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铁 → 鋨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下〈西域列传下·拂菻〉~626~
俗喜酒,嗜乾饼。多幻人,能发火于颜,手为江湖,口幡眊举,足堕珠玉。有善医能开脑出虫以愈目眚。土多金、银、夜光璧、明月珠、大贝、车渠、码、木难、孔翠、虎魄。织水羊毛为布,曰海西布。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格交错,高三四尺。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失时不取即腐。西海有市,贸易不相见,置直物旁,名鬼市。有兽名腐,大如狗,犷恶而力。北邑有羊,生土中,脐属地,割必死,俗介马而走,击鼓以惊之,羔脐绝,即逐水草,不能群。
俗喜酒,嗜乾饼。多幻人,能发火于颜,手为江湖,口幡眊举,足堕珠玉。有善医能开脑出虫以愈目眚。土多金、银、夜光璧、明月珠、大贝、车渠、码、木难、孔翠、虎魄。织水羊毛为布,曰海西布。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格交错,高三四尺。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失时不取即腐。西海有市,贸易不相见,置直物旁,名鬼市。有兽名腐,大如狗,犷恶而力。北邑有羊,生土中,脐属地,割必死,俗介马而走,击鼓以惊之,羔脐绝,即逐水草,不能群。
《樊川诗集注》卷三
唐·杜牧〈润州二首〉其二:「谢朓诗中佳廲,夫差传里水犀军。城高铁瓮横?弩,柳暗朱楼多梦云。」作者自注:「润州城,孙权筑,号为铁瓮。」清。冯集注引宋。程大昌《演繁露》:润州城古号铁瓮,人但知其取喻以坚而已,然瓮形深狭,取以类城,似为非类。乾道辛卯,予过润,蔡子平置燕于江亭,亭据郡治前山绝顶,而顾子城雉堞缘冈,弯环四合,其中州治诸廨在焉,圆深之形正如卓瓮,予始知喻以为瓮者,指子城也。
唐·杜牧〈润州二首〉其二:「谢朓诗中佳廲,夫差传里水犀军。城高铁瓮横?弩,柳暗朱楼多梦云。」作者自注:「润州城,孙权筑,号为铁瓮。」清。冯集注引宋。程大昌《演繁露》:润州城古号铁瓮,人但知其取喻以坚而已,然瓮形深狭,取以类城,似为非类。乾道辛卯,予过润,蔡子平置燕于江亭,亭据郡治前山绝顶,而顾子城雉堞缘冈,弯环四合,其中州治诸廨在焉,圆深之形正如卓瓮,予始知喻以为瓮者,指子城也。
《新五代史》卷二十九〈晋臣传·桑维翰〉~39~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晋高祖辟为河阳节度掌书记,其后常以自从。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晋高祖辟为河阳节度掌书记,其后常以自从。
《漢語大詞典》:铁石(鐵石)
(1).铁矿石。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夫铁石天然,尚为锻鍊者变易故质。”《后汉书·循吏传·卫飒》:“ 耒阳县 出铁石,佗郡民庶常依因聚会,私为冶铸。”
(2).铁和石。比喻坚定不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烧丞相长史 王必 营” 裴松之 注引 晋 阴澹 《魏武故事》:“领长史 王必 ,是吾披荆斩棘时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晋书·忠义传序》:“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故能守铁石之深衷,厉松筠之雅操。” 金 周昂 《孙资深岁寒堂》诗:“此心铁石无人会,唯有庭前柏树知。” 明 何景明 《送刘养和侍御谪金坛》诗:“风霜华杪留颜色,铁石人间识肺腑。”
(2).铁和石。比喻坚定不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烧丞相长史 王必 营” 裴松之 注引 晋 阴澹 《魏武故事》:“领长史 王必 ,是吾披荆斩棘时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晋书·忠义传序》:“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故能守铁石之深衷,厉松筠之雅操。” 金 周昂 《孙资深岁寒堂》诗:“此心铁石无人会,唯有庭前柏树知。” 明 何景明 《送刘养和侍御谪金坛》诗:“风霜华杪留颜色,铁石人间识肺腑。”
《漢語大詞典》:铁笛(鐵笛)
铁制的笛管。相传隐者、高士善吹此笛,笛音响亮非凡。 宋 朱熹 《武夷精舍杂咏·铁笛亭序》:“﹝ 武夷山 中之隐者 刘君 ﹞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 元 萨都剌 《升龙观夜烧香印上有吕洞宾老树精》诗:“铁笛一声吹雪散,碧云飞过 岳阳楼 。” 清 龚自珍 《湘月·朱纯子留宿钓鱼村兼乞梅花》词:“铁笛吹残,瑶笺谱賸,料得怜幽独。”
《漢語大詞典》:铁瓮(鐵甕)
亦作“ 铁瓮 ”。
(1).坚固的瓮城。比喻强盛的国势。 唐 秦韬玉 《陈宫》诗:“金城暗逐歌声碎,铁瓮潜随舞势休。”参见“ 瓮城 ”。
