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237  238  239  240  241  243  244  245  24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大持(圆印 薝卜 持衡 )
释大错
释大定(一印 )
释大泓(野白 )
释大惠(灵源 邵 )
释大居(同六 )
释大千(大千者 )
释大生(等印 )
释大受(朗印 )
释大述(碧印 )
释大智
释道梅
释道邱(离际 栖壑 )
释道通(白斋 )
释德昂(伏庵 )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大持,字圆印,号薝卜,族姓沈,吴江人,云栖剃染受具,住桐乡华严庵……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大持,初名持衡,字圆印,号薝卜,吴江人,云栖薙染受具。初住桐乡华严庵,次依竹寮住密印寺,后居郡之无碍庵。为诗文俊宕超远,如幽岩邃径,赏音者争爱之。有《佛华院录》、《负钵草》、《问荅语》、《无碍庵藁》。
释大错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又有大错者,丹徒钱邦芑也。明季官云南巡抚,品节学问,冠绝流辈。明桂藩称帝,建号永历,邦芑竭方翊卫,为结李定国、刘文秀、白文选,以阻抑孙可望,其功最多。帝仓卒奔缅甸,相从不及,乃削发改僧服,自号“大错”。往来滇黔,晚至衡岳,死即塔焉。《鸡足山志》徐霞客创稿,简略未刋。大错居山一年,大有增补,为《滇中山志》善本,所著《蕉书》及《诗文集》皆散佚。剑川赵联元,搜辑编为《遗稿》四卷,其咏梅柳诗,旧有传本已刋入《云南丛书》。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大定,字一印,海盐福业寺僧,有《浪锡草》。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大泓,字野白,嘉兴小杖林僧,有挈瓶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五
释大惠,字灵源,姓邵氏,仁和人。幼挺特姿,托志超旷,虽处华年,淡于荣利。时莲居绍觉,从云栖分席土桥,惠以白衣参叩,问《观经》上品上生章,夙通顿发,慨然遂禀归戒。询及法要,觉为首举台、相二宗,惠即锐心研习,多所诠解,觉深器之。越十载,游燕都,四威仪中不忘正定。偶于慈慧寺闻愚庵贵师《八识标指》,微参疑义,贵为叹服,就咨决焉,请登讲座,惠以未唱善来为辞,强而后可,一音演畅,皆莲居唯识宗旨。庚申至悯忠寺,乞大慧海律师薙发受具,时年已五十七矣。寻即登座谈宗,辩如瓶泻,继历牛宫、石镫诸席,道风弥煽,熹庙闻之,赐紫伽黎。皇太后复遣中使,赍香供奉。禅林荣遇,惠略不介意。海昌有刻《唯识疏》者,与觉义稍嫌骈出,惠固服膺觉师教义,恐学者浸寻剿说而失其宗,乃奋起欲釐正之,遂南还,栖黄鹤山,发故帙纂《成唯识自考录》,盖不敢主名述作也。同门新伊古德金台元著诸上座,咸卒读赞叹,谓俨若莲居讲筵未散。惠以北缘未了,复如石镫冲、元净凡,请归杭,驻锡昭庆诸山,瞻礼者日益众,受请复开适园讲席,居士戒坛院,宏教者六年。复往吴中龙树庵、慧庆寺,大演法化,乙亥始还昭庆。惠传觉苑心印,台教刚宗,埽波旬障于唯识真诠,获旋陀罗于法华元义,对机设化,身性互融,摄偏归圆,权实无碍,而襟怀洒脱,行履孤高,虽历主名蓝,仍随缘旅泊,诚非四流小果六欲梵天所能企及。有《自考录》及《元签妙乐仪注》三种、《备简》、《山宗笔要》 、《毗檀意旨》、《棱伽日记》、《唯识證义》、《重订因明论解》若干卷。将寂之日,声钟集众,唱经佛名,安详而游。寿七十有三,塔于玛瑙山之阳,吴本泰为之铭。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大居,字同六,秋潭之弟,以兄为师,住普善庵。喜模晋唐书法,亦工诗。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又大千者,大同人,七岁出家。明中叶来滇,驻锡曲靖玉龙庵,年五十矣。夜诵经,虎尝守户。后寿百龄。与净莲号大千者,同名异籍,或以为一,谬矣。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大生,字等印,海盐资圣寺僧。见《十印社草》。