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247  248  249  250  251  253  254  255  25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万世
释惟政洪济大师(松云 惟政 )
释无妄( 段 )
释无著(了虚 )
释悟本(真空 秦 )
释心寂(含虚 )
释心觉
释行忞(后元 )
释行敏(惺学 )
释兴彻(大空 )
释性冲(无幻 )
释性廉(无染 )
释性相(莲宗 高 )
释性晓
释玄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万世者,不知何许人。一笠一钵,游迹无定。尝居峨湄山,昼夜趺坐,恒数日不食,兀然不动,不可方物。明巴陵进士杨一鹏,初授成都府推官,登览太峨,抠衣直上,兴致勃然。见尊者高踞佛床,殊不为礼。忽睨而笑曰:“汝犹记下地时行路远,啼哭数日夜,吾摩其顶而止邪?”一鹏追忆儿时语,遂大惊礼拜,聒语达旦。临别属曰:“三十年后,见汝于淮上。”后一鹏开府汝安,一日向暮,有野僧击鼓,称峨湄山僧万世尊者寄书。发函,得诗七章,索寄书僧,已失所在。俄而流贼焚凤阳列祖陵,一鹏坐失救,论死西市。及临刑无他语,但称好师傅数声而已,由是世尊名大著。后不知所终,樵夫牧竖往往于峨山顶上见之。其寄一鹏诗后二章秘不传,传者五章,其词曰:“谪向人间仅一周,而今限满恐难留。清虚有约无相负,好觅当年范蠡舟。”“业风吹破进贤冠,生死关头住脚难。六百年来今一遇,莫将大事等间(閒) 看。”“浪游生死岂男儿,教外直传别有师。富贵神仙君两得,尚牵缰锁恋狂痴。”“难将蟒玉拒无常,勋业终终归土一方。欲问后来神妙处,碧天齐拥紫金光。”“颁来法令不容违,仙律森严敢泄机。楚水吴山相共聚,与君同跨片霞飞。”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惟政 松云洪济大师 壬辰变后。为义僧将。阵于岭南。倭将清正。要与相见。松云入倭营。贼众列立数里。枪釰如束。松云无怖色。见清正从容谈笑。清谓松云曰。贵国有宝乎。松云答曰。我国无他宝。唯以汝头为宝。清曰。何谓也。答曰。我国购汝头。金千斤邑万家。非宝何。清正大笑。 倭奴自壬辰后。不敢通和。至癸卯来请信使。人皆愤惋。而朝廷恐其生□。遣山人往试贼情。山人遍□别章于[打-丁+普]绅间。余赠之曰。盛世多名将。奇功独老师。舟行鲁连海。舌聘陆生辞。变诈夷无厌。羁縻事恐危。腰间一长釰。今日愧男儿(芝峰类说)。 万历壬辰。居金刚山榆店寺。倭兵大至。与同舍僧。避冠深谷间。有僧往觇。倭入榆店寺。缚居僧数十人。索金银诸宝。不出将杀之。惟政闻之。欲往救之。僧皆挽之曰。吾师欲为同舍僧救其死。其慈悲莫大。然探虎口将虎须无益。只取祸耳。惟政不从。入乱兵中。傍若无人。倭兵怪之。至沙门。诸倭或坐或卧。釰戟交锻。故不拜揖。不顾眄。不留行。曳筇挥手而入。倭熟视而不之禁。历山影楼。至法堂下。僧皆缚在两庑下。见惟政而泣。惟政不之顾。有倭在禅堂外治文书。如军目者。政立观。倭兵亦不禁呵。观其文字不可晓。直上法堂。诸倭将皆列椅而坐。惟政乘手不为礼。彷徨纵观之如痴人。有一将以文字问曰。尔解字否。惟政曰。粗解文字。又问之曰。尔国尊七祖乎。惟政曰。有六祖。焉有七祖。曰愿闻之。即列书六祖视之。倭将大异之曰。此寺有金银诸宝。尔可尽出之。不然当杀之。惟政曰。我国不宝金银。只用米布。金银诸宝。举一国所罕有。况山之僧。只事供佛。菜食草衣。或绝粒餐松。或乞食村闾以为生。岂有蓄金银之宝。旦观将军能知佛事。有六祖。佛法全以慈悲不杀为上。今观无罪愚僧。缚在庑下。责以珍货。彼一筇千山。寄食民间。以度朝夕者。虽刲身粉骨。岂有一寸宝。愿将军活之。诸倭传示其书动色。顾下卒云云。下卒趍下堂。尽解两庑二十馀僧。惟政又挥袖曳筇而出。倭将以大字书大板。挂沙门曰。此寺有知道高僧。诸兵勿更入。即罢兵而去。自此倭兵更不入榆店寺。朝廷除政僧将。统营入道僧军。出入倭阵。以游说为任。尝入贼阵。见倭将清正。清正曰。尔国何宝最贵。惟政曰。吾国无所宝。所宝惟将军之首也。清正强笑。而中实惮之。乱既定。奉朝命入日本国。家康以云绵子二万斤与之。辞不得。尽与对马岛主橘智正而归。及朝廷重修庙阙。政鸠一国僧军以助役(于于野谭)。 壬辰之乱。倡义击倭。虏获甚多。上特拜僧大将。名满两国。乱定后。源家康为日本关白。请信使于我朝。人皆愤惋。而朝廷恐生边衅。送惟政于日本。