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门铃(門鈴)  拼音:mén líng
装在门上,便于从外面叫门的铃铛。从前用绳子拉响,现在都用电铃。唐。张籍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诗一○首之九:「初当授衣假,无吏挽门铃。」
《分类字锦》:缀铃(缀铃)
艾子杂说营丘士造艾子问曰凡大车之下与橐驼之项多缀铃铎何也艾子曰车驼之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逄则难于回避以藉鸣声相闻使预得回避尔
分类:杂兽
《骈字类编》:钩铃(钩铃)
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注母曰修己出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镂首戴钩铃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
《韵府拾遗 青韵》:挂铃(挂铃)
五代史张敬达传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
《漢語大詞典》:合欢铃(合歡鈴)
古代婚礼中所用的铃。取其音声和谐以象征夫妇和睦。参阅通典·礼十八引 汉 郑众 《婚礼谒文赞》
《漢語大詞典》:铃吏(鈴吏)
随从护卫人员。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人事》:“见铃吏擎生肉二盘,一置倅前,一置客前。”
《骈字类编》:碧铃(碧铃)
明 王微 天柱峰 叨利移金畤,神霄堕碧铃。
《國語辭典》:电铃(電鈴)  拼音:diàn líng
1.早期利用手按使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來磁化铁心,吸收软铁带动锤敲击鈴,而发出振动声音的装置。
2.现在电子式的电鈴,经由手按产生讯号使远端扬声器产生鈴声。
《漢語大詞典》:钉铃(釘鈴)
象声词。马行时佩铃的声音。 唐 李贺 《沙路曲》:“柳脸半眠丞相树,珮马钉铃踏沙路。” 王琦 汇解:“珮马,马之羈络上有鸞铃玉珂之饰者。钉铃,珮声。”
《國語辭典》:串铃(串鈴)  拼音:chuàn líng
1.在江湖中行医或算命的人用来招呼顾客的器具。多用铜或铁制成,摇动时可以发出声音。《金瓶梅》第一九回:「想著你当初不得地时,串铃儿卖膏药,也亏了这位鲁大哥扶持你。」《老残游记》第一九回:「赶忙仍旧制了一个串铃,买了一个旧药箱,配好了许多药材。」
2.联贯成串的铃铛。多系在骡马的颈项上,行走时摇动发出声音。
3.乐器名,打击乐器。流行于蒙古族、藏族。在环绕成圈的皮环上系有十几个小铜铃,手持圆环摇铃发声。也有将小铃系于长方形木拍上,持拍柄摇铃发声的。用于民间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
《韵府拾遗 谏韵》:铃栈(铃栈)
王安石诗櫜垂铃栈驼鸣𡇼节拥棠郊虎视耽
《國語辭典》:铃铛(鈴鐺)  拼音:líng dāng
用金属所制成的球形或扁圆形发声器。有一开口,内置金属小球或小石,故摇动时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漢語大詞典》:铃钹(鈴鈸)
即碰铃。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形似小碗,两个为一副,左右手各持一个,相碰发音。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歌舞的伴奏。
《國語辭典》:捞铃(撈鈴)  拼音:lāo líng
采收菱角时,因菱角尖锐易被刺伤,故须小心的捞取。用以形容手颤抖的样子。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一折:「贤士既不用酒,两只手捞铃一般相似。」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二折:「哎哟!天哪!好教我便慌慌速速,手似捞铃。」也作「捞凌」、「捞菱」。
《國語辭典》:捞菱(撈菱)  拼音:lāo líng
采收菱角时,因菱角尖锐易被刺伤,故须小心的捞取。用以形容手颤抖的样子。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四折:「住者,两只手捞菱相似。」也作「捞凌」、「捞铃」。
分類:颤抖
《国语辞典》:墙铃(墙铃)  拼音:qiáng líng
古时在城墙上守夜巡逻者所摇的铃。宋。孔平仲〈霁夜〉诗:「寂历帘拢深夜明,摇回清梦戌墙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