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8,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李千里(名 仁 成王 )
崔日知(字 子骏 世称 尚书里行 安平县侯 襄 行第 二 )
袁仁敬(世称 九里松 )
何千里
吐火罗叶护失里忙迦罗
程千里
相里造
移地健( 药罗葛 别称 登里可汗 )
权德舆(字 载之 文 行第 三 扶风郡公 )
腾里可汗
柳宗元(字 子厚 世称 柳柳州、柳仪曹、柳河东、颂者 行第 八 )
房千里(字 鹄举 )
高骈(字 千里 燕国公、渤海郡王 )
陆龟蒙(字 鲁望 号 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 别称 皮陆 )
其它辞典(续上)
相里玄奖李千里(名 仁 成王 )
崔日知(字 子骏 世称 尚书里行 安平县侯 襄 行第 二 )
袁仁敬(世称 九里松 )
何千里
吐火罗叶护失里忙迦罗
程千里
相里造
移地健( 药罗葛 别称 登里可汗 )
权德舆(字 载之 文 行第 三 扶风郡公 )
腾里可汗
柳宗元(字 子厚 世称 柳柳州、柳仪曹、柳河东、颂者 行第 八 )
房千里(字 鹄举 )
高骈(字 千里 燕国公、渤海郡王 )
陆龟蒙(字 鲁望 号 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 别称 皮陆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魏州冠氏人。太宗贞观十七年,为司农丞,奉使高丽,令勿攻新罗。又为殿中丞。官至棣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7 【介绍】: 唐宗室。吴王李恪长子。本名仁。嗣父为郁林县男。初授襄州刺史,历唐、庐、许、卫、蒲五州刺史。为人褊躁无才,因数进符瑞,则天朝得免祸。中宗复位,进封成王,拜左金吾大将军,历益州大都督、广州大都督、五府经略安抚大使、从节悯太子重俊诛武三思,太子败,坐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滑州灵昌人,字子骏。少孤贫力学。擢明经。为朔方判官,有吏干。睿宗景云中迁洛州司马,会谯王重福入东都作乱,日知讨之有功,累迁京兆尹,封安平县侯。坐赃贬歙县丞,俄迁殿中监。后授太常卿。自以处朝廷久,每入谒,必与尚书齿,时谓“尚书里行”。玄宗开元十六年,出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寻以年老致仕。卒谥襄。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子骏,排行二,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崔日用之从父兄。少孤贫,力学,以明经登第。睿宗景云中,为洛州司马。以讨谯王重福功,加银青光禄大夫。玄宗时,累迁京兆尹,封安平县侯。为御史所劾,贬歙县丞。后历殿中监,迁太常卿。开元十六年(728),出为潞州长史,寻以年老致仕。卒,谥曰襄。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玄宗开元中帝自择诸司长官,以仁敬为杭州刺史,召宰相诸王御史以上祖道洛滨,赐诗亲书,以宠其行。仁敬于杭州治郡之暇,曾种松九里,世称九里松。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累官安西副都护。玄宗天宝末,兼北庭都护。以擒阿布思李献忠功,擢右金吾卫大将军。安禄山叛,诏募兵河东,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迁上党长史。肃宗至德二载,蔡希德围上党,千里率百骑欲直擒之,几得而救至,乃退。会桥坏马颠,为希德执。囚至东都,安庆绪伪署特进。庆绪败,为严庄所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72 【介绍】: 唐魏州冠氏人。相里玄奖曾孙。代宗永泰元年为户部郎中。时宦官鱼朝恩用事,造抗辞直言,无降屈之色,为时所称。大历中,改礼部郎中。出为杭州刺史。官至河南少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0 【介绍】: 唐时回纥酋长。姓药罗葛,称牟羽可汗,又称登里可汗。英武可汗磨延啜次子。其妻为仆固怀恩之女。代宗时诏以雍王适为元帅,东会回纥,助怀恩等平安庆绪、史朝义之乱,收复洛阳及河北,牟羽因功册为英义建功可汗。永泰初怀恩反,诱回纥、吐蕃入寇。怀恩卒,回纥与郭子仪结盟而去。