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8,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下一页
證金刚心
难信金刚信乐
金刚经六譬
释金刚经刊定记
触金刚
金刚心菩萨
金刚后心
金刚五部
四大金刚
二义──金刚二义
九喻──金刚九喻
千劫金刚定中学诸威仪
东方金刚部
金刚般若
佛类词典(续上)
坏相金刚陀罗尼经證金刚心
难信金刚信乐
金刚经六譬
释金刚经刊定记
触金刚
金刚心菩萨
金刚后心
金刚五部
四大金刚
二义──金刚二义
九喻──金刚九喻
千劫金刚定中学诸威仪
东方金刚部
金刚般若
坏相金刚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元沙啰巴译。此陀罗尼如金刚之坚利,能破坏一切烦恼魔障,故名坏相金刚。
(经名)一卷,元沙啰巴译。此陀罗尼如金刚之坚利,能破坏一切烦恼魔障,故名坏相金刚。
證金刚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五相成身)
(术语)(参见:五相成身)
五相成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三成金刚心,四證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證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毗虑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现成等正觉。五相者,所谓通达本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證金刚身、佛身圆满,此则五智通达。」菩提心论曰:「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金刚心、四金刚身、五是證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然此五相具备方成本尊身也。」一、通达菩提心者,初心行者,蒙阿阇梨之开示,始观吾质多心(第六识之缘虑心),为圆明之月轮,其径仅一肘量。月轮之圆明者,表本有之菩提心自性清净也。是始通入性德之菩提心,故名通达菩提心。行者依此观,渐拂无明妄想之念。金刚界仪轨说通达菩提心之文曰:「诸佛同音言:汝当观自心,久住谛观察,不见自心相。礼佛足白言:最胜尊,我不见自心,此心为何相?诸佛咸告言:心相难测量,授与心真言,即诵彻心明,观心如月轮,若在轻雾中。如是谛观察。」二、修菩提心者,更观菩提心之月轮之位也。是于性德之菩提心发修法之菩提心,故名修菩提心。此有广歛二观:广者,渐广月轮,使之周遍无边;歛者,渐歛之而为一肘量。如是数数广歛也。三、成金刚心者,欲加持此菩提心,使能坚固,犹如金刚,而于心月轮观五股金刚之位也。四、證金刚身者,其观全成就而为自身三昧耶身之位也。五、佛心圆满者,自己五股金刚之三昧耶身变而为大日如来,其眷属围绕,而坐于其中央之位也。此五相成身云者,谓五相之观成,即成就佛身之义也。为此五相成身观,用阿弥陀之妙观察智定。三摩地仪轨云:行者欲入金刚定,先住妙观察智定。定慧二羽仰相叉,进禅力智各相柱。以此妙观印修三摩地,即得如来之不动智。问何故以是定为妙观察智之定?答曰:观诸法之性相及自相共相,而不断说法之疑者,妙观察智之妙用也。今观诸法之如幻等观自心界之理,故为妙观察智。且无识心三昧五相成身,皆用弥陀之定印,故以之为妙观察智也。又守护国经说菩提心所说第五之一相成身;心地观经说第一、第二、第三之三相成身;摄真实经说十相成身。又日本智證立八相成身。
【佛学常见辞汇】
五相具备而成就佛身的观法。菩提心论说:「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刚心,四是金刚身,五是證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
