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通公
释悟诠(觉海 )
僧净曜( 杨 )
释净晖( 杨 )
僧昙晖( 白玉 青阳白玉 )
释法光
释昙彻
僧法缘( 法缘 大名法缘 )
释慧静( 邵 )
释慧绍
释慧胜( 唐 )
释法悟( 别称 吕姥 )
释慧琳
释智胜( 徐 )
僧镜( 焦 )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四
通公道人者。不知其氏族。居处无常所语狂谲。然必有应验。饮酒食肉游行民间。侯景甚信之。扬州未陷之日。多拾无数死鱼头积于西明门外。又拔青草荆棘栽市里。及侯景渡江。先屠东府一城尽毙。置其首于西明门外。为京观焉。朝市破落所在荒芜耳。通公言说得失于景不便。景恶之。又惮非常人不敢加害。私遣小将于子悦将武士四人往候之。景谓子悦云。若知杀者勿害。不知则密捉之。子悦立四人于门外。独入见通脱衣火燎。逆谓子悦曰。汝来杀我。我是何人。汝敢辄杀。子悦作礼拜云不敢。于是驰往报景。景礼拜谢之。卒不敢害。景后因宴召通。通取肉揾盐以进于景。问曰好否。景曰太咸。通曰不咸则烂。及景死数日众以盐五石置腹。中送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屠脍羹食皆。尽后竟不知所去。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二
蜀僧悟诠。号觉海。有慧性。峡州富人程夷伯年二十九。一夕梦其父曰。汝今年当死可问觉海。其人茫然不晓。一日有僧说相。负觉海字。程请一相。问云。我寿几何。觉海曰。老僧皆无求。但觅水一杯。呵气入水中。令程饮之曰。今夜有吉梦可相报。即夜梦至一官府左廊下。男子妇人衣冠严整。皆相忻悦。右廊尽枷锁缧绁之人。哀号涕泗。傍有人云。左廊是修舍桥路人。右廊是毁坏桥路人。若尔要福寿可自择取。程即梦觉发心。凡百里之内桥梁路道一一修整。工毕觉海复来云。汝作此事何延十年。程自是于道路上用工不倦。寿九十二。五世昌盛。
僧净曜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1—492 【介绍】: 南朝齐女僧,建康人。本姓杨。初出家从济瑗,志诚习经,专究大乘奥秘,十年后便为宗匠。齐竟陵王尝请讲《维摩经》于第。住普贤寺,为寺主二十余年。弟子四百余人。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净晖本姓杨。建康人也。志道专诚乐法翘恳。具戒之初从济瑗禀学。精思研求究大乘之奥。十腊之后便为宗匠。齐文惠帝竟陵文宣王莫不服膺。永明八年竟陵王请于第讲维摩经。后为寺主。二十馀年。长幼崇奉如事父母。从为弟子者四百馀人。年七十二。永明十年卒也。时寺又有僧要光净。并学行有闻也。
僧昙晖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2—504 【介绍】: 南朝梁女尼。成都人。本青阳氏女,俗名白玉。幼乐修道,父母弗许。至十三岁,始从比丘尼法育出家,住长乐寺。明经论,时诸名师极力问难,无能屈者。门徒至千数百人。
比丘尼传·卷第四
昙晖。本姓青阳。名白玉。成都人也。幼乐修道父母不许。元嘉九年有外国禅师畺良耶舍。入蜀大弘禅观。晖年十一。启母求请禅师欲咨禅法。母从之。耶舍一见。叹此人有分令其修习。嘱法育尼使相左右。母已许嫁于晖之姑子。出门有曰。不展馀计。育尼密迎还寺。晖深立誓愿。若我道心不遂。遂致逼迫者。当以火自焚耳。刺史甄法崇闻之。遣使迎晖。集诸纲佐及有望之民。请诸僧尼穷相难尽。法崇问曰。汝审能出家不。答曰。微愿久发特乞救济。法崇曰善。遣使语姑。姑即奉教。从法育尼出家。年始十三矣。从昱学修观行。裁得禀受。即于座末便得入定。见东方有二光明。其一如日而白。其一如月而青。即于定中立念云。