以试贼情。倭素重其名。欲试其节。胁之使降。政曰。吾奉命于吾王。通使于邻国。尔等不宜侵凌。吾膝不可为汝屈。倭又大炽炭火。烈若红炉。使政投入火中。政不动颜色。立向火边。若将跃入者。天忽下雨如注。火即自灭。倭见之以为神。遂罗拜曰。天佑如此。大师真生佛也。即以金轿舁之。自是虽如厕时。辄舁奉之将送。关白问以大师所欲。吾必敬承。试言之。政曰。山人本无欲。唯愿还我国佛画一帧。关白曰。敝国虽小。尚多重宝。何舍此而取彼。政曰。此佛甚灵。可以祈风祷雨。可以禳灾致祥。故愿还也。关白以下齐声言曰。大师亦能呼风唤雨。何必求还佛帧。政不复强迫而归。自是倭奴不敢复喝。至今购得松云笔迹。必以重价贸之。惟恐失之云。 大丘八公山。古有一道买大[绲-比+月]八疋。于燕市。联作一幅。欲画丈六金身为帧。周行八道。广募能画者。数年不得。适值枫岳僧大张水陆。僧俗咸聚。无虑数千人。化主僧遍告大众。愿得画佛手。莫有应者。坐末疲癃一僧。应募自出。与之偕归。斋沐而请。僧曰。此事满三十日乃成。吾处于佛殿隐身而为之。慎勿觇视。涂其四壁。使无孔隙。只存纳饭一窍。三日一纳。而纳时亦勿邪睇。犯主僧依其言不敢窥。至二十九日。自料虽未满一日。画必已就。暂流眄而视之。画师大惊。掷笔起立曰。画不就矣。即有黄雀。出自饭孔而飞去。影响寂然。化主僧怪而入视之。画佛已就。而一足未就。仍画著鸟迹而去。即以其帧挂于桐华寺。凡有水旱疾疫。必祷此佛。神验如响。壬乱时。倭奴窃偷而去。松云以此请还。而竟不得(并旬五志)。 大师自经倭变之后。隐遁于伽倻山海印寺。甲辰正月二十三日。遭法师西山涅盘。奔丧至京郡扬根娱嫔驿。被上命招。未由奔表。乘驲至京师。上下教曰。咨尔惟政。狂彼倭𡨥。采我仇雠。而六载兵尘。万民忧苦。予心不安。尔其往见倭酋。详探贼情。因通和好而还也。太师拜命而退。即治行李。是年春三月初四日启程。具威仪[咒-几+尤]服资装。礼待之节。一依使臣前例。二十日至东莱。候风登舟渡海。自对马岛。复开洋前进。数月而达倭都。倭人盛仪以待。去都三十里。设锦绣步幛。左右列立金银屏。屏间尽写倭国人所制诗辞。大师于道上瞥然看过。悉记其诗。及至馆。与倭接伴使。论其国中诗品。辄能尽诵屏间诗。无一差错。使者惊异之。告于其王。其王欲诚其道术。掘坑十馀丈。以要象毒蛇充入坑中。布琉璃其上。使郡形毕露。有若纵横于流水之面者。令人𢥠然。邀大师入坐。大师亦疑其为水。掷念珠知其琉璃。而后入坐。倭益服其智。翌朝将见于倭王。倭王立铁马以通路。其下炽炭火四围。使大师缘铁马而入。大师即西向默祷。青天白日。有片云来自朝鲜。大雨旋下。炭火皆灭。倭君臣见者。莫不惊怖。曰此神僧也。生佛也。辄以上品金辇舁入内庭。设大宴师事之。言所皆从。大师托以盘游郡国。赏玩山川。周游倭境。尽探其国物情人心。至乙巳四月将还。倭王及群臣上下。各奉货宝以为赆。大师悉却不受。首言交和宁国之事。以求清正之头。次及刷还我国被虏人民。倭君悚然。即令刷出。壬癸以来被虏者。男女并三千馀口。具舟粮以送。使与俱还。七月十三日还京祗肃。上大加褒赏。特赐一品秧。大师不得已入谢恩命。留三日乞退还。入伽倻山云(僧就惠所记)。 甲辰春。倭人橘智正来。恳乞通信。命僧总摄惟政。往日本详探贼情。政渡海托以盘游诸国。玩赏山川。倭人益奇之。肩舆邀请。殆无虚日。及至大坂。首言交和宁国之事。次及刷还我人之言。家康以为。壬辰之役。吾实未见。两国无事。相安太平。不亦可乎。即令刷出被虏人民。使与俱还。但以要时罗事敀曲。惟政曰。我国与日本。虽是万世不忘之雠。而交邻之约素不负汝。一倭有何关胜败。而兵退之后。谋杀往来之使乎。其年某月。要酋回自中原。我国如前接待。同年某月日护送予釜山。今已累年。日本以此归咎。是必讳隐要开衅隙。不然。扁舟沧海。应有漂溺之患耳。倭首等犹以为然。更不言及要政再来。乙巳四月。惟政将还。先以历探倭情。具报朝廷。兼请回泊之日。宜令舟师诸将。聚屯釜山。以壮军容。俾严护行诸倭之瞻视云云。是日统制使李庆浚。领舟师赴釜山。风送未及。竟误师期。惟政以刷还人三千馀口。付季庆浚。使之从便分送。庆浚分付诸船将听其所愿。船将等利其男女争先恐后。絷之维之。甚于抢掳。或问所系。而不能答。则并称己奴。美女则缚其夫投海。而任作己物。如此者非一。怨声传播。天高听卑。即罢李庆浚。以李云龙代之。因令各道水使。摘发边将之恣行者。水使等视以文具。竟不发告云进(士赵庆男经乱录)。 瓶锡空山。索然若枯死木灰。何其静也。一日杖釰而起。斫贼如麻。何其勇也。吾不信佛氏之有体而无用也(赵显命撰真赟)。 僧将惟政。方欲修葺龙起山城。而患其私力不足。令本道巡察使。