(术语)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三成金刚心,四證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證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毗虑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现成等正觉。五相者,所谓通达本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證金刚身、佛身圆满,此则五智通达。」菩提心论曰:「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金刚心、四金刚身、五是證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然此五相具备方成本尊身也。」一、通达菩提心者,初心行者,蒙阿阇梨之开示,始观吾质多心(第六识之缘虑心),为圆明之月轮,其径仅一肘量。月轮之圆明者,表本有之菩提心自性清净也。是始通入性德之菩提心,故名通达菩提心。行者依此观,渐拂无明妄想之念。金刚界仪轨说通达菩提心之文曰:「诸佛同音言:汝当观自心,久住谛观察,不见自心相。礼佛足白言:最胜尊,我不见自心,此心为何相?诸佛咸告言:心相难测量,授与心真言,即诵彻心明,观心如月轮,若在轻雾中。如是谛观察。」二、修菩提心者,更观菩提心之月轮之位也。是于性德之菩提心发修法之菩提心,故名修菩提心。此有广歛二观:广者,渐广月轮,使之周遍无边;歛者,渐歛之而为一肘量。如是数数广歛也。三、成金刚心者,欲加持此菩提心,使能坚固,犹如金刚,而于心月轮观五股金刚之位也。四、證金刚身者,其观全成就而为自身三昧耶身之位也。五、佛心圆满者,自己五股金刚之三昧耶身变而为大日如来,其眷属围绕,而坐于其中央之位也。此五相成身云者,谓五相之观成,即成就佛身之义也。为此五相成身观,用阿弥陀之妙观察智定。三摩地仪轨云:行者欲入金刚定,先住妙观察智定。定慧二羽仰相叉,进禅力智各相柱。以此妙观印修三摩地,即得如来之不动智。问何故以是定为妙观察智之定?答曰:观诸法之性相及自相共相,而不断说法之疑者,妙观察智之妙用也。今观诸法之如幻等观自心界之理,故为妙观察智。且无识心三昧五相成身,皆用弥陀之定印,故以之为妙观察智也。又守护国经说菩提心所说第五之一相成身;心地观经说第一、第二、第三之三相成身;摄真实经说十相成身。又日本智證立八相成身。
【佛学常见辞汇】
五相具备而成就佛身的观法。菩提心论说:「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刚心,四是金刚身,五是證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
难信金刚信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救济,信之无疑,坚固如金刚也。
(术语)弥陀之救济,信之无疑,坚固如金刚也。
金刚经六譬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名数)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释金刚经刊定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金刚经纂要刊定记之异名。
(书名)金刚经纂要刊定记之异名。
触金刚
【佛学大辞典】
(菩萨)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五尊之一。即五秘密尊之一。别名,计里吉罗金刚。交二手腕而持五钴。触者触于欲境之烦恼也。今明触性即菩提之深秘,故住于抱持之相而立触之名。见金刚界曼荼罗钞三。
(菩萨)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五尊之一。即五秘密尊之一。别名,计里吉罗金刚。交二手腕而持五钴。触者触于欲境之烦恼也。今明触性即菩提之深秘,故住于抱持之相而立触之名。见金刚界曼荼罗钞三。
金刚心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五十二个阶位中,第五十一位的菩萨,叫做等觉,意思是此觉已经与佛差不多相等了,此时若回顾第十法云地,已经可以叫做佛,若瞻望佛地,则还差一点,所以只叫做金刚心菩萨,或无垢地菩萨。
大乘五十二个阶位中,第五十一位的菩萨,叫做等觉,意思是此觉已经与佛差不多相等了,此时若回顾第十法云地,已经可以叫做佛,若瞻望佛地,则还差一点,所以只叫做金刚心菩萨,或无垢地菩萨。
金刚后心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于最后位,断最极微细烦恼之定,智用坚利,譬如金刚,叫做金刚定。有入住出三心,入时尚居众生位,出时则成佛,当住位完满,将届出定时,名金刚后心。
菩萨于最后位,断最极微细烦恼之定,智用坚利,譬如金刚,叫做金刚定。有入住出三心,入时尚居众生位,出时则成佛,当住位完满,将届出定时,名金刚后心。
金刚五部
【佛学次第统编】
金刚界开示大日如来智德之部门也。如来内證之智德,其体坚固,有摧破一切烦恼之胜用,故譬以金刚。大日经疏曰:「金刚喻如来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破坏万相,此智慧亦尔。此界分五部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
