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磨勘  拼音:mó kān
1.推求学理。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江右学王门案五。太常王塘南先生时槐》:「塘南之学,八十年磨勘至此,可谓洞彻心境者矣!」
2.古时勘察官吏的成绩。唐。德宗〈磨勘内侍官结阶敕〉:「并结阶累勋阶者,并且当司磨勘,具衔奏来。」
3.明、清科举时,对乡、会试卷,按例须进呈,派翰林院儒臣覆核,检查词句、书法是否符合规定,称为「磨勘」。见明。黄佐《翰林记。卷一一。评驳进呈试录》、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卷一七。礼部磨勘》。
《國語辭典》:研究  拼音:yán jiù
1.穷究、探索。唐。李山甫〈古石砚〉诗:「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元史。卷一四○。铁木儿塔识传》:「铁木儿塔识天性忠亮,学术正大,伊洛诸儒之书,深所研究。」
2.商量、考虑。如:「这件事我们必须再研究一下。」
3.仔细询问。《聊斋志异。卷八。褚生》:「既起,见褚生在旁,惚惚若梦,屏人而研究之。」
《漢語大詞典》:穿穴
(1).穿越;通过。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少攻謌诗,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輙变化,不一其体裁。始则凌轢波涛,穿穴险固,囚锁惟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澹而后已。” 清 刘大櫆 《〈叶书山时文〉序》:“然其穿穴险隘,绘摹情状,虽昔之专篤纯一,老其材于斯者,或无以过焉。”
(2).犹钻研。 清 黄宗羲 《阎公神道碑铭》:“公礼 姚承庵 以为大师,其説时与 朱文公 相出入。学者始知穿穴经旨,以求自得。”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读书穿穴经传,落笔为诗歌古文,袞袞不能自休。”
(3).犹穿凿。牵强附会的意思。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读书穷理,须认正意,切忌如此缘文生义。附会穿穴,只好做时文,不是讲学也。”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杜集五:“凡 老杜 之诗,虽有为而发者为多,然亦不必每首穿穴太过。”
《國語辭典》:玩习(玩習)  拼音:wàn xí
玩味研习。《三国志。卷四九。吴书。士燮传》:「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
《漢語大詞典》:咀噍
(1).犹咀嚼。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嘰琼华。” 唐 韩愈 《记梦》诗:“我以指撮白玉丹,行且咀噍行詰盘。” 宋 陆游 《老马行》:“玉鞭金络付梦想,瘦稗枯萁空咀噍。”
(2).玩味;钻研。 宋 苏辙 《免太中大夫门下侍郎表》之一:“咀噍文词,本腐儒之事业;弹治邪枉,犯众口之憎嫌。”
《國語辭典》:钻灼(鑽灼)  拼音:zuān zhuó
1.一种古代的占卜法。先挖钻龟的腹甲,使之变薄,烧灼后产生裂缝,再根据裂缝判断吉凶。
2.钻研。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历代莫悟;辞赋近事,而千里致差;况钻灼经典,能不谬哉!」
《漢語大詞典》:覃研
钻研;深入研究。 宋 叶适 《〈东溪先生集〉序》:“一以溪山云月为家宅,笔墨简策为性情。常覃研竟日夜。”明史·儒林传一·王应电:“覃研十数载,先求圣人之心,溯斯礼之源。”
《漢語大詞典》:研钻(研鑽)
犹钻研。《后汉书·郑玄传》:“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宋 楼钥 《送淳丞上虞》诗:“尚友更从游,问学加研钻。”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矫矫 赵夫子 ,朱墨久研钻。家贫出负米,宾席弄柔翰。”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 陀思妥夫斯基 的人和他的作品,本是一时研钻不尽的。”
分類:钻研
《漢語大詞典》:推寅
钻研。魏书·序纪·圣武帝:“其迁徙策略,多出 宣 献 二帝,故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
分類:钻研
《漢語大詞典》:咀茹
(1).嚼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膳可以咀茹华璚,势可以总摄 罗酆 。” 宋 邵雍 《首尾吟》之八:“咀茹兰蕙宜有主,恢张风雅更为谁。”
(2).谓钻研。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朱朝贞》:“遂弃去公车业,穷日夜为囊帙蠹鱼,兼咀茹释氏诸书。”
分類:嚼食钻研
《漢語大詞典》:锐锒(鋭鋃)
犹钻研。
分類:钻研
《漢語大詞典》:咀嚅
体味;钻研。 金 元好问 《答李唐佐》诗:“信默餘天粹,咀嚅有道真。”诚意伯文集卷一附录《诚意伯次子閤门使刘仲璟长史传》:“﹝ 璟 ﹞弱冠咀嚅经传,喜谈兵,究极韜略。”
分類:体味钻研
《漢語大詞典》:研凿(研鑿)
犹钻研。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先君少治、徙治春秋,躡屩束经,走 安成 、 亭州 问业,所向即倾动人士。已授生徒,精为研凿。”
分類:钻研
《國語辭典》:旧学(舊學)  拼音:jiù xué
1.以前所学的知识。宋。朱熹 鹅湖寺和陆子寿诗:「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2.中国固有的学术,如义理、考證、词章之学等。相对于由西方输入的新学而言。
《國語辭典》:面壁  拼音:miàn bì
1.脸对著墙壁。如:「面壁罚站」、「面壁思过」。
2.不理、不睬、不介意。《晋书。卷七五。王湛传》:「述无所应,面壁而已。」
3.无所事事的样子。
4.本指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对墙壁默坐静修。见《五灯会元。卷一。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后用以比喻造诣纯熟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