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89  90  91  92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法如( 韩 )
僧辩才( 能觉大师、能觉、大师曰能觉 )
僧朗然( 决 )
僧怀素(世称 醉僧、颠师、醉素 藏真 钱 )
释欢喜(利智梵僧 )
释惟实( 汤 )
释惟寔( 阳 )
释澄心( 朱 )
僧崇惠( 崇惠、慧崇 护国三藏 性空大师 馎饦 )
僧灵一( 吴 )
僧悟空(别称 法界、摩驮都 奉朝 达摩驮都 悟空 )
僧应真(别称 真应 世称 耽源禅师 )
释怀玉( 许 )
释昙真( 陈 )
僧崇政( 侯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韩氏。慈州人。少商贾逐什一利。忽自悔。依汴京相国寺洪思法师出家。登具后。访道嵩少。见神会禅师于洛下。疑情顿释。受印可。后遁太行山马头峰下。褚墩戍将王文信。唱众构宇。以说法匡徒。刺史李亚卿。邀入城不起。元和六年示寂。报龄八十九。三月迁舆于塔。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又唐太行山释法如。俗姓韩。慈州人也。少为商贾心从平准。至今东京相国寺发心。依洪思法师出家。隶业偕通。遂往嵩少间游于洛邑。遇神会祖师授其心诀。后登太行山。见马头峰下可以栖神。结茅而止。有褚塾戍将王文信。率众建精庐焉。刺史李亚卿中丞命入城。不赴示寂。报龄八十九。元和六年三月迁塔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4—779 【介绍】: 唐僧。襄阳人,俗姓李。年十六削发。初居本州大云寺,后周游列郡。玄宗天宝十四载诏以辩才为教诫,临坛度人。代宗大历三年充章信寺大德。卒谥能觉大师。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辨才俗姓李氏。襄阳人。七岁依岘山寂禅师受经法。年十六出家本郡寺。复就荆州玉泉寺纳具。就长安安国寺怀威律师报恩寺义颁律师请业。至德初。宰臣杜鸿渐奏住龙兴寺。加朔方管内教授大德。大历三年诏充章信寺。大历十三年卒。年五十六。谥能觉。仍赐紫。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辩才。姓李氏。襄阳人也。母氏妊之倏恶荤血。冥然一食虚淡终辰。及其诞弥异香盈室。宗党怪焉。七岁依岘山寂禅师出家。厥长者明记每受经法必以等身为限。字不重问义不再思。师甚器之。年十六遂削发隶本州大云寺。次乃周游列郡登陟名山。就荆州玉泉寺纳具戒。闻长安安国寺怀威律师报恩寺义颁律师法门具瞻师资表率。遂伏膺请业。有疑必决。无义不通。厕于二宗推为上首。天宝十四载。玄宗以北方人也。禀刚气多讹风。列刹之中馀习骑射有教无类。何可止息。诏以才为教诫。临坛度人。至德初肃宗即位。是邦也宰臣杜鸿渐奏才住龙兴寺。诏加朔方管内教授大德俾其训励。革猃狁之风。循毗尼之道。复命为国建法华道场。及驾回既复两京。累降玺书。末涂尤于大乘顿教留心。永泰二年贼臣仆固怀恩。外招诱蕃戎内赑金革才劝勉毳裘不诛华族。大历三载追入充章信寺大德。时府帅虢国常公素仰才名。与护戎任公时亲道论。十三年冬现身有疾。至暮冬八日。垂诫门徒已。安坐绳床默然归灭。春秋五十六。越己未岁二月迁神于寺内西北隅。先是有邑子石颙从役于城上。其夜未渠闻管弦之声自西至。乃天乐也。异香从空散下。则生净方之兆也。才自长安而旋于塞上。既受虢公知遇。大营福业成此精庐。皆才之敦劝矣敕谥大师曰能觉。仍赐紫衣一副。追远之荣声闻塞外。天复中廷尉评王儋为碑颂德云。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李氏。襄阳人。七岁依岘山寂禅师出家。稍长善记忆。每受经。必以等身为限。事不重问。义不再思。师甚器之。年十六遂落发。隶乡里之大云寺。遍游列郡名山。俄纳戒于荆州玉泉寺。久闻京师安国寺怀威律师。报恩寺义颁律师名。