一、莲华部 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
二、金刚部 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坏,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没泥中,不朽不坏,故名金刚部。
三、佛部 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
四、宝部 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
五、羯磨部 羯磨译曰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悲悯,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
此中前二者为在缠之因德,第三者为理智具足出缠之果位,是即胎藏界之三部也。后二者于佛部中别开之,佛为二利圆满之称,其自證之边云宝部,其化他之边云羯磨部。如是于佛部中开二部,原为胎藏界曼荼罗之意。胎藏界曼荼罗上中下中之通者,总曰佛部,此中下方有虚空藏院,是宝部也。上方有释迦院,是羯磨部也。由此论之,胎金之三五,仅开合之异耳,今配之五方五智五佛则如下:
中 法界体性智 大日 佛部
东 大圆镜智 阿閦 金刚部
南 平等性智 宝生 宝部
西 妙观察智 阿弥陀 莲华部
北 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释迦) 羯磨部
「五部部主」 诸部要目,以大日如来等五佛为部主,秘藏记依之。日本安然之瑜祗经疏,名之为部王,以五方之五大明王为部主。主有二义:一因主之义,二如执权,有管领之义。诸部要目,则据初义,安然则据后义。
「五部母」 金刚界五部之部母,主各生当部功德之德之尊也,如典藏主。
一、佛部 佛眼尊也。但秘藏记谓此部之部主为大日如来,是乃究竟之本源,故更无部母。秘藏记钞八会之不依能生之义立之,由养育之义而立之。
二、金刚部 金刚波罗密菩萨也。
三、宝部 宝波罗密菩萨也。
四、莲华部 法波罗密菩萨也。
五、羯磨部 羯磨波罗密菩萨也。
是则为四波罗密,据出生四佛之义而立之。
「五部忿怒」 是五部之教令轮身也。
「五部念珠」 佛部为菩提子,金刚部为金刚子,宝部为宝珠,莲华部为莲子,羯磨部为杂宝。
「五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
「五佛座」 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一、大日师子座,师子兽王,游行无畏,毗卢遮那法王,不变无碍。二、阿閦象座,象之力用无过,金刚部之坚力无碍三、宝生马座,轮王马宝,速疾神通,南方修行,三密速疾也。四、阿弥陀孔雀座,孔雀瑞禽,明慧应时,弥陀转法轮王,幖帜相应,不空成就迦楼罗座,此鸟威力,能降诸龙,不空智用随方,摄引人天,归随无违。
胎藏界曼荼罗
东
┌──────┬─┬──────┐
│ │门│ (十二)│
│ ┌────┴─┴────┐外│
│ │ 文 殊 院(七)│金│
│ │ ┌───────┐ │刚│
│ │ │ 释迦院(六)│ │部│
│ │ │ ┌───┐ │ │院│
│ │地│观│遍知院│金│除│ │
├─┤藏│音├(二)┤刚│盖├─┤
├─┤院│院│中 台│手│障├─┤
│ │ │ │八叶院│院│院│ │
│ │九│三├───┤ │ │ │
│ │ │ │持明院│四│八│ │
│ │ │ └(五)┘ │ │ │
│ │ │虚空藏院(十)│ │ │
│ │ └───────┘ │ │
│ │ 苏悉地院(十一)│ │
│ └────┬─┬────┘ │
│ │门│ │
└──────┴─┴──────┘
西
金刚界曼荼罗
┌────────────────┐
│ 一 印 会 │
│ ┌───────────┐ │
│降│ 三 昧 耶 会 │ │
│三│ (羯 磨 会) │理︵│
│世│︵口┌─────┐︵微│ 普│
│三│五 │ 成身会 │三 │趣 │
│昧│智印│(根本会)│昧细│ 贤│
│耶│会 │(羯磨会)│耶 │会 │
│会│︶会│ │会会│ 会│
│ │ └─────┘︶ │ ︶│
│ │ 大 供 养 会 │ │
│ └───────────┘ │
│ 降 三 世 羯 磨 会 │
└────────────────┘
