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亮
释法恭( 关 )
释觉世
释僧覆
释慧隆( 成 )
释昙度( 蔡 )
释玄申( 赵 )
释智宗( 周 )
僧盖( 田 )
僧述( 怀 )
僧钟( 孙 )
释法申( 吕 )
僧道贵( 寿 )
僧慧绪( 闾丘 周 )
僧瑾( 朱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不知何许人。欲造丈六金像。闻湘川铜溪伍子胥庙。多铜器。而庙神威灵。莫敢犯。亮造焉。两大镬皆容百斛。有蛇长丈馀。遮护之。亮祝数十言。俄隐不见。有神出曰。愿施以营福。亮从刺史张劭。借人力船具。运所获。惟馀一唾壶在。或曰此神之尤爱者。像成置于彭城寺。文帝为造金薄圆光。太始中。明帝移置湘宫寺。今尚存焉。
神僧传·卷第三
释僧亮。未详何许人。以戒行著名。欲造丈六金像。闻湘州伍子胥庙多有铜器。亮告刺史张劭借健人一百大船十只。劭曰。庙既灵验犯者必死。且有蛮人守护。讵可得耶。亮曰。若果福德则与檀越共。如其有咎躬自当之。劭即给人船。三日至庙。庙前有两镬容百馀斛。中有巨蛇。长十馀丈。出遮行路。亮乃执锡咒之。蛇即隐去。俄见一人秉笏出云。闻师道业非凡营福事重。今特相随喜。于是令人辇取庙铜。既多十取一。而舫已满。及归遇风水甚利。群蛮相报追不及矣。还都铸像既成。唯焰光未备。文帝为造金薄圆光。安置彭城寺。至太始中明帝移像湘宫寺焉。
高僧传·卷第十三 兴福
释僧亮。未知何人。少以戒行著名。欲造丈六金像。用铜不少。非细乞能办。闻湘州界铜溪伍子胥庙多有铜器。而庙甚威严无人敢近。亮闻而造焉。告刺史张邵借健人百头大船十艘。邵曰。庙既灵验犯者必毙。且有蛮人守护。讵可得耶。亮曰。若果福德与檀越共。如其有咎躬自当之。邵即给人船。三日三夜行至庙所。亮与手力一时俱进。未至庙屋二十许步。有两铜镬容百馀斛。中有巨蛇长十馀丈出遮行路。亮乃正仪执锡。咒愿数十言。蛇忽然而隐。俄见一人秉竹笏而出。云闻法师道业非凡营福事重。今特相随喜。于是令人辇取。庙铜既多十不取一。而舫已满。唯神床头有一唾壶。中有一蝘蜓长二尺许。乍出乍入。议者咸云。神最爱此物。亮遂不取。于是而去。遇风水甚利。比群蛮相报追逐不复能及。还都铸像既成。唯焰光未备。宋文帝为造金薄圆光安置彭城寺。至宋太始中。明帝移像湘宫寺。今犹在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少以戒行著名。欲造丈六金像。用铜不少。非细乞能办。闻湘州界铜溪。伍子胥庙。多有铜器。而庙甚威严。无人敢近。亮闻而造焉。告刺史张劭。借健人百头。大船十艘。劭曰庙既灵验。犯者必毙。且有蛮人守护。讵可得耶。亮曰若果福德。与檀越共。如其有咎。躬自当之。劭即给人船。三日三夕。行至庙所。亮与手力。一时俱进。去庙屋二十许步。有两铜镬。容百馀斛。中有巨蛇。长十馀丈。出遮行路。亮乃正仪执锡。咒愿数十言。蛇忽然而隐。俄见一人。秉竹笏而出云。闻法师道业非凡。营福事重。今特相随喜。于是令人辇取。庙铜既多。十未取一。而舫已满。惟神床头有一唾壶。中有一蝘蜓。长二尺许。乍出乍入。亮不取而去。遇风利。群蛮追不能及。还都铸像既成。惟燄光未备。宋文帝为造金薄圆光。安置彭城寺。至宋太始中。明帝移像湘宫寺。
释法恭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法恭。姓关。雍州人。初出家止江陵安养寺。后出京师住东安寺。少而苦行殊伦。服布衣饵菽麦。诵经三十馀万言。每夜讽咏辄有殊香异气。入恭房者咸共闻之。又以弊纳聚蚤虱。常披以饴之。宋武文明三帝及衡阳文王义秀等。并崇其德素。所获信施常分给贫病。未尝私蓄。宋太始中还西卒于彼。春秋八十。时乌衣复有僧恭者。德业高明纲总寺任。亦不食粳粮唯饵豆麦。
