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70  71  72  7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鉴源(胜集 )
释金师
释觉体
释掘多
释窥冲(别称 质呾啰提婆 )
释灵幽
释灵运(别称 般若提婆 )
释隆法
释明达
释明远(别称 振多提婆 )
释品日
释普济
释庆猷
释全玼
释全清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鉴源者。不知何许人也。素行甄明范围律道。苾刍表率何莫由斯。后讲华严经号为胜集。日供千人粥食。其仓箪中米粟才数百斛。取之不竭。沿夏涉秋未尝告匮。其冥感如此。其山寺越多徵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馀僧持莲灯凌空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公宁疑其妖妄。躬自入山宿。预禁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馀支灯现。兼红光可千尺馀。冀公蹶然作礼叹未曾有。时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有二菩萨黄白金色闪烁。然复庭前柏树上昼现一灯。其明如日横布玻瓈。山可三里所。宝珠一颗。圆一丈熠爚可爱。西岭山门悬大虹桥。桥上梵僧老叟童子间出有二炬烂然空中。如相迎送交过之状。下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可高六七十尺。复见大松林后。忽有寺额篆书三学字。又灯下垂绣带二条。东林之间夜出金山。月当于午。金银二色灯列于知铉师坟侧。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菩萨大斋。菩萨现形捧灯。僧持香灯引挹之。炉在寺门矣。白中令敏中睹瑞兴立此寺。大中八年改额曰开照。源律师道化与地俱灵哉。弟子传讲东川所宗也。
神僧传·卷第七
释鉴源。不知何许人。素行甄明。后讲华严经号为胜集。日供千人粥食。其仓簟中米粟才数百斛。取之不竭。沿夏涉秋未尝告匮。冥感如此。后多徵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馀僧持莲灯凌空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公宁疑其妖妄。躬自入山宿。预禁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馀支灯。现兼红光可千馀尺。冀公蹶然作礼叹未曾有。时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有二菩萨黄白金色闪烁。然复庭前柏树上昼现一灯。其明如日。横布玻瓈。山可三里所宝珠一颗圆一丈。熠爚可爱。西岭山门悬大虹桥。桥上梵僧老叟童子。间出有二炬烂然空中。如相迎送交过之状。下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可高六七十尺。复见大松林后。忽有寺额篆书三学字。又灯下垂绣带二条。东林之间夜出金山。月当于午。金银二色灯列于知铉师坟侧。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菩萨大斋。菩萨现相焉。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六
僧金师。新罗人。居睢阳。谓录事参军房琬云。太守裴宽当改。琬问何时。曰明日午敕书必至。当与公相见于郡西南角。琬专候之。午前有驿使两封牒到。不是琬以为谬也。至午又一驿使送牒来云。裴公改为安陆别驾。房遽命驾迎僧。身又自去。果于郡西南角相遇裴。召问僧云。官虽改其服不改。然公甥侄各当分散。及后敕至除别驾紫绂犹存。甥侄之徒各分散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觉体禅师。章敬恽禅师法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印土人也。自至神州。乃得心法于曹溪能大师所。尝游五台。路由定襄。见一禅者。结庵独坐。问之则曰。吾以观静。多曰观者何人。静是何物。禅者茫然。因起作礼请益。多曰子从谁出。曰神秀大师。多曰。我西域虽外道最下劣者。亦不堕此见。子何不往韶阳。而徒尔劳苦。无益也。其僧依教见能祖。理前语。祖曰。子亦自观自静而已。不观相不观如。则日用之间。自然安乐。其指与多无小异。多后莫知所终。
释窥冲 朝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窥冲法师者。交州人。即明远室洒也。梵名质呾啰提婆。与明远同舶而汎南海。到师子洲。向西印度。见玄照师。共诣中土。其人禀性聪睿善诵梵经。所在至处恒编演唱之。首礼菩提树。到王舍城遘疾竹园。淹留而卒。年三十许。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不知何许人。居上都之大温国寺。尝暴卒。复苏。遂往豪州钟离寺。考求金刚经碑本。然后审知世所行者。皆欠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下一节。因奏朝廷添上之。且颁之天下。盖其初入冥。见所谓阎罗王者。问幽平生何所专业。答以诵经。使诵之尽一卷。王曰。善则善矣。然犹未甚善也。乃语以所欠之文。且曰。延汝寿十年。可趣为作如前事也。幽奉命不敢违。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灵幽。不知何许人也。僻静淳直诵习惟勤偶疾暴终。杳归冥府引之见王问修何业。答曰。贫道素持金刚般若。已有年矣。王合掌屡称善哉。俾令讽诵。幽吮唇播舌章段分明念毕。王曰。未尽善矣。何耶。勘少一节文。何贯华之线断乎。师寿命虽尽。且放还人间十年。要劝一切人受持斯典。如其真本即在濠州钟离寺石碑上。如是已经七日而苏。幽遂奏奉敕令写此经真本。添其句读。在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之后是也。 系曰。春秋夏五不敢轻加。佛教宜然无妄酿矣。通曰。灵幽获钟离寺石经。符合无苦。如道明所添糅。使人疑豫。必招诈伪。率易改张称有冥告。诫之哉。
