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二十唯识顺释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成唯识宝生论之异名。
三大部十界十如释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图。
华严释经十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释华严经自十方面者: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三义理分齐,四教所被机,五教体浅深,六宗趣通局,七部类品会,八传译感通,九总释经题,十别释文义。出华严大疏一。
入文解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讲经论。先于文前论一部之大意及题号,了后,则释本文,谓之入文解释。
大日经义释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十四卷,与大日经疏大同小异。日本之演密钞十卷,即释义释者。
大日与释迦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台密谓大日与释迦为同一佛,但有法身(大日)与应身(释迦)之差,东密谓二佛别体,各具三身。守护国界守陀罗尼经九曰:「佛言:秘密主!我于无量无数劫中修集如是波罗蜜多,至最后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大毗卢遮那。坐道场时,无量化佛犹如油麻遍满虚空。(中略)是时诸佛同告我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当为汝说,汝今宜应于鼻端想净月轮于月轮中作唵字观,作是观已,于夜后分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顶经一曰:「时一切如来满此佛世界犹如胡麻,尔时一切如来云集于一切义成就菩萨摩诃萨坐菩提场,往诣现受用身咸作是言:善男子!云何證无上正等觉菩提?不知一切如来真实忍诸苦行。(中略)一切如来异口同音告彼菩萨言:善男子当住观察自三摩地,以自性成就真言自恣而诵。」是为明金刚界五相成佛之文,一切义成就菩萨者,悉达太子,即释迦如来也。依已上此等经文,则台密诸师成立大日释迦一体之义,其说颇盛。然东密依差别门谓大日释迦,有各三身,释迦之法身,为无相之空理,大日之法身,为六大平等之体性,故二身有天渊之别也。大日经六曰:「入薄伽梵大智灌顶即以陀罗尼形示现佛事,尔时大觉世尊随住一切诸众生前施作佛事,演说三三昧耶句。佛言:秘密主!观我语轮境界,广长遍至无量世界清净门,如其本性表示随类法界门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亦如今释迦牟尼世尊流遍无尽虚空界于诸刹土勤作佛事。」二教论下举此经文曰:「此文明大日尊三身遍诸世界作佛事,亦如释迦三身,释迦三身大日三身各各不同应当知之。」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不空译。说本经字句一一理趣表法之义门。常略称曰理趣释。
天台四大释例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释经之文句,天台大师所用四种之方法:一、因缘释,或云感应释,究佛与众生之关系因缘而解释者。二、约教释,以一文句参照藏通别圆四教而解释者。三、本迹释。以一文句参照本迹二门而解释者。四、观心释,以一文句适用于自己之心,观其心而解释者。
天帝释
【佛学大辞典】
(天名)忉利天之主,姓释迦,名天帝释,又云帝释天。
天帝释城
【佛学大辞典】
(杂语)帝释天之宫城也。名善见城。又名喜见城。
互相释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论宗四种释义之一。(参见:四释)
六合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六离合释)
六种释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相宗所传之六离合释也。
六离合释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六种释,六合释。梵语杀三磨娑,此云六合。杀者六,三摩娑者合也。诸法以二义已上为名者,以此六种法式,分别其名义也。唯一义之名,即不当于此释,二义之名,为判归趣何义,必须此法式。其作法,初离释二义,次合释二义,故谓之离合释,略称曰合释。一持业释Karmadha%raya,又名同依释,体能持用,谓之持业,此义虽二,而体则一之名也。一体持一用,故名持业释。例如大乘,大者具七义,对小教而言,乘者运载之义,以济行者,其大体,能持运载之用,故名大乘。又同依者,依二义一体之义,若大,若乘,同依一体,故名同依。又如藏识,藏即为识,识持藏之用,故名持释,藏之义,识之义,同依一法体,故名同依。二依主释Tatpurus!a%,又名依士释,从所依之体,而立能依之法之名也。例如眼识,为依眼而生之识,故名眼识,是眼为所依之体,识为能依之法也,本为别种之法,别法从所依之法而立能依之名,故云依主。三有财释Bahuvri^hi,又云多财释,此全取他之名而为自之名,如世之有财者之有财物也。如觉者为有觉者,故名觉者,如唯识论,为有唯识之理之论,故立唯识论之名,是有财释也。四相违释Dvandva,此二体相违而集各别者为一名者也。例如教观,教与观本别,合相违之物为一名者,是相违释也。五邻近释Avyayibha%va,从邻近法之强物而立名也。例如四念处,念处之体虽为慧,而与之相应而起之念力强,故名念处,是邻近释之名也。六带数释Dvigu,例如五蕴十二处,带数量之名也。然而一名必非局于一释,有一名而涉于数释者。例如论语之名,论者圣贤之议论,语者为其议论之言语,视为论即语,则为持业释,语之体,持论之用也。若解为论者圣贤之议论,为依其论之语,而非依经等之语,则为依主释。若视为包有圣贤议论之语,则为有财释。若视为论者圣贤之议论,语者圣贤之教语,则为相违释。若视为非仅为书中议论之言语,而以议论之语为主,故名论语,则为邻近释。已上论语之一名,不带涉五释之数,则不当于带数释。梵S!atsama%sa。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五与蕴;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谓所依为主,如言眼识,眼是所依为胜;识是能依为劣。将劣依胜,故名眼之识。如臣依主,能所相彰,是为依主释。(眼之识,若云眼即识,即属持业释也。)
〔二、持业释〕,持谓任持,业谓业用,如说第八藏识,识是本体,藏是业用,摄用归体,体能持用,藏即是识,故名藏识体,持业用是为持业释。
〔三、有财释〕,谓从他所有以得其名,如言金刚,金刚本是护法之神,因执金刚宝杵,得金刚名,又如梵语俱舍,华言藏,藏有含藏之义。以其含藏文义,犹如世之库藏,能积聚财物,故名藏。将他名以显己,是为有财释。
〔四、相违释〕,谓如说眼及耳等,体性各别,皆自为主。犹如水火,不相随顺,两别双举,故名相违释。
〔五、带数释〕,谓法上度量,以数显义也。如说五蕴,因数有五,带起本数,即名五蕴。乃至二谛等法,无不皆然。体带数量,故名带数释。(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二谛者,真谛、俗谛也。)
〔六、邻近释〕,谓从邻近为名,如说四念住,本是以慧观察,身受心法,今云念者,慧即拣择照了,念即明记不忘,以念与慧其义邻近,故隐慧之名,而言四念,所谓隐己从他也。又如意与识之类皆然,故名邻近释。(四念住,即四念处。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
文殊为释迦胁侍
【佛学大辞典】
(杂语)文殊与普贤为两胁侍,文殊为左之侍者。净名玄四曰:「文殊既是释迦左面侍者,此土行最高。」释门正统曰:「若以菩萨人辅,则文殊居左普贤居右。」是由胜劣之次第,故文殊为左(即上),普贤为右(即下)也,若依知行理智定慧等法门时则普贤当在左文殊当在右。以文殊司诸佛之智德,普贤司诸佛之定慧也。故一处以文殊弥勒为两胁侍,以文殊置右弥勒置左。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曰:「于佛右边画文殊师利,如童子相貌,顶戴宝冠,于释迦牟尼佛左边画弥勒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