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2  73  74  7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无染
释希朗
释信胄(别称 设哩陀跋摩 )
释秀公
释秀师( 李 )
释玄觉
释玄恪
释玄太(别称 萨婆慎若提婆 )
释玄秀
释玄游
释玄昱
释业方
释仪光
释义辉
释英师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无染禅师。麻谷彻禅师法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新罗末海印寺住持。 新罗末僧统希朗。任持此寺。得华岩神众三昧。时我太祖。与百济王子目光战。月光保美崇山。食足兵强。且敌如神。太祖力不能制。入于海印寺。师事朗公。师遣勇敌大军助之。月光见金甲满空。知其神兵。惧而乃降。太祖由是敬重奉事。纳田加五百结。重新其旧(海印寺古籍)。
释信胄 朝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信胄法师。不知何许人也。梵名设哩陀跋摩(唐云信胄)取北道而到西国。礼谒既周住信者寺。于寺上层造一塼阁。施上卧具永贻供养。遇疾数日馀命辍。然忽于夜中云。有菩萨授手迎。接端居合掌太息而。终年三十五。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齐安人。髫年既丁父母忧。即依蜀部之兴律师出家。诵习。又依以进具。而毗尼之学。于是畅通。遂为兴公传律上首。阅四载。入长安。蹐律师宣公之席。陶练诸部。勤以忘倦。出入函丈。凡十六年。则其所造之深。所得之富。其尚可以语言尽乎。然后锦归乡里。报所生地恩。旋游六安。大敷讲训。粤有贞固律师。解冠诸生。馀成业者。不可胜纪。卒于安州之十力寺。寿七十。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秀公者。齐安人也。髫年天然有离俗之意焉。既丁荼蓼便往蜀郡礼兴律师。讽诵经典易若温寻。又依之进具。果通达毗尼。乃为兴公传律上足弟子欤。如是四载入长安造宣律师门为依止之客。勤以忘劳。涉十六年不离函丈。穷幽诸部陶练数家。将首疏为宗本。然向黄州报所生地。次往安陆大扬讲训。声美所闻诸王牧守攸共遵承。正化缁徒咸摹细行。有贞固律师居于上席。解冠诸生最显清名。馀皆后殿。其诸成业不可胜算。春秋七十馀。卒于十力寺本房焉。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七
释秀。俗姓李氏。汴州陈留人。习禅精苦。初至荆州后移洛都天宫寺。深为武太后所敬礼。玄鉴默识中若符契。长安中入京住资圣寺。忽戒禅院弟子灭灯烛。弟子留长明灯亦令灭之。因说火灾难测不可不备。尝有寺家不备火烛。佛殿被灾。又有一寺钟楼遭火。又一寺经藏焚爇。殊可痛惜。寺众不知其意。至夜失火果焚佛殿钟楼及经藏三所。唐玄宗在藩时。尝与诸王俱诣作礼。留施一笛。玄宗出后。秀召弟子曰谨掌此。后有要时当献上也。及玄宗登极达摩等方悟其言。取笛以进。秀师年百岁卒于此寺。瘗于龙门山。道俗奔赴数千人。燕国公张说为其碑文。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正传十五人附见八人)
释玄觉。高昌国人也。西土种姓未得闻焉。学慕大乘从玄奘三藏研覈经论。亦于玉华宫参预翻译。及大般若经向就。同请翻宝积经。奘辞惙然。觉因梦。一浮图庄严高大忽然摧倒。遂惊起告奘。奘曰。非汝身事。此吾灭之徵耳。觉暗悲安仿。劝诸法侣竞求医药。觉后莫测终焉。

人物简介

海东高僧传·卷第二
释玄恪。新罗人。嶷然孤硬。具大知见。性喜讲说赴感随机。时人指为火中芙蓉也。常叹受生边地。未睹中华。闻风而悦。木道乃届。夐目东圻。遂含西笑。心惭中昼。志要历参。比犹月行。午夜任运而转。或层岩四合。鸟道云齐。或连冰千里。风行云卧。遂与玄照法师相随至西乾大觉寺。游满焰之路。赏无影之邦。负笈精研。琢玉成器。年过不惑。遇疾乃亡。玄照者亦新罗之高士也。与恪同科始终一揆。未详所卒。复有新罗僧二人。莫知其名。发自长安。泛泊至室利佛逝国遇疾俱亡。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玄恪法师者。新罗人也。与玄照法师贞观年中相随而至大觉。既伸礼敬遇疾而亡。年过不惑之期耳。 复有新罗僧二人。莫知其讳发自长安远之南海。汎舶至室利佛逝国西婆鲁师国。遇疾俱亡。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玄太法师者。新罗人也。梵名萨婆慎若提婆(唐云一切智天)永徽年内取吐蕃道。经泥波罗到中印度。礼菩提树详检经论。旋踵东土行至土谷浑。逢道希师覆相引致。还向大觉寺后归唐国。莫知所终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黄州随华寺僧也。平生以诵法华为专业。每感异徵。或犹未之信也。属时炎暑。秀素未尝内凉。好事者夜往。邀之至。秀房外见车马仪仗盛甚。其人因辟易退。乃呼其党循四壁观之皆然。仰望空中填塞无际。且共趋秀质其故。秀谢不知。及隋之季终于所居寺。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读诵篇第八
僧玄秀者。性清慎温恭为志。常诵法华。每感徵异。未以为怪。时属炎暑同友逐凉。遣召秀来欲有谈笑。既至房前。但见羽卫严肃人马伟大。怖而返告。同往共观。如初不异。转至后门其徒弥盛。上望空中填塞无际。多乘象马类杂鬼神。乃知其感通也。置而却返。明晨惭谢。朋从遂绝。秀专斯业。隋末终寺。

