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盛典  拼音:shèng diǎn
1.隆重的典礼。《隋书。卷一三。音乐志上》:「盛典弗愆,群望咸秩。」《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样盛典,可惜来迟了,不得躬逢其盛!」
2.笃厚的友情。《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恐惧寘怀,昭谷风之盛典。」
《國語辭典》:事变(事變)  拼音:shì biàn
1.世事的变化。如:「白云苍狗,事变无常,令人难以预料。」《诗经。大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汉。扬雄 解嘲:「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我易时,未知何如。」
2.政治或军事上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如:「七七事变」。《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左右走归的来告事变,夫人立斩之;阴召大将约束军士,不得噪动。」《三国演义》第三回:「时卢植弃官未去,见宫中事变,擐甲持戈,立于阁下。」
《國語辭典》:宗工  拼音:zōng gōng
1.尊官。《书经。酒诰》:「惟服宗工。」汉。孔安国。传:「服事尊官。」
2.宗匠、宗师。《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元德明传》:「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铭志尽趋其门。」元。刘埙《隐居通议。卷七。欧阳公》:「欧阳文忠公修,鸿文硕学,宗工大儒,所谓『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者。」
《國語辭典》:擎天  拼音:qíng tiān
托住天。比喻强壮高大而有力。唐。孟郊 怀南岳隐士诗二首之一:「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水浒传》第十七回:「梁山泊中,聚一夥擎天好汉。」
《國語辭典》:大过(大過)  拼音:dà guò
1.大的过失。《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2.学校或机关对犯错者的一种惩戒处分。如:「记满三大过,就要被退学。」
《國語辭典》:持重  拼音:chí zhòng
1.主持丧祭或宗庙、社稷等祭祀之事。《仪礼。丧服》:「持重于大宗者,其降小宗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邓攸始避难。」刘孝标注引《晋阳秋》:「七岁丧父母及祖父母,持重九年。」
2.担负重任。《后汉书。卷二一。任李万邳刘耿列传。任光》:「同心毕力,持重处正,鲠言直议,无所回隐。」《三国志。卷一○。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荀彧》:「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
3.行事稳重,举止不轻躁。《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王朗》:「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旧唐书。卷一三三。列传。李晟》:「将帅当持重,岂宜自表饰以啖贼也!」
《國語辭典》:举动(舉動)  拼音:jǔ dòng
行为或动作。《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合所破。」《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因见这般举动,心里敬他。」
《漢語大詞典》:大治
(1).需要治理的重大事务。周礼·地官·司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 孙诒让 正义:“治谓以事咨辩陈请。”
(2).谓政治修明,局势安定。礼记·礼器:“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國語辭典》:硕果(碩果)  拼音:shuò guǒ
语出《易经。剥卦。象曰》:「上九,硕果不食。」指巨大的果实或仅存的东西。《文选。左思。魏都赋》:「硕果灌丛,围木竦寻。」
《國語辭典》:硕果仅存(碩果僅存)  拼音:shuò guǒ jǐn cún
仅残存下来的大果实。比喻唯一仍然存在的人或物。清。叶廷琯《吹网录。卷六。胡心耘辑宇文绍奕事实》:「惟宇文氏考异,实为硕果仅存。」
《漢語大詞典》:重事
重大的事。礼记·冠义:“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於庙;行之於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韩非子·用人:“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汉书·刑法志:“狱,重事也。”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三折:“今日升厅,当该司吏有甚么合僉押的文书,决断的重事,带上厅来。”
分類:重大
《國語辭典》:诗史(詩史)  拼音:shī shǐ
1.称唐代诗人杜甫。《新唐书。卷二○一。杜甫传》:「甫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2.反映时代,记叙史实的诗篇。《宋诗钞。卷一○五。水云诗钞序》:「诗多纪国亡北徙事,与文丞相狱中倡和作,周详恻怆,人谓之诗史。」
《漢語大詞典》:大议(大議)
(1).朝廷集议国家大事。汉书·循吏传·黄霸:“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 长信 少府 夏侯胜 非议詔书大不敬, 霸 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繫狱当死。” 颜师古 注:“大议,总会议也。”
(2).谓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汉书·酷吏传·田延年:“当发大议时,震动朝廷。”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始发大议,乞立宗子为后,以安宗庙。”
(3).朝廷的重大决策。后汉书·董卓传:“ 卓 又抗言曰:‘昔 霍光 定策, 延年 案劒。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之。’” 宋 曾巩 《韩琦制》:“及受末命,戡济艰难,以己徇时,坐定大议。”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 gù
1.父亲或母亲去世。《孟子。滕文公上》:「今言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楼》:「今遭大故,音耗遂梗,久不如黄省问。」
2.死期、死亡。《楚辞。屈原。九章。怀沙》:「舒忧娱哀兮,限之于大故。」《汉书。卷六○。杜周传》:「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大故,不可弃也。」
3.重大的错误。《论语。微子》:「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
4.充足条件。《墨子。经说上》:「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也。」
《國語辭典》:大故  拼音:dài gù
1.大略。《朱子语类辑略》卷五:「因言读书用功之难,诸公觉得大故浅近,不曾著心。」也作「大古」。
2.特别。也作「大古」。
《國語辭典》:大古  拼音:dài gǔ
1.大扺、大概。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更问甚陛下,大古是知重俺帝王家。」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正末云:『大古里你吃了风药来也。』」也作「大故」。
2.总之。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二折:「大古是家富小儿娇,我则愁腌日月没柴没米怎生熬泠。」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又不是心中爱听,大古似林风瑟瑟,岩溜泠泠。」也作「待古」。
3.特别。元。关汉卿《玉镜台》第四折:「我从小里文章不大古,年老也还有甚词赋。」也作「大故」、「待古」、「待骨」、「特古」、「特故」。
《漢語大詞典》:大古
太古。仪礼·士冠礼:“始冠緇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齐则緇之。” 郑玄 注:“大古,指 唐 虞 以上。”荀子·非十二子:“羣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 唐 李白 《明堂赋》:“观夫明堂之宏壮也,则突兀曈曨,乍明乍蒙,若大古元气之结空。”
分類:太古
《國語辭典》:变法(變法)  拼音:biàn fǎ
改变原有的法令规章制度。《商君书。更法》:「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史记。卷五。秦本纪》:「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
《國語辭典》:无关(無關)  拼音:wú guān
相互间没有连带的关系。如:「此事与你无关,请不要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