德宗建中初,牟羽欲入寇,其相顿莫贺谏,不从,为顿莫贺所击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9—818 【介绍】: 唐天水略阳人,字载之。权皋子。四岁即能属诗,十五岁为文数百篇,成《童蒙集》,名声日大。德宗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迁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再迁中书舍人。贞元末,拜礼部侍郎,三掌贡举,号为得人。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后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改刑部尚书,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德舆综贯经术,其文雅正赡缛。卒谥文。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5 字载之,排行三,原籍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权皋之子。幼慧,15岁为文已数百篇。德宗时任包佶转运从事、太常博士、左补阙、知制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三掌贡士,号为得人。元和五年(810)相于宪宗,直言敢谏,宽和待下。3年后,出为东都留守、刑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以疾归阙,殁于道。生平事迹见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与新、旧《唐书》本传。今有蒋寅《权德舆年谱略稿》。诗文雅正赡缛,为一代宗匠。“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唐才子传》卷五),以奉和、应制、酬赠、送别为主要内容,五古、五绝成绩较大,严羽以为有“绝似盛唐者”,“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沧浪诗话·诗评》),王世贞称其诗为“铁中铮铮者”(《艺苑卮言》卷四)。有《权载之文集》50卷传世。其诗,《全唐诗》编为10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0首。唐诗汇评
权德与(761-818),字载之,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居润州丹问(今江苏丹阳)建中中,为包佶转运从事。贞元初,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佐江西李兼幕。七年,召为太常博士,改右补阙。迁起居舍人、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均知制诰。除中书舍人,十八年,兼知贡举。迁礼部侍郎,转户、兵、吏三部侍郎、太子宾客,复为兵部,迁太常卿。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八年,留守东都。复历大常卿、刑部尚书。十一年,出镇兴元。卒。德舆工诗善文,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故时人尊为宗匠。达官名人碑志集序,多出其手。有《权德舆集》五十卷,今存。又《制集》五十卷、《童蒙集》十卷,均佚。《全唐诗》编诗十卷。全唐诗补逸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田各阳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补诗一首。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贞元时累官礼部侍郎。转户部。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本官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封扶风郡公。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镇兴元。卒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作品评论
石林诗话
德舆在唐不以诗名,然词亦雅畅。唐诗纪事
德舆,字载之,元和中为相。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向然可慕。沧浪诗话
