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东昏宠
步莲
步金莲
步步莲
金莲步步
步生莲
黄金莲
踏金莲
佳人步
金莲舞
金莲影散
步衬潘娘
步试金莲
金试步
莲承步
潘妃步莲
前殿金莲
帖地黄金
稳步红莲
想故莲
凿地莲花
金花荐步
莲小承步
潘妃印中庭
相关人物
萧宝卷
潘妃
《南史》卷五《齐本纪下·废帝东昏侯纪》
三年,殿内火,合夕便发,其时帝犹未还,宫内诸房閤已闭,内人不得出,外人又不敢辄开,比及开,死者相枕。领军将军王莹率众救火,太极殿得全。内外叫唤,声动天地。帝三更中方还,先至东宫,虑有乱,不敢便入,参觇审无异,乃归。其后出游,火又烧璿仪、曜灵等十馀殿及柏寝,北至华林,西至秘阁,三千馀间皆尽。左右赵鬼能读西京赋,云「柏梁既灾,建章是营」。于是大起诸殿,芳乐、芳德、仙华、大兴、含德、清曜、安寿等殿,又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皆匝饰以金璧。其玉寿中作飞仙帐,四面绣绮,窗间尽画神仙。又作七贤,皆以美女侍侧。凿金银为书字,灵兽、神禽、风云、华炬,为之玩饰。椽桷之端,悉垂铃佩。江左旧物,有古玉律数枚,悉裁以钿笛。庄严寺有玉九子铃,外国寺佛面有光相,禅灵寺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潘妃殿饰。性急暴,所作便欲速成,造殿未施梁桷,便于地画之,唯须宏丽,不知精密。酷不别画,但取绚曜而已,故诸匠赖此得不用情。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三年,殿内火,合夕便发,其时帝犹未还,宫内诸房閤已闭,内人不得出,外人又不敢辄开,比及开,死者相枕。领军将军王莹率众救火,太极殿得全。内外叫唤,声动天地。帝三更中方还,先至东宫,虑有乱,不敢便入,参觇审无异,乃归。其后出游,火又烧璿仪、曜灵等十馀殿及柏寝,北至华林,西至秘阁,三千馀间皆尽。左右赵鬼能读西京赋,云「柏梁既灾,建章是营」。于是大起诸殿,芳乐、芳德、仙华、大兴、含德、清曜、安寿等殿,又别为潘妃起神仙、永寿、玉寿三殿,皆匝饰以金璧。其玉寿中作飞仙帐,四面绣绮,窗间尽画神仙。又作七贤,皆以美女侍侧。凿金银为书字,灵兽、神禽、风云、华炬,为之玩饰。椽桷之端,悉垂铃佩。江左旧物,有古玉律数枚,悉裁以钿笛。庄严寺有玉九子铃,外国寺佛面有光相,禅灵寺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潘妃殿饰。性急暴,所作便欲速成,造殿未施梁桷,便于地画之,唯须宏丽,不知精密。酷不别画,但取绚曜而已,故诸匠赖此得不用情。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简释
金莲:喻美人小脚,或喻美人仪态,亦指美人。唐李商隐《齐宫词》:“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苏轼诗集》卷八〈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以诗贺之〉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爱君五十著䌽服,儿啼却得偿当年。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金花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蹙绣。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长陵朅来见大姊,仲孺岂意逢将军。开皇苦桃空记面,建中天子终不见。西河郡守谁复讥,颍谷封人羞自荐。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爱君五十著䌽服,儿啼却得偿当年。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金花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蹙绣。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长陵朅来见大姊,仲孺岂意逢将军。开皇苦桃空记面,建中天子终不见。西河郡守谁复讥,颍谷封人羞自荐。
《宋史》卷一百六十三〈职官志三·吏部〉~3844~
凡宫掖至外命妇罗纸七种,分十等:遍地销金龙五色罗纸二等。遍地销金凤子五色罗纸二等。销金团窠花五色罗纸二等。销金大花五色罗纸一等。金花五色罗纸一等。五色素罗纸一等。凡内外军校封赠绫纸三种,分四等:大绫纸二等。中绫纸一等。小绫纸一等。凡封蛮夷酋长及蕃长绫纸两种,各一等:五色销金花绫纸一等。七张,法锦褾韬,色带,紫丝网子,银錔,缕金玳瑁轴。郡夫人,郡君,宗室妻,朝奉大夫、遥郡刺史以上母妻,升朝官母,诸班直都虞候、指挥使、禁军都虞候、军都虞候、御前忠佐母,蕃官母妻,诸神庙夫人,用之。
凡宫掖至外命妇罗纸七种,分十等:遍地销金龙五色罗纸二等。遍地销金凤子五色罗纸二等。销金团窠花五色罗纸二等。销金大花五色罗纸一等。金花五色罗纸一等。五色素罗纸一等。凡内外军校封赠绫纸三种,分四等:大绫纸二等。中绫纸一等。小绫纸一等。凡封蛮夷酋长及蕃长绫纸两种,各一等:五色销金花绫纸一等。七张,法锦褾韬,色带,紫丝网子,银錔,缕金玳瑁轴。郡夫人,郡君,宗室妻,朝奉大夫、遥郡刺史以上母妻,升朝官母,诸班直都虞候、指挥使、禁军都虞候、军都虞候、御前忠佐母,蕃官母妻,诸神庙夫人,用之。
《國語辭典》:金莲(金蓮) 拼音:jīn lián
《漢語大詞典》:金莲华炬(金蓮華炬)
金饰莲花形灯炬。《新唐书·令狐綯传》:“﹝ 綯 ﹞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后用以形容天子对臣子的特殊礼遇。亦作“ 金莲花炬 ”。 清 杨潮观 《换扇巧逢春梦婆》:“做翰林,则归院的金莲花炬,受尽了北闕恩光。”亦省称“ 金莲炬 ”、“ 金莲 ”。 宋 张元干 《喜迁莺令·送何晋之大著兄趋朝歌以侑酒》词:“看君稳步过花甎。归院引金莲。” 金 陈庾 《吊麻信之》诗之二:“君恩未赐金莲炬,天闕俄成白玉楼。”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便催归玉简侍宸旒,他日归来金莲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邹太和 学士云:‘……才子扫眉宜赤管,洞房停烛有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