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13,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84  85  86  8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彻里至外
彻里彻外
扯里狲
朝里无人莫做官
侧脚里
草里金
草里幡竿
巴人下里
柏孜克里克石窟
《漢語大詞典》: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差以毫釐,謬以千里)
同“ 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差以毫釐,谬以千里,造因不良,恶果是生。”
《漢語大詞典》: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开始相差一小点,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谬,也写作“繆”。语本汉书·司马迁传:“故曰:‘差以豪氂,谬以千里。’”《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宋 朱熹 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釐,繆以千里。” 清 朱彝尊 经义考·易纬·通卦验:“ 冯椅 曰,馆阁本《通卦验》有云,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汉 儒引之,作君子正其始万物理,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漢語大詞典》: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见“ 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
《漢語大詞典》:差之毫牦,失之千里
见“ 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
《漢語大詞典》: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同“ 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 氂,亦作“ 釐 ”。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氂,失之千里。”旧唐书·魏徵传:“此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父亲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掉在壕里,签了大腿。”《玉娇梨》第十二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着不到,满盘从起。”
《漢語大詞典》: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差若毫釐,謬以千里)
同“ 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 魏书·张普惠传:“差若毫釐,谬以千里,其此之谓乎?”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差若毫釐,谬以千里。词气之缓急,韵味之厚薄,属文者一不慎,则规模立变。”
《漢語大詞典》:彻里至外(徹裏至外)
见“ 彻里彻外 ”。
《國語辭典》:彻里彻外(徹裡徹外)  拼音:chè lǐ chè wài
由里到外,澈底完全。如:「他为了找图章,彻里彻外找了好几遍。」
《國語辭典》:彻里彻外(徹裡徹外)  拼音:chè lǐ chè wài
由里到外,澈底完全。如:「他为了找图章,彻里彻外找了好几遍。」
《漢語大詞典》:扯里狲(扯裏猻)
猞猁的别名。毛可做皮衣等,极贵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裘:“殊方异物,如金丝猴,上用为帽套;扯里猻,御服以为袍,皆非中华物也。”参见“ 猞猁 ”。
《漢語大詞典》:猞猁
即猞猁狲。参见“ 猞猁猻 ”。
分類:猞猁
《漢語大詞典》:朝里无人莫做官(朝裏無人莫做官)
俗语。谓旧时官场中党同伐异,互相倾轧,没有靠山的不要去做官。《荡寇志》第七七回:“俗语説得好,朝里无人莫做官,真是不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俗话説的好,朝里无人莫做官,大约这位 洪观察 是朝内有人的了。”
《漢語大詞典》:侧脚里(側腳裏)
从旁。 元 曾瑞 《红绣鞋·风情》曲:“乔断案村倈杂嗽,望梅花子弟单兜,侧脚里姨夫做了寃讎。”
《漢語大詞典》:草里金(草裏金)
明 代宫人春日插在头上的饰物。又名闹蛾。
《漢語大詞典》:草里幡竿(草裏旛竿)
比喻做人能屈能伸,窘困则屈,显达则伸。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父亲,秀才是草里旛竿,放倒低如人,立起高如人,便嫁他也不误了孩儿也。”
《國語辭典》:巴人下里  拼音:bā rén xià lǐ
俚俗的歌曲。参见「下里巴人」条。南朝梁。简文帝 与湘东王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國語辭典》:下里巴人  拼音:xià lǐ bā rén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通俗歌曲。《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歧路灯》第一○回:「谭、娄纯正儒者,那得意于下里巴人。」也作「巴人调」、「巴人下里」、「东野巴人」。
《漢語大詞典》:柏孜克里克石窟
新疆 著名石窟之一。位于 吐鲁番 城东北,共编号五十七窟。创建于 南北朝 末期,迄于 元 代。璧画内容丰富,并保存了许多汉文和回鹘文题记。是研究古代 高昌 地区佛教艺术的重要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