即造而请业焉。二师皆推为上首。天宝十四载。上以北方习骑射。嗜杀戮。刚犷之气。黩武玩兵。宜必以善导柔服之。诏才临坛度人。以致其教诫。至德初。宰臣杜鸿渐奏。住龙兴寺。诏加朔方管内教授大德。庶令猃狁之乡。粗识毗尼之道。仍命为国建法华道场。及复两京回鸾。累降玺书褒美。晚年尤留心于顿教大乘。永泰二年。仆固怀恩叛。招诱吐蕃犯边。才以因果祸福之语晓之。屠杀之惨为戢。大历三载。诏充章信大德。时府帅虢国常公。与护戎任公。数过从讲道。十三年十二月八日。安坐绳床而寂。寿五十六。未几卜窆寺之西北隅。先是邑子石显。执役于城上。夜闻管弦声。异香散空中。由是以知才之所往生者。必安养矣。谥曰能觉。襚以紫衣。其恩荣闻于塞外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4—777 【介绍】: 唐僧。润州人,俗姓魏。玄宗开元中出家于丹阳开元寺。天宝初,受戒于杭州华严寺。复徙灵隐寺,依远律师,通《四分律钞》。肃宗上元中,刺史韦儇请住持润州招隐寺。撰《古今决》十卷,释《四分律钞》数十万言,条贯甚明,大行于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魏氏。南徐人。开元中。从丹阳开光寺。齐大师落发。天宝初。依杭州华严寺。光律师受具。后徙灵隐寺。事远律师。通四分律钞。又于越州昙一律师所。研究其义。讲训详明。生徒四至。至德二年。诏居慈和寺。上元中。刺史韦儇。迎为招隐统领大德。即于其暇。著古今决。释。四分律钞。数十万言。大行于世。其自序尤详。尽兹不录。大历十二年。冬趺座而逝。寿五十四。腊三十五。越明年春。建塔于山之西原。屯田员外郎柳识为碑颂。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朗然。俗姓魏。世袭冠冕。其先随东晋南渡则为南徐人也。开元中入道受业于丹阳开元寺齐大师。天宝初受具于杭州华严寺光律师。后徙灵隐寺依远律师通四分律钞。重禀越州昙一律师精研律部。讲训生徒四远响应。肃宗至德二年。恩命举移隶名于慈和寺。上元中刺史韦儇又请为招隐统领大德。即以其年讲授之暇著古今决十卷。解释四分律钞。数十万言。繁杂义例条贯甚明。大行于世。观其先列古人之义。有所不安则判断之。故号决也。决中自序。初依天竺威律师学习。复从远一二师也。凡戒坛则二十六登。皆为坛席之主。律钞凡二十八过讲。有馈遗者随丰薄。受而转施悲信二田。凡于教理披文究义。皆言宿习之力也。执持戒检斯须不违。大历十二年冬癸卯。趺坐如常恬然化灭时年五十四。僧腊三十五。越十三年春辛酉。建塔于山西原。缞麻之徒泣血千计。高行弟子清浩择言等。请益弟子御史中丞洪府观察使韦儇。吏部员外李华。润州刺史韩贲。湖州刺史韦损。御史大夫刘暹。润州刺史樊冕。皆归心奉信。屯田员外郎柳识为碑颂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5—785 【介绍】: 唐僧。长沙人,字藏真。俗姓钱。以善狂草出名。尝于故里广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代纸练字,因名其所居曰“绿天庵”。嗜酒,兴到运笔,飞动圆转,变化多端而法度具备。晚年趋于平淡。其弃笔堆积,埋山下曰笔冢。前人评其狂草承张旭而有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有《自叙》、《苦笋》等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7—? 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今属湖南)人。幼出家为僧。喜草书。家贫无纸,乃广种芭蕉,以其叶练字,书艺大进。肃宗时,为吏部尚陟所赏。代宗大历初。曾至广州谒岭南节度使徐浩。后又入京,求见当时名公,以求进益。颜真卿、张渭、戴叔伦、钱起等,皆作诗文称赏其草书。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以后。