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238  239  240  241  242  244  245  246  247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德潮(普光 陈 )
释德琮( 杜 )
释德璩(宝雨 陈 )
释德荣
释德山(翠峰 )
释德山
释德胜(梵华 律山 祁堂庵 )
释德舜
释德薪(起南 )
释德言(心学 )
释德彦(徽可 )
释德一(达方 )
释德蕴(五雪 )
释定林( 定林 )
释定清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德潮。号普光。姓陈。其先浙人。国初。从父廉宦游。遂家于蜀。师生多异徵。出俗。从珠玉山无际禅师游。三年。得际首一肯。乃入永兴山。卓庵居静。草衣木食。造诣难量。山高峻苦无水。师入定。觉石中泠泠声。随以杖点之。泉涌出。今耳泉是也。且预知未来事。奇迹颇多。师固自秘之。人不得而传。八十九而寂。
释德琮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德琮。姓杜氏。唐拾遗子美之后也。出家崇山。自食其力。水耕火种。两股皆有日炙痕。博通内外典。素不出山教化。人罕知之。成祖使中官至汴。廉得其名。还奏于朝。适西番进一僧至。言三教九流。无不通彻。堪为中国王者师。上不悦曰。堂堂天朝。岂无一人可当之。诏徵德琮至。赐金襕袈裟银钵盂。明旦普召众僧。各坐高几。辩对其僧。谈吐出入九经。滔滔如注水。琮讷于应对。众初疑之。有顷。忽问西僧。谛字何义。西信应稍迟。琮乃大声训解。鸠大藏。探儒书。历示以字学之义曰。此而不知。焉用称学。西僧羞恚。顶礼叹服辞去。上喜。召入赐坐。即日授左善世。为作室鸡鸣山。以为修藏之所。年五十七。说偈示寂。诏起塔于山之阴。赐御祭者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德璩,字宝雨。姓陈氏,嘉禾人。璩他本或作𰢉,而字、姓、籍地、事迹,皆同知一人也。璩方七岁,随父入杭,至云居圣水禅寺,见绀宇宏丽,宝龛严饰,道心激发,如逢夙游,舍之出家,欣焉乐从。初礼慕云,后参觉明,十年之间,两师继寂。璩未披缁,遽膺寺务,勤瘁敏达,咸嗟异之。年二十三,受戒于闻谷大师,持之崭崭惟谨。及赴新伊古德讲席,数年得提示之要,于是携屐挈钵,西走豫章,访匡氏之遗庐,踞紫霄之绝巘,空濛寂历,如遇真如。久之,乘风放武昌,摩赤壁长江,荡胸大崖,耸目廓然,有洗空—切之意。回棹白门花岩,彷佛南宗点滴在师单持,一挥手间即得,所至境与年忘,寻以岁歉,还栖寺中,盖冥心参访。又几许年,复杯浮闽渤,延睇武夷,揽九华三溪之胜。三年而遇汉冲林君,鼓琴而乐之,尽得其传,遂称绝调。愿受教者无虚时,过万玉山房,有声从岩谷冷冷而出,不知其在十指间也。璩为人伉爽,能任事,与人交历久无倦容,更好为之下,遇横逆,则坦然受之,不与校,世人以是益重之。性诚悫,每登坛作法,必有奇应,常为延平令陆君道胤追荐亡母,夜风雨灭烛,有光自天,照壁如日,见者惊叹。冯之焕父,参军楚南,槥返自燕,未抵家门,夜半于逆旅,蹴同行者梦中使起曰:“吾家有使,召我及归。”询之方百日,仗璩设荐故也。仪真守将杨新亡母,迎璩资往见母,冉冉驾空蹑梁而来。新投地哀号,望璩顶礼,“微师,吾谁与见母生天上也?”著有《如云集》。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天台僧。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德山。号翠峰。关陕西夏人。幼质朴。深慕禅悦。年三十始出俗。从灵南牛首寺海公为弟子。束戒缚禅。日积月磨。渐有契会。海公就化。师得以自便。因遍参丛席。足迹殆半天下。虽历诸禅老钳椎。而碍膺之物终未脱。然偶遇古峰上人。悯师为道之勤。劝见宝月潭公。潭公。为时大禅伯。声光显著。一见相契。遂示以法要。且曰。子期心固远。然终欠一番彻骨在。必过此一番。死中发活。始可面目向人。出言吐气。皆有著落。不然徒使伎俩。了没交涉也。师闻忽醒。即日辞去。入伏牛山。傍崖结茆。日食麸糠草根。不知身为何物。如是六年。而豁然融贯。瓣香为潭公嗣。不忘所本也。自是远近奔赴。法席大张。相从者动以千计。以众盛故。魔起浮言。上闻。天威震怒。众皆为师危之。或劝师暂避。不从。安坐丈室。略无惧色。而卒亦无他。此在都门吉祥寺时事也。既而舍众归伏牛。而众终不舍师。故伏牛之众。视吉祥为尤盛。说法三十馀年。度人不可称记。一旦谓众曰。归欤。归欤。吾北人。归化首丘。吾之愿也。遂还京。居延寿。延寿在吉祥东。师所创也。未几而寂。年八十有一。弟子奉全身。瘗于寺普同塔之后。师梵貌颀伟。观视凝定。喜怒不形于色。有容人之德。学子不谕其意。师谆谆为教。必使达之而后已。持身甚约。所蓄无长物。得檀施辄缘手尽。以广二田。若于己无与焉者。有为师赞者曰。有风斯清。有月斯明。猗欤翠峰。玉振金声。师实录。当之无愧。
