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7,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夹板
拨蜡
固体
铛铛
顶珠
九连环
护耳
禁步
烧炉
头盔
水壶
水瓢
标枪
鸧鸧
磨蚀
《國語辭典》:夹板(夾板)  拼音:jiá bǎn
1.用来夹持物体的薄板,多以木板、厚纸、金属等制成。《红楼梦》第六七回:「一面说,一面又见两个小厮搬进了两个夹板夹的大棕箱。」
2.由多片木材薄板经涂胶、加压等过程所制成的木质建材板。如五夹板、七夹板。也称为「合板」。
《漢語大詞典》:拨蜡(撥蠟)
铸作金属印章或人像的方法。一般先雕刻蜡模,外面用泥作范,熔金属注入泥范而成,故称。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慈慧寺》:“寺中栴檀金像,乃 黄太史辉 手自拨蜡,精工特甚。”
《國語辭典》:固体(固體)  拼音:gù tǐ
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体。分子间的内聚力强,即使受压力,形状和体积都不易改变。如金、银、石等均属之。
《國語辭典》:铛铛(鐺鐺)  拼音:dāng dāng
1.拟声词:(1)形容更漏声。南朝陈。徐陵 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至于铛铛晓漏,的的宵烽,隔溆浦而相闻,临高台而可望。」(2)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声音。如:「钟声铛铛的响了。」也作「珰珰」。
2.乐器名,打击乐器。以一面直径十五公分的小锣,用绳子绑在曲折形的木架上,左手执木架的下端,右手以木槌敲击。用于河北地区的吹歌会和佛教音乐中。
《國語辭典》:顶珠(頂珠)  拼音:dǐng zhū
清朝官员装在帽顶正中的饰物。其颜色与质地可用以区别官吏品秩。也作「顶子」、「顶儿」。
《國語辭典》:顶子(頂子)  拼音:dǐng zi
1.亭子、塔、轿子等顶上的装饰物。
2.清朝官员的品秩以顶珠的颜色与质地为别。也作「顶珠」。
3.房顶。
《國語辭典》:九连环(九連環)  拼音:jiǔ lián huán
一种玩具。上面有长圈,中套九个铁环,每个铁环下连著一根下垂的铁丝,穿过后面铁环,环环相连而成九个连环,下面用一长形锁片,扣住九根下垂的铁丝。懂得诀窍的人,能将九个铁环逐一解下,再一个个套上去。
《國語辭典》:护耳(護耳)  拼音:hù ěr
寒带地区为保护耳朵不会受冻的用品,形状类似耳机。
《國語辭典》:禁步  拼音:jìn bù
古时挂在妇女裙子上的饰物。旧时妇女走路,不许迈大步所以把金玉饰物挂在裙子上,名为「禁步」。如果走太快,或步伐稍大,「禁步」叮当作响,即属失礼。《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点朱唇,将眉画,一对金环坠耳下。金银珠翠插满头,宝石禁步身边挂。」《荡寇志》第七三回:「那衙内将著一块碧玉禁步,一颗珠子,说道:『送与贤妹添妆。』」
《漢語大詞典》:烧炉(燒鑪)
金属冶炼炉。南齐书·刘悛传:“﹝ 蒙城 ﹞有烧鑪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
分類:金属冶炼
《國語辭典》:头盔(頭盔)  拼音:tóu kuī
保护头部的帽子。《三国演义》第七回:「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
《國語辭典》:水壶(水壺)  拼音:shuǐ hú
装水的器具。
《國語辭典》:水瓢  拼音:shuǐ piáo
被剖成两半,用以勺水、盛水的瓢杓子。
《國語辭典》:标枪(標槍)  拼音:biāo qiāng
1.旧式社会的武器,以竹作杆,顶端包著尖锐的铁镞,可以遥掷,用来打猎或杀敌。《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苗酋吓得魂不附体,忙调两百苗兵,带了标枪,前去抵敌。」
2.一种田径运动。比赛时,选手助跑后将标枪掷出,以有效落地距离的远近决定胜负。
3.标枪运动所使用的枪。枪身木制或金属制,中间粗,两头细,前端安著尖的金属头,状似长矛。
《國語辭典》:鸧鸧(鶬鶬)  拼音:cāng cāng
形容声音和谐。《诗经。商颂。烈祖》:「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國語辭典》:磨蚀(磨蝕)  拼音:mó shí
1.磨损、蚀耗。如:「他的志气已经被环境磨蚀殆尽。」
2.地质学上指砂、粒等受风、水、冰、重力等带动,将地表其他物质磨擦、耗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