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蒿艾
(1).即艾蒿。一种野生的草。泛指野草。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南史·恩倖传·纪僧真:“ 僧真 梦蒿艾生满江,惊而白之。”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斩蒿艾,无处拾柴荆。”
(2).指草野。亦指草野之士。《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採兰,并收蒿艾。是以 皋陶 振褐,不仁者远。”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汝落蒿艾间,几时復能飞。” 章炳麟 《秦献记》:“其穷而在蒿艾,与外吏无朝籍,烂然有文采论籑者,三川有 成公生 ,与 黄公 同时。”
《漢語大詞典》:蒿藜
(1).蒿和藜。泛指杂草;野草。 唐 杜甫 《无家别》诗:“寂寞 天寳 后,园庐但蒿藜。”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蒿藜满眼,楼管劫灰,美人尘土。”
(2).谓住蒿莱盖的房子,吃藜藿做的食物。形容生活贫困。 宋 曾巩 《秋怀》诗:“出门榛棘不可行,终岁蒿藜尚难卹。”
《漢語大詞典》:积草(積草)
(1).指草甸。管子·立政:“修火宪,敬山泽林藪积草。”
(2).存留野草。管子·权修:“野不积草,农事先也;府不积货,藏於民也。”
(3).指贮积饲料。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故此就在万山之中,招兵买马,积草屯粮。”
《漢語大詞典》:野泽(野澤)
山野草泽。后汉书·朱暉传:“﹝ 暉 ﹞自去 临 淮 ,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 唐 刘禹锡 《台城怀古》诗:“宫墙隐嶙围野泽,鸛鶂夜鸣秋色深。”
《漢語大詞典》:藜莠
藜和莠。泛指野草。《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行秋令,则其民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 唐 杜甫 《枯棕》诗:“念尔形影乾,摧残没藜莠。” 宋 陆游 《泰州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犹鬼啸狐嗥于藜莠瓦砾中。”
分類:野草
《國語辭典》:压青(壓青)  拼音:yā qīng
农作中将绿肥作物犁压到土里当肥料。
《漢語大詞典》:青团(青糰)
江 南传统时令食品名。在米粉中拌以野草或树叶之汁做成的团子。
《漢語大詞典》:荒楚
指野草丛木杂生之地。 晋 张协 《杂诗》之九:“溪壑无人跡,荒楚鬱萧森。” 唐 陈子昂 《国殇文》:“恨非其死兮山阿,血流骨积殪荒楚。” 清 汪琬 《玉钩斜》诗:“月观凄凉罢歌舞,三千艳质薶荒楚。”
《漢語大詞典》:藿藜
(1).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堂下生藿藜,门外长荆棘。”
(2).泛指粗食。亦用以借指百姓。 明 唐顺之 《尹洞山祭酒枉顾草堂有作见赠次韵又迭》之一:“儒冠本不闲军旅,肉食谁能念藿藜。”
《國語辭典》:苞稂  拼音:bāo láng
丛生的野草。《诗经。曹风。下泉》:「洌彼下泉,浸彼苞稂。」
《國語辭典》:草荐  拼音:cǎo jiàn
草垫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取了一条草荐,竟在坑板上铺了。」
《漢語大詞典》:莨莠
莨和莠,是两种野草。常用以喻邪恶之人,或用以指杂草丛生的地方。隋书·卢思道传:“砾石变成瑜瑾,莨莠化为芝兰。” 宋 王安石 《赠陈君景初》诗:“名声重 京洛 ,踪跡晦莨莠。” 宋 苏轼 《石鼓》:“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莨莠。”
分類:野草邪恶
《漢語大詞典》:蒿棘
蒿草与荆棘。亦泛指野草。 南朝 梁 江淹 《思北归赋》:“步庭芜兮多蒿棘,顾左右兮絶亲宾。” 唐 李约 《城南访裴氏昆季》诗:“村蹊蒿棘间,往往断新耕。”
《漢語大詞典》:道茀
野草塞路而难于通行。国语·周语中:“火朝覿矣,道茀不可行。” 韦昭 注:“草秽塞路为茀。”后泛指路途不通。 唐 段成式 《好道庙记》:“是时陆擅蛇虎,水制蛟螭,道茀路絶,一境相恐。”《花月痕》第十一回:“ 痴珠 多情人,既深毁室之伤,復抱堕楼之痛。牵萝莫补,剪纸难招,明知乌鸟伤心,鴒原急难,而道茀难行,力穷莫致。”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岂其道茀不可行,故硕士艰于出世。”
《漢語大詞典》:枯蓼
枯萎的野草。 宋 苏轼 《送杭州杜戚陈三椽罢官归乡》诗:“秋风摵摵鸣枯蓼,船阁荒村夜悄悄。”
分類:枯萎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