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146  147  148  149  150  152  153  154  15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昙莹(萝月 别称 易僧 )
释昙玉
释坦( 牛 )
释体谦
释天游( 典牛 )
释通慧
释通慧( 文 )
释通理
释王大夫
释惟凤(持正 )
释惟简
释惟净( 光梵大师 李 )
释惟茂
释惟善( 惟善 映达磨、映达摩 )
释惟胜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昙莹,号萝月,嘉兴(今属浙江)人(《四库全书·珞琭子赋注提要》)。住临安退居庵,洪迈曾见其说《》(《容斋随笔》卷一“坤动也刚”条)。有《珞琭子赋注》二卷传世。今录诗七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嘉禾人,号萝月。以谈《》名,时称易僧。有《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
释昙玉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九一
昙玉,雪窦山明觉大师重显之门人。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坦,住福州清凉寺。为南岳下十六世,育王端裕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坦禅师。温州牛氏子。业打银。因淬砺瓶器有省。即出家参琅琊觉公。机语顿契。天衣怀住兴教。师为第一座。及天衣受他请。欲闻州乞师继住。时刁景纯学士。守宛陵。恐刁涉外议。乃于观音前。祝曰。若坦首座。道眼明白。堪任住持。愿示梦于刁学士。刁是夜梦牛在兴教法座上。衣凌晨辞州。刁举所梦。衣大笑。刁问其故。衣曰。坦首座姓牛。又属牛刁就座。出帖请之。师受请升座。有雪窦化主省宗。出问。诸佛未出世。人人鼻孔辽天。出世后为何。杳无消息。师曰。鸡足峰前风悄然。宗曰。未在更道。师曰。大雪满长安。宗曰。谁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拂袖归众。师曰。新兴教今日失利。便归方丈。令人请宗至。谓曰。适来错。祗对一转语。人天众前。何不礼拜。盖覆却。宗曰。大丈夫膝下有黄金。争肯礼拜。无眼长老。师曰。我别有语在。宗乃理前语。至未在更道处。师曰。我有三十棒。寄你打。雪窦宗。乃礼拜。
释体谦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兴福篇
体谦。永嘉人。苦行僧也。外形体。耐饥寒。喜为难事。入庐山住静。刀耕火种数年。后下山云游。至筠州。为众信拥留曰。和尚安往。新街大缘。惟师圣人。金口而木舌。众生之愿也。师忻然应命曰。此吾事耳。自某年始募。至某年工毕。而筠州新街成。运至虚无物之心。行极苦难成之行。德感如呼。缘归若响。总计募金钱一千万。召工凿山陶土。得石与砖。若干千万。砌成大道北断于江。其南西缭于阛阓。凡若干万尺。横渠暗窦。为桥以通之。凡若干所。喜舍之士。以道计者。自五百尺至百尺。凡若干人。以钱计者。自三十万至一万。凡若干人。一万而下不可胜计。所得钱不以纤毫自私。皆寄某氏之帑。朱出墨入。悉某氏主之。麻衣草履。以董重役。暮宿甄舍。饥食于施者家。余襄公南征。见师于马首。为记其事曰。彼上人者。弊衣粝食。苦其行而外其利。又能得开信同心。成此利益。使夫趋官曹游旅肆者。出泥滓入清净之境。真奉佛事。励戒行而好方便者也。志之无愧词。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天游,俗姓郑,成都(今属四川)人。出世云盖寺,次迁隆兴府云岩寺。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文准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五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成都人,俗姓郑,号典牛。幼习儒业。试郡庠,复试梓州,皆予贡籍。寻于庐山出家。参湛堂于泐潭,脱然得悟。居隆兴府云岩寺,说法有湛堂之风。后庵于武宁,终身不出。年近百岁示寂。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天游自号典牛。成都郑氏子也。幼业儒。颖俊逸伦侪辈推重。初试郡庠复试梓州。二处皆与贡籍。惧不敢承。遂窜名出关。适会王山谷西还。见其风骨不凡谈论超卓。邀其同舟。策往庐山削发。不易旧名。首参死心不契。依湛堂准于泐潭。一日湛堂普说曰。诸人苦苦就准上座觅佛法。遂拊膝曰。会么雪上加霜。又拊膝曰。若也不会岂不见乾峰示众曰。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师闻脱然悟入。出世于云盖。迁灵岩说法大有湛堂之风。尝和忠道者牧牛颂曰。两角指天。四脚著地。拽断鼻绳。牧甚屎屁。张无尽见之甚为击节。因退云岩过庐山。而栖贤主者意不欲纳。乃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质库中典牛耶。师闻述偈曰。质库何曾解典牛。秖缘价重实难酬。想君本领无多子。毕竟难禁这一头。竟去庵于武宁。匾曰典牛。则终其身不出。年近百岁而告寂焉。