《全唐文》卷四三三有陆羽撰《僧怀素传》,《宣和书谱》卷一九亦有传,事迹另参见《唐才子传》卷三及其传世诸帖。其草书今存10余帖,笔势圆转飞扬,狂纵放逸,与张旭齐名,世有“颠张狂素”之目。《全唐诗》存诗2首,然小传则误为法名相同之唐初律僧。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欢喜。不知何许人也。性无羁束慈忍宽和。人未尝见其愠色。故号之焉。观国之光至于京辇。贵达下民延之少见违拒。言语不常事迹难测。德宗皇帝闻而重之。兴元十二年敕永泰寺置戒坛度僧。时喜与保唐禅宗。别敕令受戒。缁伍荣之。至其年六月十九日卒于本寺焉。有会稽云门寺释无侧者。外国人。未知葱岭南北生也。若胡若梵乌可分诸。建中中越碛东游。得意则止度其冬夏。后栖越溪云门寺修道然善体人意。号利智梵僧焉。相传则是康宝月道人后身也。必尝以事徵验而知。与名德相遇谈话终夕吴兴皎然题侧房壁云。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其高邈之状在昼辞焉。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惟实。姓汤氏。富阳人。其为人也。杜多其行禅观其心。淡然静居长坐不寐。初母氏抑其愿心不容披削。既而笼开鸟逝岸穴泉飞。学善财之遍参。同迦叶之练行。天宝中往明州若㠗山。夜闻冥告曰。达蓬圣迹名山宜矣。翌日且登其山。岩洞窈窕石壁削成。秀异之多实维灵境。有大佛足迹。询其山叟。则曰。彼开元年中始现斯瑞。遂愿栖此有终焉之志。时属海寇袁晁蜂蚁屯聚。分以剽劫杀戮无辜。至于香山。众皆奔窜。实据榻瞑目。先以大石掩洞门。贼可三二百数。复舁巨石阔二丈馀镇其穴口。实起喑呜以掌举之。群盗罗拜以谢之而去。邑民重之。遂立精舍。弗再岁而成。大历八年也。太守裴儆奏请署香山题额焉。诏度僧七人隶名矣。以贞元二年冬示疾终于寺。则跏趺而化也。春秋六十二。法腊三十一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阳氏。富阳人。天宝中。游四明之远蓬山。乐其静僻。遂有终焉之志。岩洞深杳。上有佛迹。始见于开元时。居无何。会海𡨥袁晁。放众劫掠。寔方禅坐洞中。𡨥至恶之。于是合二三百人。共举大石。窒其洞。使不得出。俄寔从定起。喑呜作声。用掌擎石。如欲投以击𡨥者。𡨥大惧。罗拜乞免。邑人重之。为立精舍。大历八年也。太守裴儆。请署香山额。仍奉诏。度僧七人。以隶名其寺。贞元二年冬。跏趺而化。寿六十二。腊三十一。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朱氏。东海人。父济源令。天宝中。安史乱。遇害。家破贫。无以自给。心方孩孺。母𢹂之至河内改适。心不乐也。遂从应福寺智明法师薙落。登具参方。卒得秀禅师之指于其弟子。后遁居南岳。请益者坌至。太守吴宪忠。邀入郡治。谢不往。再令乃往。至则馆于龙兴寺。贞元十八年十一月。示寂。寿七十六。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澄心。姓朱氏。东海人也。厥父任济源令。天宝中安史之乱遇害。心稚齿随母氏至河内贫极。母即从人。心不乐随嫁。心之志气不群。乃投应福寺智明法师求教勖披削。登戒后云游鸟宿。务急参玄。于秀师高足门下了其法要。乃观诸方名迹。遂止衡岳。请益之僧摩肩骈足。时太守吴宪忠。请心入州治。谢而不行。再命栖于龙兴寺。来问道者丈室恒满。贞元十八年壬午十一月示灭。春秋七十六。以其月二十七日入塔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杭州人,俗姓章。少礼径山道钦出家,虽勤禅观,多以《三密教》为常务。初住昌化千顷峰顶,诵《佛顶咒》数载。又居盐官硖石东山,复遁迹于于潜落云寺。代宗大历初,入长安章信寺。大历三年,于寺中架刀梯百尺,行如坦路,复蹈烈火,探油汤,嚼铁叶,朝官市民骈足而观,声若雷响。诏赐紫,授鸿胪卿,赐号护国三藏。移居安国寺。