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92,分360页显示 上一页 278 279 280 281 282 284 285 286 287 下一页
释今𪓔(字 角子 黄 )
释尽玄(字 如如 张 )
释警秀(字 补樵 )
释居溟(字 去息 )
释觉成
释觉义(字 彻堂 倪 )
释恺乐( 恺乐 )
释可光(字 慧眼 )
释朗然
释了凡( 乘时 )
释了然
释了用(号 雪机 张 )
释林璧(字 竹憨 )
释灵源(字 不二 )
其它辞典(续上)
释今普(字 愿海 朱 )释今𪓔(字 角子 黄 )
释尽玄(字 如如 张 )
释警秀(字 补樵 )
释居溟(字 去息 )
释觉成
释觉义(字 彻堂 倪 )
释恺乐( 恺乐 )
释可光(字 慧眼 )
释朗然
释了凡( 乘时 )
释了然
释了用(号 雪机 张 )
释林璧(字 竹憨 )
释灵源(字 不二 )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今普,字愿海。广州人。俗姓朱。求天然老人出世受具,入侍丈室,充丹霞化主,后归终雷峰。事见清徐作霖、黄蠡《海云禅藻集》卷三。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字角子,新会人。俗姓黄,真佛今如子。九岁成僧,后为天然和尚第七法嗣。继石鉴今覞主栖贤法席。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一六九八)自栖贤移丹霞,继主海幢。著有《语录》行世。事见冼玉清《冼玉清文集》下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尽玄,字如如,姓张氏,澄江人也。幼从塾师,颇通文义,因读《楞严》、《维摩》诸经,即作超尘之想,后从鸡足礼幻空祝发。矢志参究,了明宗旨,有问法者,随机而道,应荅如响。所著《三教直指》、《金刚定衡》、《性学正宗》诸书行世,创建拈花寺云。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又警秀,字补樵,永昌人。年十一,遭乱被掠至江南,为宦家子。心厌浮华,入南岳福严寺为僧。初师原直,后从见月,及主德山。寻亲至滇,父母早世,作《履霜咏》而还。著有《湘烟集》、《倚鸣禅师语录》。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居溟,字去息,姑苏徐氏子。披缁邓尉修灵岩储禅师受莂记,机悟敏捷,后继其席。二年,退居锡山,读《宗镜录》,谓:“宗门净土本无异旨,吾亦当西游耳。”庚戌三月示疾,有请说偈者,不应而寂。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觉成,襄阳僧也。少怀幽隐,决志弃俗。超然高蹈,寄迹桑门。泛读经论,妙解天成。发语惊人,若有神悟。每执事辨理,刋断祸福,瞩于机先。事后按之,莫不符验。然独处茅茨,萧条物外,不轻许诺。湘藩仰其风徽,更番迎迓,底于荆郡。又复偕至京师,觉成请别止上方山。敷坐讲说,平易可亲。虽玄机密运,晦匿自深,而弘旨提挈,宣谭曲尽。由是海内闻风,四部云集,万指堵环。已而言返旧里,兴复承恩寺,更于别墅,自造寿塔,中有藏石,不令人知。后无疾化去,门人即就其塔瘗焉。后三十年,襄王薨,卜壤于此,欲毁其塔为兆域。举锸发土,掘起一碑,视其文曰:“地本襄王地,住我三十年。襄王来葬此,移吾向东边。”观者惊异,叹为神僧。于是依迁灵骨,奠址东方,更造新塔,规制严廓,胜于旧矣。事载《襄阳县志》。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净伦)同学有觉明、觉义者。明,字绝机,李氏子;义,字彻堂,倪氏子,皆滇城人也,俱为无边海弟子。偕参古庭,一日相与言笑,忽焉语歇,并坐化去。乃共为一穴,造塔其上,额曰“双月”。净伦为诗纪之曰:“塔目何缘题作双月名,道人高行信湛评(堪将评)。虚怀比比(彼彼)冰霜清,小朗大朗为弟兄。三十青黄节不更,只观百岁如长庚。日尝一钵和罗羹,庵前孰趁春风耕。有时对月陶幽情,有时坐石谈无生。此身不啻一点晴云轻,身外何时能营营。虚空无缝藏枯形,郤把云根苦凿成。岩壑含虚两镜明,海天泻影双珠擎。碧鸡午夜空山鸣,溪头眠雪泥牛惊。肯似南阳一片话头行,千古万古遗嘉声。”净伦,即大巍禅师。《大巍禅师竹室集》有《碧鸡山双月塔为义明二上人题》:塔目何缘题作双月名,道人高行堪将评。虚怀彼彼冰霜清。小朗大朗为弟兄,三十青黄节不更,只观百岁如长庚,日常一钵和罗羹,庵前谁把春风耕,有时对月陶幽情,有时坐石谈无生,此身不啻一点晴云轻,身外何事能营营,虚空无缝藏枯形,却把云根苦凿成,岩壑含虚两镜明海天写影双珠擎,碧鸡午夜空山鸣,溪头眠雪泥牛惊,肯似南阳一默话头行,千古万古遗嘉声。]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兴福篇