释灵运 朝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灵运师者。襄阳人也。梵名般若提婆。志怀耿介情存出俗。追寻圣迹与僧哲同游戏南溟达西国。极闲梵语利物存怀。所在至处君王礼敬。遂于那烂陀画慈氏真容菩提树像。一同尺量妙简工人。赍以归唐广兴佛事。翻译圣教实有堪能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隆法师者。不知何所人也。以贞观年内从北道而出。取北印度欲观化中天。诵得梵本法华经。到健陀罗国遇疾而亡。北方僧来传说如此。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七
明达师者。不知其所来。于阌乡县住万回故寺。往来过客皆谒明达以问休咎。明达不答。但见其旨趣而已。曾有人谒明达问曰。欲至京谒亲。亲安否。明达授以竹杖。至京而亲亡。又有谒达者。达取寺家马令乘之使南北驰。驰讫勒去。其人至京授采访判官。乘驿无所不至。又有谒达者。达以所持杖画地为堆阜。以杖撞筑之。地因坑臼人不晓。至京背有发肿。割之血流迨地。李林甫为黄门侍郎。扈从西还谒达加秤于其肩。至京而作相。李雍门为湖城令。达忽请其小马。雍门不与。间一日乘马将出。马忽庭中人立寺门坠马而死。如此颇众。达又尝当寺门北望。言曰。此川中兵马何多。又长叹曰。此中触处总是军队。及哥舒翰拥兵潼关拒逆胡。关下阌乡尽为战场矣法秀。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明远法师者。益州清城人也。梵名振多提婆(唐云思天)幼履法训长而弥修。容仪雅丽庠序清遒。善中百议庄周。早游七泽之间。后历三吴之表。重学经论更习定门。于是栖隐庐峰经于夏日。既慨圣教陵迟。遂乃振锡南游。届于交阯。鼓舶鲸波到诃陵国。次至师子洲。为君王礼敬乃潜形阁内密取佛牙。望归本国以兴供养。既得入手翻被夺将。不遂所怀颇见陵辱。向南印度传闻师子洲人云。往大觉中方寂无消息。应是在路而终。莫委年几。其师子洲防守佛牙异常牢固。置高楼上几闭重关。锁钥泥封五官共印。若开一户则响彻城郭。每日供养香华遍覆。至心祈请则牙出华上。或现异光。众皆共睹。传云。此洲若失佛牙并被罗刹之所吞食。为防此患非常守护。亦有传云。当向支那矣。斯乃圣力遐被有感便通。岂由人事强申非分耳。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品日禅师。盐官安禅师法嗣。
释普济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真观初山居沙门也。骁悍果敢。睡盖莫欺。节约俭退。利贼潜迹。言论所指。知足为先。所以一坐说法。施积如山。曾无顾涉。听委监护。偏熟大品法华二经。仍随文句解释。音吐宏畅。达于一里。万众皆闻。配藉住光明寺。寻以喧扰遁逃。不知所之。
释庆猷 朝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庆猷禅师。云居膺禅师法嗣。
释全玼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馀杭人。时法济大师。行化径山。玼即求以剃落。后于衡岳结草庵进道。木食涧饮。无所待于人。耐寒暑。以槲叶自蔽。更伏腊未尝易。客有赠玼诗者曰。巢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法印真。昨日祝融上下见。草衣便是雪山身。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全玼。本馀杭人也。入径山礼法济大师求剃染。禀质强渥且耐饥寒。诸所参寻略得周遍。乃隐衡岳中立草庵木食涧饮。结软草为衣。伏腊不易。有赠玼诗云。窠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法印真。昨日祝融峰下见。草衣便是雪山身。此太常孙渥旧相南迁有作。事详南岳高僧传云。 系曰。草衣在南岳炎方壮年。即可未知。衰老徙居幽朔。耐否。如能则上上根胜士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会稽人。善禁祝。能劾鬼物。市僧王氏妇病。言语狂乱。啼笑不常。如是数岁。间召清治。清即缚草如人状。长尺许。衣以五䌽。结坛置草人。其中而作法焉。其妇忽鞠躬曰。乞命。且自首。以为顷岁春日。偶于禹庙前相遇耳。今和尚如不见杀。竟当远去。不敢复留也。于是清鞭草人。呦呦有声。投一瓿中。以六一泥。窒瓿口。封以朱书符篆。而瘗之桑下。戒曰无动。后五载。董昌以城叛。刘汉宏攻拔之。纵士卒掠城中。或掘窖藏。桑下出瓿。破之独一鸦飞去。立树抄。人语曰。乃今得见天日矣。时清死已久。
神僧传·卷第九
释全清越人也。得密藏禁咒之法。能厌劾鬼神。时有市侩王家之妇患邪气。言语狂倒。或啼或笑。如是数岁。召浦治之。乃缚草人长尺馀。衣以五䌽。置之于坛。咒禁之良久。妇言。乞命。遂志之曰。顷岁春日于禹祠前相附耳。如师不见杀即放之远去。清乃取一瓿(步后切)以鞭驱刍。灵入其中而呦呦有声。缄器口以六乙泥。朱书符印之瘗于桑林之下。戒家人勿动之。妇人病差。经五载后值刘汉宏与董昌隔江而相持越城陷。人谓此为窖(音教)藏。掘打瓿破。见一鸦闯(音朕)然飞出。立于桑杪。而作人语曰。今得见日光矣。时清公已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