世称巾子山降魔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不知何许人也。永泰初。国一祖师。昉入径山。一日禅坐北峰石屏下。见一白衣。称是天目巾子山人。致礼于前曰。彼山之神告我。以长安佛法将有难。遣我救之。若非僧相。不足以增重法门。愿从师剃落。山云。汝有何能而可以救法耶。崇曰。能诵观音俱胝等祝。山因验之。使喝座后石屏。喝之石裂为三。山乃为落发。崇即辞去。游京师止章敬寺。大历三年九月十二日。太清宫道士史华上言。佛力道法。陛下兼爱。而无所优劣。臣愿得与僧之号材术者角。则庶几陛下知祖教之未可等视。而使天下改观幸甚。制可。明日华于东明观。作刀梯级。蹑而升如平地。无小痛楚。僧之会者。皆辟易不敢仰视。时鱼朝恩。尹京师。崇即投牒。愿与角。又明日作梯于所止寺庭。倍其高。而锋刃之利。势不可触。而崇徒跣上下莫之攀附。旁立者为胆掉。且探沸油。餐热铁。禅坐火聚中。于是华辈。相顾骇散。上闻之喜。遣中官传宣召问。师承何人。崇曰。径山高道僧法钦。臣之师也。上慰劳嘉叹。至于再三。赐紫衣。授鸿胪卿。号护国三藏。敕居安国寺。崇一切辞以未受具戒。不敢受。上特令开坛。召十师授戒。方羯磨。忽坛上放光。现白月轮相而隐。上骇异。谥性空大师。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崇惠。姓章氏。抗州人也。稚秫之年见乎器局。鸷鸟难笼出尘心切。往礼径山国一禅师为弟子。虽勤禅观多以三密教为恒务。初于昌化千顷最峰顶。结茅为庵。专诵佛顶咒数稔。又往盐官硖石东山。卓小尖头草屋多历年月。复誓志于潜落云寺遁迹。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诃令密语不圆。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为外教凌轹。其危若缀旒。待师解救耳。惠趋程西上心亦劳止。择木之故于章信寺挂锡。则大历初也。三年戊申岁九月二十三日。太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宗当代名流。角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异道愤其偏重。故有是请也。遂于东明观坛前架刀成梯。史华登蹑如常磴道焉。时缁伍互相顾望推排且无敢蹑者。惠闻之谒开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锋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东明之梯极为低下。时朝廷公贵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观此举。时惠徒跣登级下层。有如坦路曾无难色。复蹈烈火手探油汤。仍餐铁叶号为馎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惶掩袂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遣中官巩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赐紫方袍一副焉。诏授鸿胪卿。号曰护国三藏。敕移安国寺居之。自尔声彩发越德望峻高。代宗闻是国一禅师亲门高足。倍加郑重焉。世谓为巾子山降魔禅师是也。 系曰。或谓惠公为幻僧欤。通曰。夫于五尘变现者曰神通。若邪心变五尘事则幻也。惠公持三密瑜伽护魔法助其正定。履刃蹈炎斯何足惊乎。夫何幻之有哉。瑜伽论有诸三神变矣。
神僧传·卷第八
