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道营
释僧侯
僧玄光( 俗 )
释慧玉
僧慧琳( 刘 )
释道寿
释法成
释法平( 康 )
释法相( 侯 )
释慧安
释慧静( 王 )
释慧木( 傅 )
释慧庆
释慧睿
释僧镜( 焦 )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一 明律
释道营。未详何人。始住灵曜寺习禅。晚依观询二律师咨受毗尼。偏善僧祇一部。诵法华金光明。蔬素守节。庄严道慧治城智秀皆师其戒范。张永请还吴郡。蔡兴宗复要住上虞。永后于京师娄胡苑立闲心寺。复请还居。讲席频仍学徒甚盛。升明二年卒。春秋八十有三矣。时有释慧祐者。本丹徒人。年三十出家。厉身苦节精寻律教。齐初入东山讲摩诃僧祇部。齐竟陵王子良遣迎出都。仍止闲心寺焉。
释僧侯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僧侯。西龚。西凉州人。年十八便蔬食礼忏。及具戒之后游方观化。宋孝建初来至京师。诵法华维摩金光明。常二日一遍。如此六十馀年。萧惠开入蜀请共同游。后惠开协同义嘉负罪归阙。侯乃还都。于后岗创立石室。以为安禅之所。自息慈以来至于舍命。鱼肉荤辛未尝近齿。脚影小蹉辄虚斋而过。齐永明二年微觉不愈。至中不能食。乃索水漱口。合掌而卒。春秋八十有九。时普弘有释慧温亦诵法华经维摩首楞严。蔬苦并有高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朝北魏僧。原新罗国(今朝鲜)熊州人。渡海进中土学禅于衡山思和。曾讲学于衡山。北魏太武时任太子晃师。太武帝废佛立道,玄光著《辨惑论》,攻击道教“矫诈谋荣,必行五逆,威强导蒙,必施六极。虫气霾满,致患非一”。讥道教诸经“制杂凡意,教迹邪险”,彰佛理为“贯空有之美”,“实学者之渊海,生民之日月”。后太武帝迫其缢于郊南。
全齐文·卷二十六
玄光,俗姓、时代未详。(案:论中引陆修静事,修静南齐人,《宏明集》此论编在梁刘协之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新罗国熊州人。少则精进梵行。逮壮乃涉溟涨。学禅法于中土。见衡山思大和尚。證法花三昧。既蒙记莂。因辞归阐化乡里。方附舶捩柂离岸。忽有神人。持绛节自虚空下。传呼云。天帝驾幸龙宫。召海东玄光禅师。说亲證法门。俄而青衣导前。鳞介卫后。登殿升座。随问谈演七日。而倏觉身在舟中。盖舟泛漾不进。才经半日耳。其异类景晷之促如此。久之卓锡其国之翁山。而气求声应之士踵至。道陶德冶。得善火光三昧者一人。善水光三昧者二人。则其馀门生。可例知矣。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玄光者。海东熊州人也。少而颖悟顿厌俗尘。决求名师专修梵行。迨夫成长愿越沧溟求中土禅法。于是观光陈国利往衡山。见思大和尚开物成化。神解相参。思师察其所由。密授法华安乐行门。光利若神锥无坚不犯。新犹劫贝有染皆鲜。禀而奉行勤而罔忒。俄證法华三昧。请求印可。思为證之。汝之所證真实不虚。善护念之令法增长。汝还本土施设善权。好负螟蛉皆成蜾蠃。光礼而垂泣。自尔返锡江南。属本国舟舰附载离岸。时则䌽云乱目雅乐沸空。绛节霓旌传呼而至。空中声云。天帝召海东玄光禅师。光拱手避让。唯见青衣前导。少选入宫城。且非人间官府。羽卫之设也。无非鳞介。参杂鬼神。或曰。今日天帝降龙王宫请师说亲證法门。吾曹水府蒙师利益。既登宝殿次陟高台。如问而谈略经七日。然后王躬送别。其船泛洋不进。光复登船。船人谓经半日而已。光归熊州翁山。卓锡结茅乃成梵刹。同声相应得法者蛰户爰开。乐小回心慕膻者蚁连倏至。其如升堂受莂者一人。入火光三昧一人。入水光三昧二人。互得其二种法门。从发者彰三昧名耳。其诸门生譬如众鸟附须弥山皆同一色也。光末之灭罔知攸往。南岳祖构影堂。内图二十八人。光居一焉。天台国清寺祖堂亦然。 系曰。夫约佛灭后验入道之人。以教理行果四法明之则无逃隐矣。去圣弥近者修行成果位證也。去圣稍遥者学教易见理亲也。其更绵邈者学教不精见理非谛。夫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斯顿心成佛也。理佛具足行布施行。曾未尝述行佛。具体而微。东夏自六祖已来。多谈禅理少谈禅行焉。非南能不说行。且令见道如救头然。之故。南岳思师切在兼修乘戒俱急。是以学者验诸行果。其如入火光三昧者。处胎经中以禅定摄意入火界三昧刹土洞然。愚夫谓是遭焚。若入水界三昧。愚夫见谓为水投物于中。菩萨心如虚空不觉触娆者。此非二乘所能究尽也。斯乃急于行果焉无令口说而身意不修何由助道耶。
