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95  96  97  9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智灯
僧怀晖( 怀恽、怀晖 柏岩 大宣教禅师、大觉 )
僧灵彖( 萧 )
僧栖岩
僧日进(别称 沙门日进 )
僧山康( 周 )
僧惟宽( 大彻禅师、大彻 )
僧行满
僧真言
僧至咸
释宝达(刹利法师 )
释善本( 世称 段师 )
释善生
释智镫
僧崇圭( 姜 )
释智灯 朝代: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智灯。不知何许人也。矜庄己行严厉时中。守护戒科恒持金刚般若。勤不知倦。贞元中遇疾而死。弟子启手犹热。不即入木。经七日还苏云。初见冥中若王者。以念经故合掌降阶。因问讯曰。更容上人十年在世。勉出生死。因问人间众僧中后食薏苡仁为药食。还是已否。曰此大违本教。灯报云。律中有正非正开遮之条如何。王曰。此乃后人加之非佛意也。远近闻之。渚宫僧至有中后无有饮水者。 系曰。小乘尚开食五净物。薏苡非五谷正食也。疑其冥官因机垂诫嫌。于时比丘太慢戒法。故此严警开制。实诸佛常法也。非后人之加酿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6 【介绍】: 或作怀恽。唐僧。泉州人,号柏岩。俗姓谢。德宗贞元初,礼马祖道一,顿明心要。后上中条山行禅法。宪宗元和三年,居雍京章敬寺,讲说禅要,朝官名士日来参问。卒谥大宣教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泉州谢氏子也。既落发进具。而心未入道。贞元初。谒大寂禅师于龙兴。即蒙印可。后隐鲁之岨崃山。齐之灵岩百家岩中条山等。示徒云。至理亡言。时人不识。强习它事。以为功能。不知自性是个微妙大解脱门。鉴觉光明。未曾休废。如大日轮。近远斯照。虽及众色。不与众色合。灵烛妙明。非假锻鍊。为不了故。妄起空花。但如捏目。徒自疲劳。若能返照。无第二人。 僧问。四大五蕴之身。阿那个是本来佛性。恽乃呼其名。僧应诺。恽良久云。汝无佛性。元和三年。上以生辰。仍用大历诏。凡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习者。并集萃京师。于是恽于章敬寺毗卢遮那院安置。入麟德殿居上座位。赐斋。后有僧。绕绳床三匝。振锡而立。恽云。是是。其僧到南泉。如前相见。泉云不是不是。其僧云。章敬道是。和尚为甚么道不是。泉云章敬即是。汝即不是。汝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 十年乙未冬。忽示疾。十一月十一日卒。寿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门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桥之北源。谥大觉。宝相则塔号也。洛阳司仓贾岛文其碑。
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怀晖。姓谢氏。泉州人也。宿植根深出尘志远。迨乎进具乃尚云游。贞元初礼洪州大寂禅师。顿明心要时彭城刘济颇德晖互相推證。后潜岨崃山。次寓齐州灵岩寺。又移卜百家岩。泉石幽奇。苦于禅子请问繁杂。上中条山行禅法。为法者蹑迹而往。蒲津人皆化之。元和三年宪宗诏入于章敬寺毗卢遮那院安置。则大历中敕应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赡者。并丛萃其中。属诞辰多于此修斋度僧焉。晖既居上院为人说禅要。朝寮名士日来参问。复诏入麟德殿赐斋推居上座。元和十年乙未冬示疾。十二月十一日灭度。春秋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门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桥北原。敕谥大宣教禅师。立碑于寺门。岳阳司仓贾岛为文述德焉。
僧灵彖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29 【介绍】: 唐僧。潭州长沙人,俗姓萧。幼信佛,常预禅会,优游自得。穆宗长庆元年,住百家岩寺。旋徒步至江陵,刺史王潜请其住永泰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出兰陵萧氏。自梁亡。子孙分适四方。而彖生长长沙。然资禀颖异。薙染后独嗜禅学。凡诸法会。靡弗参访。久游青潍。长庆元年。或建寺于百家岩。迎居之。未几。复振锡江陵太守王潜。以永泰招说法焉。太和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终于寺。寿七十五。塔之州北至今存。 