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101  102  103  10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清源
释清公
释神鉴( 韩 )
僧次休
释惟瑛
僧怀信
僧行严
释慧普( 涅槃 )
释藏奂( 心镜 朱 )
释寂然( 头陀 )
僧道振
僧觉救(佛陀多罗 )
僧睿川
僧师用
僧正原( 世称 龟山和尚 性空大师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生南徐延陵冯氏。稚年入摄山。师事涉公。薙䰂具戒。后即究毗尼事相之学。罕得其俦。俄复顿领禅要。不由师教。长庆初。工部尚书李德裕。镇浙西。延居京口。咨扣心法。雅契夙心。及李公去郡。反锡西霞。终于寺。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八
释清公。居巴山之隈。不知何许人。常默其词。忽复一言未尝不中。西川节帅段文昌父锷为支江宰。后任江陵糺。文昌少好属文。长自渚宫困于尘土。客游成都谒韦。南康皋。皋与奏释褐。道不甚行。每以事业自负。与游皆高明之士。遂去南康之府。金吾将军裴邠之镇梁川。辟为从事。转假廷评裴公府罢公自府游闻清公之异。径诣清公求宿。愿知前去之事。自夕达旦曾无一词。忽问曰。中间极盛旌旆而至者谁。公曰。岂非高崇文乎。对曰非也。更言之。公曰。代崇文者。武黄门也。清曰。十九郎不日即为此人。更盛更盛。公寻徵之。便曰。害风妄语阿师不知。因大笑而已。由是颇亦自负。户部员外韦处厚出任开州刺史。叚公时任都官员外判盐铁案公送出都门。处厚素深于释氏。洎到鹄鸣先访之。清喜而迎处厚。处厚因问还期。曰一年半岁一年半岁。又问。终止何官。对曰。宰相须江边得。又问。终止何处。僧遂不答。又问。叚十九郎何如。答曰。已说矣。近也近也。及处厚之归朝正三岁重言一年半岁之验。长庆初叚公自相位节制西川。果符清公之言。处厚唯不喻江边得宰相。广求智者解焉。或有旁徵义者。谓处厚必除浙西夏口。从是而入拜。及文宗皇帝践祚。自江邸首命处厚为相。至是方验。与邹平公同发使修清公塔。因刻石纪其事焉。又赵宗儒节制兴元日问其移动。遂命纸作两句诗云。梨花初发杏花初。甸邑南来庆有馀。宗儒遽考之。清公但云。害风阿师取次语。明年二月除检校。右仆射郑馀庆代其位。
释神鉴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生浔阳韩氏。父为齐安掾。事佛尤诚恪。尝陈像唱呗。饭僧众于廨署。鉴方童稚。喜溢颜面。恳求出家。亲戚不能夺。卒依东林寺贞素律师剃落。学通涅槃。时大寂以心宗唱豫章。即往参究。后卜居怀安西北山中。山先多鸷兽。自是暴害弭息。远近赖之。有见伟男子。戴平帻。望法座致礼。而忽尔隐去者。七日后。有见冠裳至方丈前。升空赞曰。此大师者真法宝也。开人天眼目。故此相报也。会昌四年。入灭。八月入塔。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神鉴。姓韩氏。浔阳人也。稚岁淳静而不杂群童。父为齐安掾。且归心释氏。尝于廨署陈像设。命僧徒赞呗扬音。法乐俱作。鉴则喜色盈颜。随僧不舍求愿出家。父母无计阻之。潜投东林寺贞素律师下修学。后讲通大涅槃经义。乃南格豫章参大寂禅师。续于怀安西北山居焉是山先是猛兽旁午率多作害。从鉴居之虎灾弭息。远近称之。忽有戴平𭘵男子。望法座致礼勤重。倏尔无踪。七日后有冠裳宛异者。于方丈前升空宣言曰。此大师者真法宝也。开人天眼目故来报之。其徒闻见知鉴道高。会昌四年入灭。八月十五日藏之于塔。凡得道之人。地神报空神。展转至于有顶。于斯见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敬宗宝历间苏州僧。宝历二年(826)献诗刺史白居易乞句,白作诗答之。事迹据《白氏长庆集》卷二四《答次休上人》推知,此诗自注引次休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释惟瑛 朝代: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八
