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92,分360页显示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55  56  57  5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慧绍
释慧胜( 唐 )
释法悟( 别称 吕姥 )
释慧琳
释智胜( 徐 )
僧镜( 焦 )
僧亮
释法恭( 关 )
释觉世
释僧覆
释慧隆( 成 )
释昙度( 蔡 )
释玄申( 赵 )
释智宗( 周 )
僧盖( 田 )
释慧绍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不知何许人。八岁依沙门僧要。为童子。落发于临川招提寺。阴积薪高数丈。虚其中如龛状。乃以所欲为辞要。要苦遮挽之。不从。复设八关斋会。别往来者。是日车马奔辏。金帛填委。中夜忽失绍所在。求之则已坐薪龛中。而燎及顶额矣。然犹闻其唱一心云。俄有大星如斗。坠烟焰中。再坠再举不可测。火三日乃已。又后三日。而一梧桐生其处。盖绍无恙时所尝言者。且戒勿伐。时年二十八。其师僧要。寿一百六十。没于招提寺。
神僧传·卷第二
僧慧绍。不知出处。孩孺时母哺鱼肉即吐。自是不茹荤。八岁出家为僧。通法华经苦行坚节。后随师僧要止临川招提寺。常念佛恩之重。誓欲舍身以报。乃雇人斫薪。于东山石室积高一丈。中开一龛。即还寺告师。师谏不从。于是剋日就山建八关斋会。阖境奔赴云满山谷。至夜绍自行香执烛燃薪。入龛而坐。诵药王舍身品。火沿至额犹闻经声。大众忽见一星大如斗直下火中俄而升天。咸谓天宫迎接之瑞。绍尝谓同学曰。吾烧身处当生梧桐木。切莫伐之。后三日果尔而生。道俗异之。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慧绍。不知氏族。小儿时母哺鱼肉辄吐。咽菜不疑。于是便蔬食。至八岁出家为僧要弟子。精勤懔励苦行标节。后随要止临川招提寺。乃密有烧身之意。常雇人斫薪𧂐于东山石室高数丈。中央开一龛足容己身。乃还寺辞要。要苦谏不从。即于焚身之日。于东山设大众八关。并告别知识。其日阖境奔波。车马人众及赍金宝者。不可称数。至初夜行道。绍自行香。行香既竟执烛然薪。入中而坐。诵药王本事品。众既不见绍。悟其已去。礼拜未毕。悉至薪所。𧂐已恫然诵声未息。火至额闻唱一心。言已奄绝。大众咸见有一星。其大如斗。直下烟中俄而上天。时见者咸谓天宫迎绍。经三日薪聚乃尽。绍临终谓同学曰。吾烧身处当生梧桐。慎莫伐之。其后三日果生焉。绍焚身是元嘉二十八年。年二十八。绍师僧要亦清谨有懿德。年一百六十终于寺矣。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四
慧胜。本姓唐。彭城人也。父僧智寓建康。胜幼愿出家。以方正自立希于语言。言必能行身无轻躁。旬日不出户牖。见之者莫不敬异。以宋元嘉二十一年出家。时年十八。为净秀尼弟子。住禅林寺。具戒以后讲法华经。随集善寺绪尼学五行禅。后从草堂寺思隐灵根寺法颖。备修观行。奇相妙證独得怀抱。人见而问之。皆答云。罪无轻重一时发露。忏悔恳恻以昼系夜。贵贱崇敬供施不断。年八十一。梁天监四年卒。葬于白板山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齐州人。史不书氏。世力田。有六子皆出家。悟年五十。丧妻为沙门。诵大小品法华。每有虎踞前。若听者。性不食粳米。日唯麦饭一杯而已。武昌太守阮晦为开樊山之阳。隐士郭长翔所居之地。为堂宇。以处之。脩头陀行。尤谨禅坐。或定屡日。齐永明七年。殁寿九十七 又有慧明者。生康氏。康居人。止东安寺。登赤城。慕道猷昙兰之风。结茅而居焉。梦妇人自称吕姥。曰我当卫护。文宣尽礼致之。一至京师即去。建武中殁。寿七十一。
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