神僧传·卷第五
释玄光者。海东熊州人也。少而颖悟。往衡山见思大和尚。后返锡江南。属本国舟舰附载离岸。时䌽云乱目。雅乐沸空。绛节霓旌。传呼空中声云。天帝召海东玄光禅师。光拱手避让。唯见青衣前导。少选入宫城。且非人间官府。羽卫之设也无非鳞介参杂鬼神。或曰。今日天帝降龙王宫。请师说亲證法门。吾曹水府蒙师利益。既登宝殿次陟高台。如问而谈略经七日。然后王躬送别。其船泛洋不进。光复登船。船人谓经半日而已。光归熊州翁山。卓锡结茅乃成梵刹。厥后罔知攸往。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慧玉。长安人也。行业勤修经戒通备。常游行教化历履邦邑。每属机缘不避寒暑。南至荆楚仍住江陵牛牧精舍。诵法华首楞严等经。旬日通利。郯西道俗皆归敬之。观览经论未曾废息。元嘉十四年十月为苦行斋七日。乃立誓言。若诚斋有感。舍身之后必见佛者。愿于七日之内见佛光明。五日中宵寺东林树灵光赫然。即以告众。众皆欣敬加悦服焉。寺主法弘后于光处起立禅室。初玉在长安。于薛尚书寺见红白色光。烛曜左右十日小歇。后六重寺沙门。四月八日于光处得金弥勒像。高一尺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僧。秦郡秦县人,俗姓刘。少出家,住冶城寺,有才章,兼通内外之学,为庐陵王刘义真所知。尝著《均善论》,旧僧斥其贬黜释氏;宋文帝颇赞赏,使与议朝廷大事,势倾一时。注《孝经》、《庄子·逍遥游》。
全宋文·卷六十三
慧琳本姓刘,秦郡秦县人,出家,住冶城寺。元嘉中,朝廷大事皆与议,有《孝经注》一卷,《庄子·逍遥游篇注》一卷,集九卷。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道寿。未详何许人也。清和恬寂以恭孝见称。幼受五戒未尝起犯。元嘉中遭父忧。因毁遘疾自无痛痒。唯黄瘠骨立。经历年岁诸治不瘳。因尔发愿。愿疾愈得出家。立誓之后渐得平复。如愿出俗住祇洹寺。勤苦超绝。诵法华经三千遍。常见光瑞。元嘉十六年九月七日。夜中宝盖垂覆其上。云。
释法成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凉人也。少为沙门。辟谷食松肪。讲习禅律。游广汉。尝诵宝积经。才至半。忽疾作。急使侍者读遍。乃化。或见空中有绀马负棺而去。
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
释法成。凉州人。十六出家学通经律。不饵五谷唯食松脂。隐居岩穴习禅为务。元嘉中东海王怀素出守巴西。闻风遣迎会于涪城。夏坐讲律事竟辞反。因停广汉复弘禅法。后小疾便告众云。成常诵宝积经。于是自力诵之。始得半卷。气劣不堪。乃令人读之一遍。才竟合掌而卒。侍疾十馀人咸见空中绀马背负金棺升空而逝。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经师
释法平。姓康。康居人。寓居建业。与弟法等俱出家止白马寺为昙籥弟子。共传师业。响韵清雅运转无方。后兄弟同移祇洹。弟貌小丑而声踰于兄。宋大将军于东府设斋。一往以貌轻之。及闻披卷三契。便扼腕神服。乃叹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信矣。后东安严公发讲。等作三契经竟。严徐动麈尾曰。如此读经亦不减发讲遂散席。明更开题。议者以为相成之道也。兄弟并以元嘉末卒。
释法相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法相。本姓侯。燉煌人也。履操清贞才识英拔。笃志好学不以屡空废业。清安贫窭。不以荣达移心。出适傅氏。家道多故。符坚败绩眷属散亡。出家持戒信解弥深。常割衣食好者施慧宿尼。寺僧谏曰。慧宿质野言不出口。佛法经律曾未厝心。欲学禅定又无师范。专顽拙讷是下愚人耳。何不种以上田而修此下福。答曰。田之胜负唯圣乃知。我既凡人宁立取舍。遇有如施何关作意耶。慧宿后建禅斋七日。至第三夜与众共坐。众起不起。众共观之。坚如木石牵持不动。或谓已死。后三日起。起后如常。众方异之。始悟法相深相领照矣。其如此类前后非一。相年逮桑榆操行弥笃。年九十馀。元嘉末卒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不知何许人。有讲学。幼诵经。三十馀万言。为沙门。止庐山凌云寺。学者自远而至。尝投一杖。光色香洁。上有旁行字。人无识者。云得之西域僧。罗什见之惊曰。杖乃随子游乎。译其字曰。本生天竺娑罗林。南方丧乱草付兴。后得罗什道教隆安。以杖付西域僧波沙那以归。宋元嘉中殁。