释崇惠。姓章氏。杭州人也。稚秣之年。往礼径山国一禅师为弟子。复誓志于潜落云寺遁迹。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诃令密语不圆。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为外教凌轹。其危若缀旒。待师解救耳。惠趋程西上。大历三年大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宗当代名流角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异道愤其偏重。故有是请也。遂于东明观坛前架刀成梯。史华登蹑如常磴道马。时缁伍互相顾望推排无敢蹑者。惠闻之谒开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锋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东明之梯极为低下。时朝廷公贵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观此举。惠徒跣登级下层有如坦路。曾无难色。复蹈烈火手探油汤。仍餐铁叶号为馎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惶掩袂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遣中官巩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赐紫方袍一副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章。杭州人也。稚年器局出尘。往礼径山国一禅师。勤禅观。以三密教为恒务。初于昌化千顷最峰顶。结茅为庵。专诵佛顶咒数稔。又往盐官硖石东山。卓小尖头草屋。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诃。令密语不圆。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为外教淩轹。其危若。缀旒。待师解救耳。惠趋程西上。三年戊申九月二十三日。太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宗当代名流。角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异道愤其遍重。遂于东明观坛前。架刀成梯。史华登蹑如常道焉。时缁伍亘相顾望。无敢蹑者。惠闻之。谒开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锋刃若霜雪然。增高百丈。东明之梯极为低下。时朝庭公贵。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观此举。时惠徒跣登级下层。有如坦路。曾无难色。复踏烈火。手探油汤。仍餐铁叶。号为馎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惶。掩袂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遣中官巩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赐紫方袍一副。诏授号护国三藏。敕移安国寺居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8—762 【介绍】: 唐僧。广陵人,俗姓吴。九岁出家,及冠受具足戒。居馀杭宜丰寺。禅诵之暇,辄赋诗歌。与朱放、张籍、皇甫曾等为尘外友,酬赠甚多。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762 诗僧。俗姓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9岁出家,13岁削发。从扬州僧法慎学相部律,造乎精微。初住越州会稽山南悬溜寺,常与僧友讨论佛教义谛。后住扬州庆云寺,复住余杭宜丰寺。曾著《法性论》,探究佛理。工诗什,与当时诗人皇甫冉、独孤及、李纾、朱放、张继、张南史、陆羽、严维、皇甫曾、徐嶷等为诗友,常相互唱和,过从颇频。代宗宝应元年(762)十月,卒于杭州龙兴寺,36岁。