释法悟。齐人。家以田桑为业。有男六人普皆成长。晤年五十丧妻。举家郁然慕道。父子七人悉共出家。南至武昌履行山水。见樊山之阳可为幽迁之处。本隐士郭长翔所止。于是有意终焉。时武昌太守陈留阮晦。闻而奇之。因为剪径开山造立房室晤不食粳米常资麦饭。日一食而已。诵大小品法华。常六时行道。头陀山泽不避虎兕。有时在树下坐禅。或经日不起。以齐永明七年卒于山中。春秋七十有九。后有沙门道济。踵其高业。今武昌谓其所住为头陀寺焉。

人物简介

全齐文·卷二十六
慧琳,未详。(案:宋元嘉中有释慧林姓刘,徙交州卒。此诔云建武四年,别是一人也。《广弘明集》云,南齐释慧琳。)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智胜。本姓徐。长安人也。寓居会稽于其三世。六岁而随王母出都游瓦官寺。见招提整峻宝饰严华。潸然泣涕。仍祈剪落。王母问之具述此意。谓其幼稚而未许之也。宋季多难四民失业。时事纷纭奄冉积载。年将二十方得出家住建福寺。独行无伦绝尘难范。听受大涅槃经一闻能持。后研律藏功不再受。总持之誉佥然改目。自制数十卷义疏。辞约而旨远。义隐而理妙。逢涅不淄遇磨不磷。大明中有一男子。诡期抱梁欲规不逊。胜剋意渊深雅操壁立。正色告众。众录付官。守戒清净如护明珠。时庄严寺昙斌法师弟子僧宗玄趣。共直佛殿慢藏致盗。乃失菩萨璎珞及七宝澡罐斌衣钵之外室如悬磬。无以为备。忧慨辍讲。闭房三日。胜宣告四部旬月备办。德感化行皆类此也。齐文惠帝闻风雅相接召。每延入宫讲说众经。司徒竟陵文宣王倍崇敬焉。胜志贞南金心皎比雪。裁箴尼众实允物望。令旨仍使为寺主阖众爱敬如奉严尊。从定林寺僧远法师受菩萨戒。座侧常置香炉。胜乃捻香。远止之曰。不取火已信宿矣。所置之香遂氛氲流烟。咸叹其肃恭表应若斯也。永明中作圣僧斋摄心祈想。忽闻空中弹指合掌侧听。胜居寺三十年。未尝赴斋会游践贵。胜每重闲静处系念思惟。故流芳不远。文惠帝特加供俸。日月充盈。缔搆房宇。阖寺崇华。胜舍衣钵为宋齐七帝造摄山寺石像。永明十年寝疾。忽见金车玉宇悉来迎接。到四月五日告诸弟子曰。吾今逝矣。弟子皆泣。乃披衣出胸。胸有草书佛字。字体鲜白色相明润。八日正中而卒也。年六十六。葬于钟山。文帝给其汤药。凶事所须并宜官备也。
僧镜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生焦氏。陇西人。客吴中。有孝行。轻财好施。母亡。太守赙赠。不受。负土为坟。庐于傍。莳松柏。三年乃为沙门。住吴县华山寺。入关寻师授法。东海徐湛之。请为一门之师。后返姑苏。适上虞谢灵运。尤致款素。与游嶀嵊。元徽中。诏至都。止定林下寺。频建法会。注法华维摩义疏毗昙玄论。殁寿六十七。同时有释昙隆。亦以高行名世。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僧镜。姓焦。本陇西人。迁居吴地。至孝过人。轻财好施。家贫母亡。太守赐钱五千。苦辞不受。乃身自负土种植松柏。庐于墓所。泣血三年。服毕出家。住吴县华山。后入关陇寻师受法。累载方还。停止京师。大阐经论。司空东海徐湛之重其风素。请为一门之师。后东反姑苏。复专当法匠。台寺沙门道流请停岁许。又东适上虞徐山。学徒随往百有馀人。化洽三吴声驰上国。陈郡谢灵运以德音致款。宋世祖藉其风素。敕出京师止定林下寺。频建法聚德众云集。著法华维摩泥洹义疏并毗昙玄论。区别义类有条贯焉。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有七。上虞徐山先有昙隆道人。少善席上。晚忽苦节过人。亦为谢灵运所重。常共游嶀嵊。亡后运乃诔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不知何许人。欲造丈六金像。闻湘川铜溪伍子胥庙。多铜器。而庙神威灵。莫敢犯。亮造焉。两大镬皆容百斛。有蛇长丈馀。遮护之。亮祝数十言。俄隐不见。有神出曰。愿施以营福。亮从刺史张劭。借人力船具。运所获。惟馀一唾壶在。或曰此神之尤爱者。像成置于彭城寺。文帝为造金薄圆光。太始中。明帝移置湘宫寺。今尚存焉。
