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观无量寿经得益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唐善导观经疏科一经为五段第一序分,第二正宗分,第三得益分,第四王宫流通分,第五耆阇分。得益分者,十六观之正宗说终后,说韦提希夫人及五百侍女得见西方净土及弥陀三尊,韦提希得无生法忍,五百侍女各发无上菩提心之利益一段也。
十个等量身
【佛学次第统编】
佛之法身,其量等于一切有为无为之诸法,今统收之为十三,但存大数,以显无应,故云十也。
一、一切众生量等身      八、法界量等身
二、一切法量等身       九、虚空界量等身
三、一切刹界量等身      十、无等界量等身
四、一切三世量等身      十一、一切愿量等身
五、一切佛量等身       十二、一切行者量等身
六、一切语言量等身      十三、寂灭涅槃槃界量等身
七、真如量等身
功德无量
【俗语佛源】
佛家泛称念佛、诵经、布施、持戒、了生死、度众生等一切善事为功德。隋·慧远《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解释:「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如请僧人做佛事,称为「做功德」;护法神吉祥天女,称为「功德天」;礼敬佛、法、僧「三宝」,称为「种功德田」等。一桩善事圆满结束,称为「功德圆满」。如洪深《五奎桥》第一幕:「四百多亩呢,起码得打四十九天的大醮!七七四十九天功德圆满。」功德很大,称为「功德无量」。如《景德传灯录·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存。」今多用以赞颂功劳、恩德极大。如鲁迅《书信集·致孟十还》:「虽然牺牲太大,然而功德无量。「(李明权)
二种无量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实无量〕,谓涅槃佛性之理,譬如虚空,实无限量,一切菩萨不能量度,故名实无量。
〔二、不知为无量〕,谓如须弥山、大海之水,唯诸佛菩萨能知斤两、滴数多少,诸天、世人智力浅劣,所不能知,故名不知为无量。(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三身寿量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文句)
〔一、法身寿量〕,法身者,师轨法性,还以法性为身。此身非色质,亦非心智,强指法性为法身耳。言寿量者,此非报得命根,亦非连持之寿,强指不迁不变,名之为寿。此寿非长量,亦非短量。经云: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等。是也。
〔二、报身寿量〕,报身者,以如如智契如如境,以境发智,以智照境,境智冥合,即是报身。言寿量者,境既无量无边,常住不灭;智亦如是。即此智慧名为寿命。经云:我智力如是,久修业所得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是也。(如如者,境如即如智,智如即如境,盖言境、智不二也。)
〔三、应身寿量〕,应身者,应同万物为身也。言寿量者,应同连持为寿,应同长短为量也。智与体冥,能起大用。经云: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等。是也。
三量──由旬三量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梵语由旬,亦云踰缮那,华言限量。业疏云:乃是轮王巡狩一停之舍,犹如此方馆驿也。大智度论明由旬有三种,故名由旬三量。
〔一、上者八十里〕,谓其中边山川平易,故量为八十里也。
〔二、中者六十里〕,谓其中边山川稍险,故量为六十里也。
〔三、下者四十里〕,谓其中边山川险阻,故量为四十里也。
四谛──别教无量四谛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别教者,别前藏、通,别后圆教也。无量四谛者,谓此教独菩萨法;菩萨所化众生既无量,其所用法门亦无有量。故云:苦有无量相,十法界果报不同故;集有无量相,五住烦恼不同故;道有无量相,恒沙法门不同故;灭有无量相,诸波罗蜜不同故,是名别教无量四谛。(别前藏、通者,此教纯是菩萨所修之法,不同藏、通二教,是三乘共修也。别后圆教者,此教所明法门行相,隔历次第,不同圆教一切圆融也。十法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五住烦恼者,一切见住地惑、欲爱住地惑、色爱住地惑、有爱住地惑、无明住地惑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也。)
〔一、苦谛〕,谓此教菩萨,谛审十界众生生死诸苦,一一不虚,故名苦谛。(十界众生,佛亦在列者,大论云:众生无上者,即佛是也。)
〔二、集谛〕,谓此教菩萨,谛审十界众生惑业。实能招集生死之苦,故名集谛。
〔三、道谛〕,谓此教菩萨,谛审无量道法,实能自利利他,故名道谛。
〔四、灭谛〕,谓此教菩萨,谛审六度之行,实能證于涅槃寂灭之理,故名灭谛。(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实无量
【三藏法数】
谓涅槃佛性之理,譬如虚空,实无限量,一切菩萨不能量度,故名实无量。
不知为无量
【三藏法数】
谓如须弥山、大海之水,唯诸佛菩萨能知斤两、滴数多少,诸天、世人智力浅劣,所不能知,故名不知为无量。(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数量数
【三藏法数】
数量数者,即一多之数量也。谓由一多之数,而能安立一切诸法也。
法身寿量
【三藏法数】
法身者,师轨法性,还以法性为身。此身非色质,亦非心智,强指法性为法身耳。言寿量者,此非报得命根,亦非连持之寿,强指不迁不变,名之为寿。此寿非长量,亦非短量。经云: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等。是也。
报身寿量
【三藏法数】
报身者,以如如智契如如境,以境发智,以智照境,境智冥合,即是报身。言寿量者,境既无量无边,常住不灭;智亦如是。即此智慧名为寿命。经云:我智力如是,久修业所得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是也。(如如者,境如即如智,智如即如境,盖言境、智不二也。)
应身寿量
【三藏法数】
应身者,应同万物为身也。言寿量者,应同连持为寿,应同长短为量也。智与体冥,能起大用。经云: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等。是也。
时劫无量难
【三藏法数】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华梵双称,故名时劫。谓修菩萨行者,唯求无上佛果,兼修利他之行,所经时劫,不可限量,是名时劫无量难。
寿量增盛
【三藏法数】
谓劫末时,此赡部洲,人寿减至十岁后,复渐增展转增至八万岁,是名寿量增盛。(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赡部,又云阎浮,华言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