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唐才子传
德舆能赋诗,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积思经术,无不贾综,手不释卷。虽动土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唐诗品》
权公幼有令度,神情超越,遂专词艺,为时所慕。贞元以后,近体既繁,古声渐杳,公乃独专其美,取隆高代。五言近体,亦先气格而后讨藻,然气候既至,藻亦自丰,其在开元名手,亦堂奥之间者也。《诗源辨体》
权德舆,贞元时人,五言古虽不甚工,然杂用律体者少,中有四、五篇,气格绝类盛赓。七言古语虽绮艳,而格亦不卑。律诗,五言声气实胜,而七言则未为工。《诗辩坻》
元和诗响,不振已极,唯权文公乃颇见初唐遗构,亦一奇也。灵芬馆诗话
权文公以文草名世,而诗多丰缛修整,无可动人。惟《敷水驿》一绝:“空见水名敷,秦楼诗事无。临风驻征骑,聊复将髭须。”颇有风趣。《清明弋阳》云:“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薪火,点作孤灯照洞房。”亦清婉有致。此种甚少也。权公《危语》诗:“被病独行逢乳虎,托风骇浪失棹橹。举人看榜闻晓鼓,孱夫孽子遇妒母。”皆有矛头淅米之意,然无如“举人看榜”一语之妙,身历扯境者与知之也。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陆韩卿,而远祖嵇叔夜,风流典瞻,累在才多,下笔不休,取评冗散。乃如“浩歌坐虚室,庭树生凉风”,亦自工意发端,通体神远。律裁清稳,七言绮丽;离合建除,称名六府;梁陈小体,亦拟简文,而艳炼不如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8 【介绍】: 唐时回纥首领。怀信可汗子。顺宗永贞元年嗣为可汗,唐册为爱腾里野合俱禄毗伽可汗。在位三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19 【介绍】: 唐河东解人,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镇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里行。与王叔文友善。及叔文主政,擢礼部员外郎,参与革新政治。叔文败,宗元贬永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共倡古文运动,其文峭拔矫健。又工诗,风格清峭。有《柳河东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3—819 字子厚,排行八,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后人称“柳河东”。晚年贬官柳州(今属广西),并卒于此,后人又称“柳柳州”。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十二年任秘书省校书郎。十四年第博学宏词科,任集贤殿书院正字。三年后调蓝田尉。十九年闰十月,擢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同官。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实行政治革新,柳宗元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集团核心人物。同年八月,顺宗内禅,宪宗即位,“二王”被贬。九月,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奉诏回长安,三月又贬为柳州刺史。十四年十月五日卒于柳州。生平详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年谱多种,以宋文安礼《柳先生年谱》为较早而完备。柳宗元为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均有卓越贡献。其诗今存163首,多为贬官后所作,各体皆有造诣。内容较为广泛,风格丰富多彩;反映农民疾苦之作如《田家三首》,采用白描手法,平易浅近;讥刺时政之作如《行路难》、《笼鹰词》等,则用寓言笔调,含蓄犀利;伤悼友人之作如《哭吕衡州》、《哭连州凌员外司马》等,情意深挚,慷慨悲健;歌颂唐初反侵扰之作如《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形象瑰伟,造语奇警。