释觉世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名僧传抄
京兆人也。年十二出家。笃信行。无嗜欲。观世荣利若浮云。乌学善泥洹大品。立二谛义。以不空假名为宗。论议清辨。与惠𪬈齐名。其高谈玄胜。以理会心。商略过之。少游彭城。后来京甸。憩长乐寺。太始中。多通方等经。世手不执卷。而思彻微眇。磐疑石难莫不冰释。精进勇猛。三业俱勤。弟子僧瑶遇酒小过。戒之曰。纵情殆惰。醉酒饱食。此皆罚性之斧也。婆寒不为。况复息心。若能依律恳忏。特恕一反。若其不尔。便宜远去。于是门徒肃然。莫不战剽。四辈崇仰。远人慕义。春秋五十九(云云)。
释僧覆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二 诵经
释僧覆。未详何人。少孤为下人所养。七岁出家为昙亮弟子。学通诸经蔬食持咒。诵大品法华。宋明帝深加器重。敕为彭城寺主。率众有功。宋太始末卒。春秋六十有六。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成氏。平阳人。少贫。学无师友。卓然自悟。年二十三。始为沙门。仅十馀年。凝心教乘。贯穿百氏。学者宗之。宋太始中。止京师何园寺。明帝请止湘宫。讲成实论。乃立实法断结义。以开张先旧诸说。负𧙍之士馀八百。汝南周颙目之曰。隆公萧散森疏。若霜下松。永明八年没。寿六十二。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慧隆。姓成。阳平人。少而居贫。学无师友卓然自悟。年二十三方出家。十馀年中凝心佛法贯通众典。宋太始中出都止何园寺。隆既思彻诠表善于清论。乘机抗拟往必折关。宋明帝请于湘宫开讲成实。负帙问道八百馀人。其后王侯贵胜屡招讲说。凡先旧诸义盘滞之处。隆更显发开张使昭然可了。乃立实法断结义等。汝南周颙目之曰。隆公萧散森疏若霜下之松竹。以永明八年卒。春秋六十有二。时江西有释智诞。亦善于经论。与隆比德齐时。各驰名两岸。时何园复有僧辩僧贤道慧法度。并研精经论。功业可称。
释昙度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出蔡氏。江陵人。性敬慎。为沙门。善威仪。以戒范称。游学京师。备贯涅槃法华维摩大品。后至彭城。从僧渊受成实论。遂以此部见推于时。魏孝文闻其名。徵至平城讲受。学徒千馀人。撰成实蔬。太和十三年没。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昙度。本姓蔡。江陵人。少而敬慎威仪。素以戒范致称。神情敏悟鉴彻过人。后游学京师备贯众典。涅槃法华维摩大品。并探索微隐思发言外。因以脚疾西游。乃造徐州。从僧渊法师更受成实论。遂精通此部独步当时魏主元宏闻风餐挹。遣使徵请。既达平城大开讲席。宏致敬下筵亲管理味。于是停止魏都法化相续。学徒自远而至千有馀人。以伪太和十三年卒于魏国。即齐永明六年也。撰成实论大义疏八卷。盛传北土。
释玄申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全齐文·卷二十六
玄申姓赵,河西金城人,凉州出家,宋元嘉中达扬州,齐永明初终于京师。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经师
释智宗。姓周。建康人。出家止谢寺。博学多闻尤长转读。声至清而爽快。若乃八关长夕中宵之后。四众低昂睡蛇交至。宗则升座一转梵响干云。莫不开神畅体豁然醒悟。大明三年卒。年三十一。时有慧宝道诠。虽非同时作法相似。甚丰声而高调。制用无取焉。宋明忽赏道诠。议者谓逢时也。