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大受,字朗印,海盐天宁寺僧,见《十印社草》。小萍庵曰:“受公矫庸激腐,探景副情,洗削铅华,别生孤调,然亦不自知其出入弘秀集中也。”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大述,字碧印,海盐资圣寺僧,玉芝孙。有《如是斋集》。小萍庵曰:“述公尅意创新,吐华茹质,如游孤村绝顶,旷不逢人,四顾徘徊,颇多幽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有大智者,燕人也。行脚至白崖,每见鸡,辄与食。常以布囊成米肘后,累累如斗大。人戏之曰:“老僧何为饲人鸡,欲其肥邪。不然,于尔何与?”大智喟然曰:“人家畜鸡而不饲以米者,欲其多食虫蚁乃肥耳。吾以米易之,正为诸虫度厄也。”一日,遍谢市中所相识者,曰:“吾往矣。”众叩所之,曰:“不远。”众随之去,至一蚁垤傍,闭目端坐,口吐白气如虹,向西而逝。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后数十百年,有道梅者,戒行精严,雅志洁修,见斯崇台高阁,廊庑环列,苍柏垂阴,嚣尘不至,信禅悦之清凉,游栖之福地,而饘粥无资,住僧谢去。梅独发愿,欲振颓纲,卒感善信,檀施不绝。清康熙二十二年地震,楼殿损坏,梅甚忧之。因谋于众,为修复计,会参宪陈公捐俸为助。而前后殿堂,扶危奠倾,正其柱础,禅室厨库,次第绸缪,俱臻巩固。
释道邱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七
释道邱,字离际,亦号栖壑,顺德龙山柯氏子。母陈氏,感神僧人,梦惊而举子,故生时室有异光。妙龄薙染,后侍憨山于宝林,典通内外,心澈教禅。乃度岭至金陵,亲雪浪、一雨,深究宗趣。复如杭参莲池,授以净土法门,付之衣钵。更入江右侍博山无异。久之又入匡庐,会同参家宗保禅师于金轮。遂归广州,道路传闻,争相趋谒。陈秋清、梁未央延住白云蒲涧,学侣辏辐,共坐枯木,种蓻自给。尝访六祖,路出端州,望鼎湖山水秀丽,策杖而入,知为福地,乃开山焉。先 是,地主梁少川与清波延僧,搆庵其中,共结净社,闻道邱至,奉为住持,竟成大刹。内有涅槃台、庆云禅院、寮舍、僧房,非万金不就,道邱谭笑成之。噫,异矣。昔憨山尝游此峰,悬记曰:“不久当有至人,于兹开山”,纪以诗曰:“莲花瓣瓣涌沧溟,宝殿高高傍七星。白昼云封无犬吠,夜深说法有龙听。”至是果验。寺无担石之储,而众至数百,有赍金请置田者,却而不受,开山十年,未尝困乏。因白莲盛开,索笔书莲花颂而寂。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道通,字白斋,西蜀人也。早岁披缁,苦行自励。壮而发足,蹑屩负簦,遍迹名山,独以荆门西达峨嵋,北通五台,而滇、黔、湘、陇四方行脚者,欲瞻文殊而礼普贤,多道出沙市,水云往还,殊无止息之地。使过者烦苦,来者沮丧,非所望于弘法者也。乃矢志修持,自甘淡泊,感应人天,卒遂所愿,建庵沙市,人以“白斋”呼之,因以名焉。于是,远近游侣接踵而至,伊蒲之给,四时无缺。通临化时,谓诸僧曰:“法性本无生,今复何灭?其不立一切法者,亦不舍一切法也。吾所以苦心经营,正以待诸佛子耳,岂有他耶?前为殿三楹以栖像,为阁五楹以栖法,为楼左右以栖僧,而禅室、方丈俱备,居者得所,行者如归,有田可粒,有圃可蔬。尔曹善护之,吾将他往矣。”安禅而寂。阇维,得舍利无算,因立塔焉。通勤修有恒,昕夕无惰,五十年如一日。其徒德全,缵绪续焰,律肃宗明,更宏殿宇,洞启法门。荆南会稽陶公崇道为之记。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德昂。别号伏庵。会稽吴守正子也。元季兵起。守正避地石门。镇苗兵乱。母禹氏。投水死。昂年十二。从守正归越。未几。守正亦死于兵。昂无所依。去金华山中。削染为僧。修摄精厉。居然耆宿。人望而敬之。及干戈甫定。渡钱塘省亲墓。宋学士濂。序以送之。称其至孝有儒行。会修元史。昂入京。以母死事。告于史氏。遂得列传。归治母墓。榜其居曰白云。先陇镇人。表为真母轩。昂。后不知所终。 形非亲不生。性非形莫寄。凡见性明心之士。笃报本反始之诚。外此而求离。道逾远。昂之见性明心。吾不知何如也。只哀哀一念。至勤至恳。亦足为吾道解嘲。虽大慧禅师。为父母立后。亦不过推广此心。岂有一毫加于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