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慧安。未详是何人。蔬食精苦。学通经义兼能善说。又以专戒见称。诵经四十馀万言。止庐山陵云寺。学徒云聚千里从风。常捉一杖云。是西域僧所施。杖光色灼彻亦颇有香气。上有梵书人莫能识。后入关诣罗什捉杖自随。什见杖惊曰。此杖乃在此间耶。因译其字云。本生天竺娑罗林。南方丧乱草付兴后得罗什道教隆。安后以杖嚫外国僧波沙那。那赍还西域。安以宋元嘉中卒于山寺。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王氏。东阿人也。少为沙门。游伊洛间。有高名。状黑瘠。悟解绝人。时有沙门道经。耳长大而博学。时人语曰。洛下大长耳。东阿黑如墨。有问无不詶。有詶无不塞。静每握尘奋辩。千人俱废。诵法华小品。注维摩思益经。著涅槃略记大品指归达命论。元嘉中没。寿六十。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慧静。姓王。东阿人。少游学伊洛之间。晚历徐兖。容貌甚黑而识悟清远。时洛中有沙门道经。亦解迈当世与静齐名。而耳甚长大。故时人语曰洛下大长耳。东阿黑如墨。有问无不酬。有酬无不塞。静至性虚通澄审有思力。每法轮一转辄负帙千人。海内学宾无不必集。诵法华小品。注维摩思益。著涅槃略记大品旨归及达命论并诸法师诔。多流传北土。不甚过江。宋元嘉中卒。春秋六十馀矣。
释慧木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慧木。本姓傅。北地人。十一出家。师事慧超受持小戒。居梁郡筑戈村寺。始读大品日诵两卷。兼通杂经。木母老病口中无齿。木嚼脯饴母。为口不净不受大戒白衣精勤忏悔自业。忽见戒坛与天皆黄金色。举头仰视。南见一人。著襈衣衣色悉黄。去木或近或远。语木曰。我已授汝戒。寻复不见。木不以语人。多诸感异皆类此也。木兄闻欲知。乃诈之曰。汝为道积年竟无所益。便可养发当为访婿。木闻心愁。因述所见。即受具戒。临受戒夕梦人口授戒本。及受戒竟再览便诵。宋元嘉中造十方佛像。并四部戒本及羯磨施四众云。
释慧庆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慧庆。广陵人。出家止庐山寺。学通经律清洁有戒行。诵法华十地思益维摩。每夜吟讽。常闻闇中有弹指赞叹之声。尝于小雷遇风波船将覆没。庆唯诵经不辍。觉船在浪中如有人牵之。倏忽至岸。于是笃厉弥勤。宋元嘉末卒。春秋六十有二。
释慧睿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二
慧睿,冀州人,游历诸国,还憩卢山。入关,受什公咨禀,后适京师,住乌衣寺,元嘉中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冀州人。史失其氏。少出家。以精苦称。游方至蜀。为盗所略。使牧羊野。中有商客。见而异焉。问三藏义。无不综达。于是为出金。赎法服还著之。西游至南天竺。凡音译训诂。无不通。还馆庐山。闻什公在关中。抠衣往受业焉。晚居建邺乌衣寺讲授。学者如云。彭城王义康。请以为师。睿苦辞三返。然后许。王要睿至其第。授戒法。睿曰。礼闻来学。未闻往教。王大愧服。诣座下。施之貂裘。直三十万。睿以坐而未尝御。谢灵运每从睿问经奇字。为著十四音训。序以条列梵汉旨义。元嘉中没。寿八十五。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慧睿。冀州人。少出家执节精峻。常游方而学经。行蜀之西界为人所抄掠。常使牧羊。有商客信敬者。见而异之。疑是沙门。请问经义无不综达。商人即以金赎之。既还袭染衣。笃学弥至。游历诸国。乃至南天竺界。音译诰训殊方异义无不必晓。后还憩庐山。俄又入关从什公咨禀。后适京师止乌衣寺讲说众经。皆思彻言表理契环中。宋大将军彭城王义康请以为师。再三乃许。王请入第受戒。睿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康大以为愧。乃入寺虔礼祇奉戒法。后以貂裘奉睿。睿不著常坐之。王密令左右求买酬三十万。睿曰。虽非所服既大王所施。聊为从用耳。陈郡谢灵运笃好佛理。殊俗之音多所达解。乃咨睿以经中诸字并众音异旨。于是著十四音训叙。条列梵汉。昭然可了。使文字有据焉。睿以宋元嘉中卒。春秋八十有五矣。
释僧镜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三
镜姓焦,记称焦镜,自陇西来吴,住定林寺。元嘉中会稽法师,元岳中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