释德山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德山。宁波人。少航海。为捕者所诬。以盗系狱者十七年。得白遂为僧。遇天眼师授法。颇有得。为云水游。至毗陵城南龙舌尖止焉。日以饭僧修福为事。孳孳无倦。自綀甚苦。日惟一餐。唯食糠籺。冬夏。唯服狱中衣。破则补缀。不更易也。然精神焕发。机锋敏捷。唐中丞顺之重之。交契甚密。每云。滚汤锅里捞明月。百尺竿头打筋斗。唐称叹之。尝范铜为佛。送普陀山。又于山造无梁殿。未成而化去。弟子龛葬于寺中。因貌奇古。人呼为喇麻僧云。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德胜,字梵华,号律山,嘉善人,世姓蒋,居嘉兴福源庵,又名祁堂庵,有《藕花社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德舜,嘉兴人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八○一
德薪,字起南。海阳人。得法崆峒,晚归潮,建华严庵于西郊。著有《劫灰诗文集》。事见民国温廷敬《潮州诗萃》闰编卷一。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德言,字心学,精岐黄,工诗,能文。总河陈鹏年,少宰汤右曾,仇兆鳌,往复唱和,有《趺翠楼诗集》一卷。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德彦,字徽可,郡之东塔寺僧,律山门人,晚居双径。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又德一,字达方,仁和郎氏子。禅学之馀,兼精诗赋,一时名流,乐与往还,年登大耋,趺坐而化,有诗集一卷。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德蕴,字五雪,嘉兴兴善寺僧。从萍庵游,问为诗律,新藻有致。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定林者。当时所谓周安者。是也。自幼不茹荤血。又不娶。日随周生。赴讲学会场。执巾履之任。供茶设馔。时时窃听。或独立檐端。或拱身柱侧。不欹不倚。不退不倦。周生病。故杨道南。东南名士。终岁读书破寺中。周安复以事。周生者。事道南。行止一如周生。时李翰峰。李如真。焦弱侯诸公。无不叹羡信爱。李卓吾入京。二李谓之曰。周安知学。子欲学。幸无下视周安也。未几道南又死。周安因白弱侯。吾欲为僧。夫吾迄岁山寺。只多此数茎发耳。不剃何为。弱侯无以应。遂约卓吾。管东溟诸公。送周安于云松禅师处。披剃为弟子。改法名曰定林。弱侯又于馆侧。别为庵院。命卓吾书定林庵三字。为匾以奉之定林庵。居未久。即舍去牛首。创大华严阁。阁成。又舍去之楚天中山。遂化。塔骨于山中焉。伯时隐此山。时特置山居一所。度一僧使专守其塔。弱侯思定林不已。命卓吾作定林庵记。立石以志不忘云。 明河曰。五日头陀。与定林。皆以卑贱出家。其一段卓然自立之风。自不落皮相。故致司空膜拜。群公倾倒。道之所在。贵贱可忘耳。今有出家。反恃族姓。且昂然视同辈。头陀定林见之。不呼奴子幸矣。尚敢望人尊敬哉。罪云拜优波。地为之震动者。我山摧慢山倒耳。法门下衰。人不尊道。至此。不无三叹。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五
释定清者,广德人也。好勤苦,早暮不休,发不暇剪,亦不栉沐,两髦毵毵,顶结如毡。岁久积高尺馀,累若叠螺,见者异之,号曰“秀头”。清少入僧籍,传临济宗。初广德有老僧来金陵,募造佛像。清与俱来,老僧每出无所得,清出辄充牣而归,归悉与老僧。后老僧颇为私藏,清遂弃去。闻祖堂山幽栖寺,林谷深秀,往栖焉。幽栖去城南三十馀里,梁武时旧刹也。殿庑倾侧,清见而闵之,慨然以兴复为己任。钵杖所至,檀施恐后,三岁功成,费几巨万。已而见金山之阳有阁焉,榜曰“灵观”。历岁既久,岸石崩颓,高阁陵夷,荡然无存,惟败垣𣀩砌,蒙蔽椔翳,土木偶躯,剥蚀风雨,清愀然伤之。乃募财庀工,借石他山,取木乔林,累岸为基,崇高七仞,开柘旧址,为阁六楹,重檐覆宇,雄伟壮丽,杗栋桷榱,绘以青碧,扉闼窗壁,漆垩涂塈。华光神像,金粉彩色,备极尊严,眩耀目精。始于弘治己卯八月,越明年八月,阁成,所费数千百金,皆孑身为之。清质状朴野,语言拙涩,未尝以巧令干人。人无贫富,见者皆乐为施与。每出募归,辄躬薪水以助投。夜则入山号佛,精诚不懈。平生惟疏食饮水,滋味不入口,一衲数载,寒暑不易,足惟草履而已。先后所募镃货,累亿万钱,未尝一毫自私,人多感叹,故钜工易成。僧宗文者,楚石上人再传弟子,乞王徽为之记,勒诸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