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92,分360页显示  上一页  206  207  208  209  210  212  213  214  21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从悦( 熊 )
释法演( 法演 邓 )
释灵照( 卢 )
释玄净(无象 徐 )
释白(别称 昭觉寺 支 )
释杲
释文政( 令狐 慈应大师 )
释绍慈
释志添( 真觉大师 )
释等伟( 李 )
释守讷( 莫莫翁 别称 讷叔 )
释普交( 毕 )
释元照( 湛然、湛如 安忍子 世称 灵芝尊者 大智律师、大智 )
释惠照(别称 兜率照 惠照 )
僧守干( 回照大师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从悦(一○四四~一○九一),赣州(今属江西)人。俗姓熊。住隆兴府兜率寺。为南岳下十三世,宝峰文禅师法嗣。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四十八。《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今录偈五首。
全宋文·卷二二六八
从悦(一○四四——一○九一),俗姓熊,赣州(治今江西赣州)人,住持隆兴兜率寺。为南岳下十三世宝峰文禅师法嗣。元祐六年卒,年四十八。见《嘉泰普灯录》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4 【介绍】: 宋僧。绵州巴西人,俗姓邓。幼出家,习《百法唯识论》,后专意于禅,游方十五年。嗣白云端禅师。晚住太平寺,移蕲州五祖山东山寺开堂说法,因称“五祖法演”。在舒、蕲二州,四主巨刹。人称其能中兴临济法道。徽宗崇宁中无疾而逝,年八十余。有《黄梅东山演和尚语录》、《舒州白云山海会演和尚语录》等。
全宋诗
释法演(?~一一○四),俗姓邓,绵州巴西(今四川绵阳)人。年三十五出家。后住蕲州,乃临济宗五祖,南岳十四世,白云端禅师法嗣。徽宗崇宁三年卒,年八十馀。事见《补禅林僧宝传》,《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十首。
禅林僧宝传·补禅林僧宝传
禅师讳法演。绵州巴西邓氏。少落发受具。预城都讲席。习百法唯识论。窥其奥置之曰。胶柱安能鼓瑟乎。即行游方所至。无足当其意者。抵浮山谒远录公。久之无所发明。远曰。吾老矣。白云端炉鞴。不可失也。演唯诺径造。白云端曰。川藞苴汝来耶。演拜而就列。一日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语。以问端。端叱之。演领悟。汗流被体。乃献投机颂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端颔之曰。栗棘蓬禅。属子矣。演掌磨。有僧视磨急转。指以问演。此神通耶。法尔耶。演褰衣旋磨一匝。端尝示众云。古人道。如镜铸像。像成后。镜在什么处。众下语不契。演作街坊。自外来。端举示演。演前问讯曰。也不争多。端笑曰。须是道者始得。初住四面。迁白云。上堂云。汝等诸人。见老和尚。鼓动唇舌。竖起拂子。便作胜解。及乎山禽聚集。牛动尾巴。却将作等闲。殊不知檐声不断前旬雨。电影还连后夜雷。又云。悟了同未悟。归家寻旧路。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自小不脱空。两岁学移步。湛水生莲华。一年生一度。又云。贱卖担板汉。贴秤麻三斤。百千年滞货。何处著浑身。张丞相谓。其应机接物。孤峭径直。不犯刊削。其知言耶。演出世四十馀年。晚住太平。移东山。崇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上堂辞众。时山门有土木之工。演躬自督役。诫曰。汝等好作息。吾不复来矣。归方丈。净发澡浴。旦日吉祥而逝。阇维得舍利甚夥。塔于东山之南。盖年八十馀。先是五祖遗记曰。吾灭后可留真身。吾手启而举。吾再出矣。演住山时。塑手泥涞(音来)中裂。相去容匕。众咸异之。演尝拜塔。以手指云。当时与么全身去。今日重来记得无。复云。以何为验以此为验。遂作礼。及其将亡也。山摧石陨。四十里内。岩谷震吼。得法子。曰惠勤。曰克勤。曰清远。皆知名当世云。 赞曰。临济七传而得石霜圆。圆之子。一为积翠南。一为杨歧会。南之设施。如坐四达之衢。聚珍怪百物而鬻之。遗簪堕珥。随所揬焉。骎骎末流。冒其氏者。未可以一二数也。会乃如玉人之治璠玙。珷玞废矣。故其子孙。皆光明照人。克世其家。盖碧落碑无赝本也。
