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159  160  161  162  163  165  166  167  16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澄净
释景尧(明智大师 )
释契适
释昙义
释行来
释修演
释云豁( 圆净 )
释宗美
释自仁
释智圆( 智圆 无外 中庸子、病夫 法慧、法惠大师、法慧大师 别称 潜夫 世称 孤山法师 )
释了兴( 宋 )
释惟中(慧雅 )
僧子璿( 楞严大师 )
释自宝( 妙圆大师 )
释崇寿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
澄净,大中祥符间天台宗僧人。
释景尧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二
景尧,大中祥符年间僧,曾任台州宁海县都僧正,赐紫,号明智大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契适,真宗大中祥符时人。居通州(今江苏南通)狼山为僧(时成化《虎岳山志》)。今录诗十首。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八
昙义,大中祥符间僧人。
释行来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八
行来,大中祥符中为青州皇化寺瑞像院主僧。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修演,真宗大中祥符间人(《舆地纪胜》卷二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云豁,俗姓曾,吉州永和(今属山西)人。住吉州西峰宝龙。为青原下八世,清凉明禅师法嗣。真宗赐号圆净。大中祥符中卒,年七十七。事见《嘉泰普灯录》卷一。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六七
宗美,晋江僧,大中祥符间在世。有诗六百篇,曰《晋江集》。见《历代吟谱》。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四
自仁,释知礼门人,大中祥符七年受学于四明延庆院。见《四明尊者教行录》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6—1022 【介绍】: 宋僧。钱塘人,俗姓徐,字无外,自号中庸子。居孤山玛瑙院,杜门独处。与林逋友善,以诗文自娱。有《闲居编》。
全宋诗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为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乾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谥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著,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为底本。
全宋文·卷三○七
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钱唐(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氏。八岁受具于杭州龙兴寺。二十一岁,从奉先寺源清法师学天台三观。凡三年而师卒,遂孜孜研探经论,撰著讲训,为天台宗「山外」派义学名僧。大中祥符末,卜居西湖孤山玛瑙院,世称孤山法师。乾兴元年二月卒,年四十七。徽宗崇宁三年赐谥法惠大师。智圆兼宗儒教,旁涉《庄》、《老》,喜为诗文。平生著述宏富,其经论疏钞科注等洎诸外学凡一百七十卷,今尚存《般若心经疏》、《请观音经疏阐义钞》等七八种;又集景德三年至天禧五年间杂著诗文为《闲居编》。事迹见自撰《中庸子传》,吴遵路《闲居编序》,《释氏稽古略》卷四,《佛祖历代通载》卷一八等。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智圆。字无外。钱塘徐氏。八岁出家。传天台三观于奉先源清。师尝叹荆溪没后。微言坠地。于是留意撰述。作十疏通经。师蚤勤儒学。兼涉老庄。自号中庸子。居孤山玛瑙院。有高世之节。时王文穆罢相来牧郡。僧悉迎于关外。慈云遣使邀师偕往。师以疾辞。笑谓使者曰。为我致意慈云。钱塘且驻却一僧。闻者叹服。师少抱羸疾。多杜门独居。惟与处士林逋为邻友。相好以诗文自娱。杂著五十一卷。题曰闲居编。