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平金  拼音:píng jīn
用金银色的线绣成各种花纹的物品。也作「并金」。
《國語辭典》:闹装(鬧裝)  拼音:nào zhuāng
以宝石杂缀而成的带状佩饰。《水浒传》第六二回:「身穿鸦翅青团领,腰系羊脂玉闹装。」也作「闹妆」。
《漢語大詞典》:闹装花(鬧裝花)
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閙装花:《余氏辨林》:‘京师儿女多翦綵为花或草虫之类,曰閙嚷嚷,即古所谓閙装也……’ 元 强珇 《西湖竹枝词》:‘湖上女儿学琵琶,满头多插閙装花。’”参见“ 闹蛾 ”、“ 闹鹅 ”。
《國語辭典》:银楼(銀樓)  拼音:yín lóu
制售金银首饰的商店。
《漢語大詞典》:卖金(賣金)
(1).出卖金银。五灯会元·投子颙禅师法嗣·西京白马崇寿江禅师:“师曰:‘卖金须是买金人。’”
(2).出卖东西,换取金银。《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第三六回:“联想 昭宗 有甚亏汝之处,将天下卖金,只图荫子封妻,受享富贵, 唐 朝致有此失。”
《國語辭典》:钿朵(鈿朵)  拼音:diàn duǒ
花钿。妇女的头饰。唐。杜牧 长安杂题诗:「草妒佳人钿朵色,风回公子玉衔声。」
《國語辭典》:带鱼(帶魚)  拼音:dài yú
白带鱼的别名。参见「白带鱼」条。
《國語辭典》:鱼袋(魚袋)  拼音:yú dài
唐制,五品以上官员发给鱼符,上刻官吏姓名,以为凭信,因为装在袋内,故称为「鱼袋」。宋沿唐制,并用金银装饰鱼形,然不再有符契的作用。
《漢語大詞典》:重货(重貨)
指金银等贵重财物。西京杂记卷五:“钱,重货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丧廉耻之操,兴争竞之端,相取重货,密结怨隙。” 宋 叶适 《夫人陈氏墓志铭》:“有司索文书验视,不酬。吏取重货,持不肯决。”
《漢語大詞典》:折干(折乾)
(1).指漕运中规定的粮食损耗。明史·食货志三:“水次折乾,沿途侵盗,妄称水火,至有凿船自沉者。”
(2).谓以钱代替实物。 明 焦竑 玉堂丛语·规讽:“ 王晋溪 总制三边时,每一巡边,虽打中火,亦费百金,未尝折乾。到处皆要供具,烧羊亦数头。” 赵佩如 常宝坤 《新灯谜》:“乙:咱赌一盒烟卷。甲:烟卷还得去买,干脆折干赌两千块钱。”
(3).谓用金银财物行贿送礼。明史·兵志二:“折乾者,卫卒纳银将弁以免其行,有事则召募以应。”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抗疏:“凡官吏,恣婪索,尽无遗。綵缎金花以及折乾等礼似山堆,敲剥灾民,抛妻卖儿。”
《國語辭典》:丝带(絲帶)  拼音:sī dài
以丝织成的带子。
《漢語大詞典》:鐻鍝
穿耳而垂带金银耳环。为古代少数民族的装饰。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若夫文身鼻饮缓耳之主,椎结左衽鐻鍝之君。” 李贤 注:“山海经曰:‘ 神武罗 穿耳以鐻。’ 郭璞 注云:‘金银器之名,未详形制。’……《埤苍》曰:‘鍝,锯也。’案今夷狄好穿耳以垂金寳等,此并谓夷狄之君长也。”参见“ 鐻耳 ”。
《漢語大詞典》:鐻耳
穿耳而带金银耳环。《文选·左思〈魏都赋〉》:“髽首之豪,鐻耳之杰,服其荒服,敛衽魏闕。” 张铣 注:“髽首、鐻耳,皆夷人也。豪、杰,谓酋长。”
《漢語大詞典》:贞金(貞金)
贵重金属。多指金银等。 唐 令狐楚 《为人谢端午赐物等状》:“篋中盈綵丝之索,桉上满贞金之器。” 唐 李商隐 《上河东公启》之二:“必资乎鸿笔丽藻,刻乎贞金翠珉,然后可以充足人天,发挥龙象。” 唐 崔致远 《别纸·三相公》:“此皆相公啟导睿慈,庇安戎律,使贞金鍊火,免销耗於毒烟;直才摧霜,更敷荣於圣日。”
《漢語大詞典》:鐻耳
穿耳而带金银耳环。《文选·左思〈魏都赋〉》:“髽首之豪,鐻耳之杰,服其荒服,敛衽魏闕。” 张铣 注:“髽首、鐻耳,皆夷人也。豪、杰,谓酋长。”
《國語辭典》:足色  拼音:zú sè
1.金、银的成色十足。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休恋足色金和银,休想夫妻百夜恩。」《福惠全书。卷六。钱谷部。催徵》:「及至倾销起解,元宝从无足色。」
2.比喻完美无缺。《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老媳寻得一头亲,难得恁般凑巧!第一件,人材十分足色。」
《漢語大詞典》:毬杖
亦作“ 毬仗 ”。
(1).古时击毬用具。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分为两队,各有朋头一名,各执綵画毬仗,谓之小打。” 清 吴伟业 《临淮老妓行》:“巧笑射朋分画的,浓粧毬仗簇花丛。”
(2). 宋 时以击毬之杖涂饰金银,作为仪仗,用于导引。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执珠络毬仗。”宋史·仪卫志六:“毬仗,金涂银裹,以供奉官骑执之,分左右前导。”
《國語辭典》:钑镂(鈒鏤)  拼音:jí lòu
用金银在器物上镶饰花纹。宋。载侗《六书故。卷四。地理》:「钑,苏合切,细镞金银为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