事迹见《毗陵集》卷九《扬州庆云寺一公塔碑》、《宋高僧传》卷一五。其诗以写山林禅居生活及与诸诗友酬寄赠送之作为多,诗风自然淳和,格律清畅,颇为人所称道,高仲武曾将其诗收入《中兴间气集》,刘禹锡称其为江左诗僧“导其源”(《澈上人文集纪》)。有《灵一诗集》1卷,《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七》著录,今存,有明朱警刊《唐百家诗》本、清江标刊《唐人五十家小集》影宋书棚本,另有明抄《唐人诗集八种》本,分为上下二卷。《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凡42首又2句。除一首与护国互见之诗外,皆为近体诗。
唐诗汇评
灵一(727—762),俗姓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九岁出家,十三削发。初师扬州法慎,后居若耶溪云门寺,又徙杭州宜丰寺。与李华、朱放、李纾、张继、皇甫冉、张南史、严维等为尘外之交,讲德论道,朗咏终日,酬和甚多。终于杭州龙兴寺,独孤及为撰塔铭。有《灵一集》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生广陵吴氏。九岁即薙落。弱冠受具。遂习毗尼有成效。家本货殖。诸昆弟以侈靡相尚。一独纳衣锡杖自若。始从惟扬法𫺤师学相部律。又依禅者隐空乾靖于会稽山南悬溜寺。以讨论第一义谛。或游庆云寺及馀杭之宜丰寺。而足迹不入俗姓之门。天台道土潘志清。襄阳朱放。南阳张继。安定皇甫曾。范阳张南史。吴郡陆迅。东海徐嶷。景陵陆鸿渐。皆引分愿交。扣襟尚友。其所尤善者。慧凝明幽灵祐昙一义宣。诚同门之三益。住世之四衣矣。然工辞章。乐吟咏。既著法性论。或遇良辰胜境。必掇笔申楮。以遣兴趣。好事者录之。名间气集。宝应元年冬十月十六日。示灭于杭州之龙兴寺。寿三十五。弟子以遗命。行阇维法。树浮图。以表其地。左卫兵参军李纾。嘉兴令李汤左金吾卫兵曹参军独孤反。相与悼梁木之坏。虑陵谷之迁。刻石于武林山东峰之阳。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灵一。姓吴氏。广陵人也。神清气和方寸地虚。与大和元精合其纯粹。年肇九岁僻嫌朽宅决入梵园。堕息慈之伦禀出家之制。暨乎始冠受其具足。学习无倦律仪是修。示见谈笑。欲明解脱。示人文艺以诱世智。初不计身中有我我中有身。德全道成缘断形谢。以宝应元年冬十月十六日。寂灭于杭州龙兴寺。春秋三十五。凡满十五安居。临终顾谓弟子行茶毗法树小浮图焉。时左卫兵参军李纾嘉兴县令李汤左金吾卫兵曹参军独孤及。相与悼梁木之既坏。虑陵谷之当迁。后之人礼应真之塔婆。昧应真之德行。故刻石于武林山东峰之阳也。一家富货殖。既而削发。推千金之产。悉让诸孤昆弟。所取者惟纳衣锡杖。自尔叩维扬法慎师学相部律。造乎微而臻乎极。友善者慧凝明幽灵祐会稽昙一晋陵义宣同门三益作者七人也。一咳唾尘境继日经行。宴坐必择山椒树下。初舍于会稽山南悬溜寺。接禅者隐空乾靖讨论第一义谛。或游庆云寺。复居馀抗宜丰寺。寺邻生丹山。门对佳境囧然独往。暴风偃山正智不动。巨浪沃日浮囊不飘。于是著法性论以究真谛。此一之了语也。每禅诵之隙辄赋诗歌事思入无间兴含飞动。潘阮之遗韵江谢之阙文。必能缀之。无愧古人。循循善诱门弟子受教若良田之纳膏雨焉。一迹不入族姓之门。与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阳朱放南阳张继安定皇甫曾范阳张南史吴郡陆迅东海徐嶷景陵陆鸿渐为尘外之友。讲德味道朗咏终日。其终篇必博之以文约之以修。量其根之上下而授之药焉。一居寺高隅。初无井泉。一旦呀然而涌喷金砂之溜于庭之左右。挹之弥清𣂏之无竭。盖精至之感矣。诗行于世。有选其尤者入间气集焉。

作品评论

独孤及《扬州庆云寺一公塔碑》
(灵一)肤清气和,方寸地灵,与自然妙有合其纯粹……骚雅之遗韵,陶、谢之缺文,公能缀之。
《宋僧传•灵一传》
(灵一)思入无间,兴含飞动,潘、阮之遗韵,江、谢之阙文,必能缀之。
唐才子传