僧惟瑛。未详何许人。善声色兼知术数。士人陆宾虞举进士。在京与之往来。惟瑛每言小事无不必验。至宝历二年春宾虞欲罢举归吴。告惟瑛以行计。瑛留止一宿。明旦谓宾虞曰。君来岁成名不必归矣。但取京兆荐送必在高等。宾虞曰。某曾三就京兆未始得事。今岁之事尤觉甚难。瑛曰。不然。君之成名必以京兆荐送。他处不可也。至七月六日若食水族则殊等与及第必矣。宾虞乃书于晋昌里之牗。日省之。数月后因于靖恭北门。候一郎官。适遇朝客。遂回憩于从孙闻礼之舍。既入闻礼喜迎曰。向有人惠双鲤鱼。方欲候翁而烹之。宾虞素嗜鱼。但令作羹。至者辄尽。后日因视牗间所书字则七月六日也。遽命驾诣惟瑛。且绐之曰。将游蒲关故以访别。瑛笑曰。水族已食矣。游蒲关何为。宾虞深信之。因取荐京兆府。果得殊等。明年入省试毕。又访惟瑛。瑛曰。君已登第名籍不甚高。当在十五人之外。状元姓李名合曳脚。时有广文生朱俅者。时议当及第。监司所送名未登科。宾虞因问。其非姓朱乎。瑛曰。三十三人无姓朱者。时正月二十四日。宾虞言于从符。符与石贺书壁。后月馀放榜。状头李合。宾虞名在十六。即三十人也。惟瑛又谓宾虞曰。君成名后当食禄于吴越之分。有一事甚速疾。宾虞后从事于越。半年而暴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九岁出家,住蓝谷。年六十余,撰《释门自镜录》二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宪宗元和间僧人。元和十二年(817)游桂林南溪山元岩,题名刻石。又题诗于七星岩栖霞洞。桂林文管会编《桂林石刻》上册存其事迹,并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居广陵之西灵寺。素与淮南词客刘隐之友善。寺故有塔。壮丽峻伟。冠绝一方。会昌中。隐之游四明。夜梦。塔飞海上。而信立第三层。凭阑与隐之语曰。今兹送塔过东海。旬日即还。当相见也。未几。广陵灾。塔因煨烬。隐之归自四明谒信。信曰。记得海上会晤时否。隐之深以为讶。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怀信者。居处广陵别无奇迹。会昌三年癸亥岁。武宗为赵归真排毁释门。将欲堙灭教法。有淮南词客刘隐之薄游四明。旅泊之宵梦中如泛海焉。回顾见塔一所东度。见是淮南西灵寺塔。其塔峻峙制度校胡太后永宁塔少分耳。其塔第三层见信凭栏与隐之交谈。且曰。暂送塔过东海。旬日而还。数日隐之归扬州。即往谒信。信曰。记得海上相见时否。隐之了然省悟。后数日天火焚塔俱尽。白雨倾澍。傍有草堂一无所损。由是观之。东海人见永宁塔不谬矣。 系曰。塔焚皆云往东海。海岂纳煨烬耶。通曰。五行为物。亦七大性可弗周遍法界乎。顺则相生逆则相害。虽逆顺各时。与法界同。其分齐證知唯有识耳。且天仙鬼物与人相反。殊胜诸天则定果宫殿。神仙则附物变化鬼神则歆其食气质碍之流火化则得受用也。凡塔刹严丽多被鬼神取旃。海若川侯亦非人也。如陈重云殿天火焚。东海人时见殿影焉。又近马氏霸湖南。末年天册阁为天火焚。朗州守此夜闻空中呵喝言。回避天册阁来也。云中腾沸若千万人舁荷重物。然累日方潭州火矣。若怀信见刘隐之梦信亦不可测之僧也。
神僧传·卷第九
释怀信者。居处广陵别无奇迹。会昌三年癸亥岁。武宗为赵归真排毁释门。将欲堙灭教法。有淮南词客刘隐之薄游四明。旅泊之宵梦中如泛海焉。回顾见塔一所东度。是淮南西灵寺塔。其塔峻峙校胡太后永宁塔少分耳。塔第三层见信凭阑与隐之交谈。且曰。暂送塔过东海。旬日而还。数日隐之归扬州。即往谒信。信曰。记得海上相见时否。隐之了然省悟。后数日天火焚塔俱尽。白雨倾澍。傍有草堂一无所损。由是观之。东海人见永宁塔不谬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9 【介绍】: 唐僧。荥阳人。幼习儒业,将随计赴试时,忽发宿缘,辞亲出家。纳戒后,入住五台山。文宗大和中,常营福事,自设大供,日计千人,为世人所称。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荣阳人。家世簪缨。偶听法华。至妙庄严王品。遂白父母。求薙落。既纳戒。问道诸方。所得殊自惬。稔闻五台文殊应迹之地。凡有探寻。莫不获睹瑞应。于是驻锡而隶名焉。大和中。多激劝民俗。俾营福业。王公大人。靡弗归向。又营大斋。日供千人。识者叹服。三年。右胁而终。建塔寺西一里。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行严。荣阳人也。家袭簪组业嗣典坟。严禀庭诰以周旋。约成器能而济用。内要随计。俄发宿缘。因闻妙庄严王经品白父母求出尘劳。堂亲抑禁略无却退。既而削饰去华。年充纳戒诸方问道绰有馀能。闻五台山文殊应现凡圣交踪。乃登游而隶名斯地。自尔一成慕学三教偕明。谈论天人之际。听者茫昧不知区域之内外耶。王公大人靡不回向。大和中多行激劝俾营福焉。自设大供日计千人。闻见之流皆鸣指赞叹曰。行合解通世之希宝也。助道之法当如是修。以大中三年右胁而灭。建塔寺西一里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蕲之蕲水宋氏子也。