白者必是菩萨道。青者声闻法。若审然者当令青者销而白光炽。即应此念。青光遂灭。白光炽满。及至起定为昱尼说。昱尼善观道闻而欢喜赞善。时同坐四十馀人莫不见叹其希有也。后婿心疑以为奸诈。相率抄取将归其家。昙晖时年十六矣。以婢使营卫不受侵逼。婿无如之何。复以诉州。刺史赏异。问畺良耶舍曰。此人根利慎勿违之。若婿家须相分解费用不足者。贫道有一苍头即为随喜。于是解释。后于禅中自解佛性。常住大乘等义并非师受。时诸名师极力问难无能屈者。于是声驰远近莫不归服。宋元嘉十九年。临川王临南兖延之至镇。时年二十一。骠骑牧陕复携住南楚。男女道俗北面拥帚者千二百人。岁月稍淹思母转至。固请还乡。德行既高门徒日众。于市桥西北自营塔庙。殿堂厢廊倏忽而成。复营三寺皆悉神速。莫不叹服。称有神力焉。年八十三。天监三年而卒。初张峻随父母益州。尝忽然直往不令预知。同行宾客三十许人坐始定。便下果粽并悉时珍。刺史刘悛后尝率往亦复如之。梁宣武王尝送物使晖设百人会。本言不出临中自往。及至乃有三百僧。并王佐吏近四百人。将欲行道。遣婢来倩人下食。即遣人。唯见二弟子及二婢奠食都无杂手力。王弥复叹之。不可量也。或有问晖者。见师生徒不过中家之产。而造作云为有若神化。何以至此耶。答云。贫道常自无居贮。若须费用役五三金而已。随复有之不知所以而然。故谈者以为有无尽藏焉。时又有花光尼。本姓鲜于。深禅妙观洞其幽微。遍览三藏傍兼百氏。尤能属文。述晖赞颂。词旨有则。不乖风雅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秦州陇西人也。史失其氏。年二十九。为沙门。不服纩帛。辟五谷。啖松叶松脂。及饮香油。以焚身自誓。稍积薪于记城寺。大明五年。十月二十日。果满其志。火至眉目。经声犹了了。时年四十。 始丰沙门法存。读莲经。慕药王焚身供养事。且欲以化其乡里之孱弱不立者。卒行其志。太守萧缅。遣沙门慧深。为塔表彰之。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法光。秦州陇西人。少而有信。至二十九方出家。苦行头陀不服绵纩。绝五谷唯饵松叶。后誓志烧身。乃服松膏及饮油经于半年。至齐永明五年十月二十日。于陇西记城寺内集薪焚身以满先志。火来至目诵声犹记。至鼻乃昧。奄然而绝。春秋四十有一。时永明末始丰县有比丘法存。亦烧身供养。郡守萧缅遣沙门慧深。为起灰塔。
释昙彻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昙彻尼。未详何许人也。少为普要尼弟子。随要住南永安寺。要道洁学优有闻当世。彻秉操无矫习业不休。佛法奥义必欲总采。未及成戒已究经论。具足已后遍习毗尼。才堪机务尤能讲说。剖毫析滞探赜幽隐。诸尼大小皆请北面。随方应会负帙成群。五侯七贵妇女以下莫不修敬。年六十三。齐永明二年卒矣。
僧法缘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3—约479 【介绍】: 南朝齐女僧。东莞曾成人,俗姓俞。传说宋文帝元嘉九年,年十岁,与妹忽失所在,三日而归。后又去,一旬而还,便能作外国书语,且能讲经。遂出家。于家作精舍,昼夜讲经。
比丘尼传·南齐
法缘。本姓俞。东官曾成人也。宋元嘉九年。年十岁。妹法䌽年九岁。未识经法。忽以其年二月八日俱失所在。经三日而归。说至净土天宫见佛。佛为开化。至九月十五日又去一旬乃还。便能作外国书语及诵经。见西域人言谑善相了解。十年正月十五日又复失去。田中作人见其随风飘飏上天。父母忧之祀神求福。既而经月乃返。返已出家披著法服持发而归。自说见佛及比丘尼。语云。汝前世因缘应为我弟子。举手摩头发自堕落。为立法名大名法缘。小曰法䌽。临遣还曰。可作精舍。当与汝经。法也缘等还家即毁神座缮立精庐。昼夜讲诵。夕中每有五色光明。流泛峰岭有若灯烛。自此以后容止华雅音制诠正。上京讽诵不能过也。刺史韦朗孔默并屈供养。闻其谈说甚敬异焉。因是土人皆事正法。年五十六。建元中卒也。