径山涂毒见时九十三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天游,字典牛,成都郑氏子也。幼习儒业,颖俊逸伦,侪辈推重。初试郡庠,复试梓州二处,皆与贡籍,惧不敢承。遂窜名出关,适王山谷西还,见其风骨不凡,谈论超卓,邀与同舟,策往庐山削发,不易旧名。首参死心不契,依湛堂准于泐潭。一日,湛堂普说曰:“诸人苦苦,就准上座觅佛法?”遂拊膝曰:“会么?雪上加霜。”又拊膝曰:“若也不会,岂不见乾峰示众曰: ‘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天游闻之,脱然悟入。出世于云盖,迁云岩,说法有湛堂之风。尝和忠道者牧牛颂曰:“两角指天,四脚著地,拽断鼻绳,牧甚屎屁。”张无尽见之,甚为击节。因退云岩,过庐山,而栖贤主者意不欲纳,乃故曰:“老老大大,正是质库中典牛耶?”天游遂述偈曰:“质库何曾解典牛,秪缘价重实难酬。想君本领无多子,毕竟难禁这一头。”竟去,庵于武宁,匾曰“典牛”。则终其身不出,年近百岁而告寂焉。径山涂毒,见时九十三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通慧,青原下九世,清凉益禅师法嗣,称敬遵通慧禅师。住台州(今浙江临海)般若寺。事见《五灯会元》卷一○。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通慧。汴人。姓张氏。俗名文。祝发隶白云寺。寺主命掌厕。厕有盥盆。有市鲜者。沃于盆。慧怒偶击之。仆地死。惧奔华州总持寺。久之。为寺长老。德行有声。忽曰。三十年前。一段公案。今日当了。众问其故。曰。日午自见。遂趺坐以待。时张魏公浚。提兵至关中。一卒持弓矢入法堂。睁目视慧。将射之。慧笑曰。老僧相候久矣。卒曰。一见即欲相害。不知何雠。慧语以故。卒悟曰。冤冤相报何时了。劫劫相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如今立地往西天视之。已立化矣。慧即索笔。书偈云。三十年前飘荡。作下这般模样。谁知今日相逢。了却向时魔障。书毕。泊然而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通理,住江州东林寺。为青原下十四世,天封子归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王大夫,遗其名,卫州(今河南卫辉)人。以丧偶厌世相,遂参元丰。为青原下十三世,元丰满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惟凤,青城(今四川灌县)人(《清波杂志》卷一一)。号持正。九僧之一。有《风雅拾翠图》(《圣宋九僧诗·惟凤》条下),已佚。今录诗十五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惟简,住婺州承天寺。泐潭澄禅师法嗣,为青原下十世。《五灯会元》卷一五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三
惟净,南唐吉王李从谦之子,李煜从子。幼时入经院习梵字,解五竺国梵语。太宗时度为僧,与法护同译新来诸经,任译经鸿胪少卿,赐号光梵大师。庆历中朝廷百度例务减省,知言者必乞罢译经,遂预奏乞罢。见《湘山野录》卷上,《补续高僧传》卷一。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法护。中天竺国人。景德改元。赍梵筴入京。赐紫衣束帛。馆于传法院。时天息灾法贤。相继迁逝。虽译事不𥨊。而司南乏人。佥议非法护不可。遂被诏补其处。仍敕光梵大师惟净试光禄卿。同预译经。参政赵安仁等润文。礼数有加。译佛吉祥等经二百馀卷。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合经律论。共成四百十三卷。净与秘书监扬亿编次。又与安仁等。编修大藏经录。凡二十一卷。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宸裁序文。置于录首。仁宗即位。净与翰林学士夏竦。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净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赐名天圣释教录。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南海驻辇国遣使。进金叶梵经。诏法护译之。御制译经颂为赐。至和元年。敕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三藏法护。戒德高胜。可特赐六字师号。曰普明慈觉传梵大师。是时。译场久开。润文官。非位德并隆者。不得参预。如吕夷简宋绶。如富弼文彦博韩琦。皆以宰臣入选。弘阐之盛。古所未有。况梵本甚富。不容尽翻。夷简绶奉诏。续修法宝录。自祥符至景祐。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至是。净上言。西土进经。新旧万轴。鸿胪之设。有费廪禄。欲乞停罢。中丞孔辅道。亦以为言。上出净疏示之。谕以先朝盛典。不可辄废。译虽不停。自是势亦少缓。不似如前之锐也。至徽宗大观中。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即击磬以觉嘉州定僧者。与译语。