(灵一)尤工诗,气质淳和,格律清畅……与皇甫昆季、严少府、朱山人、彻上人等为诗友,酬赠甚多。刻意声调,苦心不倦,骋誉丛林。
《唐诗品》
一公诗虽复剪刻,弥精律调,要之泓泛微波,未胜皎然,而净密之致,终当独步。如“月影沉秋水,风声落暮山”,又“水容愁暮急,花影动春迟”,又“孤烟生暮景,远岫带春辉”,皆有雅思可采。林居静僻,游心象外,固宜有尔,然超悟会心,尚在烟花山水之间,未能了入真境。
唐诗镜
(灵一为)越中云门寺律师,持律甚严,以清高为世所推,尤善声诗,与刘长卿、皇甫冉、严维相倡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京兆云阳人,俗姓车,名奉朝。后魏拓跋氏后裔。玄宗天宝十载,为左卫泾州四明府别将,随中使张韬光出使罽宾国。十二载,因病留健陀罗国。肃宗至德二载,病愈出家,号达摩驮都,汉名法界。寻往北天竺瞻礼,习根本律仪。数年后,携梵经取北道归唐。途经龟兹、北庭时,请西域僧共译出《十地》、《十力》等经。德宗贞元五年,归长安,敕试太常卿,住章敬寺,时年六十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华言法界。一名悟空。生京兆云阳车氏。拓跋魏之裔也。天宝九载。罽宾国愿内附。遣大首领萨婆达干。三藏舍利越摩来朝。且请使者巡按。明年诏中使张韬光。偕国信行官傔使四十人西迈。时空名奉朝授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随使者出安西。十二载。至健陀罗国。罽宾东都城也。其王礼接唐使者于此。及使者归。报空方以疾笃。留健陀罗国。于是发愿。师事舍利越摩出家。肃宗至德二年也。年二十九。受具戒于迦湿弥罗国。文殊矢涅地。为亲教师。邬不羼提。为羯磨阿遮利耶。驮里魏地为教授。于蒙提寺。讽声闻戒。习根本律。盖北天之学。皆萨婆多部也。巡礼八塔。咨师舍利越摩。归觐君亲。摩因授空十地回向轮十力三经梵夹。佛牙舍利以别。至骨咄国。小海南岸。地忽摇动。雨雹交作。而霆击不已。时众商奔避一大树下。商主曰。龙神怒如此。众中或有舍利异宝。可出之海中。毋以为性命害也。空欲以利东夏故。潜乞龙神宥过。终不出。自卯及申始霁。即而请勿提提羼鱼。出十力经于丘兹莲华寺。请尸罗达磨。出十地回向轮经于北庭。贞元五年己巳。至京师。上佛牙舍利经本。诏功德使窦文场。付左神策军。缮写进呈。署空壮武将军。试太常卿。居章敬寺。返云阳。二亲之坟树拱矣。
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悟空。京兆云阳人。姓车氏。后魏拓跋之远裔也。天假聪敏志尚典坟。孝悌之声蔼于乡里属玄宗德被遐方。罽宾国愿附大唐。遣大首领萨婆远干与三藏舍利越摩。于天宝九载来朝阙庭。请使巡按。明年敕中使张韬光。将国信行官兼吏四十馀人西迈。时空未出俗名奉朝。授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令随使臣自安西路去。至十二载。至健陀罗国。罽宾东都城也。其王礼接唐使。使回。空笃疾留健陀罗。病中发愿。痊当出家。遂投舍利越摩落发。号达摩驮都。华言法界。当肃宗至德二年也。洎年二十九。于迦湿弥罗国受具足戒。文殊矢涅地为亲教师。邬不羼提为羯磨阿遮利耶驮里。巍地为教授。于蒙鞮寺。讽声闻戒。习根本律仪。然北天竺国皆萨婆多学也。后巡历数年遍瞻八塔。为忆君亲因咨本师舍利越摩。再三方允。摩手授梵本十地回向轮十力三经。共一夹。并佛牙舍利。以赠别。空行从北路。至睹货罗国。五十七蕃中有一城。号骨咄国城果有小海。空行次南岸。地辄摇动。云阴雨暴霆击雹飞。乃奔就一大树间。时有众商咸投其下。商主告众曰。谁赍佛舍利异物殊珍耶。不尔龙神何斯忿怒。有则投于海中无令众人惶怖。如藏匿者自贻伊咎。空为利东夏之故潜乞龙神宥过。自卯达申雨雹方霁。回及龟兹居莲华寺。遇三藏法师勿提提羼鱼。善于传译。空因将十力经夹请翻之。寻抵北庭大使复命。空出梵夹。于阗三藏戒法为译主。空證梵文并度语。翻成十地。回向轮经。事讫随中使段明秀。以贞元五年己巳达京师。敕于跃龙门使院安置。进上佛牙舍利经本。宣付左神策军缮写。