释灵照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灵照,姓卢氏,兰溪人。出家宝慧寺。未期月,通《法华》、《光明》二经。因往钱塘,依香岩湛学教观。久之,复之吴兴谒净觉仁岳,台宗户牖莫不通晓。元丰中主吴山解空寺,熙宁中迁华亭超果寺。每岁春首,开净业社,与者几万人,恒多获验。尝于定中见西方圣相,因跽而请曰:“愿毕生诵大乘经,期生安养。”乞示要道,一神指曰:“净土在心,有愿即生,何远之有?”又深夜诵经,感普贤示兆。遂造普贤像,诵经万部,以严净业。元祐五年冬,卧疾,谓侍者曰:“吾安养之期已至。”遂面西累足而化,阇维异香袭人,舍利流迸。
释玄净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玄净,字无象,姓徐氏,于潜人也。母方孕时,客有过其舍者,曰:“嘉气上腾,当生奇男。”及净生,左肩起如袈裟条,八十一日乃没。伯祖异之,曰:“宿世沙门,必使学佛事。八十一者,殆其算与?”后果符其数。十岁出家,每见讲座,辄曰:“吾愿登此说法度人。”年十八,就学于慈云,闻明智讲《止观》“方便五缘”,顿然悟曰:“今乃知色香味触,本具第一义谛。”因泣下如雨。自是遇物无非法界,代讲十五年。杭守吕臻,请住大悲阁,严设戒律,其徒畏爱。臻为疏请,锡紫衣、“辨才”之号。七年,翰林沈遘抚杭,谓上竺本观音道场,以音声为佛事者,非禅那居,乃请净居之,凿山增室,广聚学徒,教苑之盛冠二浙。宋元丰元年,以事谢退,众亦随散。逾年,复以畀净,众更大集。赵清献,苏学士子瞻,皆与为世外交。赵公闻之乃为赞曰:“师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师归,道场重辉。”东坡居士亦寄诗云:“道人出山去,山色如𣦹灰,白云不解笑,青松有馀哀,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三年,复谢去,居南山之龙井,士夫争为筑室,遂成蓝宇。六年,太守邓伯温请居南屏。越明年,复归龙井。时灵山虚席,净以慈云师祖道场,俯就众请,及月馀,于禅定中见金甲神曰:“法师于此旧无缘,不宜久住。”既奉冥告,遂还龙井。元祐四年,苏轼治杭,尝问净曰:“北山如师道行者几人?”净曰:“沙门多密行,非可尽识。”东坡生子,迨已四岁不能行,请净落发摩顶,数日即能步。及将示寂,乃入方圆庵宴坐,谢宾客,止言语饮食。招参寮告之曰:“吾净业将成,若七日无障,吾愿遂矣。”果七日吉祥而逝。时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苏学士辙,为铭其塔。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白梓州。飞乌人。姓支氏。父谦闻道嵩山道者。以死生为戏。白衣而梵行。尝云。吾根钝。不得入圆顿。愿有子续慧命足矣。自少闻父诲。谛听沉思。有如夙习。一日过溪。忽有省。遂往峨眉山落发。父子相依游讲。通性相宗经论。去之南游。首谒太平俊公于澧州。俊谓真吾法子。付以说法大衣。白逊谢。闻黄檗道望造焉。三年未印可。操事益勤。一日胜抬头儗有言。白咄曰。这老汉。胜大笑肯之。元丰末。南康郡王。邀胜诣辇下。白侍行。会太学生上书讼博士者。语连胜。有旨放归蜀。门人星散。白独负巾钵以从。既至居昭觉。法筵之盛。犹黄檗也。胜将化成都。帅以继席主化为问。师曰。无如白者。白开法。遵南方规范。一洗律居之弊。不超性海是理事缚。不透声轮是语言缚。白上堂语也。诸方传诵。靡然向风。朝散郎冯敢。奉议郎段玘。天台山隐者宋放。唐安文士祖思昱。皆抠衣执弟子礼。元祐末。白水寺僧正阙。丞相蔡京。时帅蜀。命白往。白不乐。遂并昭觉辞之。归旧刹说法。久之示疾。颂曰。风高月冷。水远天长。出门无影。四面八方。怡然而寂。