又超岸者丹阳人。先依鹤林素禅师。天宝二年。化行抚州。获印化于大寂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僧人。生平不详。《青琐高议》前集卷九收录栖岩题南岳祝融峰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另《全唐诗》卷八六二曲龙山仙《玩月诗》题解云德宗贞元间剑南节度使韦皋同时有栖岩,是否为同一人,颇难确定。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德宗时敦煌龙兴寺僧。敦煌遗书斯三八一录日进于“大蕃岁次辛巳”(即贞元十七年,801)闰二月所撰之《龙兴寺毗沙门天王灵验记》。伯三六一九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括州缙云人。俗姓周。年十五,始学佛,游诸方。德宗贞元中至睦州,乞食得钱,诱小儿诵阿弥陀佛,众见佛从康口中出。坐逝之夕,传说有光烛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7 【介绍】: 唐僧。衢州信安人。俗姓祝。年十三出家。德宗贞元间行化于闽、越间。说心要法三十年,弟子千余。白居易为宫赞时,亦尝以弟子礼事之。卒谥大彻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衢之信安祝氏。祖安父皎。皆隐德。宽甫十三岁。见杀以馔客。即不忍食。退求出家。落鬋于僧昙。受尸罗于僧崇。学毗尼于僧如。始习止观。后见大寂。及證心法。化行闽越间。贞元七年。作滕家道场于会稽。八年作回向道场于鄱阳。十三年。止少林寺。二十一年止卫国寺。明年徙天宫寺。僧问。如何是道。宽答云。大好山。进云。学人问道。师何以言好山。答云。汝只识好山。且不识道。问云。狗子还有佛性否。答云有。进云和尚还有么。答云我无。进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甚么和尚独无。答云。我非众生。进云。既非众生。是佛否。答云。不是佛。进云。究竟是何物。答云。亦不知是何物。进云。可见可思否。答云。思之不及。议之不得。故云不可思议。元和四年。诏迎至安国寺。五年入麟德殿。上躬问道。其年以法复灵泉于不空三藏久涸之池。侍郎白居易。尝诣宽问曰。禅无言说。师以禅道自居。如何说法。宽曰。无上菩提。被于身为律。宣于口为教。得之于心为禅。应用有三。其致一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别。又问曰。既无分别。何以修心。答曰。心本无垢净。毕竟何用修。若去垢取净。是名金屑翳。又问曰。若无修證。何异凡夫。答曰。凡夫无明。二乘执著。离此二病。是名真修。有僧问曰。道在何处。答曰在目前。进曰。我何不见。答曰。汝有我故。所以不见。进曰我有我故即不见。和尚见否。答曰。有汝有我。展转不见。进曰。无汝无我。还见否。答曰。无汝无我。教阿谁见。十二年二月晦。升座别众讫。奄然顺化。报龄六十三。僧腊三十九。葬灞陵西原。谥大彻。塔号元和正真。弟子千馀人。得其指者。三十九人。入室受付嘱者。曰义崇圆照。
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惟宽。姓祝氏。衢州信安人也。祖曰安。考曰皎。生十三岁。见杀生者衋然不忍食。退而出家求剪发于僧昙。受尸罗于僧崇。学毗尼于僧如。證大乘法于止观。成最上乘于大寂道一。贞元六年始行化于闽越间。岁馀而回心改服者百数。七年伏猛虎于会稽。作滕家道场。八年与山神受归戒于鄱阳。作回向道场。十三年感非人于少林寺。二十一年作有为功德于卫国寺。明年施无为功德于天宫寺。元和四年宪宗章武皇帝。诏于安国寺。五年问道于麟德殿。其年复灵泉于不空三藏池。十二年二月晦。大说于传法堂讫奄然而化。报龄六十三。僧夏三十九。归葬于[灞-雨+襾]陵西原。诏谥曰大彻禅师。塔号元和正真。初宽说心要法三十年。度黑白众殆及百千万。应病授药安可既乎。白乐天为宫赞时。遇宽四诣法堂。每来垂一问。宽答如流。白君以师事之。门弟子殆千馀。得法者三十九。入室受遗寄者曰义崇圆照焉唐罗浮山释宝修。俗姓周。资州人也。从师于纯德寺志求玄理。于蕲州忍大师法裔决了重疑。后爱罗浮山石室安止。檀越为造梵宇蔚成大寺。一日告门人曰。因缘相偪。愀然不乐众咸莫测。顺宗皇帝。深重佛宗。知修之名。诏入京与三藏击问。并答翻译之意。朗畅如流。乃留居辇下三年。终于京寺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德宗贞元间僧人。二十一年(805)在台州,送日僧最澄归国。最澄《显戒论缘起》卷上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真言。贞元初沙门。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至咸。贞元中大圣善寺沙门。