而诗中为数较多者,则为抒写离乡去国后哀怨情怀之作,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等,寓愤激之情于景物之中,风格明净简峭,清峻沉郁。柳诗中最为后人称颂者,则为描写贬谪生活而较为闲适之作,如《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渔翁》、《夏昼偶作》等,明朗圆润,韵致悠扬。苏轼称柳诗“温丽清深”,“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当即指此。柳集通行者,有今人吴文治等校点本《柳宗元集》,诗文合编。诗注本有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研究资料有吴文治《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柳宗元卷》。《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唐诗汇评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正字,调蓝田尉。十九年,入为监察御史里行。永贞元年,擢礼部员外郎,参与王叔文等革新。宪宗即位,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召还,复出为柳州刺史。十四年卒于柳州。世称柳柳州,又称柳河东。与刘禹锡交厚,且出处进退略同,世称“刘柳”。又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世称“韩柳”。宗元少以功业自期,及受挫,久贬南荒,心情郁结,发之为诗,多忧愤之词。有《柳宗元集》三十卷。今有《柳河东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九
宗元字子厚。河东人。贞元九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朝擢礼部员外郎。坐党王叔文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移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作品评论
《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
今于华下,方得柳诗,味其搜研之致,亦深远矣。俚其穷而克寿,抗精极思,则固非琐琐者轻可拟议其优劣。旧唐书本传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东坡云: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占,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苏轼《评韩柳诗》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苦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扪虱新话
晏同叔云:若其祖述坟典,宪章骚雅,上铄三古,下继百世,横行阔视于缀述之场,子厚一人而已。《蔡宽夫诗话》
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闵己伤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至是,卒以愤死,未为达理也。《蔡百衲诗评》
柳柳州诗,若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睱,非轻荡也。《蔡百衲诗评》
柳子厚诗雄深简淡、迥拔流俗,致味自高,直揖陶、谢,然似入武库,但觉森严。《休斋诗话》
柳子厚小诗幻眇清妍,与元、刘并驰而争先,而长句大篇,便觉窘迫,不若韩之雍容。岁寒堂诗话
柳柳州诗,字字如珠玉,精则精矣,然不若退之之变态百出也。使退之收敛而为子厚则易,使子厚开拓而为退之则难。意味可学,而才气则不可强也。竹庄诗话
韩子苍云:渊明诗,惟韦苏州得其清闲,尚不得其枯淡。柳州独得之,但恨其少遒尔。柳诗不多,体亦备众家,惟效陶诗,是其性所好,独不可及也。《臞翁诗评》
柳子后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后村诗话
子厚永、柳以后诗,高者逼陶、阮,然身老迁谪,思含凄怆。后村诗话
柳子厚才高,他文惟韩可对垒,古律诗精妙,韩不及也。当举世为元和体,韩犹未免谐俗,面子厚独能为一家之言,岂非豪杰之土乎?昔何文缜尝语老汉老云:“如柳子厚诗,人生岂可不学他做数百首!”汉老退而叹曰:“得一二首似之,足矣!”后村诗话