僧盖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0—493 【介绍】: 南朝齐女僧。赵国均仁人,俗姓田。自幼出家为僧志尼弟子。住彭城华林寺。后南游至建业,博习经律,专修禅定,以此显名。齐武帝永明中移居禅基寺,别立禅房,默处其中,虽老而志尚不衰。
比丘尼传·南齐
僧盖。本姓田。赵国均仁人也。父宏梁天水太守。盖幼出家为僧志尼弟子住彭城华林寺。忘利养惔毁誉。永徽元年索虏侵州。与同学法进南游京室。住妙相尼寺。博听经律深究旨归。专修禅定惟日不足。寒暑不变衣裳。四时无新饮食。但资一菜中饭而已。受业于隐审二禅师。禅师皆叹其易悟。齐永明中。移止禅基寺。欲广弘观道。道俗咨访。更成纷动。乃别立禅房于寺之左。宴默其中。出则善诱谆谆不勌。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四时资给。虽已耆艾而志向不衰。终日清虚通夜不寐。年六十四。永明十一年卒也。时寺又有法延者。本姓许。高阳人也。精进有行业。亦以禅定显闻也。
僧述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0—513 【介绍】: 南朝梁女僧。彭城人。本怀氏女。年十九,从比丘尼净秀出家。志行坚苦,于经律无不遍览。后复从隐、审二法师,咨受秘奥,居禅林寺,为禅学所宗。后移居闲居寺。得四方供养而不蓄私财。
比丘尼传·卷第四
僧述。本姓怀。彭城人也。父僧珍侨居建康。述幼而志道。八岁蔬食。及年十九。以宋元嘉二十四年从禅林寺净秀尼出家。节行清苦法检不亏。游心经律靡不遍览。后偏功十诵文义优洽。复从隐审二法师。咨受秘观遍三昧门。移住禅林寺为禅学所宗。去来投集更成嚣动。述因有隐居之志。宋临川王母张贵嫔闻之。舍所居宅欲为立寺。时制不许辄造。到元徽二年九月一日。汝南王母吴充华启。敕即就缔构。堂殿房宇五十馀间。率其同志二十人以禅寂为乐。名曰闲居。述动静守贞不敩浮饰。宋齐之季世道纷喧。且禅且寂风尘不扰。齐文帝竟陵文宣王大相礼遇。修饰一寺事事光奇。四时供养未曾休息。及大梁开泰天下有道。白黑敬仰四远云萃。而述不蓄私财随得随散。或账济四众。或放生。乞施造金像五躯。并皆壮丽。写经及律一千馀卷。缥帙带轴宝饰新严。年八十四。梁天监十四年而卒。葬于钟山之阳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生孙氏。鲁人也。年十六为沙门。至寿春。讲涅槃成实十地诸经论。游京师止中兴寺。永明初。魏遣李道固来聘。帝以钟有才辨。诏与道固语。日差午。钟不食。道固曰。何以不食。钟曰。古佛遗法。过中不食。道固曰无乃为声闻耶。钟曰。应以声闻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时以为名对。文惠太子竟陵王。皆执弟子礼。北面师受之。永明七年卒。寿六十。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僧钟。姓孙。鲁郡人。十六出家。居贫履道。尝至寿春。导公见而奇之。谯郡王邺重其志操供以四事。后请讲百论。导往听之。乃谓人曰。后生可畏真不虚矣。钟妙善成实三论涅槃十地等。后南游京邑止于中兴寺。永明初魏使李道固来聘会于寺内。帝以钟有德声敕令酬对。往复移时言无失厝日影小晚。钟不食。固曰。何以不食。钟曰。古佛道法过中不餐。固曰。何为声闻耶。钟曰。应以声闻得度者故现声闻。时人以为名答。尔后盘桓讲说禀听成群。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数请南面。齐永明七年卒。春秋六十。时与钟齐名比德者。昙纤昙迁僧表僧最敏达僧宝等。并各善经论。悉为文宣所敬。迭兴讲席矣。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初