乾兴元年二月十七日。自作祭文挽辞。越二日示寂。门人奉遗训。斲院之后山。敛以陶器。合而瘗之。后十五年积雨山颓。启陶。睹师真身不坏。爪发俱长。其唇微开。齿若珂雪。谥号法慧。治平二年改名宝胜院。绍兴二十一年创延祥观。有司新师所居以广之。移额山北并塔迁焉。 赞曰。 鸿毛贵势  蝉蜕尘嚣  羸然一榻  叠简飞毫 屹屹孤山  云林寂寥  迹则刬矣  弗夷其高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智圆。字无外。钱塘徐氏子。学语即知孝悌。稍长。尝析木濡水。就石书字。列花卉若绵蕝。戏为讲训之状。父母异之。令入空门受具戒。二十一。闻奉先清公传天台三观之道。负笈造焉。二年而清亡。遂往居西湖之孤山。杜门乐道。自号潜夫。与林处士逋。为邻友。雅善病。又号病夫。师尝叹荆溪殁后。微言坠地。曰。吾何人也。于是。著十疏以通经。述诸钞以释疏。翼赞弘宣。其功伟矣。师雪骨冰心。傲然物外。视人间之世。如纤尘。过目了不关怀。时王钦若。抚钱唐。慈云遣使邀师。同往迓之。师笑语使人曰。为我致意。慈云钱唐。且驻却一僧。闻者叹服。于讲道之外。以诗文自娱。有杂述五十卷。题曰閒居编。以乾兴元年二月十七日。自作祭文挽词。越二日。示寂。年仅四十有七也。预戒门人曰。吾殁后。无厚葬以罪我。无建塔以诬我。无谒有位求铭以虚美我。但用陶器二合而瘗。立石志名字年月而已。及亡。门人如所戒。敛以陶器。斸所居岩以藏之。不屋而坛。后十五年。积两山颓。门人开视陶器。肉身不坏。爪发俱长。唇微开露。齿若珂玉。乃更袭新衣。屑众香散其上。而重瘗之。崇宁三年。赐谥法慧大师。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明律篇
了兴。平阳万全乡人。宋氏子。髫年弃俗具戒。后历参诸方。有闻于荆溪寻公。遵戒律务勤勇。颇多异迹。每𮘗诵经。有虎伏案下而听。或猿献果鸟送花。会官筑垂杨埭。祭用牛。牛衔刀奔至师所。逐者踵至。师解袈裟付之曰。第条拆散置。埭址可固。勿用牛也。已而果然。牛放山中。时院将兴塔。师谓牛曰。汝能为我鍊泥乎。牛俛首受役。塔成七日而牛死。师曰。牛已生善道矣。天禧改元。师坐逝。偈曰。不愿生天及净国。祇明心地本圆常。毗卢妙性非来去。耀古腾今遍十方。经七日。目光烱然如生。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了兴,姓宋氏,平阳人。参历诸方,得法于荆溪寻公。尝夜诵经,有虎伏于寺侧,若有听受,久之不去。乡人经此者,见其目光炯炯,乃不敢近。然虎不伤人,里中神之。会官筑垂杨埭祭用牛,牛受刀,奔至庵前,喘息求救,而逐者踵至。兴诘所由来,乃解袈裟付之,曰:“但条折此衣,散置其下,则埭址可固,勿用牛也。”果如所言,其埭遂成。放牛山中。时将建塔,兴谓牛曰:“汝能为我鍊泥乎?”牛俛首受役,塔成七日而牛死。兴曰:“此牛已生善道矣。”宋天禧改元,兴竟坐化。乃作偈曰:“不愿生天及净国,祇明心地本圆常。毗卢妙性非来去,耀古腾今遍十方。”经七日目光不灭。
释惟中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惟中。字慧雅。蓬州开元寺僧也。游成都。不复归其乡者。凡四十年。性孤洁。不妄与人合。精禅律之学。善吟诗。气格清谨。与可朋相上下。时称之曰诗伯。且通儒书。学者从质其义。日满座下。羸形垢面。破衣败履。见者莫测其中之所有。庆历五年五月。示寂于大慈甘露道场。年六十九也。前时尽倾其橐中。得八万钱。委其所尝往来者。楞严道人继舒曰。我将去矣。生平之馀止此尔。其为我命奇工。绘六祖像。于尔院之释迦殿。用此被唾骂。我不敢辞。且欲使来者。见是相知是心。以是知见故。能祓除诸妄。而泯相亡心。我为是功德之意也。舒诺之。命名手刘允文图之。梓潼文同。尝问道于师。为记其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8 【介绍】: 北宋僧人。秀州嘉兴人。初从洪敏学《楞严经》。后从慧觉之教,励志扶持华严宗,移住长水,因称“长水子璿”。徒众近千,为宋代华严宗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楞严经疏》(即《长水疏》),为华严宗重要著述。
全宋文·卷二六八