人物简介

海东高僧传·卷第二
释玄游。句高丽人。叶性虚融。禀质温雅。意存二利。志重询求。乘杯溯流。考室幽壑。入唐礼事僧哲禅师。抠衣禀旨。哲思慕圣踪。泛舶西域。适化随缘。巡礼略周。归东印道。游常随附凤。因住于彼。慧矩夙明。禅枝早茂。穷涯盈量虚往实归。诚佛家之栋梁。实僧徒之领袖。既而舟壑潜移。悼陵谷之迁质。居诸易脱。恻人世之难常。薪尽火灭。复何可追。义净三藏嘉尔幼年慕法情坚。既虔诚于东夏。复请益于西天。重指神洲。为物淹留。传十法而弘法。竟千秋而不秋。虽捐躯异域。未返旧都。彼之功名落落如此。安得不挂名竹帛以示将来。遂著求法高僧传。予偶览大藏。阅至于斯。志深向慕。遂抽绎而书之。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玄昱禅师。章敬恽禅师法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解脱禅师法孙也。解脱有至行。方循持无所失。然尤以利物崇福为心。隶业太原昭果寺。素为士女所归向。或有以五台文殊像自远至。溺于滹沲河水中。驰报方方。遂临河焚香祝之。水为退缩。出像涂潦间。即舁以归。水复涨溢如初。及终。塔全身寺西北一里所。西灵异至今。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业方者。即解脱禅师之法孙也。身长七尺五寸。古貌轩昂垂手过膝。眉长数寸目有重瞳。人望凛然。礼诵无倦绍脱高躅。动合无形不舍利物。而再修梵宫。时太原府有士女造立文殊像一躯。将送入山。到淲池河侧洪波汎涨方乃隔岸焚香启告。河为流减。过文殊毕水还瀰溢。后终建塔在寺西北一里。肉身见存而多神异焉。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七
仪光禅师。住青龙寺。行业至高。有朝士妻丧请师至家修福。师住其家数日。居于庑前大申供养。俗每人死谒巫。巫即言。其杀出日必有妨害。死家多出避之。其夜朝士家皆出北门。潜去不告师。师但于堂前明灯读经。弟子十一人侍之。夜将半闻堂中人起取衣服开门声。有一妇人出堂便往厨中营食汲水吹火。师以为家人。不知怪也。及将曙妇人进食捧盘来前。犹带面衣。徒跣再拜。言曰。劳师降临。今家人总出恐斋粥失时。弟子故起为师造之。师知是亡人。乃受其献方祝。祝未毕闻开堂北户声。妇人速曰。儿子来矣。因奔赴堂内则闻哭。哭毕家人谒师问安否。见盘中粥。问师曰。弟子等夜来实避殃祸。不令师知家内无人。此粥谁所造。师笑不答。堂内青衣惊曰。亡者夜何故横卧。手即污面足又染泥。何谓也。师乃指所造粥以示之。举家惊异焉。
释义辉 朝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义辉论师。洛阳人也。受性聪敏。理思钩深。博学为怀寻真是务。听摄论俱舍等颇亦有功。但以义有异同情生舛互。而欲思观梵本亲听微言。遂指掌中天。还望东夏。惜哉苗而不宝壮志先秋。到郎迦戍国婴疾而亡。年三十馀矣。 复有大唐三僧。从北道到乌长那国。传闻向佛顶骨处礼拜。今亦弗委存亡。乌长僧至传说之矣。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六
英禅师。居西京法海寺。有异人来谒曰。弟子知有水陆斋可以利益幽明。自梁武殁后因循不行。今大觉寺有吴僧义济藏此仪文。愿师往求。以来月十五于山北寺如法修设。苟释狴牢敢不知报。英公寻诣义济。得仪文以归即以所期日于山北寺修设。次日曛暮向者异人与十数辈来谢曰。弟子即秦庄襄王也。又指其徒曰。此范睢穰侯白起王剪张仪陈轸。皆秦臣也。咸坐本罪幽囚阴府。大夜冥冥无能救护。昔梁武帝于金山寺设此斋时。前代纣王之臣皆免所苦。弟子尔时亦暂息苦。然以狱情未决不得出离。今蒙吾师设斋。弟子与此徒辈。并列国诸侯众等皆乘善力将生人间。虑世异国殊故此来谢。言讫遂灭。自是仪文布行天下作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