仁义笔受。宗正南游江浙。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护终于嘉祐三年。净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又同时与法护共译事者,有惟净绍德。惟净姓李氏,江南李煜之从子,太平兴国八年,奏选童子五十人学梵字,诏高品、王文寿典选政,以净等充选引见,令入经院受学。净天资颖妙,冠绝流辈,口授梵章,便解文义,岁馀度为僧,与护同译新来诸经。所译《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即《大宝积第三金刚力士会》同本异译,分作二十五品,《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十八卷,即《大集经海慧菩萨品第五》也。又译《大乘中观释论》九卷。赐以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号为光梵大师。仁宗庆历三年,净见执政裁省译经之务,因自奏疏,乞罢,敕曰:“三圣崇奉,朕何敢罢?且琛贡所入皆异域文字,非鸿胪谁识不凡?”未几,御史中丞孔道辅等果乞罢译馆,仁宗以净疏示之,其议遂止。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惟茂,吴(今江苏苏州)人。住天台山。事见《容斋三笔》卷一二。
释惟善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三
禅师名惟善。不知何许人。住荆南福昌寺。嗣明教宽禅师。为人敬严。秘重法道。初住持时。屋庐十馀间。残僧数辈。善晨香夕灯。升座说法。如临千众。禅林受用。所宜有者。咸修备之。客至肃然加敬。十馀年而衲子方集。至百许人。善见来者。必勘验之。有僧才入方丈。画有圆相呈善。善喝曰。遮野狐精。其僧便作掷势。以脚拶之三。善曰蒿箭子。其僧礼拜。善便打。又问僧。近离甚么处。对曰。大别。曰。在大别。多少时。对曰。三年。曰。水牯使什么人作对。曰。不曾触他一粒米。曰。二时吃个什么。僧无语。善便打。又问僧。近离甚么处。对曰。安州。曰。什么物与么来也。对曰。请师辩著。曰。驴前马后汉。僧喝之。曰。驴前马后汉。又恶发作么。僧又喝。善便打。僧无语。善喝云。遮瞎驴。打杀一万个。有甚罪过。参堂去。有僧自号映达磨。才入方丈。提起坐具曰。展即遍周法界。不展即宾主不分。展即是。不展即是。善曰。汝平地吃交了也。映曰。明眼尊宿。果然有在。善便打。映曰。夺拄杖打倒和尚。莫言不道。善曰。棺木里瞠眼汉。且坐吃茶。茶罢映前白曰。适来容易触忤和尚。善曰。两重公案。罪不重科。便喝去之。又问僧。近离什么处。对曰承天。曰不涉途程。道将一句来。僧喝之。善便打。僧以坐具作摵势。善笑曰。丧车后掉药囊。又问俗士年多少。曰四十四。善曰。添一减一是多少。其人无对。善便打。乃自代云适来犹记得。问超山主。名什么。对曰。与和尚同名。善曰。回互不回互。对曰。不回互。善便打。又问僧。什么处来。对曰。远离两浙。近离鼎州。曰夏在什么处。曰德山。曰武陵溪畔。道将一句来。僧无语。乃自代曰。水到渠成。又问僧。什么处来。对曰。复州。曰什么物与么来。对曰。请和尚试辩看。曰礼拜著。僧曰喏。善曰自领出去。三门外与汝二十棒。善机锋峻。不可婴。诸方畏服法席。追还云门之风。南禅师尝曰。我与翠岩悦。在福昌时。适病寒。服药出汗。悦从禅侣遍借被。咸无焉。有纸衾者。皆以衰老。亦可数。悦太息曰。善公本色作家也。 赞曰。明教在云门。一日闻白槌曰。请师宽充典座。明教翻筋斗出众。曰。云门禅属我矣。及住持。尝自外归。首座问曰。游山不易。明教举拄杖曰。全得渠力。首座夺之。即随倒卧。首座掖起度与拄杖。明教便打曰。向道全得渠力。余尝想见其人。今观善公施为。真克家子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惟善。不知何许人。住荆南福昌寺。嗣明教宽禅师。为人敬严。秘重法道。初住持时。屋庐十馀间。残僧数辈。师晨香夕灯。升座说法。如临千众。禅林受用。所宜有者。咸修备之。客至肃然加敬。十馀年而衲子方集。至百许人。师见来者。必勘验之。有僧自号映达摩。才入方丈。提起坐具曰。展即遍周法界。不展即宾主不分。展即是。不展即是。师曰。汝平地吃交了也。映曰。明眼尊宿。果然有在。师便打。映曰。夺柱杖打倒和尚莫言不道。师曰。棺木里瞠眼汉。且坐吃茶。茶罢。映前白曰。适来容易触忤和尚。师曰。两重公案喝出。又问僧近离何处。曰承天。曰不涉途程道将一句来。僧喝之。师便打。僧以坐具作摵势。师笑曰。丧车后掉药囊。又问。俗士年多少。曰四十四。师曰。添一减一是多少。其人无对。师自代云。适来犹记得。又问。僧何处来。曰德山。曰武陵溪畔。道将一句来。僧无语。乃自代曰。水到渠成。师机锋峻不可婴。诸方畏服。法席追还云门之风南禅。师尝曰。我与翠岩悦。在福昌时。适病寒。服药出汗。悦从禅侣遍借被。咸无焉。有纸衾者。皆以衰老亦可数。悦太息曰。善公本色作家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惟胜。潼川罗氏子。得法于黄龙南公。然未见公时。已大悟。特就印之而已。时黄檗席久虚。瑞州太守委黄龙。择主法。黄龙挝鼓集众。垂语曰。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道得者住黄檗。众寂然。胜出众曰。猛虎当路坐。黄龙大悦。遂以应命。道风大震。名播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