(2).指 铁瓮城 , 京口 (今 江苏 镇江 ) 北固山 前的一座古城。为 三国 时 孙权 所筑。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城高 铁瓮 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冯集梧 注:“原注:‘ 润州 城, 孙权 筑,号为 铁瓮 。’《演繁露》:‘ 润州 城古号 铁瓮 ,人但知其取喻以坚而已,然瓮形深狭,取以喻城,似为非类。 乾道 辛卯,予过 润 , 蔡子平 置燕于 江 亭,亭据郡治前山絶顶,而顾子城雉堞缘冈,弯环四合,其中州郡诸廨在焉,圆深之形,正如卓瓮,予始知喻以为瓮者,指子城也。’” 元 萨都剌 《还京口》诗:“城高 铁瓮 江山壮,地接 金陵 草木凋。” 殷孟伦 朱广祁 校正引 明 陈沂 《南畿志》:“ 吴 时已自为京城,復筑子城,固以甓,号为 铁瓮 。” 清 洪升 《过京口作》诗:“北南形胜地, 铁瓮 此坚城。”
(1).坚固的瓮城。比喻强盛的国势。 唐 秦韬玉 《陈宫》诗:“金城暗逐歌声碎,铁瓮潜随舞势休。”参见“ 瓮城 ”。
(2).指 铁瓮城 , 京口 (今 江苏 镇江 ) 北固山 前的一座古城。为 三国 时 孙权 所筑。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城高 铁瓮 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冯集梧 注:“原注:‘ 润州 城, 孙权 筑,号为 铁瓮 。’《演繁露》:‘ 润州 城古号 铁瓮 ,人但知其取喻以坚而已,然瓮形深狭,取以喻城,似为非类。 乾道 辛卯,予过 润 , 蔡子平 置燕于 江 亭,亭据郡治前山絶顶,而顾子城雉堞缘冈,弯环四合,其中州郡诸廨在焉,圆深之形,正如卓瓮,予始知喻以为瓮者,指子城也。’” 元 萨都剌 《还京口》诗:“城高 铁瓮 江山壮,地接 金陵 草木凋。” 殷孟伦 朱广祁 校正引 明 陈沂 《南畿志》:“ 吴 时已自为京城,復筑子城,固以甓,号为 铁瓮 。” 清 洪升 《过京口作》诗:“北南形胜地, 铁瓮 此坚城。”
《漢語大詞典》:盐铁(鹽鐵)
(1).盐和铁。亦指煮盐、冶铁之事。《管子·山国轨》:“盐铁之筴,足以立轨官。”《史记·平準书》:“於是以 东郭咸阳 、 孔仅 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汉城 在 炭山 东南 滦河 上,有盐铁之利,乃 后魏 滑盐县 也。”
(2).见“ 盐铁使 ”。
(2).见“ 盐铁使 ”。
《漢語大詞典》:铁瓮城(鐵甕城)
《漢語大詞典》:铁瓮(鐵甕)
亦作“ 铁瓮 ”。
(1).坚固的瓮城。比喻强盛的国势。 唐 秦韬玉 《陈宫》诗:“金城暗逐歌声碎,铁瓮潜随舞势休。”参见“ 瓮城 ”。
(2).指 铁瓮城 , 京口 (今 江苏 镇江 ) 北固山 前的一座古城。为 三国 时 孙权 所筑。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城高 铁瓮 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冯集梧 注:“原注:‘ 润州 城, 孙权 筑,号为 铁瓮 。’《演繁露》:‘ 润州 城古号 铁瓮 ,人但知其取喻以坚而已,然瓮形深狭,取以喻城,似为非类。 乾道 辛卯,予过 润 , 蔡子平 置燕于 江 亭,亭据郡治前山絶顶,而顾子城雉堞缘冈,弯环四合,其中州郡诸廨在焉,圆深之形,正如卓瓮,予始知喻以为瓮者,指子城也。’” 元 萨都剌 《还京口》诗:“城高 铁瓮 江山壮,地接 金陵 草木凋。” 殷孟伦 朱广祁 校正引 明 陈沂 《南畿志》:“ 吴 时已自为京城,復筑子城,固以甓,号为 铁瓮 。” 清 洪升 《过京口作》诗:“北南形胜地, 铁瓮 此坚城。”
(1).坚固的瓮城。比喻强盛的国势。 唐 秦韬玉 《陈宫》诗:“金城暗逐歌声碎,铁瓮潜随舞势休。”参见“ 瓮城 ”。
(2).指 铁瓮城 , 京口 (今 江苏 镇江 ) 北固山 前的一座古城。为 三国 时 孙权 所筑。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城高 铁瓮 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冯集梧 注:“原注:‘ 润州 城, 孙权 筑,号为 铁瓮 。’《演繁露》:‘ 润州 城古号 铁瓮 ,人但知其取喻以坚而已,然瓮形深狭,取以喻城,似为非类。 乾道 辛卯,予过 润 , 蔡子平 置燕于 江 亭,亭据郡治前山絶顶,而顾子城雉堞缘冈,弯环四合,其中州郡诸廨在焉,圆深之形,正如卓瓮,予始知喻以为瓮者,指子城也。’” 元 萨都剌 《还京口》诗:“城高 铁瓮 江山壮,地接 金陵 草木凋。” 殷孟伦 朱广祁 校正引 明 陈沂 《南畿志》:“ 吴 时已自为京城,復筑子城,固以甓,号为 铁瓮 。” 清 洪升 《过京口作》诗:“北南形胜地, 铁瓮 此坚城。”
《國語辭典》:铁砚磨穿(鐵硯磨穿) 拼音:tiě yàn mó chuān
晋桑维翰初考进士时,主司恶其姓,以为桑、丧同音。有人劝他用别的方法求仕,维翰慨然,乃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他仕。」最后还是考上进士。典出《新五代史。卷二九。晋臣传。桑维翰传》。后比喻勤学苦读,终有所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明。王玉峰《焚香记》第一五出:「乌纱白发人争羡,须知铁砚磨穿。」也作「磨穿铁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