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92,分360页显示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2  53  54  5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道房( 张 )
释道高
释道海
释道荣
释道挻
释道韶( 凡 )
释道俨
释道渊( 刘 )
释登师
释法进( 法迎、道进、法进 叫相属 )
释法朗
释法悯
释法明
释法期( 向 )
释法施( 江 )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一 明律
释道房。姓张。广汉五城人。道行清贞少善律学。止广汉长乐寺。每礼佛烧香。香烟直入佛顶。又勤诲门人改恶行善。其不改者乃为之流泣。后卒于所住。春秋一百二十岁矣。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有沙门道房者。生张氏。广汉五城人。有律学。殁寿一百二十岁。
释道高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三
道高,交州法师。

人物简介

名僧传抄
江陵人也。厉行勤修。少长一节。安贫守约。不改其操。尝于长沙寺。冬齐将讫。时诸僧共作无量寿齐。海素空磬。无以从众。乃发愤增厉。然二指以供养。因遂顿问。殆将仆绝。时诸师僧云。但归命观世音菩萨。可得痛愈。于是锻心正念。俄尔便愈。后日暮出塔下经行。因便危笃。至明日将夕曰。今有胜人在空中。遥来迎之。从公室宅。犹尚卑陋。将是福业未积。因明称报应。诲诱其功。言讫安卧。[怡-台+雇]然而尽(云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又释道荣者。不知何许人。有律学。住问心寺讲授。殁寿八十三。
释道挻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二
道挻,北凉沙门,终于宋。
释道韶 朝代:南北朝

人物简介

名僧传抄
本姓凡。燉煌人也。少出家。勤道业。读诵大乘。披览戒律。备学诸禅。头陀为事业。披服弊衣。或冢间而坐。年过知命。操节愈明。每至独处山林。单行兽窟。遍入诸门。历观生死。尝夜坐树下。忽雷电霹礰。折树甫枝。猛虎群号。转石奔落。韶端然不动。禅嘿无异。明村人献供。问路泥深浅。村人云不雨久。方悟鬼神所为焉。其日中晡。又见索甲弥山。舟旗竟野。俄而有人。来问韶曰。沙门何故。夺仆所住。韶答曰。本来相就。欲以道变俗。谓君是善神。共求胜果。不虞见怪。神有恧焉。韶刚正质直。少长一槩。独处山间。三十馀载。时遇恶魔。多类此也。后于房中坐禅。举身皆冷。唯心下微温。眷属皆悲。谓已迁灭。经四日乃起。问其故。自说见阎罗王投其手。觉身便冷。谓韶曰。君今来此。当案行地狱。指示罪人。此皆不信正法。造三恶业。君命尚延。可教化人间。韶曰。世间有佛经。善教犹不遵修。况我常人言岂生信。阎罗王曰。当为君现證。令人信也。因投右臂。牵使长八寸。而左手如故。及起右臂果长。于是精勤有倍恒日。劝导道俗。讲说经戒。每中食。辄得舍利。诸有起塔者。皆给与之。自尔以后。气力康胜。复得十年。年至六十馀。卒竹林寺。释智绍昔至抱罕。亲见臂有短长(云云)。
释道俨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一 明律
释道俨。雍丘小黄人。少有戒行善于毗尼。精研四部融会众家。又以律部东传梵汉异音文颇左右。恐后人咨访无所。乃会其旨归。名曰决正四部毗尼论。后游于彭城弘通律藏。遂卒于彼。春秋七十有五。时栖玄寺又有释慧曜者。亦善十诵。
释道渊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生寇氏。不知何许人。出家。止京师东安寺。善经论。潜光隐德。世莫知之。后开讲。使学者积滞冰释。移止彭城寺。宋文帝特师敬焉。没寿七十有八。弟子慧琳。通内外典。诽谐好谈笑。长于制作。然诞傲矜伐。颇为清议所黜。宋世祖雅重之。家见常升独榻。一日渊诣傅亮。而琳先在座。不为渊礼。坐自如。渊怒见于色。亮杖琳二十乃已。后琳著黑白论达性论。皆诋诃释教。颜𮞅之宗炳駮之。各万馀言。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道渊。姓寇。不知何许人。出家止京师东安寺。少持律捡长习义宗。