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规鉴(規鑒)
谓规箴之言可作鉴戒。三国志·魏志·桓阶陈群等传论:“ 陈 、 徐 、 卫 、 卢 ,久居斯位, 矫 宣 刚断骨鯁, 臻 毓 规鉴清理,咸不忝厥职云。”《宋书·颜延之传》:“若立履之方,规鉴之明,已列通人之规,不復续论。” 元 刘祁 《〈归潜志〉序》:“且其所闻所见可以劝戒规鉴者,不可使湮没无传。”
分類:鉴戒
《漢語大詞典》:往鉴(往鑑)
亦作“ 往鑑 ”。 往事可资鉴戒者。 汉 徐干 中论·贵言:“故凡道蹈之既难,错之益不易,是以君子慎诸己,以为往鉴焉。” 宋 苏轼 《郊祀奏议》:“昔 西汉 之衰, 元帝 纳 贡禹 之言毁宗庙, 成帝 用丞相 衡 之议改郊位,皆有殃咎,著於史册,往鉴甚明,可为寒心。”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职官》:“往鑑在前,宪令在后。”
分類:往事鉴戒
《國語辭典》:炯鉴(炯鑒)  拼音:jiǒng jiàn
昭彰显著的鉴戒。如:「自来暴政必亡,夏桀商纣均为炯鉴。」
分類:明显鉴戒
《漢語大詞典》:贻鉴(貽鑑)
留有鉴戒。旧唐书·令狐德棻传:“如文史不存,何以貽鑑今古?”
分類:鉴戒
《漢語大詞典》:惩警(懲警)
亦作“ 惩儆 ”。
(1).儆戒,鉴戒。晋书·王恭传:“﹝ 庾楷 ﹞遣子 鸿 説 恭 曰:‘ 尚之 兄弟,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惩警前事,势转难测。及其议未成,宜早图之。’”
(2).惩罚之以示警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部议所云……不能拔其传教之根株,而但举此曖昧无凭之端,以示惩警。” 曹亚伯 《黄花岗之役》:“亟宜查照报律,永远停版,以示惩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请我皇上乾刚独断,从重治罪,庶几可以肃纪律而示惩儆。”
《漢語大詞典》:监言(監言)
鉴戒之言。监,通“ 鉴 ”。《旧唐书·李义府传》:“佞諛有类,邪巧多方。其萌不絶,其害必彰。监言斯屏,储业攸昌。”
分類:鉴戒
《漢語大詞典》:官戒
(1).告诫官吏。仪礼·少牢馈食礼:“乃官戒。宗人命涤,宰命为酒,乃退。” 郑玄 注:“官戒,戒诸官也。当共祭祀事者,使之具其物且齐也。”
(2).官吏的鉴戒。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漢語大詞典》:惩难(懲難)
(1).犹靖难。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其在 周成 , 管 蔡 不靖,惩难念功,乃使 邵康公 锡 齐太公 履……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李周翰 注:“惩,息也。言息 管叔 之难, 太公 之功也。”
(2).以过去的患难为鉴戒。文选·嵇康〈幽愤〉诗:“惩难思復,心为内疚。” 刘良 注:“见此患难方欲惩诫而反復心内病之。”
《漢語大詞典》:近戒
谓以近事为鉴戒。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太祖 征 并州 ,留 琰 傅 文帝 於 鄴 。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琰 书諫曰:‘……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内鉴近戒,外扬远节,深惟储副,以身为寳。’”
分類:事为鉴戒
《國語辭典》:规镜(規鏡)  拼音:guī jìng
规劝鉴戒。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傅玄篇章,义多规镜。」
分類:规劝鉴戒
《國語辭典》:以古为鉴(以古為鑑)  拼音:yǐ gǔ wéi jiàn
以古代的人、事作为当今人、事的借镜。《幼学琼林。卷三。器用类》:「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分類:历史鉴戒
《漢語大詞典》:以人为镜(以人爲鏡)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语本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於水而镜於人。镜於水,见面之容;镜於人,则知吉与凶。’”《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参见“ 以人为鑑 ”。
分類:自己鉴戒
《國語辭典》:以人为鉴(以人為鑑)  拼音:yǐ rén wéi jiàn
比喻根据他人的反应来检讨自己的缺失。《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分類:自己鉴戒
《國語辭典》:以人为鉴(以人為鑑)  拼音:yǐ rén wéi jiàn
比喻根据他人的反应来检讨自己的缺失。《新唐书。卷九七。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分類:自己鉴戒
《漢語大詞典》:以人为镜(以人爲鏡)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语本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於水而镜於人。镜於水,见面之容;镜於人,则知吉与凶。’”《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参见“ 以人为鑑 ”。
分類:自己鉴戒
《國語辭典》:贞观之治(貞觀之治)  拼音:zhēn guàn zhī zhì
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在贞观年间知人善任,举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贤才,并容纳大臣直谏,批评朝政。在制度上明白划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职权,相互配合,发挥制衡作用,杜绝集权弊端,并肃清吏治,减轻刑罚,重视人民疾苦。因此社会秩序安定,国势昌盛,缔造了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太平盛世,史称为「贞观之治」。
《漢語大詞典》:覆前戒后(覆前戒後)
前事败坏,足为后事鉴戒。旧唐书·王方庆传:“览古人成败之所由,鉴既往存亡之异轨,覆前戒后,居安虑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