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古文 拼音:gǔ wén
1.上古的文字。《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
2.汉代经学的一派,以先秦古文所书。《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
3.唐宋文坛上古文运动所主张的先秦两汉的文体。相对于骈文而言。清。方苞〈古文约选。序〉:「自魏、晋以后,藻绘之文兴,至唐韩氏起八代之衰,然后学者以先秦、盛汉辩理论事质而不芜者为古文。」参见「古文运动」条。
4.泛指文言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若有诗赋古文更好了,容日细细捧读。」
2.汉代经学的一派,以先秦古文所书。《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
3.唐宋文坛上古文运动所主张的先秦两汉的文体。相对于骈文而言。清。方苞〈古文约选。序〉:「自魏、晋以后,藻绘之文兴,至唐韩氏起八代之衰,然后学者以先秦、盛汉辩理论事质而不芜者为古文。」参见「古文运动」条。
4.泛指文言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若有诗赋古文更好了,容日细细捧读。」
《漢語大詞典》:古文经学(古文經學)
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的一个流派。 西汉 朝廷重视今文经籍,设立学官传授,而在 孔 壁和民间发现的古文经籍长期仅由民间传授。 王莽 为改制需要,重视《周官》,才列入学官, 东汉 初又被取消。 章帝 时,治古文经的 贾逵 受重视,古文经籍也随之风行,古文经学地位始提高。其后 马融 、 服虔 、 郑玄 等在讲解经义、训诂文字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古文经学兴盛,成为 魏 、 晋 、六朝、 隋 、 唐 研究经学的主流。现存《十三经》多采用古文经学的说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按字义讲解经文,训诂简明,不凭空臆说,反对谶纬,迷信成分少。 清 代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很有成就。
《漢語大詞典》:对扬(對揚,對敭)
亦作“ 对敭 ”。
(1).古代常语,屡见于金文。凡臣受君赐时多用之,兼有答谢、颂扬之意。《书·说命下》:“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孔 传:“对,答也。答受美命而称扬之。”《诗·大雅·江汉》:“ 虎 拜稽首,对扬王休,作 召公 考,天子万寿。” 朱熹 集传:“言 穆公 既受赐,遂答称天子之美命,作 康公 之庙器,而勒策王命之辞以考其成,且祝天子以万寿也。”
(2).转为偏义,谓答谢,报答。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虔恭夙夜,不敢荒寧,用对扬天子丕显休命。”《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不能尽忠竭节,对敭王休,策蹇勱駑,祇奉皇眷。”
(3). 唐 宋 以来为官吏除授后谢恩的一种仪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吏部流内銓,每除官,皆云权判。正衙谢,復正谢前殿,引选人谢辞。繇 唐 以来,谓之对扬。”
(4).犹比美。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魏文帝 ﹞所计百许篇,率皆鄙质如偶语。惟‘西北有高楼’十餘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群彦,对扬厥弟者耶?”
(5).面君奏对。《魏书·儒林传序》:“州举茂异,郡贡孝廉,对扬王庭,每年逾众。” 唐 杜甫 《赠李十八秘书别三十韵》:“对敭抚士卒,乾没费仓储。”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其奏对君前,当以师老财匱为言。”《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八年》:“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 胡三省 注:“对扬,本於 傅説 、 召虎 。对,答也;扬,称也。后人遂以面对敷奏为对扬。”
(6).答问。《〈孝经〉序》 邢昺 疏引 刘炫 《述义》:“ 炫 谓 孔子 自作《孝经》……假 曾子 之言,以为对扬之体,非 曾子 实有问也。”
(1).古代常语,屡见于金文。凡臣受君赐时多用之,兼有答谢、颂扬之意。《书·说命下》:“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孔 传:“对,答也。答受美命而称扬之。”《诗·大雅·江汉》:“ 虎 拜稽首,对扬王休,作 召公 考,天子万寿。” 朱熹 集传:“言 穆公 既受赐,遂答称天子之美命,作 康公 之庙器,而勒策王命之辞以考其成,且祝天子以万寿也。”
(2).转为偏义,谓答谢,报答。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虔恭夙夜,不敢荒寧,用对扬天子丕显休命。”《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不能尽忠竭节,对敭王休,策蹇勱駑,祇奉皇眷。”
(3). 唐 宋 以来为官吏除授后谢恩的一种仪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吏部流内銓,每除官,皆云权判。正衙谢,復正谢前殿,引选人谢辞。繇 唐 以来,谓之对扬。”
(4).犹比美。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魏文帝 ﹞所计百许篇,率皆鄙质如偶语。惟‘西北有高楼’十餘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群彦,对扬厥弟者耶?”
(5).面君奏对。《魏书·儒林传序》:“州举茂异,郡贡孝廉,对扬王庭,每年逾众。” 唐 杜甫 《赠李十八秘书别三十韵》:“对敭抚士卒,乾没费仓储。”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其奏对君前,当以师老财匱为言。”《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八年》:“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 胡三省 注:“对扬,本於 傅説 、 召虎 。对,答也;扬,称也。后人遂以面对敷奏为对扬。”
(6).答问。《〈孝经〉序》 邢昺 疏引 刘炫 《述义》:“ 炫 谓 孔子 自作《孝经》……假 曾子 之言,以为对扬之体,非 曾子 实有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