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后于东安寺开讲。剖析玄微洞尽幽赜。使终古积滞涣然冰解。于是学徒改观翕然附德。后移止彭城寺。宋文帝以渊行为物轨。敕居寺住。后卒于所住。春秋七十有八。渊弟子慧琳。本姓刘。秦郡人。善诸经及庄老。排谐好语笑。长于制作。故集有十卷。而为性傲诞颇自矜伐。渊尝诣傅亮。琳先在坐。及渊至琳不为致礼。渊怒之彰色。亮遂罚琳杖二十。宋世祖雅重琳。引见常升独榻。颜延之每以致讥。帝辄不悦。后著白黑论乖于佛理。衡阳太守何承天与琳比狎雅相击扬。著达性论。并拘滞一方诋呵释教。颜延之及宗炳。捡驳二论。各万馀言。琳既自毁其法被斥交州。世云渊公见麻星者。即其人也。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二
僧登师者。止匡庐大林寺。通诵法华昼夜不息。一日忽见空中有一银殿渐下于房忽变成金殿。师遂入殿坐起经行。如是三载。远迩四众严持香华从师乞戒。登曰。白日喧杂心多散乱。当于清夜受之。至夜正说戒相三归依。时师之口吻放光明遍照大众。众见光明竞拜喧鬨。师即不语。光便收敛。师云。本欲受戒那得见光喧鬨。光现但是受戒祥瑞。未是得戒正缘。今更从初。大众默然。师又说法还复放光。众又喧鬨因而且止。明日再来。师即辞别归山。所现金殿还复如故。一日忽谓门人曰。今登金殿不复回也。即于是日倏然超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或曰道进。或曰法迎。生唐氏。凉州张掖人。少以苦行闻。为沮渠蒙逊所敬。逊没。子景环为胡所破。弟安周立。是岁大饥。进屡请赈济。安周不答。进则持刀裹盐。至饿者群聚处。次第授三归。即挂衣盔树上。而卧于地。授刀饿者。使割身肉。以共济。饿者未忍。乃自起割之。蘸盐以遍啖饿者。两股既尽。语饿者曰。我倦。汝自取之。虽皮骨。犹足以给数日。无使王知。苟知则夺而去之矣。饿者皆悲悼。不敢正视。顷之其弟子与王使至。舆以还宫。安周感悟。发仓廪存活。不可胜数。明日进乃绝。阇维烟𦦨亘天。火不息者七日。而舌无所坏。起三层塔瘗之。弟子僧遵有高行。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法进。或曰道进。或曰法迎。姓唐。凉州张掖人。幼而精苦习诵。有超迈之德。为沮渠蒙逊所重。逊卒子景环为胡寇所破。问进曰。今欲转略高昌为可剋不。进曰必捷。但忧灾饿耳。回军即定。后三年景环卒。弟安周续立。是岁饥荒死者无限。周既事进。进屡从求乞以赈贫饿。国蓄稍竭。进不复求。乃净洗浴取刀盐。至深穷窟饿人所聚之处。次第授以三归。便挂衣钵著树。投身饿者前云。施汝共食。众虽饥困犹义不忍受。进即自割肉和盐以啖之。两股肉尽心闷不能自割。因语饿人云。汝取我皮肉犹足数日。若王使来必当将去。但取藏之。饿者悲悼无能取者。须臾弟子来至。王人复看。举国奔赴号叫相属。因舆之还宫。周敕以三百斛麦以施饿者。别发仓廪以赈贫民。至明晨乃绝。出城北阇维之。烟炎冲天七日乃歇。尸骸都尽唯舌不烂。即于其处起塔三层。树碑于右。进弟子僧遵。姓赵。高昌人。善十诵律蔬食节行。诵法华胜鬘金刚波若。又笃厉门人常忏悔为业。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一名法进。姓唐。凉州张掖人。幼而精苦习诵。有超迈之德。为沮渠蒙逊所重。逊卒。子景环为边寇所破。问进曰。今欲转略高昌。为可尅不。进曰必捷。但忧灾饿耳。回军即定。后三年。景环卒。弟安周续立。是岁饥荒。死者无限。周既事进。进屡求赈贫。国蓄稍竭。进不复求。乃净洗浴。取刀盐。至深穷窟。饿人所聚之处。次第受以三归。便挂衣钵著树。投身饿者前。施汝共食。众虽饥困。犹义不忍受。进即自割肉。拄盐以啖之。两股肉尽。心闷不能自割。因语饿人云。汝取我皮肉。犹足数日。若王使来。必当将去。饿者悲悼。无能取者。须臾弟子至。王人复至。举国奔赴。号叫相属。因舆之还宫。周敕以三百斛麦。以施饥者。别发仓廪。以赈贫民。至明晨乃绝。出城北阇维之。烟焰冲天。七日乃歇。尸骸都尽。唯舌不烂。即于其处。起塔三层。树碑于右。
释法朗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高昌人。史亡其氏。少为沙门。精苦其师法进者。亦有高行。尝闭户燕坐。忽见朗立前。进问何从得至此。朗曰。自户钥中入。仍与数僧至。日将中。愿为辨供。进起为设馔。但闻匙钵声。初不见人。大讶之。进以庐山慧远所赠伽梨为衬。朗曰。众僧放匕箸去矣。他日当来取之。寻见执㸑者。取伽梨。进欣然授之。明日问之。则执爨者无所取。盖化身也。魏虏毁减佛法。朗西游龟兹。龟兹王尝祝其国之尊者曰。有得道者至。幸报我。欲事之。朗至尊者为王言。王师尊之如佛。俄坐化去。阇维之日。两眉涌泉溅空。王收骨石起塔于龟兹。时凉州有沙门智整。亦有异行。