神僧传·卷第三
释僧亮。未详何许人。以戒行著名。欲造丈六金像。闻湘州伍子胥庙多有铜器。亮告刺史张劭借健人一百大船十只。劭曰。庙既灵验犯者必死。且有蛮人守护。讵可得耶。亮曰。若果福德则与檀越共。如其有咎躬自当之。劭即给人船。三日至庙。庙前有两镬容百馀斛。中有巨蛇。长十馀丈。出遮行路。亮乃执锡咒之。蛇即隐去。俄见一人秉笏出云。闻师道业非凡营福事重。今特相随喜。于是令人辇取庙铜。既多十取一。而舫已满。及归遇风水甚利。群蛮相报追不及矣。还都铸像既成。唯焰光未备。文帝为造金薄圆光。安置彭城寺。至太始中明帝移像湘宫寺焉。
高僧传·卷第十三 兴福
释僧亮。未知何人。少以戒行著名。欲造丈六金像。用铜不少。非细乞能办。闻湘州界铜溪伍子胥庙多有铜器。而庙甚威严无人敢近。亮闻而造焉。告刺史张邵借健人百头大船十艘。邵曰。庙既灵验犯者必毙。且有蛮人守护。讵可得耶。亮曰。若果福德与檀越共。如其有咎躬自当之。邵即给人船。三日三夜行至庙所。亮与手力一时俱进。未至庙屋二十许步。有两铜镬容百馀斛。中有巨蛇长十馀丈出遮行路。亮乃正仪执锡。咒愿数十言。蛇忽然而隐。俄见一人秉竹笏而出。云闻法师道业非凡营福事重。今特相随喜。于是令人辇取。庙铜既多十不取一。而舫已满。唯神床头有一唾壶。中有一蝘蜓长二尺许。乍出乍入。议者咸云。神最爱此物。亮遂不取。于是而去。遇风水甚利。比群蛮相报追逐不复能及。还都铸像既成。唯焰光未备。宋文帝为造金薄圆光安置彭城寺。至宋太始中。明帝移像湘宫寺。今犹在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少以戒行著名。欲造丈六金像。用铜不少。非细乞能办。闻湘州界铜溪。伍子胥庙。多有铜器。而庙甚威严。无人敢近。亮闻而造焉。告刺史张劭。借健人百头。大船十艘。劭曰庙既灵验。犯者必毙。且有蛮人守护。讵可得耶。亮曰若果福德。与檀越共。如其有咎。躬自当之。劭即给人船。三日三夕。行至庙所。亮与手力。一时俱进。去庙屋二十许步。有两铜镬。容百馀斛。中有巨蛇。长十馀丈。出遮行路。亮乃正仪执锡。咒愿数十言。蛇忽然而隐。俄见一人。秉竹笏而出云。闻法师道业非凡。营福事重。今特相随喜。于是令人辇取。庙铜既多。十未取一。而舫已满。惟神床头有一唾壶。中有一蝘蜓。长二尺许。乍出乍入。亮不取而去。遇风利。群蛮追不能及。还都铸像既成。惟燄光未备。宋文帝为造金薄圆光。安置彭城寺。至宋太始中。明帝移像湘宫寺。
释法恭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法恭。姓关。雍州人。初出家止江陵安养寺。后出京师住东安寺。少而苦行殊伦。服布衣饵菽麦。诵经三十馀万言。每夜讽咏辄有殊香异气。入恭房者咸共闻之。又以弊纳聚蚤虱。常披以饴之。宋武文明三帝及衡阳文王义秀等。并崇其德素。所获信施常分给贫病。未尝私蓄。宋太始中还西卒于彼。春秋八十。时乌衣复有僧恭者。德业高明纲总寺任。亦不食粳粮唯饵豆麦。
释觉世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名僧传抄
京兆人也。年十二出家。笃信行。无嗜欲。观世荣利若浮云。乌学善泥洹大品。立二谛义。以不空假名为宗。论议清辨。与惠𪬈齐名。其高谈玄胜。以理会心。商略过之。少游彭城。后来京甸。憩长乐寺。太始中。多通方等经。世手不执卷。而思彻微眇。磐疑石难莫不冰释。精进勇猛。三业俱勤。弟子僧瑶遇酒小过。戒之曰。纵情殆惰。醉酒饱食。此皆罚性之斧也。婆寒不为。况复息心。若能依律恳忏。特恕一反。若其不尔。便宜远去。于是门徒肃然。莫不战剽。四辈崇仰。远人慕义。春秋五十九(云云)。