显遂嗣其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杲,住东京法云寺,称佛照杲禅师。早年游方,谒圆通玑禅师。后依真净,自称于哲宗绍圣三年(一○九六)悟得方寸禅。出住归宗,诏居净因。为南岳下十三世,宝峰克文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佛照杲禅师。自妙年游方。谒圆通玑公。命首众秉拂。机迟而讷。众笑之。有赧色。次日僧堂点茶。见茶瓢堕地跳跃。乃得应机三昧。后依真净。因读祖偈。豁然大悟。谓人曰。我于绍圣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悟得方寸禅。出世住归宗。寻被诏居净因。杲以力参深到。语不入时。凡示众。尝举老僧。熙宁八年。文帐在凤翔府供申。当年崩了华山四十里。压倒八十村人家。汝辈后生。茄子瓠子。几时知得。或诘曰。宝华座上。何一向谈说世谛。杲曰。痴人。佛性岂有二耶。师在归宗时。一夜脩敬罢。坐僧堂地炉边。忽见二僧入堂。一人庞眉雪顶。一人少年。皆丰姿颀然。师心喜自谓。我座下有如此僧。须臾二人出堂。师怪而尾之。见入佛殿中。师亦随入。灯影荧煌。炉中尚有火。师炷香礼佛。二僧复出。仍袭其后。至佛殿前。因失所在。自念忘却香匣在殿。回取之。见殿门扃钥。遂唤直殿行者。开门入。时见炉中香烟未散。匣在宝阶上。莫谕其故。盖杲行道精诚。冥通无碍。诚有不可思议者。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文政(一○四五~一一一三),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俗姓令狐。逾冠度为僧,持戒律以谨密称。为须城大谷山昭善崇报禅院住持,凡二十七年。赐紫,号慈应大师。徽宗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九。有《南岳寻胜录》一卷,已佚。事见《学易集》卷六《慈应大师政公之碑》。
释绍慈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三五六
绍慈,元祐元年为巩县青龙山净惠罗汉院住持。见民国《巩县志》卷一七。
释志添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志添。生泉州陈氏。故通直瑊伯兄也。初住南安云华岩。后游京师。道声籍甚。元祐元年。诏入内。为遂宁王祝寿。赐号真觉大师。并磨衲衣金环绦锡。哲宗亲书敕与之。许逐岁度僧。天下名山福地。任性居住。初在福禅。次住秀州福岩。著作佐郎黄庭坚。尝赠之诗云。蒲团木榻付禅翁。茶鼎薰垆与客同。万户参差写明月。一家寥落共清风。又赞云。石出山而韵自笙簧。松不枯而骨立冰霜。今得云门挂板。打破鬼窟灵床。其石也将能万里出云雨。其松也故与三界作阴凉。此似昔人非昔人。山中故友任商量。侍郎陈轩。亦赠之诗云。车轮马足走尘烟。竞看成都万炬然。独我踏开亭下雪。伴师同坐一庵禅。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等伟者,姓李氏,析津人。太康元年从觉剃落,居慧济寺。未几受戒,肄习经律,学者交推。大安中,主福田寺,及蓟之香林兰若。寿昌三年,宣毗尼诸部于慧济寺,京师义学群以律主许之。明年,三学寺奉命慎择主者,伟以勤谨应选,寻授善济大德。伟力整颓弊,居多弘益,三载俭持,供费之外,有钱五千馀贯。乾统初,以课最闻,朝旨嘉之,赐紫,加号“慈辩”。三年,宣充三学殿主,易号“严慧”。乾统七年夏四月旬又七日示寂,后二日,茶毗舌根不烬,如青莲色,其徒敬诠以氎灰分葬,归骨于盘山甘泉,附于先茔。年五十七,腊三十。南抃为之记,并系以铭,亦具山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讷(一○四七~一一二二),俗姓郑,自号莫莫翁。为青原下十二世,法云秀禅师法嗣。初依栖霞山云渺庵主,后于钱塘净慈寺祝发,礼圆照本公为师,时称讷叔。住芜湖吉祥院、江宁能仁寺,继迁华藏,皆所至未几即辞去。隐居泾县金峰,凡十六年。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住宣州昭亭广教寺。四年,卒,年七十六。有《拟寒山诗》数百篇,已佚。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宣州昭亭广教寺讷公禅师塔铭》,《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全宋文·卷二四○八
