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彝鉴(彝鑒)
永恒不变之龟鉴。《宋书·谢庄传》:“ 臼季 称 冀缺 而畴以田采, 张勃 进 陈汤 而坐以褫爵。此先事之盛准,亦后王之彝鉴。”
分類:永恒
《漢語大詞典》:阳鉴(陽鑑)
亦作“ 阳鑑 ”。 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亦喻指光亮耀眼之物。 晋 郭璞 《鮆鱼赞》:“阳鉴动日,土蛇致宵。微哉鮆鱼,食则不骄。”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阳燧:“《礼外传》云:‘宗庙之祭用明火者,以阳鑑取日中之火,谓之阳燧。’以冬至之日子时,铸铜为鑑。”参见“ 阳遂 ”。
《漢語大詞典》:阳遂(陽遂)
(1).清畅通达貌。文选·王褒〈洞箫赋〉:“被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 李善 注:“阳遂,清通貌。言其声或盛壮而细密,时復横溃而清通也。”
(2).亦作“ 阳燧 ”。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 汉 郑玄 注:“夫遂,阳遂也。” 贾公彦 疏:“以其日者,太阳之精,取火於日,故名阳遂。” 孙诒让 正义:“古阳遂盖用窐镜,故《鳧氏》注云:‘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汉 王充 论衡·率性:“阳遂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鍊五石,铸以为器,磨礪生光,仰以嚮日,则火来至。”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得火也。” 严复 《救亡决论》:“方诸阳燧,格物所宗。”
(3).古代车上的一种采光装置。晋书·舆服志:“阳遂四望繐窗皁轮小形车,驾牛。”
《韵府拾遗 陷韵》:毕鉴(毕鉴)
刘清止水赋饰清颜而自肃希止水而今逢则知无美恶以毕鉴岂徒取乎矫容
《韵府拾遗 陷韵》:辨鉴(辨鉴)
汪道会墨赋潘谷辨鉴常侍赏识
《漢語大詞典》:辰鉴(辰鑒)
犹宸鉴,御览。《宋书·袁淑传》:“上説辰鉴,下弭素言,足以安民紓国,救灾恤患。”
分類:御览
《漢語大詞典》:丰鉴(丰鑑)
犹赏识。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打这廝自奬自夸自丰鑑。”
分類:赏识
《國語辭典》:纲鉴(綱鑑)  拼音:gāng jiàn
明、清的学者采用朱熹通鉴纲目的方式编纂史书,称为「纲鉴」。如王世真《纲鉴》、吴乘权《纲鉴易知录》等。
《韵府拾遗 陷韵》:冬鉴(冬鉴)
唐无名氏冰赋冬鉴秋□识寒暑之情大盘彝盘表君臣之礼
《骈字类编》:绿鉴(绿鉴)
唐 李中 春闺辞二首 其二 绿鉴开还懒,红颜驻且难。
《漢語大詞典》:穷鉴(窮鑒)
详察。周书·苏绰传:“先之以五听,参之以证验,妙观情状,穷鉴隐伏使姦无所容,罪人必得。”
分類:详察
《漢語大詞典》:镕鉴(鎔鑑)
融合借鉴。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 萧统 之銓择,鎔鑑古今。”
分類:融合借鉴
《漢語大詞典》:器鉴(器鑒)
犹器识。世说新语·德行“ 谢奕 作 剡 令”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奕 少有器鉴,辟太尉掾, 剡 令,累迁 豫州 刺史。”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竺道生:“年至具戒,器鉴日深,性度机警,神气清穆。”参见“ 器识 ”。
分類:器识
《國語辭典》:器识(器識)  拼音:qì shì
气度才识。《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识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
《漢語大詞典》:戒鉴(戒鑑)
见“ 戒鑑 ”。
亦作“ 戒鉴 ”。 警戒;引以为戒。 明 李贽 《读史·经史相为表里》:“史而不经,则为秽史矣,何以垂戒鑑乎?” 孙犁 《澹定集·〈文艺评论〉改进要点》:“这些作法,常常是以‘群言’之虚名,掩‘一言’之实质,流弊甚多,对文艺工作,有切肤之痛,深可戒鉴。”
《漢語大詞典》:儆鉴(儆鑒)
鉴戒。新唐书·崔群传:“比詔学士集前世事为《辨谤畧》,以自儆鉴。”
分類:鉴戒
《韵府拾遗 陷韵》:究鉴(究鉴)
魏书高允传前言往行靡不究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