释法申。本姓吕。任城人也。祖世寓居青州。申幼出家。夙怀儒素广学经论。妙思独远弥历年祀。规空画有日夜惆怅。隐士平原明昙聊嘲之曰。三阳在节明辰淑景。何不饮美酒赋新诗。而终日竟岁瞪视四壁。百年俄顷。知得成儒素以不。答曰。盖是平生鄙好。何论得失。顷之而大明成论。誉美州乡值宋太始之初庄严寺法集。敕请度江住安乐寺。累当师匠道俗钦赏。建元之中遭本亲远丧。道途回岨有碍北归。因尔屏绝人事杜塞讲说。逮齐竟陵王萧子良永明之中。请二十法师。弘宣讲授苦相徵屈。辞不获免。当斯之盛无与友者。兼又淳厚仁慧不出厉言。安闲守素不狎人世。以天监二年卒。春秋七十有四。时复有道达慧命。并以勤学显名。达姓裴。河东闻喜人。住广陵永福精舍。少以孝行知名。拯济危险道闰江濆。永明中为南兖州僧正在职廉洁雅有治才。罢任之日唯有纸故五束。慧命广陵人。住安乐寺。开济笃素。专以成实见知。
僧道贵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1—516 【介绍】: 南朝梁比丘尼。长安人,俗姓寿。少即善研机理,十七岁出家,博览经律。齐竟陵王萧子良敬重之,为造顶山寺,请为知事,固辞,乃以为禅范。得人施予则广兴福业,不以纤毫润己身。
比丘尼传·卷第四
道贵。本姓寿。长安人也。幼清夷冲素。善研机理志干勤整。精苦过人誓弘大化。荤鲜不食。济物为怀。弊衣自足。诵胜鬘无量寿经不舍昼夜。父母爱念使其为道。十七出家博览经律究委文理。不羡名闻。唯以习道为业。观境入定。行坐不休。悔过发愿。言辞哀恳听者震肃。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善相推敬。为造顶山寺以聚禅众。请贵为知事。固执不从。请为禅范。然后许之。于是结桂林下栖寄毕世。纵复屯云晦景委雪埋山。端然寂坐曾无间焉。得人信施广兴福业。不以纤毫自润己身。年八十六。天监十五年而卒。葬于钟山之阳也。
僧慧绪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1—500 【介绍】: 南朝齐女僧。高平人,俗姓闾丘。为人高率方直,略无回避。年十八出家。初住荆州三层寺。豫章王萧嶷还都,邀至京师,为造福田寺,常召入府讲经。齐武帝时又为建集善寺。
比丘尼传·南齐
慧绪。本姓周。闾丘高平人也。为人高率疏远。见之如丈夫不似妇人。发言吐论甚自方直。略无所回避。七岁便蔬食持斋志节勇猛。十八出家住荆州三层寺。戒业具足道俗所美。时江陵有隐尼。西土德望。见绪而异之。遂忘年契意相携行道。尝同居一夏。共习般舟。心形勤苦昼夜不息。沈攸之为刺史普沙简僧尼。绪乃避难下都。及沈破败后复还西。齐太尉大司马豫章王萧嶷。以宋升明末出镇荆陕。知其有道行迎请入内。备尽四事。时有玄畅禅师。从蜀下荆。绪就受禅法究极精妙。畅每称其宿习不浅。绪既善解禅行兼菜蔬励节。豫章王妃及内眷属。敬信甚深从受禅法。每有䞋施。受已随散。不尝储畜意。志高远都。不以生业关怀萧。王要共还都。为起精舍在第东田之东。名曰福田寺。常入第行道。永明九年自称忽忽苦病亦无正恶。唯不复肯食。颜貌憔悴苦求还寺。还寺即平愈。旬日中辄复请入。入转如前。咸不知所以。俄而王薨祸故相续。武皇帝以东田郊迥更起集善寺。悉移诸尼还集善。而以福田寺别安外国道人阿梨。第中还复供养善读诵咒。绪自移集善寺以后。足不复入第者数年。时内外既敬重此尼。每劝其暂至后第内。竺夫人欲建禅斋。遣信先咨请。