韩、柳齐名,然柳乃本色诗人。自渊明没,雅道儿熄、当一世竞作唐诗之时,独为古体以矫之,未尝学陶和陶,集中五言凡十数篇,杂之陶集,有未易辨者。其幽微者可玩而味,其感慨者可悲而泣也。其七言五十六字尤工。沧浪诗话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沧浪诗话
若柳子厚五言古诗,尚在韦苏州之上,岂元、白同时诸公所可望耶?诗人玉屑
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瀛奎律髓
柳柳州诗精绝工致,古体尤高。世言韦、柳,韦诗淡而缓,柳诗峭而劲。此五律诗,比老杜尤工矣,杜诗哀而壮烈,柳诗哀而酸楚,亦同而异也。唐诗品汇
刘辰翁曰:子厚古诗短调,纡郁清美,闲胜长篇,点缀精丽,乐府托兴飞动,退之故当远出其下,并言韩、柳亦不偶然。《唐诗品》
柳州古诗,得于谢灵运,而自得之趣鲜可俦匹,此其所短。然在当时,作者凌出其上多矣。《平淮雅诗》足称高等,《铙歌鼓吹曲》其在唐人鲜可追躅,而词饰促急,不称雅乐,七德九功之象,殆可如此!《艺苑卮言》
柳州刻削虽工,去之稍远,近体卑凡,尤不足逍。《艺苑卮言》
子厚于《风》、《雅》、《骚》、赋,似得一斑。诗镜总论
诗贵真,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认真则又死矣。柳子厚过于真,所以多直面寡委也。《诗源辨体》
子厚七言古,气格虽胜,然锻炼深刻,已近于变。《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人皆学陶矣,学陶之弊流于枯深,故子厚从精深入也。诗筏
严沧浪谓:“柳子厚五言古诗在韦苏州之上。”然余观子厚诗,似得摩诘之洁,而颇近孤峭。其山水诗,类其《钴鉧潭》诸记,虽边幅不广,而意境已足。如武陵一隙,自有日月,与韦苏州诗未易优劣。惟《田家》诗,直与储光羲争席,果胜苏州一筹耳。《载酒园诗话又编》
大历以还,诗多崇尚自然。柳子厚始一振历,篇琢句锤,起颓靡而荡秽浊,出入《骚》、《雅》,无一字轻率。其初多务溪刻,故神峻而味冽,既亦渐近温醇。柳五言诗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韩柳诗选》
柳州诸律诗,格律娴雅,最为可玩。《唐诗成法》
柳柳州诗属对工稳典切,情景悲凉,声调亦高,刻苦之作,法最森严,但首首一律,全无跳踯之致耳。说诗晬语
柳子厚哀怨有节,律中《骚》体,与梦得故是敌手。《茧斋诗谈》
柳柳州气质悍戾,其诗精英出色,俱带矫矫凌人意。文词虽掩饰些,毕竟不和平,使柳州得志,也了不得。柳文让韩,诗则独胜。剑溪说诗
柳州歌行甚古,遒劲处非元、白、张、王所及。剑溪说诗
八司马之才,无过刘、柳者,柳之胜刘,又不但诗文。其谪居自多怨艾意,而刘则无之。《瀛奎律髓汇评》
陆贻典:子厚诗律细于昌黎,至柳州诸咏,尤极神妙,宣城、参军之匹。无名氏:柳州推激风骚,兼能精炼。《雨村诗话》
柳子厚文配韩,其诗亦可配韩,在王摩诘、孟浩然、韦苏州之上,根柢厚,取精多,用物宏也。《读雪山房唐诗钞》
十子而降,多成一幅面目,未免屡见不鲜,至刘、柳出,乃复见诗人本色,观听为之一变,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昭昧詹言
柳子厚才又大于梦得,然境地得失,与梦得相似。《唐七律隽》
昌黎文独步千古,而同时柳州与之抗衡,韩文雄而肆,柳文雅而健,然有伯仲之分也。至其诗则不然,韩诗雄而刻,柳诗雅而洁,柳州当弟视盛昌黎矣。柳州五言上追彭泽、下匹左司,昌黎惟琴操最为高古,余诗则多芜音累句,张籍、王建一流入耳。虽甚奡兀刻划,实开宋人蹊径,近世俱尊宋诗而并尊宋诗之祖,位置杜陵之上矣。而柳州诗则无人齿及,因录之。《岘佣说诗》
柳子厚幽怨有得骚旨而不甚似陶公,盖怡旷气少,沉至语少也。《南涧》…作,气清神敛,宜为坡公所激赏。《唐七律诗钞》
七律至大历间,开、宝浑厚之风鲜矣。……自是而降,作手寥寥,刘、柳起而精神为之一振。三唐诗品
五言整饰,其源盖出任彦升,至其弛骋之作,则前尤所阻,宋元诗派此滥觞焉。七言造怀自喻,饶费苦吟,俊逸生新,神伤刻露,要外之储,韦以降,无愧一家之言。《淮雅》《贞符》,纯为文体,无复和音,虽精意求章,而丽则衰矣、《铙歌鼓吹》,犹存魏晋之遗。《石遗室诗话》