守讷(一○四七——一一二二),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俗姓郑,本衣冠之族,弃儒就释。初依圆照,复参圆通,得大彻悟。先后住芜湖之吉祥、江宁之能仁、华藏,隐泾县之金峰,以莫莫翁自号。宣和三年,奉命住持宣州之广教寺。次年卒,年七十六。著有《大藏节要》二十门、《节宗镜录》十卷,又拟寒山诗数百篇。见《筠溪集》卷二四《宣州昭亭山广教寺讷公禅师塔铭》,《乐邦文类》卷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普交(一○四八~一一二四),俗姓毕,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未冠得度,初往南屏山听天台教,后师泐潭,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乾禅师法嗣。居天童寺。徽宗宣和六年卒,年七十七。事见《乾道四明图经》卷二、卷一一《天童山交禅师塔铭》、《五灯会元》卷一八。今录诗三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普交郡之万龄毕氏子也。幼颖异卓伦不泥尘滓。恶喧嗜洁俨似纳僧。未冠得度。五夏无亏。首谒南明听习台教。偶为檀信修事忏摩。有人问曰。师所忏罪为自忏耶为他忏耶。若言自忏罪性何来。若为他忏他既非汝乌能为忏。交罔不能对。大惭易服径投泐潭。足才踵门潭即呵斥。交拟申问。潭即拽杖逐之。一日忽呼交至丈室曰。我有古人公案。要与尔商量。交拟进语。潭便喝。交豁然顿悟顾乃大笑。潭下绳床执其手曰。汝会佛法耶。交便喝拓开。潭亦大笑。于是名闻四达学者宗之。后归桑梓居天童。掩关却扫者八年。寺偶虚席。郡僚命开法。恐其遁去遣吏候于道。故不得辞。上堂曰。咄哉黄面老。佛法付王臣。林下无情客。官差逼杀人。莫有知心底为我免得者。么若无不免将错就错去也。凡见僧来必叱曰。汝楖栗子未担时。我已为汝说了也。且道说个甚么。招手洗钵拈扇张弓。赵州柏树子灵源见桃花且掷放一边。山僧无恁么閒唇吻与尔打葛藤。何不休去歇去。忽拈拄杖逐散。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升座说偈曰。宝杖敲空触处春。个中消息特弥纶。昨宵风动寒岩冷。惊起泥牛耕白云。说毕脱然而寂。寿七十七。腊五十八。塔于本山。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普交。庆元毕氏子。幼颖悟。未冠得度。往南屏听台教。偶为人所穷诘。遂发愤。改服游方。造泐潭乾公。足才及门。公即呵之。拟问。公曳杖逐出。一日忽呼师。至丈室曰。我有古人公案。要尔商量。拟进语。公随喝之。师顿悟乃大笑。公下禅床。执师手曰。汝会佛法耶。师喝而拓开。公大笑。于是名闻四驰。后归桑梓。留天童。掩关却扫者八年。寺偶虚席。郡僚命师开法。恐其遁去。预遣吏候于道。不得辞。师说法简要。凡见僧来。必叱曰。楖栗未担时。为汝说了也。既而曰。且道说个甚么。又曰。何不休歇去。执拄杖逐之。其机敏如此。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普交,万龄毕氏子也。幼颖异卓伦,不污尘滓,恶喧嗜洁,俨似衲僧。未冠得度,五夏无亏。首谒南明,听习台教,偶为檀信修事忏摩,有人问曰:“师所忏罪,为自忏耶?为他忏耶?若言自忏,罪性何来?若为他忏,他既非汝,乌能为忏?”交不能对,大惭易服,径投泐潭,足才踵门即呵斥,交拟申问,潭即拽杖逐之。一日,忽呼交至丈室曰:“我有古人公案,要与你商量。”交拟进语,潭便喝。交豁然顿悟,顾乃大芺。潭下绳床,执其手曰:“汝会佛法耶?”交便喝,潭亦大芺,于是證入。唱道日高,声施自远。后归桑梓,居天童,掩关却扫者八年。寺偶虚席,郡僚命开法,恐其遁去,遣吏候于道,故不得辞。上堂曰:“拙哉黄面老,佛法付王臣。林下无情客,官差逼杀人。