高僧传·卷第十 神异下
释法朗。高昌人。幼而执行精苦多诸徵瑞。韬光蕴德人莫测其所阶。朗师释法进亦高行沙门。进尝闭户独坐。忽见朗在前问从何处来。答云。从户钥中入云。与远僧俱至。日既将中愿为设食。进即为设食唯闻匕钵之声。竟不见人。昔庐山慧远尝以一袈裟遗进。进即以为䞋。朗云。众僧已去。别日当取之。后见执爨者就进取衣。进即与之。访常执爨者。皆云不取。方知是先圣人权迹取也。至魏虏毁灭佛法。朗西适龟兹。龟兹王与彼国大禅师结约。若有得道者至。当为我说。我当供养。及朗至乃以白王。王待以圣礼。后终于龟兹。焚尸之日。两眉涌泉直上于天。众叹希有。收骨起塔。后西域人来北土具传此事。时凉州复有沙门智整。亦贞苦有异行。为𢆰主杨难当所事。后入寒峡山石穴中不返。
释法悯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不知何许人。有讲学。居江夏五层寺。沙门僧昌造塔。江陵刺史谢晦欲坏之。悯往谏晦。晦不从。乃隐迹长沙岳麓。终身不出。晦载酒肉至寺。严鼓振威。斩斫形像。俄而云雾暗天。风尘四起。晦惊惧而走。后以叛逆诛灭。悯著显验论。以明因果。并解大道地经。殁于山中。寿八十。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法悯。北人。弱年慕道笃志经籍。十八出家。便游践州国观风味道。波若数论及诸经律皆所游刃。后憩江夏郡五层寺。时沙门僧昌于江陵城内立塔。刺史谢晦欲坏之。悯闻故往谏晦。晦意不止。悯于是隐迹于长沙麓山。终身不出。晦乃率仪至寺厚赐酒肉。严鼓振威。斩斫形像。俄而云雾暗天风尘四起。晦惊惧而走。后以叛逆诛灭。队人丁法成史僧双见身癞病。馀多犯法而死。悯乃著显验论以明因果。并注大道地经。后卒于山中。春秋八十有三。弟子僧道立碑颂德。时始兴郡灵化寺有比丘僧宗。亦博涉经论。著法性觉性二论云。
释法明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三
法明,交州法师。
释法期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生向氏。蜀郡𮠁人也。幼孤。事兄以悌称里闾。年十四出家得度。从智猛禅师受法。与灵期寺沙门法林。共习禅观。皆获證。后从玄畅。游至江陵。而十住观门。所得已九。惟师子奋迅三昧未尽。畅叹曰。吾西涉流沙。北抵幽漠。或探禹穴。登衡霍。所阅胜侣多矣。独子有禅支分。竟没于长沙寺。神光异香。薰照近远。寿六十二。时蜀龙华沙门道果。亦以禅观著称。名与期并。
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
释法期。姓向。蜀都陴人。早丧二亲事兄如父。十四出家。从智猛咨受禅业。与灵期寺法林同共习观。猛所谙知皆已證得。后遇玄畅复从进业。及畅下江陵。期亦随从。十住观门所得已九。有师子奋迅三昧。唯此未尽。畅叹曰。吾自西至流沙。北履幽漠。东探禹穴。南尽衡罗。唯见此一子特有禅分。后卒于长沙寺。春秋六十有二。神光映尸体更香洁。时属龙华寺又有释道果者。亦以禅业显焉。
释法施 朝代:南北朝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法施。姓江。武当人。少而弘直。神智难测。形无定方。出处不滞。游巴陵显安寺。娑罗树下宴默。而人亦莫之顾也。依荆南记云。晋永康元年。僧房床下忽生一树。随伐随生。如是非一。树生逾疾。咸共异之。置而不剪。旬日之间植柯极栋。遂移房避之。自尔已后。树长便迟。但极晚秀夏中方有花。叶秋落与众木不殊。多历年稔人莫识也。后外国僧见攀。而流涕曰。此娑罗树也。佛处其下涅槃。吾思本事所以泣耳。而花开细白不足观采。元嘉十一年。忽生一花。形色如芙蓉树。今见在此。亦一方之奇迹也。隋末丧乱。称兵非一。萧铣时为罗县令。施拊背指巴陵城曰。此天子城也。后果王之米极平贱。施诫深藏。人不测其言。于后米斗直万五千。饥馁者众。如此记授来事若指诸掌。赵郡王伐伪梁。铣问。今事如何。施遗双铜筋。铣曰。令我同矣。遂举众归化。百姓咸赖。其德弘矣。尝于江陵北头陀。虎来床侧。人来语虎曰。佛子闭目。虎即低头闭目。斯遇猛兽如家犬者。斯人在斯。诵胜天王一部。静念出观诵而美之。而精进牢强越于常伍。后潜形高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