金刚界开示大日如来智德之部门也。如来内證之智德,其体坚固,有摧破一切烦恼之胜用,故譬以金刚。大日经疏曰:「金刚喻如来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破坏万相,此智慧亦尔。此界分五部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
一、莲华部 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
二、金刚部 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坏,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没泥中,不朽不坏,故名金刚部。
三、佛部 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
四、宝部 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
五、羯磨部 羯磨译曰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悲悯,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
此中前二者为在缠之因德,第三者为理智具足出缠之果位,是即胎藏界之三部也。后二者于佛部中别开之,佛为二利圆满之称,其自證之边云宝部,其化他之边云羯磨部。如是于佛部中开二部,原为胎藏界曼荼罗之意。胎藏界曼荼罗上中下中之通者,总曰佛部,此中下方有虚空藏院,是宝部也。上方有释迦院,是羯磨部也。由此论之,胎金之三五,仅开合之异耳,今配之五方五智五佛则如下:
中 法界体性智 大日 佛部
东 大圆镜智 阿閦 金刚部
南 平等性智 宝生 宝部
西 妙观察智 阿弥陀 莲华部
北 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释迦) 羯磨部
「五部部主」 诸部要目,以大日如来等五佛为部主,秘藏记依之。日本安然之瑜祗经疏,名之为部王,以五方之五大明王为部主。主有二义:一因主之义,二如执权,有管领之义。诸部要目,则据初义,安然则据后义。
「五部母」 金刚界五部之部母,主各生当部功德之德之尊也,如典藏主。
一、佛部 佛眼尊也。但秘藏记谓此部之部主为大日如来,是乃究竟之本源,故更无部母。秘藏记钞八会之不依能生之义立之,由养育之义而立之。
二、金刚部 金刚波罗密菩萨也。
三、宝部 宝波罗密菩萨也。
四、莲华部 法波罗密菩萨也。
五、羯磨部 羯磨波罗密菩萨也。
是则为四波罗密,据出生四佛之义而立之。
「五部忿怒」 是五部之教令轮身也。
「五部念珠」 佛部为菩提子,金刚部为金刚子,宝部为宝珠,莲华部为莲子,羯磨部为杂宝。
「五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
「五佛座」 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一、大日师子座,师子兽王,游行无畏,毗卢遮那法王,不变无碍。二、阿閦象座,象之力用无过,金刚部之坚力无碍三、宝生马座,轮王马宝,速疾神通,南方修行,三密速疾也。四、阿弥陀孔雀座,孔雀瑞禽,明慧应时,弥陀转法轮王,幖帜相应,不空成就迦楼罗座,此鸟威力,能降诸龙,不空智用随方,摄引人天,归随无违。
胎藏界曼荼罗
东
┌──────┬─┬──────┐
│ │门│ (十二)│
│ ┌────┴─┴────┐外│
│ │ 文 殊 院(七)│金│
│ │ ┌───────┐ │刚│
│ │ │ 释迦院(六)│ │部│
│ │ │ ┌───┐ │ │院│
│ │地│观│遍知院│金│除│ │
├─┤藏│音├(二)┤刚│盖├─┤
├─┤院│院│中 台│手│障├─┤
│ │ │ │八叶院│院│院│ │
│ │九│三├───┤ │ │ │
│ │ │ │持明院│四│八│ │
│ │ │ └(五)┘ │ │ │
│ │ │虚空藏院(十)│ │ │
│ │ └───────┘ │ │
│ │ 苏悉地院(十一)│ │
│ └────┬─┬────┘ │
│ │门│ │
└──────┴─┴──────┘
西
金刚界曼荼罗
┌────────────────┐
│ 一 印 会 │
│ ┌───────────┐ │
│降│ 三 昧 耶 会 │ │
│三│ (羯 磨 会) │理︵│
│世│︵口┌─────┐︵微│ 普│
│三│五 │ 成身会 │三 │趣 │
│昧│智印│(根本会)│昧细│ 贤│
│耶│会 │(羯磨会)│耶 │会 │
│会│︶会│ │会会│ 会│
│ │ └─────┘︶ │ ︶│
│ │ 大 供 养 会 │ │
│ └───────────┘ │
│ 降 三 世 羯 磨 会 │
└────────────────┘
四大金刚
【俗语佛源】