柳州五言,大有不安唐古之意。胡应麟只举《南涧》一篇,以为六朝妙诣,不知其诸篇固酷摹大谢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7 【介绍】: 唐幽州人,字千里。高崇文孙。世代为禁军将领,屡统兵驻西南。僖宗时历天平、剑南、镇海、淮南节度使,加诸道行营都统、盐铁转运等使。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慑于义军声势,又因内部倾轧,遂坐守扬州,割据一方。光启中为部将毕师铎所杀。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821-887) 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高崇文孙。娴弓刀骑射,累官神策军都虞侯、秦州刺史、安南都护、天平军节度观察使、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荆南节度观察使等职。僖宗乾符四年(877),进封燕国公。六年,进位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兵马都统,又擢检校太尉,同平章事,负责全面指挥镇压黄巢军。而高拥军自保,致使两京失守,僖宗西狩。后兵权被削,为部将毕师铎囚杀。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六三、《唐才子传》卷九等。高骈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唐诗纪事》卷六三)。身是武人,而好文学,众称“落雕御史”。晚年属意神仙,信用方士与狂人,卒起祸乱,罗隐《广陵妖乱志》即记其事。《全唐诗》存诗50首,断句4,《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断句若干。唐诗汇评
高骈(821-887),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高崇文孙,家世禁军,少娴弓马,且好文,与儒者游。初为长武城使朱叔明司马,历神策都虞候、秦州刺史。咸通五年,为安南都护,有功,诏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骈节度使,累加同平章事。乾符中,为剑南西川节度,徙荆南。六年冬,移镇淮南。广明元年,黄巢攻占京师,时骈握重兵,朝廷倚重,进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都使。骈拥兵自重,不赴命。后为部下毕师铎所杀。有《高骈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全唐诗补逸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卒僖宗光启三年。补诗四句。全唐文·卷八百二
骈字千里。幽州人。南平郡王崇文孙。自神策都虞候累拜秦州刺史。咸通中擢安南都护。迁检校工部尚书。授静海军节度。再徙交州。僖宗立。为剑南西川节度。徙荆南。乾符四年进检校司空。封燕国公。讨王仙芝。授镇海军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等使。以功进检校司徒。徙淮南。又进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后用妖人吕用之言。纵黄巢陷两京。僖宗乃以王铎崔安代骈兵柄。加骈侍中。封渤海郡王。光启初。李煴僭号。受煴伪命。三年。蔡贼孙儒兵过淮口。骈使毕师铎御之。师铎与高邮镇将张神剑郑汉璋等反攻扬州。杀之。
作品评论
《谢蟠杂说》
唐高骈幼好为诗,雅有奇藻,属情赋咏,横绝常流,时秉笔者多不及之。故李氏之季,言勋臣有文者,骈其首焉。唐诗纪事
(骈)家世禁卫,颇修饰,折节为文学,与诸儒交,硁硁谈治道,两军中人更称誉之,号“落雕侍御”。《诗学渊源》
(骈)诗情挺拔,善为壮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81 【介绍】: 唐长洲人,字鲁望,号江湖散人、天随子、甫里先生。少高放,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不中,往从湖州刺史张抟游,抟历湖、苏二州,辟以自佐。后退隐松江甫里,多所论撰,讲论不倦。与皮日休齐名,时称皮陆。有《甫里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1? 字鲁望,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举进士,不第。隐居松江甫里,自称江湖散人,又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懿宗咸通十年(869),崔璞以谏议大夫出为苏州刺史,陆以所业谒崔,得识皮日休,相与唱和。后自编其唱和诗为《松陵唱和集》。咸通后期至僖宗乾符中期,张抟为湖、苏州刺史,辟以自佐。乾符六年(879)春卧病笠泽(松江之别名),隐居著书,自编其诗文为《笠泽丛书》。约于中和初(881)疾卒。生平见《新唐书》本传。其诗近体受温李影响,皮日休云:“近代称温飞卿、李义山为之最,俾生参之,未知其孰为之后先也”(《松陵唱和集序》)。古体则多承韩愈一路,以铺张奇崛为主。沈德潜则以为其唱和诗“另开僻涩一体”(《唐诗别裁集》卷四)。南宋叶茵尝合《笠泽丛书》、《松陵集》编成《甫里先生文集》,常见者有《四部丛刊》本20卷。《全唐诗》存诗1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10。唐诗汇评
