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1,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铜箄
铜鼻
铜陛
铜兵符
铜筹
铜带
铜桥
铜鎗
铜堑
铜契
铜漆
铜浦
铜猊
铜帽
铜镘
《韵府拾遗 支韵》:铜箄(铜箄)
玉篇宋太宗时长安民得甗其状下为鼎三足上为方甑中设铜箄可以开阖有铭在其侧句中正识其文曰甗也遂藏秘阁
《高级汉语词典》:铜鼻
古代官印上铜制的鼻状纽孔
《漢語大詞典》:铜陛(銅陛)
用铜套覆的台阶。 南朝 梁 何子朗 《学谢体诗》:“桂臺清露拂,铜陛落花沾。”
分類:用铜台阶
《漢語大詞典》:铜兵符(銅兵符)
即铜虎符。《宋史·舆服志六》:“铜兵符: 汉 制,铜铸,上刻虎形。”参见“ 铜虎符 ”。
分類:铜虎符
《國語辭典》:铜虎符(銅虎符)  拼音:tóng hǔ fú
汉代用于军事徵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南朝宋。裴骃。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漢語大詞典》:铜筹(銅籌)
古代报时示警用的铜制更签。 明 陈子龙 《长安夜归曲》:“铜筹传警宫门下,落日惊鸦两不知。”参见“ 铜籤 ”。
分類:报时示警
《漢語大詞典》:铜签(銅籤)
见“ 铜籤 ”。
亦作“ 铜签 ”。
(1).古代报时示警时用的铜制更筹。 明 高启 《明皇秉烛夜游图》诗:“知更宫女报铜籤,歌舞休催夜方半。” 金檀 注引陈书·世祖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籤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籤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警觉也。”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讲武》:“铜籤响促秋宫寝,一霎时钧天梦醒。”
(2).指戈矛之类。 明 徐渭 《赠吕正宾长篇》:“铜签半傅鸊鵜膏,刀血斜凝紫花绣。”
《骈字类编》:铜带(铜带)
宋史英宗纪治平四年宗室有假金带而以铜带归者主吏以告帝曰真吾带也受之
《骈字类编》:铜桥(铜桥)
南唐书升元二年十有一月以步骑八万讲武于铜桥赐将吏以下金帛有差
《骈字类编》:铜鎗(铜鎗)
演繁露笑林云太原人夜失火欲出铜鎗误出熨斗曰异事火未至已烧失脚
《漢語大詞典》:铜堑(銅塹)
产铜的山堑。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 汉 求金岫, 吴 寳铜堑。” 胡之骥 注:“ 吴 有 豫章郡 铜山, 濞 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益铸钱,国用富饶。”
《骈字类编》:铜契(铜契)
宋史舆服志见铁牌下
《骈字类编》:铜漆(铜漆)
后汉书梁冀传冀大起第舍柱壁雕镂加以铜漆 南史何远传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乾鱼数片而已
《骈字类编》:铜浦(铜浦)
庾信温汤碑烟青于铜浦色白于铅溪
《漢語大詞典》:铜猊(銅猊)
铜制的狻猊形的香炉。 宋 陆游 《春日睡起》诗:“睡起悠然弄衲琴,铜猊半烬海南沉。”
分類:狻猊香炉
《漢語大詞典》:铜帽(銅帽)
(1).指枪弹。因弹壳系铜制,故名。 清 李鸿章 《覆鲍春霆书》:“所需铜帽,顷已飭拨大小四十万颗。”
(2).潜水员下水操作时戴的帽子,密封不透水,借助玻璃孔进行观察,通过气环口进行呼吸。 胡万春 《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气泡‘扑扑扑’地从铜帽的气环口冒出来,像一大串珠子,往上飞去。”
《漢語大詞典》:铜镘(銅鏝)
铜钱。 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凭着我六文家铜鏝,博的是这三尺金鳞。”
分類: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