为佛经所称帝释的外将,分别居于须弥山四,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持索;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执宝叉。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大天王像,俗称四大金刚。文学中多有引用,如《西游记》第五回:「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那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生活中也常有将某些身材高大,力大无比,或护佑某些人物者亦以此称呼之。(李君冈)
为佛经所称帝释的外将,分别居于须弥山四,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持索;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执宝叉。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大天王像,俗称四大金刚。文学中多有引用,如《西游记》第五回:「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那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生活中也常有将某些身材高大,力大无比,或护佑某些人物者亦以此称呼之。(李君冈)
二义──金刚二义
【三藏法数】
(出金刚经助显录)
金刚者,金中最刚,故云金刚。而小品般若以金刚立题者,具有坚、利二义焉。(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一、坚义〕,坚义者,谓金刚之坚,万物不能碎坏。以喻般若之体,真常清净,不变不迁,烦恼不能乱,邪魔不能动,此即实相般若也。
〔二、利义〕,利义者,谓金刚之利,能碎坏万物。以喻般若之用,能断惑著,照五蕴空,度诸苦厄,此即观照般若也。(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出金刚经助显录)
金刚者,金中最刚,故云金刚。而小品般若以金刚立题者,具有坚、利二义焉。(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一、坚义〕,坚义者,谓金刚之坚,万物不能碎坏。以喻般若之体,真常清净,不变不迁,烦恼不能乱,邪魔不能动,此即实相般若也。
〔二、利义〕,利义者,谓金刚之利,能碎坏万物。以喻般若之用,能断惑著,照五蕴空,度诸苦厄,此即观照般若也。(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九喻──金刚九喻
【三藏法数】
(出金刚经论释)
金刚九喻者,乃是金刚般若经中九种譬喻也。此经有三译:一、姚秦鸠摩罗什法师译,二、魏菩提流支法师译,三、陈真谛法师译。此九种譬喻,乃是魏时所译之文,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是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鸠摩罗什,华言童寿。梵语菩提流支,华言觉希。)
〔一、星喻〕,谓星宿夜则明朗,日光一照,众星皆隐。以譬众生昏迷,执著诸见,自为明了;若以正智之心照之,则众见皆灭也。论云:譬如星宿为日所映而不现,故智日心法亦复如是。
〔二、翳喻〕,谓人目有障翳,则见空华等相。以譬众生无明覆障,则见一切有为虚妄之境界也。论云:如目有翳,则见空华,观有为法,亦复如是。
〔三、灯喻〕,谓灯因膏油而焰焰无穷,以譬众生妄识,依贪爱境界而生生不绝也。论云:譬如灯光,识亦如是,依止贪爱诸法住故。
〔四、幻喻〕,谓诸幻化之事,无而忽有。体本不实,皆因幻师咒术之力,假作种种形相。以譬世间山河大地,皆是虚妄幻化,以因众生惑业力故,而妄有种种境界也。论云:譬如幻事,所依住处,亦复如是,以器世间,无实体故。(器世间者,谓世界如器,即山河大地等物是也。)
〔五、露喻〕,谓露沾于草木,体不久停,为风所吹,须臾即落。以譬众生幻身,虽于世间暂尔留住,为无常风所吹,焂忽变灭也。论云:譬如朝露,身以如是,暂时住故。
〔六、泡喻〕,泡,水沤也。谓水泡因渧、水、风三者和合而成。以譬众生根、境、识三法和合,而有苦乐受用之境也。论云:譬如水泡,所受用事,亦复如是。根、境、识等三法合故。(渧,水点也。根、境、识者,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境即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七、梦喻〕,谓昼缘诸境,夜则感梦。本无实体,惟因想生。以譬众生缘念过去,造作诸事,境虽已灭,缘想即现。盖言一切有为之法,皆因妄想而成,亦如梦境也。论云:又如梦境,过去诸法,亦复如是。