子璿(?——一○三八),秀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一说钱唐人),俗姓郑氏,为贤首宗义学名僧。初从本州天台宗洪敏法师学《楞严》,既又参谒禅宗琅琊慧觉禅师。后住长水,专究《华严》,开讲贤首义旨,众几千人,此宗由此复兴,赐号楞严大师。宝元元年卒。著有《金刚经纂要刊定记》、《楞严经义疏注经》等多种,今存。事迹见章衡《重修长水疏主塔亭记》(《续藏经》第一编第二一套《楞严经疏解蒙钞》卷末),《五灯会元》卷一二,《补续高僧传》卷二等。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子璿。秀州人。自落发。诵楞严经不辍。从洪敏法师讲。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有省。谓敏曰。敲空击木。尚落筌蹄。举目扬眉。已成儗议。去此二途。方契斯旨。敏拊而證之。然欲探禅源。罔知攸往。闻琅琊觉禅师。道重当世。即趋其席。值上堂。遂问曰。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觉凭陵答曰。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师领悟礼谢曰。愿侍巾瓶。觉谓之曰。汝宗不振久矣。宜厉志扶持。报佛恩德。勿以殊宗为介也。师如教。后住长水。众几一千。弘贤首教。疏楞严经十卷。御史中丞王随。序而行之。纸为之贵。赐号楞严大师。尝示众曰。道非言象得。禅非儗议知。会意通宗。曾无别致。由是二宗仰之。后跏趺示疾。以两瓮合之。葬于真如院。兀朮入𡨥。发视指爪绕身。复瘗而去。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二八
自宝(九七八——一○五四),俗姓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弱龄出家寿州普宁禅院,后云游四方,与蕲州五祖山戒禅师、驸马都尉李遵勖友善。至筠州洞山,长老晓聪愿以法席传之,四方禅学闻风而至。祖无择召临庐山归宗禅院,程师孟请徙云居,法席鼎盛,四众云集。初以李遵勖荐赐紫方袍,皇祐中赐号妙圆大师。至和元年卒,年七十七。见《武溪集》卷七《妙圆大师塔铭》,《补续高僧传》卷七。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自宝。庐州合肥人。姓吴氏生有奇相。弱龄归普宁院。已抱出群之见。闻五祖戒公匠石宗门造之。置水投针。理存默识。遂入室传法焉。祖病。令行者往库司取生姜煎药。宝方主库事叱之。行者白祖。祖令将钱回买。乃与之。后往洞山。聪公知其为人。特加器重。临殁遗言。令继其席。郡守。又以书托祖。举所知者主洞山。祖云。无如买生姜汉。住未几。户外屦满矣。丛林殷足委积。常馀百万。黄檗山饘粥不继。宝移杖总之。黄檗为之丰。直院祖君无择。部宪程君师孟。并著好贤乐善之名。祖。既挽宝主归宗。程。复以云居致宝。前后凡四住名刹。在归宗时。一日扶杖出门见喝道来问甚。官吏云。县尉令避路。宝侧立道左。马至前跪不行。宝曰。畜生却识人。尉知是宝。再拜而去。住云居时。一夜山神肩舆。舆宝绕寺行。宝云。抬你爷抬你娘抬上方丈去。神直抬上方丈。宝为人精严。护持戒法。初行脚时。宿旅店。为娼女所窘。与同寝榻。宝危坐终夜。明发娼女索钱。与之出门。烧被而去。娼女以实告其父母。遂请归置斋以谢。谓真佛子也。然好名事边幅故。所至必选名僧自随。为其羽翼。宝实得法于五祖。祖暮年。弃众造焉。宝以其行藏落人疑似。弗为礼。且说偈讥之。祖遂造大愚。一日于僧堂前。倚拄杖。谈笑而化。宝虽有盛名。丛林亦以是少之。师在洞山。尝自甓寿藏。后二十馀年。遂终于归宗。寿七十七。僧腊五十一。示寂。十八日全身入塔。至和元年也。余襄公靖。为之铭曰。彼上人者。丛林独步。激扬宗旨。慈心广度。言发其机。俾之自悟。人得其要。直趋觉路。横杖而来。舍筏而去。吁嗟妙圆。人天仰慕。妙圆。师赐号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大邑县。崇寿禅师。邛州蒲顿人。仇氏子也。自毁齿。趣尚便高远。家尝作佛事。则汛洒供献。恭勤精愿。不敕之而自率。尝恐若不能如法者。父母异之。乃俾隶大邑静林僧籍。以仁普为师。年十六落发。二十受具戒。来成都大慈。听讲大乘诸经。尽通晓奥义。后七年。还旧居。其所止悉流落不治。但腐椽破壁。欹斜罅漏。陈屋数间而已。师恬然安一榻。处其中无厌色。禅悟之暇间。亦作诗句。度夷淡清粹。与人语和软。未尝迕物。心无爱恶。色无喜愠。且坚强少疾。状貌修伟。慈恕温裕。人无少长。咸愿见之。见必拜伏欣喜。留连不忍去。一日忽召其弟子慕安等。前曰。人既生。理必有死。死尝事非异事。且吾无死生久矣。汝等当体吾之所以无死生者。慎勿戚戚如众人。乃不累吾付嘱。吾神光一道。留此无数刻。汝当奉吾所戒。恶不宜为。善不宜失。语已。摄足趺坐。叠手瞑目。而逝。摇挽不动。嶷如塑刻。世寿八十有六。时治平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也。师之真身不坏。风神凝然。不异平日。徒众因为窣堵藏之。文与可。居郡幕。时时相过从。嗣后来权州事。师已化矣。枉道过邑。诣师塔下。旋绕瞻礼。悲悼叹息曰。师之面目如生。而师之语音。已不闻矣。因为铭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