出家既谨尸罗。尤以诵持涅槃大经。为业。元和十二年。卜筑广济山。以便修治。其于大经。能尽记忆。四十二卷。或疑而试之。则果通畅。无凝滞。大中三年。集众跏坐而逝。如入禅定。弟子奉全身。塔山椒香火不绝至今。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慧普。姓宋。本郡蕲水人也。性地疏朗敏利桀然。既奉尸罗冰雪任操。元和十二年乐广济山秀地灵愿栖于此。始谋诵大涅槃经历稔弥年。卒通四十二卷。闻者怃然曰。四帙大经若为温习。非揣量而可庶几乎。或疑其妄言彻部有乱。次举品题以试验之。且无涩滞。少辽缓之无不弭伏。普亦不戒意。躬刀耕火种趣足而已。卉服布裘度其伏腊。日夜经声不绝。如是涉三十载邑人学者莫不推重。增修院宇。以大中三年冬无疾集众告违跏趺坐终。俨若凝思。弟子以香泥缠饰迁于山椒塔中。号涅槃焉。于今香火不绝。
释藏奂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生苏州华亭之朱氏。方娠及产。人闻异香气。为儿时。尝堕井中。若有物以举而出之者。丱岁礼道旷禅师薙落。弱冠诣嵩山受具。母每想念。辄涕泣。因尔丧明。迨归省。即能视如故。母丧哀毁。庐墓致祯祥。以孝名乡里。见灵默大师于五泄山。获悟入。涉会昌大中教门盛衰之变。守道自若。及洛阳再造长寿寺。诏居之。手缉梵夹。以完大藏。尝谓人曰。吾前身。寔四明天童山昙粹也。宿缘且至。吾其归乎。会南海杨公收典姑苏。建精舍。迎奂。因东还。大中十二年。鄞檀越任景求愿。悉捐其家。奉三宝。慕奂行义。祈请为开山第一世。众拥留不听往。奂以棕拂遗之曰。此在即我在尔。尚何疑。既说法。玄侣云委。且为筑一墩西北隅。植柏五根其上。以表五百墩。曰此水地吾以镇之。俄剡𡨥裘甫犯鄞。一日其徒二千人。尽执兵突入。奂瞑目宴坐堂上。贼临以锋刃。色不挠。贼悸慑。扣头谢罪去。贼平。州上其事。诏赐寺额栖心。以旌奂德。而天童亦时所涖止也。咸通七年秋。示微疾。预戒弟子曰。七日之后。吾且逝矣。可权窆天童岩。更三年而阇维焉。八月三日终。寿七十七。腊五十七。十年八月三日。弟子遵遗命从事。获舍利数千粒。色红翠可爱。十三年。弟子价休。诣阙请谥。诏谥心镜。塔曰寿相。刺史崔琪撰文勒碑。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藏奂。俗姓朱氏。苏州华亭人也。母方娠及诞常闻异香。为儿时尝堕井。有神人接持而出。丱岁出家礼道旷禅师。及弱冠诣嵩岳受具。母每思念涕泣。因一目不视。迨其归省即日而明。母丧哀毁庐墓间颇有徵祥。孝感如是。由此显名。寻游方访道。复诣五泄山遇灵默大师。一言辨析旨趣符合。显晦之道日月之所然也。会昌人中衰而复盛。唯奂居之荧不能惑。焚不能热溺不能濡者也。洎周洛再构长寿寺。敕度居焉。时内典焚毁梵夹煨烬。手缉散落实为大藏。寻南海杨公收典姑苏。请奂归于故林以建精舍。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舍宅为院迎奂居之。剡寇求甫率徒二千。执兵昼入。奂瞑目宴坐色且无挠。盗众皆悸慑叩头谢道。寇平州奏请改额为栖心寺。以旌奂之德焉。凡一动止禅者必集。环堂拥榻堵立云会奂学识泉涌指鉴岐分。诘难排纵之众。攻坚索隐之士。皆立褰苦雾坐泮坚冰。一言入神永破沈惑。以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现疾告终。享年七十七。僧腊五十七。预命香水剃发。谓弟子曰。吾七日在矣。及期而灭。门人号慕乃权窆天童岩。已周三载。一日异香凝空远近郁烈。弟子相谓曰。昔师嘱累令三载后当焚我身。今异香若此。乃发塔视之。俨若平生。以其年八月三日依西域法焚之。获舍利数千粒。其色红翠。十三年弟子戒休。赍舍利述行状。诣阙请谥。奉敕褒诔易名曰心鉴。塔曰寿相。奂在洛下长寿寺。谓众曰。昔四明天童山僧昙粹是吾前生也。有坟塔存焉。相去辽远人有疑者。及追验事实皆如其言。初任生将迎奂。人或难之。对曰。治宅之始有异僧令大其门。二十年之后当有圣者居之。比奂至止果二十年矣。又奂将离姑苏。为徒众留拥。乃以棕拂与之曰。吾在此矣。汝何疑焉。暨乎潜行众方谕其深旨。又令寺之西北隅可为五百墩以镇之。或曰。力何可致。奂曰。不然作一墩植五株柏可也。凡微言奥旨皆此类也。刺史崔琪撰塔碑。金华县尉邵朗题额焉。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朱。苏州华亭人。母娠及诞。常闻异香。为儿时。尝堕井有神人。接持而出。丱岁出家。礼道旷禅师。及诣嵩岳受具。母每思念涕泣。因一目不视。迨其归省。即日而明。母丧。哀毁庐墓间。寻游方访道。复诣五泄山遇灵默大师一言辨析。旨趣符合。洎周洛再构长寿寺敕度居焉。时内典焚毁。梵夹煨烬。