释慧静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生邵氏。吴兴馀杭人。有成仪。文学。志节高峻。善泥洹经。居冶城寺。太始中殁。寿五十。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慧静。姓邵。吴兴馀杭人。居贫履操厉行精苦。风姿秀整容止可观。始游学庐山。晚还上都进业。解兼内外偏善涅槃。初止治城寺。颜延之何尚之并钦慕风德。颜延之每叹曰。荆山之玉唯静是焉。及子竣出镇东州。携与同行。因栖于天柱山寺。及大明之中。又迁居剡之法华台。后憩东仰山。处处般游。并以弘法为务。年过知命志节弥坚。宋太始中卒。春秋五十有八。所著文翰集为十卷。
释慧绍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九 遗身科
不知何许人。八岁依沙门僧要。为童子。落发于临川招提寺。阴积薪高数丈。虚其中如龛状。乃以所欲为辞要。要苦遮挽之。不从。复设八关斋会。别往来者。是日车马奔辏。金帛填委。中夜忽失绍所在。求之则已坐薪龛中。而燎及顶额矣。然犹闻其唱一心云。俄有大星如斗。坠烟焰中。再坠再举不可测。火三日乃已。又后三日。而一梧桐生其处。盖绍无恙时所尝言者。且戒勿伐。时年二十八。其师僧要。寿一百六十。没于招提寺。
神僧传·卷第二
僧慧绍。不知出处。孩孺时母哺鱼肉即吐。自是不茹荤。八岁出家为僧。通法华经苦行坚节。后随师僧要止临川招提寺。常念佛恩之重。誓欲舍身以报。乃雇人斫薪。于东山石室积高一丈。中开一龛。即还寺告师。师谏不从。于是剋日就山建八关斋会。阖境奔赴云满山谷。至夜绍自行香执烛燃薪。入龛而坐。诵药王舍身品。火沿至额犹闻经声。大众忽见一星大如斗直下火中俄而升天。咸谓天宫迎接之瑞。绍尝谓同学曰。吾烧身处当生梧桐木。切莫伐之。后三日果尔而生。道俗异之。
高僧传·卷第十二 亡身
释慧绍。不知氏族。小儿时母哺鱼肉辄吐。咽菜不疑。于是便蔬食。至八岁出家为僧要弟子。精勤懔励苦行标节。后随要止临川招提寺。乃密有烧身之意。常雇人斫薪𧂐于东山石室高数丈。中央开一龛足容己身。乃还寺辞要。要苦谏不从。即于焚身之日。于东山设大众八关。并告别知识。其日阖境奔波。车马人众及赍金宝者。不可称数。至初夜行道。绍自行香。行香既竟执烛然薪。入中而坐。诵药王本事品。众既不见绍。悟其已去。礼拜未毕。悉至薪所。𧂐已恫然诵声未息。火至额闻唱一心。言已奄绝。大众咸见有一星。其大如斗。直下烟中俄而上天。时见者咸谓天宫迎绍。经三日薪聚乃尽。绍临终谓同学曰。吾烧身处当生梧桐。慎莫伐之。其后三日果生焉。绍焚身是元嘉二十八年。年二十八。绍师僧要亦清谨有懿德。年一百六十终于寺矣。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四
慧胜。本姓唐。彭城人也。父僧智寓建康。胜幼愿出家。以方正自立希于语言。言必能行身无轻躁。旬日不出户牖。见之者莫不敬异。以宋元嘉二十一年出家。时年十八。为净秀尼弟子。住禅林寺。具戒以后讲法华经。随集善寺绪尼学五行禅。后从草堂寺思隐灵根寺法颖。备修观行。奇相妙證独得怀抱。人见而问之。皆答云。罪无轻重一时发露。忏悔恳恻以昼系夜。贵贱崇敬供施不断。年八十一。梁天监四年卒。葬于白板山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齐州人。史不书氏。世力田。有六子皆出家。悟年五十。丧妻为沙门。诵大小品法华。每有虎踞前。若听者。性不食粳米。日唯麦饭一杯而已。武昌太守阮晦为开樊山之阳。隐士郭长翔所居之地。为堂宇。以处之。脩头陀行。尤谨禅坐。或定屡日。齐永明七年。殁寿九十七 又有慧明者。生康氏。康居人。止东安寺。登赤城。慕道猷昙兰之风。结茅而居焉。梦妇人自称吕姥。曰我当卫护。文宣尽礼致之。一至京师即去。建武中殁。寿七十一。