徐和尚。名恺乐。清蒲岐人。故尝渔海上。渔舟时有行剽者。或曰恺亦在焉。闻之怒愤甚。遂祝发为僧。因姓徐。人以徐和尚呼之。朝夕礼佛。额间隐隐起方寸许。如悬珠。言语煦煦。劝人为善。当是时。山水为患。开沙角路平洞桥。以杀水势。又砌邓公桥。大役既兴。费用不赀。众情惶惶相与谋。徐和尚有修行。人所言服。得其出一鸣。事集矣。第恐不肯耳。恺闻曰。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庸何伤。即为木铎。念佛行里中。数日人云赴雨集。富者施财。贫者效力。未阅月而桥成。乡民又欲起龙宫。顾山高石远。转输不便。又求徐和尚计之。恺亦不辞。为之经营。四顾惟傍有巨岩。师目之而未言。忽有白发老父。前谓曰。凿此石。足了一宫。言毕。于袖出米数升于地。因忽不见。众异之。恺以米少不足为饭。姑煎粥。遂人人得饱。即施椎凿。比宫成而石已尽。试凿他石。则坚不可破矣。繇是。人知徐和尚非尝人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可光,字慧眼,不知何许人。久栖灵隐,尝述达摩西来意,留二十字,意如织锦,回文往复,读之成四十韵,以接中下之机。文曰:“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空理圆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理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缘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清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性离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真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极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妙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常终始圆明,净智身寂照。忘空理缘清,性离真极妙。”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一
释朗然,宝坻人,住林亭口小庵中。性质鲁钝,行止甚端,里人颇重之。一日入盘山,过老僧,授以念佛法门,归而行之,三年不懈。感内火自焚,其身不坏,状若古铜,铿然有声,今供庵中。智朴有诗《示诸禅者》,诗曰:“禅者分卫归,备言村中事。有僧曰朗然,根性乏聪利。声声忆佛名,只提六个字。誓愿见弥陀,昼夜无迁次。坚行三载周,果满从前志。智火自内燔,六根光明炽。顷之烟燄消,端严良可视。是非坚密身,毕竟难思议。末世精进幢,小子勉而识。脚跟下未明,光阴莫虚弃。须自检点看,生死非儿戏。”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弟子了凡,当阳靳氏子,总角时依报恩寺广通出家,长习经论,策杖南询遇诲,机教相叩,言中见谛,付与大法,更名乘时,遂续北宗正派,著有《楞严讲录》传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了然者,合肥西门外三里庵僧也。目不识字,口不谭经,但日诵佛号。年七十九,一日趺坐说偈,曰:“我今去,我今去,不向幽泉一直路。直上西方见如来,好认来时真面目。”垂首奄然,与声俱渺。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了用。号雪机。姓张。遂宁人。初为应教。偶出遇天渊和尚。谓之曰。观子气韵堪出家。师曰。吾犹为俗人耶。渊曰。行俗事为俗人。讵在发之有无。遂感悟。弃所业。一衲从渊学禅。久之有得。人欲挽师出世。师摇手曰。不入这[衤呆]社。因结庵而隐。赋诗云。傍树修庵倚翠岑。烟霞缭绕白云深。愚痴祗合栖泉壑。潦倒何妨论古今。怪石溪边涂去迹。浮岚岩下绝来音。太平世界元无事。空自劳劳向外寻。七十二岁。卒于山庵。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林璧,字竹憨,吴江罗汉寺僧。久住嘉兴王江泾历寓。具足清远兴福诸精舍。能诗善书,画山水竹石俱得梅道人笔意,而写竹尤工。性嗜酒,乞其笔墨者,必携一樽饵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师(安岳了悟)之嗣。曰灵源。字不二。凤阳薛氏子。神采颖秀。谒无际。授以无字话。久之有省。乐广安山水。结茅扁曰雪骨。方时太宗遣使纂修天下。及访仙释有显迹者。有司忽而不录。源作文自上之。中寓规讽。知州朱亨。恶其妄。奏之。取至京。下于理问状。甫及门。泊然脱化。上闻之叹曰。失此僧。朕无缘也。赐塔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