尼云甚善。贫道年恶。此叚实愿一入第与诸夫娘别。既入斋。斋竟自索纸笔作诗曰。世人或不知。呼我作老周。忽请作七日。禅斋不得休(后复有十字道别今忘之)作诗竟言笑接人。了不异常日高傲也。因具叙离云。此叚出寺方为永别。年老无复能入第理。时体中甚康健。出寺月馀。便云病。乃无有异于恒少日而卒也。是永元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卒。时年六十九周舍为立序赞。又有德盛尼。德合志同为法眷属。行道习观亲承音旨也。
僧瑾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沛国隐士朱建子也。少博览。尤善庄老。至广陵。诣沙门昙因落发。为弟子游建邺。湘东王从受五戒。及王践祚。诏以瑾为天下僧主。好营福业。所俸给赐予。起灵基灵招两寺。上晚多讳。犯者辄死。瑾以匡谏。免者众。然恩礼亦自此衰矣。元徽中没。寿七十。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僧瑾。姓朱。沛国人。隐士建之第四子。少善庄老及诗礼。后行至广陵见昙因法师。遂稽首一面伏膺为道。游学内典博涉三藏。后至京师值龙光道生。复依凭受业。初憩治城寺。宋孝武敕为湘东王师。苦辞以疾。遂不获免。王从请五戒甚加优礼。先是智斌沙门。初代昙岳为僧正。斌亦德为物宗善三论及维摩思益毛诗庄老等。后义嘉构衅。时人谗斌云。为义嘉行道。遂被摈交州。时湘东践祚。是为明帝。仍敕瑾使为天下僧主。给法伎一部亲信二十人月给钱三万。冬夏四时赐并车舆吏力。凡诸外镇皆敕与。瑾辞。四方献奉。并问僧正得未。其见重如此。瑾性不蓄金皆充福业。起灵根灵基二寺。以为禅慧栖止。及明帝末年颇多忌讳。故涅槃灭度之翻。于此暂息。凡诸死亡凶祸衰白等语。皆不得以对。因之犯忤而致戮者十有七八。瑾每以匡谏恩礼遂薄。时汝南周颙入侍帷幄瑾尝谓颙曰。陛下比日所行殊非人君举动。俗事讽谏无所复益。妙理深谈弥为奢缓。唯三世苦报最切近情。檀越傥因机候正当陈此而已。帝后风疾。数加针灸痛恼无聊。辄召颙及殷洪等。说鬼神杂事以散胸怀。颙乃习读法句贤愚二经。每见谈说辄为言先。帝往往惊曰。报应真当如此。亦宁可不畏。因此犯忤之徒屡被全宥。盖瑾之所因为得人也。瑾以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九。 复有沙门昙度。续为僧主。度本琅琊人。善三藏及春秋庄老易。宋世祖太宗并加钦赏。及少帝乖礼。度亦行藏得所。举动无忤。止于新安寺。同寺又有释玄运者。亦精通大小乘。张永张融并升堂问道。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朱。沛国人。隐士逮之第四子也。少善庄老。及诗礼。后行至广陵。见昙因法师。遂稽首伏膺。游学内典。博涉三藏。后至京师。值龙光道生。复依受业。初憩冶城寺。宋孝武敕为湘东王师。王从请五戒。甚加优礼。时湘东践祚。是为明帝。仍敕瑾为天下僧主。给法伎一部。亲信二十人。月给钱三万。冬夏四赐。并车舆吏力。瑾性不蓄金。皆充福业。起灵根灵基二寺。以为禅慧栖止。及明帝末年。颇多忌诵。故涅槃灭度之幡。于此暂息。凡诸死亡凶祸衰白等语。皆不得以对。因之犯忤而致戮者。十有七八。时汝南周颙。入侍帷握。瑾谓颙曰。陛下比日所行。讽谏无益。唯三世苦报。最切近情。檀越倘因机候。正当陈此。帝后风疾数加。痛恼无聊。辄召颙及殷洪等。说鬼神杂事。以散胸怀。颙乃习读法句。贤愚二经。每见谈说。辄为言先。帝往往惊曰。报应真当如此。亦宁可不畏。因此犯忤之徒。屡被全宥。瑾以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