漢語大詞典》:铜驼街(銅駝街)
地名。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故 洛阳城 中。以道旁曾有 汉 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 晋 陆机 《洛阳记》:“ 洛阳 有 铜驼街 , 汉 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 金马门 外集众贤, 铜驼陌 上集少年。’”
《漢語大詞典》:铜浑(銅渾)
见“ 铜浑仪 ”。
《漢語大詞典》:铜浑仪(銅渾儀)
即浑天仪。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元祐 四年三月己卯,铜浑仪新成,盖 苏子容 所造也,古谓之浑天仪。”亦省称“ 铜浑 ”。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州毛司马秋九咏·秋云》:“南陆铜浑改,西郊玉叶轻。” 陈熙晋 笺注引 戴祚 《西征记》:“ 长安 南有灵臺,上有铜浑天仪。” 唐 柳宗元 《记里鼓赋》:“异铜浑之仪,亦可叙紫微之星次。” 唐 王起 《元日观上公献寿赋》:“岁移木德,春变铜浑,观上公之献寿。”参见“ 浑天仪 ”。
分類:浑天仪
《骈字类编》:银铜(银铜)
唐书食货志见铁锡下刀南史宋江夏王义恭传车前不得过六队 不得过银铜饰
《漢語大詞典》:罚铜(罰銅)
纳铜赎罪。 宋 司马光 《留韩吕札子》:“其人身为臺官,坐言事罚铜。”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九年:“帝以详定官 陈绎 等取第一甲不精,并罚铜。”
分類:赎罪
《漢語大詞典》:铜漏(銅漏)
铜壶。古代一种计时器。 后蜀 顾夐 《献衷心》词:“银釭背,铜漏永,阻佳期。” 宋 司马光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翦烛添香欢未极,但惊铜漏太悤悤。” 高士其 《时间伯伯》诗:“ 中国 的古人用过铜漏,还有水钟和 埃及 的乳钟。”参见“ 刻漏 ”。
《國語辭典》:刻漏  拼音:kè lòu
古代的计时器。刻为刻度数的漏箭,漏为盛水的铜壶,用铜壶装水,底穿一孔,中置漏箭,壶中水从壶底漏出,逐渐减少,箭上刻度渐次显露,据此测知时刻。
《國語辭典》:铜雀台(銅雀臺)  拼音:tóng què tái
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冬,曹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建一高台。楼顶置大铜雀,展翅若飞。唐以后也称为「相台」。宋。刘克庄 沁园春。何处相逢词:「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三国演义》第三四回:「乃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
《骈字类编》:铜铅(铜铅)
唐 卢纶 送信州姚使君 铜铅满穴山能富,鸿雁连群地亦寒。
宋 梅尧臣 送刘成伯著作赴弋阳宰 有药化铜铅,方士多伏鍊。
《漢語大詞典》:铜柯(銅柯)
刚劲、苍郁的树枝。 元 宋旡 《西湖酒家壁画枯木》诗:“铁榦铜柯嗅不香,苍云玄烟润将滴。” 傅尃 《六朝柏》诗:“南麓森然见双柏,铜柯石干凌神霄。”
分類:刚劲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