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48,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藻鉴
金鉴
一鉴
可鉴
降鉴
冰鉴
宝鉴
昭鉴
圣鉴
俯鉴
明鉴
殷鉴
龟鉴
衡鉴
鉴裁
《漢語大詞典》:藻鉴(藻鑑)
见“ 藻鑑 ”。
亦作“ 藻鉴 ”。
(1).品藻和鉴别(人才)。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藻鉴之下,难逃陋容。”《剪灯馀话·琼奴传》:“特召二生,仍请前辈之善藻鑑者,使潜窥之。” 清 顾炎武 《挽殷公子岳》诗:“忆昔过从日,偏承藻鑑殊。”
(2).引申为担任品评鉴别人才的职务。 唐 杜牧 《崔璪除刑部尚书制》:“擢任藻鑑,旋职牢笼,材皆适宜,官无逋事。”
《漢語大詞典》:金鉴(金鑑)
见“ 金鑑 ”。
亦作“ 金鉴 ”。
(1).新唐书·张九龄传:“﹝ 玄宗 ﹞千秋节,公、王并献宝鑑, 九龄 上事鑑十章,号《千秋金鑑录》,以伸讽諭。”后以“金鑑”指对人进行讽谕的文章和书籍。 宋 陆游 《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周行抃蹈,各陈金鉴之书。” 清 钱谦益 《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第一问》:“其在今日,所以进金鑑而箴丹扆者,亦必有道矣。”
(2).指明察的帝王。 宋 范仲淹 《谢许守旧官表》:“金鑑临御,多士骏奔。”
(3).指帝王之明察。 宋 范仲淹 《四民诗·士》:“黜陟金鑑下,昭昭媸与妍。”
(4).比喻月亮。 宋 梅尧臣 《晚过天汉桥堤上行》诗:“海月开金鑑,河冰卧玉虬。”
《骈字类编》:一鉴(一鉴)
南北朝 何逊 拟古联句 明镜不可鉴,一鉴一情伤。
唐 李群玉 宵民 谁于销骨地,一鉴玉壶冰。
《漢語大詞典》:可鉴(可鑒)
可以照物。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妃子琵琶,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清国 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分類:照物
《漢語大詞典》:降鉴(降鑒)
犹俯察。《诗·王风·黍离》“悠悠苍天” 毛 传:“自上降鉴,则称上天;据远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殞越为期,不敢闻命。亦愿曲留降鉴,即垂顺许。”《宋史·乐志十一》:“神灵降鉴,天地回旋。”
分類:俯察
《國語辭典》:冰鉴(冰鑒)  拼音:bīng jiàn
古时以冰为镜。后人称洞察事理、明辨贤愚为「冰鉴」。南朝梁。江淹〈谢开府辟召表〉:「臣谬赞国机,职宜冰鉴。」也作「冰鉴」。
《國語辭典》:宝鉴(寶鑑)  拼音:bǎo jiàn
1.宝镜。后常被用为书名,取为借镜的意思。《新唐书。卷一二六。张九龄传》:「初,千秋节,公、王并献宝鉴,九龄上『事鉴』十章,号千秋金鉴录,以伸讽谕。」
2.比喻月亮。宋。刘过 蝶恋花。宝鉴年来微有晕词:「宝鉴年来微有晕。懒照容华,人远天涯近。」明。谢谠《四喜记》第三六出:「湘帘高捲,遥看宝鉴空悬。暗想当年奇遇,美景依然。」
《漢語大詞典》:昭鉴(昭鑒)
明鉴。《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颠倒任君瞒昧做,鬼神昭鉴定无私。” 明 吴承恩 《〈申鉴〉序》:“乃宣情述思,托之简削,勒成一家之言,以垂训昭鉴焉。”阿英《关于郑成功的二三事》引 清 郑成功 曰:“谨谢儒服,祈先师昭鉴。”
《漢語大詞典》:圣鉴(聖鑑)
见“ 圣鑑 ”。
亦作“ 圣鉴 ”。 指帝王或临朝太后的鉴察。晋书·桓温传:“今皇子幼稚,而朝贤时誉惟 谢安 、 王坦之 才识智能,皆简在圣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纷紜之议,裁之圣鉴。”旧唐书·权德舆传:“陛下亦宜稍迴圣鑑,俯察羣心。”镜花缘第八八回:“太后移置十名后,可见妍媸难逃圣鑑。”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二幕:“皇太后圣鉴: 张敖 得罪 高皇帝 ,理应削去王位,焉敢心怀不满?”