释宝达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杭州灵隐寺僧也。素以持诵秘祝。获效于世。故其所居之院。有印沙床照佛鉴等法器。浙江之潮。视天下尤险壮。秋高气盛。则波涛湍激。至败堤防。冒城郭。为生民患。于是达祷禳之。忽夜见伟人玄冠朱衣。拥徒从造前。谓达曰。弟子盖吴之伍员也。昔以复仇雪耻之志。寓愤怒于天地间。以隳凌品汇。则其获谴诃于善类多矣。兹赖师以慈悯悲悼之诚。使患解脱缠盖。则庶几以升济矣。言讫而隐。后西岸果沙涨。人谓达所感致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宝达者。不知何许人也。遁是名山高乎道望。号刹利法师。以持密咒为恒务。其院中有印沙床照佛鉴。往者浙江也。惊涛巨浪为害实深。其潮大至则激射今湖上诸山焉。达哀其桑麻之地悉变为江。遂诵咒止涛神之患。一夜江涛中有伟人。玄冠朱衣导从甚繁而至。谓达曰。弟子是吴伍员。复仇雪耻者。非他人也。师慈心为物。员已闻命矣言讫而灭。明日寺僧怪问。昨夜车马之喧为谁。具言其事。其冥感神理多此类也。自尔西岸沙涨弥年。还为百姓殖利。时所推称翕然敷化。后罔知所终。 系曰。印沙床者何。通曰。有道之士居山必非宝器。疑其范筑江沙巧成坐榻欤。照佛鉴者何。通曰。即鉴灯耳。以其陆鸿渐贞元中多游是山述记。记达师节俭而明心之调度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俗姓段,人称段师。德宗贞元间住长安庄严寺。善琵琶,亦能作曲。曾扮女郎,与康昆仑赛琵琶,其声如雷,其妙入神,昆仑惊服其技,叹为神人,遂拜请为师。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云其为德宗贞元间僧。所及游者有喻军事、卢逸人、智光、玉禅师等。存诗4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不知何许人。薙落隶业荆州天崇寺。素学毗尼。尤日以金刚般若经自课。贞元中。遇疾死。七日复苏曰。初见人。衣冠若王者。拥吏卒坐堂上。镫至降阶揖貌敬甚。延之堂上。相宾主。坐定因曰。以和尚有诵经功德故。特与延寿十年。宜复进脩以断轮转。镫问僧中以薏苡仁。为食后药石。是否。王曰。此于律无之。镫曰。律有正非正开遮之条如何。王曰。后人所加。非佛意也。镫竟不知所终。
僧崇圭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841 【介绍】: 唐僧。汝州郏城人,俗姓姜。父为商佐于巩洛间。父亡,遂出家。年十八,得通经业。俄游南岳,栖息数年,后住润州茅山栖霞寺。李德裕镇浙西时,延住慈和寺,与谈甚契。次年,迁居嵩山岳寺。文宗开成元年,李德裕请住洛阳龙兴寺。两京僧俗,多从问道。卒后,白居易为撰塔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陕之姜氏子。其先以儒术致显贵。自天宝来。乱离相继。父因商贾巩洛间而丧焉。圭嘅然行求出家。年十八。以试经得度。无何游南岳。栖息者数年。又依南徐茆山之栖霞寺。声誉益起。会赞皇李公德裕。廉问是邦。延见于慈和寺。与语意相得。圭曰。吾有幽忧之疾。城隍聚落。可久处耶。 明年抵嵩少挂锡岳寺。大和戊申。洛旱。惟岳中雨不愆候。或以为圭之德所感云。开成初。赞皇公入相。请阐化于洛之龙兴寺。其所提唱。本秀公而利益多矣。既而唱灭。寿八十六。会昌元年八月十日。迁全身于塔侍郎白公居易撰铭。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崇圭。姓姜氏。郏城人也。门传儒素相缀簪裾。自天宝已来。安史之乱侵败王略。家族迁荡父为商贾。趋利遵涂。于巩洛间父亡于逆旅。圭慨责曰。少遭不造。孑遗哀茕遂议出家。至年十八经业蔚通得度。俄有云水之兴游南岳。栖息数龄起回乐南徐茅山。乃依栖霞寺。圭已登径门道声洋溢。会赞皇李公德裕廉问是邦。延诸慈和寺。一交雅谈如游形器之外。曰吾有幽忧之疾。非是居侯藩聚落之人也。明岁遂行重抵嵩少居于岳寺。太和戊申岁。洛下亢阳。唯岳中雨信相继。或谓为圭之德动龙神之故也。开成元年赞皇公摄冢宰。请圭于洛龙兴寺化徒。两京缁白往来问道。檀施交骈。其所谈法宗秀之提唱。获益明心者多矣。忽告众决别。入方丈而灭。春秋八十六。白侍郎撰塔铭。会昌元年辛酉八月十日入塔云。次淮南都梁山释全植。姓芮。光州人也。少禀异操。自言学作佛度生去。忽投本州荣光禅院大智下求度。师颇严谨。约其诵经受具后至洛阳参问禅法。彻了无疑。辞师观方。至淮南都梁山建立茅舍。太守卫文卿命于州治长寿寺化徒。卫侯问将来佛法隆替若何。植曰。真实之物无振。自古于今往复轨躅。有为之法四相迁流。法当堙厄。君侯翘足可见。预言武宗毁教也。植终年九十三。门人建塔立碑。会昌四年甲子九月七日入浮图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