莫有知心底,为我免得者么?若无不免,将错就错去。”凡见僧来,必叱曰:“汝楖栗子未担时,我已为汝说了也,且道说个甚么?招手洗钵,拈扇张弓,赵州柏树子,灵源见桃花,且置不论,山僧无恁么间唇吻,与你打葛藤,何不休去歇去,忽拈拄杖逐散。”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升座,说偈曰:“宝杖敲空触处春,个中消息特弥纶。昨宵风动寒岩冷,惊起泥牛耕白云。”说毕脱肰而寂。寿七十七,腊五十八,塔于本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16 【介绍】: 宋僧。馀杭人,俗姓唐,字湛然,号安忍子。年十八得度,从神悟禅师讲学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神宗元丰中移灵芝寺,居三十年,世称灵芝尊者。赐谥大智律师。有《资持济缘行宗》、《应法住法报恩诸记》、《芝园集》等。
全宋诗
释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释氏疑年录》卷七),字湛如,号安忍子,俗姓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传天台教观,深明教律。神宗元丰中住灵芝崇福寺,历三十年。徽宗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赐谥大智律师。有《芝园集》二卷、《补续芝园集》一卷、《芝园遗编》三卷传世。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咸淳临安志》卷七○、七九。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四三二
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字湛然,号安忍子,俗姓唐,钱唐馀杭(今属浙江杭州)人。幼出家居祥符寺,后礼神悟大师处谦习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元丰中住持杭州灵芝寺,历三十年。著述颇丰,今存《无量寿经义疏》,《阿弥陀经义疏》,《资持》、《济缘》、《行宗》诸记,又有《芝园集》二卷及《芝苑遗编》、《补续芝园集》等。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赐谥大智律师。见《咸淳临安志》卷七○,《释门正统》卷八,《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二七。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少依祥符东藏慧鉴师学毗尼。及见神悟谦公讲天台教观。遂抠衣出门。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又从广慈受菩萨戒。戒光发见。顿渐律仪罔不兼备。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布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杨无为赞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心常在四威仪。初入廛时人不识。虚空常有鬼神知。四主郡席。晚居灵芝。凡三十年。众常数百。尝言化当世莫若讲说。垂将来莫若著书。撰资持济缘行宗应法住法报恩诸记。十六观小弥陀义疏。及删定律尼本。共百馀卷。芝园集二十卷。自号安忍子。政和六年秋。命讽普贤行愿品。趺坐而化。渔人皆闻天乐声。建塔灵芝西北。谥大智。 赞曰。 毗尼秘藏  终南著称  中微孰振  大智崛兴 仪合万行  论集诸乘  芝园西迈  天乐来迎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子也。少依祥符东藏慧鉴。年十八通《法华》,试经得度,专学毗尼。及见神悟谦师讲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乃从广慈授菩萨戒,慧定珠圆,威仪中度,纲领条贯,罔不兼备。