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鉴别(鑑別)  拼音:jiàn bié
审察辨别事物的真假好坏。如:「鉴别书画」。
《國語辭典》:监察(監察)  拼音:jiān chá
1.监督视察。《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融居属国,领都尉职如故,置从事监察五郡。」《红楼梦》第一四回:「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
2.负责监督视察的官吏。唐。李商隐〈寄隐客〉诗:「监察官甚小,发言无所裨。」
《國語辭典》:衡鉴(衡鑑)  拼音:héng jiàn
1.秤子和镜子。比喻辨别是非善恶的准绳。宋。范仲淹〈上执政书〉:「赏罚者,天子之衡鉴也。衡鉴一私,则天下之轻重妍丑,从而乱焉。」
2.评估、鉴定。《十国春秋。卷三一。南唐。伍乔传》:「无何,覆考榜出,乔得第一,洎贞观次之,时称主司精衡鉴焉。」
《國語辭典》:识别(識別)  拼音:shì bié
认识辨别。汉。王充《论衡。别通》:「不晓古今,以位为贤,与文之异术,安得识别通人,俟以不次乎?」《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王昶传》:「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为浮浅较可识别。」
《漢語大詞典》:品裁
评定;鉴别。南齐书·王俭传:“臣亦不谓文案之閒都无微解,至於品裁臧否,特所未闲。”新唐书·杨绾传:“俄迁吏部,品裁清允,人服其公。”
分類:评定鉴别
《漢語大詞典》:裁辨
鉴别;辨别。 清 姚鼐 《辨〈逸周书〉》:“ 周 之将亡,先王之典籍泯灭,而里巷传闻异辞。盖闻而识者,无知言裁辨之智,不择当否而载之。”
分類:鉴别辨别
《漢語大詞典》:标驳(標駁)
鉴别。 明 唐顺之 《书〈水西集〉》:“﹝君﹞尽取古儒先所疏注笺纂六经文字,凡百餘家,精髓糟粕咸在,所谓累世不能殫其説者,君独悉力标驳,参伍毫釐同异,要於融而联之,以上究六经之旨,而成一家之説。”
分類:鉴别
《漢語大詞典》:藻鉴(藻鑑)
见“ 藻鑑 ”。
亦作“ 藻鉴 ”。
(1).品藻和鉴别(人才)。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藻鉴之下,难逃陋容。”《剪灯馀话·琼奴传》:“特召二生,仍请前辈之善藻鑑者,使潜窥之。” 清 顾炎武 《挽殷公子岳》诗:“忆昔过从日,偏承藻鑑殊。”
(2).引申为担任品评鉴别人才的职务。 唐 杜牧 《崔璪除刑部尚书制》:“擢任藻鑑,旋职牢笼,材皆适宜,官无逋事。”
《國語辭典》:眼力  拼音:yǎn lì
1.眼睛看东西的能力。唐。刘禹锡〈閒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诗:「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
2.识见。《西游记》第二七回:「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红楼梦》第三二回:「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國語辭典》:甄别(甄別)  拼音:zhēn bié
1.鉴别、区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南朝梁。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辄更采集补阙,凡一百一首,以朱书甄别,为肘后百一方。」
2.审察优劣,决定去取。《元史。卷一七○。张昉传》:「入为中书省左右司郎中,甄别能否,公其黜陟,人无怨言。」《文明小史》第六○回:「索性拼著精神细细的甄别,其中或有奇材异能,亦未可知。」
《漢語大詞典》:精鉴(精鑑)
见“ 精鑑 ”。
亦作“ 精鉴 ”。 明于鉴别。亦指高明的识别力。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欲求士之贤愚,在於精鉴博采之而已。” 五代 齐己 《爱吟》:“传写会逢精鉴者,也应知是咏閒情。”宋史·儒林传四·吕祖谦:“尝读 陆九渊 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 江西 小陆 之文也。’揭示,果 九渊 ,人服其精鑑。” 王先谦 《与缪荃孙书》:“ 石州 文除 祁 赵 两碑志外,无可入选,足徵精鉴。”
《國語辭典》:裁量  拼音:cái liáng
推测度量而定取舍。《后汉书。许劭传》:「其多所裁量若此。」也作「裁度」。
《國語辭典》:裁度  拼音:cái duò
推测度量而定取舍。《红楼梦》第五五回:「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度著,再添些也使得。」也作「裁量」。
《漢語大詞典》:裁度
指丈量标准。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立丈量官,凡水患河路有害於民者,准其申请,大者发库助支,小者民自捐助。而屋宇规模,田亩裁度,俱出此官。”
《國語辭典》:相士  拼音:xiàng shì
1.鉴识人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褚期生若不佳者,仆不复相士。」
2.以算命为职业的人。《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相士大惊,道:『足下骨法全改,非复向日饿莩之相,得非有阴德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闻人生曾遇著相士,问他『宦途不称意』之故。」
《國語辭典》:鉴察(鑒察)  拼音:jiàn chá
明察。通常用于公文中对上级机关或首长的期望及目的语。《三国演义》第六回:「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鉴察。」也作「鉴察」。
《漢語大詞典》:清鉴(清鑒)
亦作“ 清监 ”。
(1).明察;高明的鉴别力。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识变通於常事之外,运清鉴於玄漠之域。”北史·辛雄杨机等传论:“ 怀哲 体有清监, 德源 雅业无亏。” 唐 杜甫 《洗兵马》诗:“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明 李东阳 《〈叶文庄公集〉序》:“在部曹清鉴雅操,始终不贰。” 清 李天馥 《〈溉堂集〉序》:“顾予初知 豹人 时,见其所选 明 四家诗,服其清鉴。”
(2).请对方鉴察的敬语。用于书信。如:敬祈清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