陆龟蒙(?-约881),字鲁望,自号甫里先生、天随子、江湖散人,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幼聪颖,善属文,通《六经》大义,尤明《春秋》。举进士不第。从湖、苏二州刺史张搏游,引为从事。后隐居松江甫里,多所论撰。与皮日休为友,世称“皮陆”。后以高士召,不至。与李蔚、卢携交厚,二人为相,召拜左拾遗,诏下,已卒。有《笠泽丛书》三卷、与皮日休唱和诗《松陵唱和集》十卷,今存;又《诗编》十卷、《赋》六卷,己佚。宋人辑有《甫里先生集》二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十四卷。全唐文·卷八百
龟蒙字鲁望。苏州人。举进士一不中。从湖州刺史张搏游。为湖苏二郡佐。去居松江甫里。自谓江湖散人。或号天随子甫里先生。以高士召不至。李蔚卢携素与善。及当国。召拜左拾遗。诏下日卒。光化中。韦庄表赠右补阙。
作品评论
皮日休《松陵集序》
有进士陆龟蒙字鲁望者,以其业见造凡数编。其才之变,真天地之气也。近代称温飞卿、李义山为之最,俾生参之,未知其孰为之后先也。陆龟蒙《甫里先生传》
少攻歌诗,欲与造物者争柄,遇事辄变化,不一其体裁。始则凌轹波涛,穿穴险固,四锁怪异,破碎阵敌,卒造平淡而后已。唐摭言
陆龟蒙,字鲁望,三关人也。幼而聪悟,文学之外,尤善谈笑,常体江、谢赋事,名振江左。居于姑苏,藏书万馀卷,诗篇清丽,与皮日休为唱和之友。……吴子华奠文千馀言,略云:“大风吹海,海波沧涟;涵为子文,无隅无边。长松倚雪,枯枝半折,挺为子文,直上巅绝。风下霜时,寒钟自声,发为子文,铿锵杳清。武陵深阒,川长昼白,间为子文,渺芒岑寂。豕突鲸狂,其来莫当;云沈鸟没,其去倏忽。腻若凝脂,软于无骨。霏漠漠,澹涓涓,春融冶,秋鲜妍。触即碎,潭下月;拭不灭,玉上烟。”诗林广记
冷斋序《鲁訔注杜工部诗》云:“陆龟蒙得杜诗之赡博,尚轩然自号一家,吓世喧俗。”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唐音癸签
陆鲁望江湖自放,诗兴宜饶,而墨彩反复黯钝者,当由多学为累,苦欲以赋料入诗耳。陶潜诗胸中若不著一字者。弘景识字多,吮毫弥拙矣。参三隐君得失,可证林吟功。《诗源辨体》
陆龟蒙、皮日休唱和多次韵之作,七言律《鼓吹》所选仅得一二可观,其他多怪恶奇丑矣。《唐诗品汇删•七言律》
陆龟蒙另具清逸之慨,开宋人通衢也。《唐诗别裁》
龟蒙与皮日休倡和,另开僻涩一体,不能多采。《贞一斋诗说》
七言律古今所尚……陆鲁望自出变态,觉苍翠逼人。《唐诗笺注》
鲁望诗最多,时有佳句,而率笔亦甚,晚唐习气如此。《唐七律隽》
鲁望行芳品洁,为吾邑诗人之最。其《松陵倡和集》多脍炙之句,但芜音累气亦所不免,实开宋人粗□一派,故甄汰颇严,不敢阿所好也。养一斋诗话
陆鲁望古风律体,不散漫则凑帖,佳诗甚寥寥;每览其诗,仓卒惟恐不尽。然有二绝句可喜,皮袭美不能为也。“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且将丝䋏系兰舟,醉下烟汀减去愁。江上有楼君莫上,落花随水正东流。”“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住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而人以皮、陆为晚唐高手,且谓皮、陆为唱和劲敌。《通斋诗话》
陆甫里之风致,似较袭美为优。五言如“分野垦多蹇、连山卦少亭”、“匹夫能曲踊,万骑可横行”、“砚拔萍根洗,舟冲蓼穗撑”、“短床编翠竹,低几凭红柽”……七言如“清樽林下看香印,远岫窗中挂钵囊”、“庭前有蝶争烟蕊,帘外无人报水筒”、“繁弦似玉纷纷碎,佳使如鸿一一惊”、“登山凡著几纲屐,破浪欲乘千里船”……凡此诸联,澹冶之间,仍寓冲融之态,不似袭美一味幽奇也。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杜子美、韩退之,极力驰骋,排比为多,精意为文,时发深抱,然如祜树生秋,已无风采。夫其散漫渔樵,流连酒茗,天情自朗,故发语犹超。《五歌》、《二遗》,独深寄托,开后来之体。《自遣》二十咏,雅怀深致,妙有遗音。《诗学渊源》
(龟蒙)诗与袭美同体,而琢削过之,盖效退之而未至者也。而近体或似温、李,而清丽则逊前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