后嗣法允堪,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苦行清修,遐迩感应,重造明州五台戒坛。坛成,有一老人神气超迈,眉须皓白,进而启曰:“愿献三珠用贺新坛。”叩其姓氏,笑而不答,飘然竟去。因置珠坛心,屡有光异。其后坛主尝会十师,开大法戒,夜分有一僧登坛,忽睹圆光外彻,中见善财童子。僧乃惊呼,众起视之,悉皆环礼。自是益昭虔恳,而珠光所见神异非一,世所罕闻。元丰间继真悟主昭庆。晚居灵芝。三十年摄𪗋讲授,众逾五百,每言“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惟此法门。”有义天远来求法,为授菩萨戒。登坛六十馀会,度者几及万人,所至伽蓝必为结界。政和六年丙申九月一日,集众讽《行愿品》,趺坐而化,葬寺之西北。谥“大智律师”,塔曰“戒光”。著有《资持记》以释《南山行事钞》,《济缘记》以释《羯磨疏》,《行宗记》以释《戒疏》,《住法记》以释《遗教疏》,《报恩记》以释《盂兰盆疏》、《观无量寿佛经》、《弥陀经》诸义疏,及《删定尼戒本》凡百馀卷。尝谓其徒曰:“欲化当世,无如讲说。若垂来兹,必资著述。”故口诵手书,孜孜不辍,累岁积学,老而忘疲,其精诣所至,福应斯闳,珠光祥善,有自来矣。照有《题白云庵》诗曰:“道人倦逢迎,结庵就岩穴。静爱山头云,空濛如积雪。随风亦卷舒,触石更明灭。郤忆古人诗,祗可自怡悦。”照尝持钵乞食,无为居士杨杰颂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言常在四威仪。初时入廛人不识,虚空自有鬼神知。”又释元复赞云:“毗尼秘藏,终南著称。中微谁振,大智崛兴。仪合万行,论集诸乘。芝园西迈,天乐来迎。”

人物简介

僧宝正续传·卷第一
禅师讳惠照。南安军郭氏子。依了山院。出家得度。具受游方。与从悦禅师游。悦参真净。颇称有得。师预闻其旨。遂卓庵于石头。其后悦见石霜素侍者。复得石霜末后句。以书抵师曰。曩参未善。犹有末后句在。师以偈答曰。参禅只要心安乐。了得心安万事休。况是禅心犹假立。谁论末后与当头。竟不往。及悦出世兜率。迎致居第一座。元祐中。无尽张公转江西漕。谋入黄龙。见晦堂心禅师。暮宿兜率。与悦夜语。因及石霜末后大事。无尽豁然有省。遂以出世因缘。向悦称法嗣。悦去世。无尽命师继其席。师曰。先师有末后句。运使得之。照未尝得。岂可嗣法邪。无尽曰。汝寻常满口道得。却会不得。师忽然悟。乃曰。敢不奉命。遂开悦公法门。问。如何是第一义谛。师曰。锤下分付。曰。第二义门请师举唱。师曰。千家帘幕春光在。几处园林秀色新。曰。学人未晓。师曰。劳而无功。曰。争奈分付了也。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曰。法鼓才声。大众云集。学人上来乞师指示。师云。天静不知云去处。地寒留得雪多时。学人未晓。乞师端的。师云。一重山背一重人。乃曰。龙安山上。道路纵横。兜率宫中楼阁重叠。虽非天上不是人间。到者心安全忘诸念。善行者不移双足。善入者不动双扉。自能笑𢕟烟萝。谁管坐消岁月。既然如是。向上还有事也无。良久云。莫教推落岩前石。打破下方遮日云。又曰。衲僧袖里神锋。截断有句无句。随宜独立真规。处处清风满路。更知结角罗纹。始解针来线去。师性方严有操守。居兜率二十有七年。仿像天宫内院。作新一刹。冠绝人世。安众不过四十。遇缺员则补之。供馔珍丽。率众力道。弥谨无尽。每以古佛称之。宣和元年休夏日。沐浴更衣。礼观音大士三拜。退居丈室。端然而逝。寿七十一。臈四十七。阇维烟所及处。悉有舍利。多琥珀色。灵骨莹如冰玉。眼睛与舌不烬。无尽为之赞曰。兜率照老没可把。七月十五日解长夏。礼却观音三拜竟。退归方丈嗒然化。也无遗书忉忉怛怛。也无偈颂之乎者也。也无衣钵俵散大众。也无病痛呻吟阿耶。卒死丹方传与人。禾山鼓向别处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藁城人。居龙兴寺。性聪慧,通经好禅。哲宗元祐间,赐号回照大师。以纸衣一袭付其徒,至旬,乃易衣诵经,合掌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