《漢語大詞典》:俯鉴(俯鑒)
(1).低头照视。 宋 苏轼 《归来引送王子立归筠州》:“乱清 淮 而俯鉴兮,惊昔容之是非。”
(2).下察。书信或公文中敬词。 唐 杜牧 《上盐铁裴侍郎书》:“伏惟俯鉴微衷,不赐罪责。”
《國語辭典》:明鉴(明鑑)  拼音:míng jiàn
1.明镜。《新唐书。卷一二二。列传。魏元忠》:「夫明鉴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
2.明察、识见高远。如:「法官判事要明鉴秋毫,才不会造成冤狱。」《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今早张千进城,两个乘早将尸首埋藏停当,却来回复我小妇人。望青天爷爷明鉴!」
3.明显的前例,可为今日所取法、借镜。《明史。卷三二○。外国列传一。朝鲜》:「苟阙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梁武之事,可为明鉴。」
《國語辭典》:明鉴(明鑒)  拼音:míng jiàn
1.明镜。
2.喻见解清晰,见识高明。《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杨俊传》:「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晋。孙楚〈雁门太守牵招碑〉:「明鉴达于世变,弓毅足以致远。」
3.往事的成败,可为今日取法或借镜者。《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明鉴未远,覆车如昨,而逝习之权,复相扇结。」
4.常用的提称语,请人明察的意思,可用于口语或书信。《文明小史》第三回:「大人明鉴,他们已动了众,卑职一人怎么说得过他?」
《國語辭典》:殷鉴(殷鑑)  拼音:yīn jiàn
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覆亡作为鉴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比喻可供后人警惕借镜的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付出的巨大社会成本,当可作为野心国家的殷鉴。」
《國語辭典》:殷鉴(殷鑒)  拼音:yīn jiàn
殷人灭夏,殷代的子孙应以夏代的覆亡作为鉴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比喻为可供后人警惕借镜的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后之君子,宜在殷鉴。忠信可矣,无恃神焉!」
《國語辭典》:龟鉴(龜鑑)  拼音:guī jiàn
龟,龟甲。鉴,镜子。龟甲可占卜吉凶,镜子可照见美丑。比喻警戒和反省。《宋史。卷三一六。包拯传》:「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也作「龟鉴」。
《漢語大詞典》:龟镜(龜鏡)
龟可卜吉凶,镜能别美丑,因以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隋书·魏澹传:“五帝之圣, 三代 之英,积德累功,乃文乃武,贤圣相承,莫过 周 室,名器 后稷 ,追諡止於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实,后人之龟镜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则天 璽书尉諭之曰:‘卿云:“ 吕后 见嗤於后代, 禄 产 貽祸於 汉 朝。”初闻此语,寧不惘然,静而思之,是为龟镜。’”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后汉书十·党锢传总叙:“两 汉 风俗之变,上下四百年间,瞭如指掌,下之风俗成于上之好尚,此可为百世之龟镜。”参见“ 龟鑑 ”。
《國語辭典》:衡鉴(衡鑑)  拼音:héng jiàn
1.秤子和镜子。比喻辨别是非善恶的准绳。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赏罚者,天子之衡鉴也。衡鉴一私,则天下之轻重妍丑,从而乱焉。」
2.评估、鉴定。《十国春秋。卷三一。南唐。伍乔传》:「无何,覆考榜出,乔得第一,洎贞观次之,时称主司精衡鉴焉。」
《漢語大詞典》:鉴裁(鑑裁)
亦作“鉴裁”。
(1).审察识别人、物优劣的才能。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然託諭清远,良有鑑裁,亦未失高流矣。”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斯皆鉴裁非远,智识不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漆烟对胶:“ 令嘏 庄敏公 之子,所蓄古墨至多,而有鉴裁。”
(2).指审察识别人、物的优劣。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称多量少鉴裁密,岂念幽桂遗榛菅。” 宋 欧阳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自慙衰病心神耗,赖有羣公鉴裁精。” 清 赵翼 《酬啬生郡博见赠韵》:“先生鉴裁擅隻眼,苦心肯为披沙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