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
释法悟。齐人。家以田桑为业。有男六人普皆成长。晤年五十丧妻。举家郁然慕道。父子七人悉共出家。南至武昌履行山水。见樊山之阳可为幽迁之处。本隐士郭长翔所止。于是有意终焉。时武昌太守陈留阮晦。闻而奇之。因为剪径开山造立房室晤不食粳米常资麦饭。日一食而已。诵大小品法华。常六时行道。头陀山泽不避虎兕。有时在树下坐禅。或经日不起。以齐永明七年卒于山中。春秋七十有九。后有沙门道济。踵其高业。今武昌谓其所住为头陀寺焉。

人物简介

全齐文·卷二十六
慧琳,未详。(案:宋元嘉中有释慧林姓刘,徙交州卒。此诔云建武四年,别是一人也。《广弘明集》云,南齐释慧琳。)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南齐
智胜。本姓徐。长安人也。寓居会稽于其三世。六岁而随王母出都游瓦官寺。见招提整峻宝饰严华。潸然泣涕。仍祈剪落。王母问之具述此意。谓其幼稚而未许之也。宋季多难四民失业。时事纷纭奄冉积载。年将二十方得出家住建福寺。独行无伦绝尘难范。听受大涅槃经一闻能持。后研律藏功不再受。总持之誉佥然改目。自制数十卷义疏。辞约而旨远。义隐而理妙。逢涅不淄遇磨不磷。大明中有一男子。诡期抱梁欲规不逊。胜剋意渊深雅操壁立。正色告众。众录付官。守戒清净如护明珠。时庄严寺昙斌法师弟子僧宗玄趣。共直佛殿慢藏致盗。乃失菩萨璎珞及七宝澡罐斌衣钵之外室如悬磬。无以为备。忧慨辍讲。闭房三日。胜宣告四部旬月备办。德感化行皆类此也。齐文惠帝闻风雅相接召。每延入宫讲说众经。司徒竟陵文宣王倍崇敬焉。胜志贞南金心皎比雪。裁箴尼众实允物望。令旨仍使为寺主阖众爱敬如奉严尊。从定林寺僧远法师受菩萨戒。座侧常置香炉。胜乃捻香。远止之曰。不取火已信宿矣。所置之香遂氛氲流烟。咸叹其肃恭表应若斯也。永明中作圣僧斋摄心祈想。忽闻空中弹指合掌侧听。胜居寺三十年。未尝赴斋会游践贵。胜每重闲静处系念思惟。故流芳不远。文惠帝特加供俸。日月充盈。缔搆房宇。阖寺崇华。胜舍衣钵为宋齐七帝造摄山寺石像。永明十年寝疾。忽见金车玉宇悉来迎接。到四月五日告诸弟子曰。吾今逝矣。弟子皆泣。乃披衣出胸。胸有草书佛字。字体鲜白色相明润。八日正中而卒也。年六十六。葬于钟山。文帝给其汤药。凶事所须并宜官备也。
僧镜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生焦氏。陇西人。客吴中。有孝行。轻财好施。母亡。太守赙赠。不受。负土为坟。庐于傍。莳松柏。三年乃为沙门。住吴县华山寺。入关寻师授法。东海徐湛之。请为一门之师。后返姑苏。适上虞谢灵运。尤致款素。与游嶀嵊。元徽中。诏至都。止定林下寺。频建法会。注法华维摩义疏毗昙玄论。殁寿六十七。同时有释昙隆。亦以高行名世。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僧镜。姓焦。本陇西人。迁居吴地。至孝过人。轻财好施。家贫母亡。太守赐钱五千。苦辞不受。乃身自负土种植松柏。庐于墓所。泣血三年。服毕出家。住吴县华山。后入关陇寻师受法。累载方还。停止京师。大阐经论。司空东海徐湛之重其风素。请为一门之师。后东反姑苏。复专当法匠。台寺沙门道流请停岁许。又东适上虞徐山。学徒随往百有馀人。化洽三吴声驰上国。陈郡谢灵运以德音致款。宋世祖藉其风素。敕出京师止定林下寺。频建法聚德众云集。著法华维摩泥洹义疏并毗昙玄论。区别义类有条贯焉。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有七。上虞徐山先有昙隆道人。少善席上。晚忽苦节过人。亦为谢灵运所重。常共游嶀嵊。亡后运乃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