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1,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铜龠尺
铜鱼符
铜罂
铜升
铜饰
铜首
铜兽符
铜术
铜铊
铜驼街
铜网
铜瓮
铜线
铜秀
铜鋗
《漢語大詞典》:铜龠尺(銅龠尺)
量具。古时用以度量黄钟之管和它的直径。宋史·律历志四:“十一, 蔡邕 铜龠尺,同 后周 玉尺,比 晋 前尺为一尺一寸五分八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书〈旧五代史·乐志下〉后:“十一,比 晋 前尺,一尺一寸五分八釐, 汉 蔡邕 铜龠尺, 后周 玉尺。”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骈字类编》:铜罂(铜罂)
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花不萎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花竟斋不萎七日斋毕花更鲜红看视罂中稍有根须当世称其孝感
《漢語大詞典》:铜升(銅升)
古代量器。铜制的升。《隋书·律历志上》:“準为铜升,用颁天下。内径七寸一分,深二寸八分,重七斤八两。”
分類:量器
《骈字类编》:铜饰(铜饰)
宋史仪卫志扇圆径四尺二寸柄长八尺三寸黄茸绣团龙仍用金涂铜饰扇有朱团及雉尾四等朱团绣云凤或杂花黑漆柄金铜饰雉尾皆方绣雉尾之状有三等
《分类字锦》:铜首(铜首)
见电影注
分类:矢箭
《漢語大詞典》:铜兽符(銅獸符)
即铜虎符。 唐 人避 唐高祖 之祖 李虎 讳,改“虎”为“兽”。隋书·高祖纪下:“冬十月丁未,颁铜兽符於驃骑、车骑府。”通典·职官十三:“ 梁 封爵亦如 晋 宋 之制……诸公侯皆假铜兽符、竹使符第一至第五。”亦省作“ 铜兽 ”。 唐 柳宗元 《代裴中丞谢讨黄少卿贼表》:“灵旗斜指,铜兽俯临。”参见“ 铜虎符 ”。
《國語辭典》:铜虎符(銅虎符)  拼音:tóng hǔ fú
汉代用于军事徵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南朝宋。裴骃。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骈字类编》:铜术(铜术)
卢照邻乐府杂诗序玉阶伏奏谨依汲直之闻铜术埋轮先定雍门之罪
《韵府拾遗 麻韵》:铜铊(铜铊)
扬维桢诗杨花满头作盐舞不与斤两添铜铊
《漢語大詞典》:铜驼街(銅駝街)
地名。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故 洛阳城 中。以道旁曾有 汉 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 晋 陆机 《洛阳记》:“ 洛阳 有 铜驼街 , 汉 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 金马门 外集众贤, 铜驼陌 上集少年。’”
《骈字类编》:铜网(铜网)
宋濂 晚步青溪上诗 南澨绮钱结,北津铜网繁。
《骈字类编》:铜瓮(铜瓮)
续搜神记袁真在豫州送阿薛阿郭阿马三妓与桓宣武三人半夜共出庭前月下观望有铜瓮水在其侧忽见流星从天直堕瓮中惊喜共视忽如二寸珠沉于水底乃相谓曰此吉祥也于是薛郭二人更以瓢杓接取并不得阿马最后取星正入瓢中饮之俄而怀灵宝
又明一统志铜瓮山在施州卫西七十六里以形似名
《國語辭典》:铜线(銅線)  拼音:tóng xiàn
由铜制成的线状物,因铜具有延展性佳、导热性高与导电性高的特性,故常作为电线等用途。
分類:电报
《韵府拾遗 宥韵》:铜秀(铜秀)
朱德润诗霜风千年换陵谷铜秀土花青似玉
《骈字类编》:铜鋗(铜鋗)
魏武帝上献帝器物表臣祖腾有顺帝赐器今上四石铜鋗四枚五石铜鋗一枚御物有纯银粉铫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