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卷三十九〈荀勖列传〉~53~
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初,勖于路逢赵贾人牛铎,识其声。及掌乐,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遂下郡国,悉送牛铎,果得谐者。
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初,勖于路逢赵贾人牛铎,识其声。及掌乐,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遂下郡国,悉送牛铎,果得谐者。
《周礼注疏》卷三〈天官冢宰·小宰〉~46~
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汉·郑玄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汉·郑玄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例句
首路回竹符,分镳扬木铎。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
《漢語大詞典》:铃铎(鈴鐸)
(1).金属响器名。大者为铃,小者为铎。作为警戒、教化、斋醮、奏乐之用。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犹铃鐸警耳,钟鼓骇心。”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沅州秀才》:“俄闻铃鐸音,若数壮夫负巨水,欲上復下。”
(2).挂于殿、阁、塔、观檐角的风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中门当涂,有三精舍,上置轮相,铃鐸虚悬。” 清 曹寅 《十六日登虎丘作》诗:“葳蕤寒不锁,铃鐸夜微鸣。”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我行山足下,了不闻铃鐸。”
(3).铃铛。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手摇铃鐸,唪诵不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山羊……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智识阶级的徽章。”
(2).挂于殿、阁、塔、观檐角的风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中门当涂,有三精舍,上置轮相,铃鐸虚悬。” 清 曹寅 《十六日登虎丘作》诗:“葳蕤寒不锁,铃鐸夜微鸣。”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我行山足下,了不闻铃鐸。”
(3).铃铛。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手摇铃鐸,唪诵不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山羊……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智识阶级的徽章。”
《骈字类编》:铎声(铎声)
唐书李嗣真传太常缺黄钟铸不能成嗣真居崇业里疑土中有之弗得其所道上逄一车有铎声甚厉嗣真曰宫声也市以归振于空地若有应者掘之得钟众乐遂和 中论见旌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