〔八、电喻〕,谓雷、电之光,刹那不住。以譬一切现在诸法,犹如电光,焂忽则灭也。论云:譬如电光,刹那不住,现在诸法,亦复如是。(梵语刹那,华言一念。)
〔九、云喻〕,谓云能降雨泽,又能变现不常。以譬众生阿赖耶识含藏诸法,能持未来种种境界,变现不定也。论云:譬如云影,未来诸法,亦复如是。阿赖耶识与一切法为种子根本故。(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即第八识也。)
(出金刚经论释)
金刚九喻者,乃是金刚般若经中九种譬喻也。此经有三译:一、姚秦鸠摩罗什法师译,二、魏菩提流支法师译,三、陈真谛法师译。此九种譬喻,乃是魏时所译之文,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是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鸠摩罗什,华言童寿。梵语菩提流支,华言觉希。)
〔一、星喻〕,谓星宿夜则明朗,日光一照,众星皆隐。以譬众生昏迷,执著诸见,自为明了;若以正智之心照之,则众见皆灭也。论云:譬如星宿为日所映而不现,故智日心法亦复如是。
〔二、翳喻〕,谓人目有障翳,则见空华等相。以譬众生无明覆障,则见一切有为虚妄之境界也。论云:如目有翳,则见空华,观有为法,亦复如是。
〔三、灯喻〕,谓灯因膏油而焰焰无穷,以譬众生妄识,依贪爱境界而生生不绝也。论云:譬如灯光,识亦如是,依止贪爱诸法住故。
〔四、幻喻〕,谓诸幻化之事,无而忽有。体本不实,皆因幻师咒术之力,假作种种形相。以譬世间山河大地,皆是虚妄幻化,以因众生惑业力故,而妄有种种境界也。论云:譬如幻事,所依住处,亦复如是,以器世间,无实体故。(器世间者,谓世界如器,即山河大地等物是也。)
〔五、露喻〕,谓露沾于草木,体不久停,为风所吹,须臾即落。以譬众生幻身,虽于世间暂尔留住,为无常风所吹,焂忽变灭也。论云:譬如朝露,身以如是,暂时住故。
〔六、泡喻〕,泡,水沤也。谓水泡因渧、水、风三者和合而成。以譬众生根、境、识三法和合,而有苦乐受用之境也。论云:譬如水泡,所受用事,亦复如是。根、境、识等三法合故。(渧,水点也。根、境、识者,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境即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七、梦喻〕,谓昼缘诸境,夜则感梦。本无实体,惟因想生。以譬众生缘念过去,造作诸事,境虽已灭,缘想即现。盖言一切有为之法,皆因妄想而成,亦如梦境也。论云:又如梦境,过去诸法,亦复如是。
〔八、电喻〕,谓雷、电之光,刹那不住。以譬一切现在诸法,犹如电光,焂忽则灭也。论云:譬如电光,刹那不住,现在诸法,亦复如是。(梵语刹那,华言一念。)
〔九、云喻〕,谓云能降雨泽,又能变现不常。以譬众生阿赖耶识含藏诸法,能持未来种种境界,变现不定也。论云:譬如云影,未来诸法,亦复如是。阿赖耶识与一切法为种子根本故。(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即第八识也。)
千劫金刚定中学诸威仪
【三藏法数】
谓等觉菩萨复住寿千劫,学佛一切威仪,象王观视,师子游步,修佛无量不可思议神通化导之法,皆现在前,入佛行处,坐佛道场也。
谓等觉菩萨复住寿千劫,学佛一切威仪,象王观视,师子游步,修佛无量不可思议神通化导之法,皆现在前,入佛行处,坐佛道场也。
东方金刚部
【三藏法数】
金刚部者,谓如来證得佛地,观众生藏识中烦恼习气,坚固难舍,以大空金刚智三摩地而摧破之,不离大圆镜智而演说般若相应陀罗尼,令诸众生得清净三业,而悟本有不坏金刚佛性,是为金刚部。故东方以阿閦佛为教主也。(烦恼习气者,烦恼馀习气分也。大空者,即毕竟空也。梵语阿閦,华言不动。)
金刚部者,谓如来證得佛地,观众生藏识中烦恼习气,坚固难舍,以大空金刚智三摩地而摧破之,不离大圆镜智而演说般若相应陀罗尼,令诸众生得清净三业,而悟本有不坏金刚佛性,是为金刚部。故东方以阿閦佛为教主也。(烦恼习气者,烦恼馀习气分也。大空者,即毕竟空也。梵语阿閦,华言不动。)
金刚般若
【三藏法数】
金刚,喻也。般若,法也。以金刚之贞,至坚至利、能断难断,能碎万物。譬喻般若空慧,能断诸众生难断之惑,是名金刚般若。
金刚,喻也。般若,法也。以金刚之贞,至坚至利、能断难断,能碎万物。譬喻般若空慧,能断诸众生难断之惑,是名金刚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