释僧覆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僧覆。未详何人。少孤为下人所养。七岁出家为昙亮弟子。学通诸经蔬食持咒。诵大品法华。宋明帝深加器重。敕为彭城寺主。率众有功。宋太始末卒。春秋六十有六。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成氏。平阳人。少贫。学无师友。卓然自悟。年二十三。始为沙门。仅十馀年。凝心教乘。贯穿百氏。学者宗之。宋太始中。止京师何园寺。明帝请止湘宫。讲成实论。乃立实法断结义。以开张先旧诸说。负𧙍之士馀八百。汝南周颙目之曰。隆公萧散森疏。若霜下松。永明八年没。寿六十二。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慧隆。姓成。阳平人。少而居贫。学无师友卓然自悟。年二十三方出家。十馀年中凝心佛法贯通众典。宋太始中出都止何园寺。隆既思彻诠表善于清论。乘机抗拟往必折关。宋明帝请于湘宫开讲成实。负帙问道八百馀人。其后王侯贵胜屡招讲说。凡先旧诸义盘滞之处。隆更显发开张使昭然可了。乃立实法断结义等。汝南周颙目之曰。隆公萧散森疏若霜下之松竹。以永明八年卒。春秋六十有二。时江西有释智诞。亦善于经论。与隆比德齐时。各驰名两岸。时何园复有僧辩僧贤道慧法度。并研精经论。功业可称。
释昙度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蔡氏。江陵人。性敬慎。为沙门。善威仪。以戒范称。游学京师。备贯涅槃法华维摩大品。后至彭城。从僧渊受成实论。遂以此部见推于时。魏孝文闻其名。徵至平城讲受。学徒千馀人。撰成实蔬。太和十三年没。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昙度。本姓蔡。江陵人。少而敬慎威仪。素以戒范致称。神情敏悟鉴彻过人。后游学京师备贯众典。涅槃法华维摩大品。并探索微隐思发言外。因以脚疾西游。乃造徐州。从僧渊法师更受成实论。遂精通此部独步当时魏主元宏闻风餐挹。遣使徵请。既达平城大开讲席。宏致敬下筵亲管理味。于是停止魏都法化相续。学徒自远而至千有馀人。以伪太和十三年卒于魏国。即齐永明六年也。撰成实论大义疏八卷。盛传北土。
释玄申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全齐文·卷二十六
玄申姓赵,河西金城人,凉州出家,宋元嘉中达扬州,齐永明初终于京师。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经师
释智宗。姓周。建康人。出家止谢寺。博学多闻尤长转读。声至清而爽快。若乃八关长夕中宵之后。四众低昂睡蛇交至。宗则升座一转梵响干云。莫不开神畅体豁然醒悟。大明三年卒。年三十一。时有慧宝道诠。虽非同时作法相似。甚丰声而高调。制用无取焉。宋明忽赏道诠。议者谓逢时也。
僧盖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0—493 【介绍】: 南朝齐女僧。赵国均仁人,俗姓田。自幼出家为僧志尼弟子。住彭城华林寺。后南游至建业,博习经律,专修禅定,以此显名。齐武帝永明中移居禅基寺,别立禅房,默处其中,虽老而志尚不衰。
比丘尼传·南齐
僧盖。本姓田。赵国均仁人也。父宏梁天水太守。盖幼出家为僧志尼弟子住彭城华林寺。忘利养惔毁誉。永徽元年索虏侵州。与同学法进南游京室。住妙相尼寺。博听经律深究旨归。专修禅定惟日不足。寒暑不变衣裳。四时无新饮食。但资一菜中饭而已。受业于隐审二禅师。禅师皆叹其易悟。齐永明中。移止禅基寺。欲广弘观道。道俗咨访。更成纷动。乃别立禅房于寺之左。宴默其中。出则善诱谆谆不勌。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四时资给。虽已耆艾而志向不衰。终日清虚通夜不寐。年六十四。永明十一年卒也。时寺又有法延者。本姓许。高阳人也。精进有行业。亦以禅定显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