随便助力。且觅给种子使。惟政率其军百馀。屯田山下。以为积粟之[言*(〡/下)]事(惩毖录)。 巳五月。僧将松云。还自日本。刷还被掳人口一千馀名。分载四五十船。与倭人橘智正同还。松云一名惟政。任姓。密阳人。先世士族。至松云出家为僧。颇能诗。善真草。有名丛林中。壬辰住金刚山。一日倭兵乱入。寺僧奔窜。松云独凝坐不动。倭异之。环立合掌致敬而去。其秋余在安州。通文各道。无论僧俗。令起兵勤王。文到。松云展文佛榻上。率其类涕泣。遂收僧兵千馀入平壤。结阵于林原坪。连与倭战。自是长在军中。又尝再入清正营中论说。意气激烈无畏慑。前年朝廷命往日本。托以游山。探贱中消息。人皆危之。松云恬然无难色。主是乃还(西厓集)。
释无妄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后有无妄,姓段氏,梓潼人。出家城偶天封寺,自念大本 五蕴非有,乃走岷峨,勤修数十年。复归天封,昼夜持诵。后坐化于铁炉山,亦多灵迹,土人立庙祀之。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无著,字了虚,宜兴人,住铜官山中,通脱疏放,傲然自得,见人辄叉手高坐,不缚沙门威仪。……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释悟本,字真空。姓秦氏,嵩明邵甸人。童稚进修,超然尘表,得法白斋禅师。慧机洞彻,律法精严,疏食饮水,禅悦自甘。道俗信仰,为建邵甸普贤寺,持钵咒语,摄神龙于崖下,泉源清冽,异于他处。但供香厨,不盉腥味,若游人汲之烹鲜煮脍,则竟夕不能入口,或濯足涤秽,其患立见。后于昆明官渡,复创妙湛寺。著有《韵略易通编》 (又称《韵略易通》)。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心寂,字含虚,嘉兴兴善寺僧。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又心觉源,住虎邱,名德推重,郡人易恒诗有“白云寻老衲,有约不须招”之句。又姚少师广孝诗所谓“闻道蟾公似赞公,一瓶一钵寄山中”者是也。与高启、徐贲为诗友。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号后元,湖州僧。有《且止庵诗集》。

人物简介

全粤诗
行敏,字惺学。罗浮僧。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九八。
释兴彻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兴彻者,字大空,洱海人。依定堂祝发,誓习立禅,终日不坐,终夜不寝。后往孤鸟寺,参天竺。复掩关荡山,学《楞严》于印光,一定三日,光訉曰:“得法喜乎?”曰:“如是如是。”翘一足示之而无欹斜,光首肯之。既而入狮子山,一日报众违别,香烟起处,闻空中梵声渐向西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晓本)弟子性冲,字无幻,为编语录行世,后住径山,亦自有语录。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性廉,字无染,嘉兴大云庵僧。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性相,字莲宗,姓高氏,江宁人也。父贫,樵薪自给,无以为家。尝采荻江渚,昏夜莫依,栖芦林中,席地独卧,蚊蚋交集,不以为苦,盖形同土木亡怀自适。虽未染道迹,已别具忍力矣。稍长,遂厌樊笼,就摄山栖霞寺礼素庵法师薙染为僧。复禀具足于慧云律师,虽同参法侣共出一门,而闻道早晚,更相尊师,有可为无,实亦若虚。下问不耻,况在高明。由是以律严己,以谦下人。处卑弥光,声闻自远。慧云迁化,相乃焚修塔院,礼诵《华严》,寒暑不辍。四众推许,请宏法牒,临坛演戒,亹亹忘疲。晚主金陵极乐寺,示寂寝寮,世寿僧腊均未详,建塔玉环山右,与慧云相次,本相志也。

人物简介

全粤诗
性晓,丰顺宝林寺僧,籍未详。事见民国温廷敬《潮州诗萃》闰编卷一。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淮阳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