功德使窦文场。写毕进呈。敕署空壮武将军试太常卿。乃归章敬寺。次返云阳。问二亲坟树已拱矣。凡所往来经四十年。于时已六十馀。所翻经三本共十一卷。翻经大德圆照续开元录。皆编入藏。复记空之行状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住吉州耽源山,世称耽源禅师。曾为释慧寂之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真应。代宗大历间禅僧。嗣南阳国师慧忠。后住吉州耽源山。《景德传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二载其事迹。《江西诗征》卷八七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释怀玉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许氏。太原人也。出家住郡之崇福寺。少警利。日诵千言。学优行峻。非侪类可跂及然志勤脩治。幽并之域。屋庐像设经卷之。在教门者。无不致力。三任寺之纲纪。校雠大藏二十馀本。增饰净土院。代宗时。诏充灌顶道场主。真言秘法。皆有赖焉。后率于寺。寿六十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怀玉。姓许。并州人也。少而警利日览千言。早露锋芒迥拔侪类。及其长也戒节踰峻梵场龟鉴。志在修葺无间彼此。夏墟寺宇。经有阙而必补。像有凋而遍修。三任纪纲特有崇建。仍校雠大藏经二十馀本。祁寒盛暑不废晨暮。增饰净土院。兴事任力转加殊丽。代宗嘉之。委为灌顶道场主。真言秘诀有所在矣。春秋六十三。卒于本院云。
释昙真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陈氏。潍青人。家贫。父鬻枣以给。真随之至彭门。旅次而没。真无所依。遂就徐之大云寺披剃。以习经论。游嵩山證寤心学。时李中丞讽方将赴职谯郡。真与邂逅于任城中。抵掌谈笑。如披云雾。恨相识之晚。李公力挽。偕之任所。风亭月观。因得扣击达昼夜。公后召尹京。每从容称真于上前。诏徵不起。贞元七年四月。示灭。门人建塔以葬。
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亳州安国院释昙真。姓陈。维青人也。少小随父往彭城鬻枣于逆旅而亡所怙。真叹恨无依。乃投徐大云寺为僧。其土是嵩法师之后经论薮泽。真玩习该通。后游胜境入嵩山学禅观已至任城。邂逅李中丞讽赴职谯郡。接真谈道抵掌盱衡如披云雾。李恨相识之晚。请以同行。时聚风亭月。观谈道达旦。李后入为京尹。因从容称奏真道成德至。德皇下诏徵。而不奉诏。贞元七年四月示灭。门人建塔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太原人,俗姓侯。幼出家,诵经通一千纸,时谓之经藏。尤精《俱舍论》。住太原崇福寺。代宗大历初,宰相王缙临河东时,躬请其宣讲。代宗诏征为京师章敬寺大德,称疾不赴。卒年五十八。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太原侯氏子。幼隶郡之崇福寺出家。诵经千馀纸。皆覆习。时因目之政经藏。然气伟神肃。仪观整丽。见者为兴起。相国王公缙。尝请政弘阐俱沙论叹其剖判之长。詶答之当。尤非他人所可及。代宗朝。诏充章信寺大德。不起。终于寺。春秋五十八。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崇政。侯姓。本府人也。幼龄敏达。固愿出家。诵经通一千馀纸。耆宿叹赏谓之为经藏焉。神气沈约仪容整丽。秀眉广目挺志高奇。虽通群籍所精者俱舍论。相国王公缙躬请政宣讲。于时谈丛发秀美曲流音。属听无厌。虽移辰历晷谓如食顷焉。其剖判尤长。无得形似矣。代宗皇帝下诏。徵为章信寺大德。称疾不赴。终于本院。春秋五十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