手缉散落。实为大藏。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舍宅为院。迎奂居之。剡𡨥求甫。率徒二千。执兵昼入。奂瞑目宴坐。色且无挠。盗众皆悸慑。叩头谢过。寇平。州奏请。改额为栖心寺。奂学识泉涌。指鉴岐分。以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现疾告绝门人号慕。乃权窆天童岩。已周三载。一日异香凝空。远近郁烈。弟子相谓曰。昔师嘱累令三载后。当焚我身。今异香若此。乃发塔视之俨若平生亦以八月三日。依西域法焚之。获舍利数千粒。其色红翠。弟子戒休。赍舍利奉敕诔。易名曰心鉴。塔曰寿相。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白氏。太和二年。游天台。至剡之沃洲山。爱其幽胜。而卜筑焉。道化既行。玄侣盛集。浙东廉使元相国稹。尝有所施。陆中丞助其完葺。三年而院成。五年而佛事作。然每升座举扬法要。尤为四海所厌服。后终于其寺。侍郎乐天白居易记。太子宾客刘禹锡书。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寂然。姓白氏。不知何许人也。名节素奇踵四圣种。故号头陀焉。大和二年振锡观方。访天台胜境。到剡沃洲山者。在天姥岑之阴对天台华顶赤城。北望四明。金庭石鼓山介焉西北。北有支遁岭。养马坡放鹤岑次焉。晋宋已来兹山洞开。初有罗汉白道猷言。西域来戾止是山。次竺法潜支道林居焉。高人胜士接踵而栖此中。至于戴逵王羲之郗超孙绰许询游憩其间矣。见是中景异。闻名士多居。如归故乡恋而不能舍去。既行道化盛集禅徒。浙东廉使元相国稹闻之。始为卜筑。次陆中丞临越知之。助其完葺。三年郁成大院。五年而佛事兴。然每为往来禅侣谈说心要。后终于山院。大和七年时白乐天在河南保釐为记。刘宾客禹锡书之。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道振。太和中沙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北天竺罽宾人,本名佛陀多罗。止洛阳白马寺。译有《大方广圆觉了经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觉救。北天竺罽宾人也。出大方广圆觉了义经于洛阳白马寺。文辞谐畅。理趣精微。诚如来之慧命。众生之心地也。然而来游岁月。平昔行藏。史皆不载。惜诸。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佛陀多罗。华言觉救。北天竺罽宾人也。赍多罗夹誓化支那。止洛阳白马寺。译出大方广圆觉了义经。此经近译不委何年。且隆道为怀务甄诈妄。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救之行迹莫究其终。大和中圭峰密公著疏。判解经本一卷后分二卷成部。续又为钞演畅幽邃。今东京太原三蜀盛行讲演焉。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睿川。直心寺沙门。太和中充内供奉。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师用。太和中沙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2—869 【介绍】: 唐僧。宣州南陵人,俗姓蔡。八岁出家于本州藉山寺。宪宗元和十二年,至建州乾元寺受戒。寻往浙东婺州,谒五泄灵默,得传心印。后住福州龟山,世称龟山和尚。喜作诗偈,流传颇广。卒谥性空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2—869 俗姓蔡,宣州南陵(今安徽南陵)人。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出家于本州藉山寺,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在建州乾元寺受具足戒。往浙东婺州,契五泄灵默心印,为其法嗣。后住福州龟山,世因谓之龟山和尚。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谥性空大师。《祖堂集》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一〇有传。二书及《淳熙三山志》存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