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92,分360页显示 上一页 143 144 145 146 147 149 150 151 152 下一页
释全宰( 沈 )
僧智朗( 黄 )
僧神禄
僧智晖( 智晖 高 )
僧令宗
僧若讷
僧晓峦(别称 楚峦 )
僧道常(世称 关南和尚 )
僧景岑( 招贤大师 )
僧普化
僧云容
僧志勤(世称 灵云和尚 )
僧遵诲( 李 真行大师 )
释道简( 道简 号 安乐树神 )
其它辞典(续上)
僧灵照(别称 照布衲 世称 齐云和尚 真觉大师 )释全宰( 沈 )
僧智朗( 黄 )
僧神禄
僧智晖( 智晖 高 )
僧令宗
僧若讷
僧晓峦(别称 楚峦 )
僧道常(世称 关南和尚 )
僧景岑( 招贤大师 )
僧普化
僧云容
僧志勤(世称 灵云和尚 )
僧遵诲( 李 真行大师 )
释道简( 道简 号 安乐树神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0—947 【介绍】: 五代时高丽国人。唐末游闽越,依雪峰义存得禅法。时称照布衲。初住婺州齐云山,世称齐云和尚。次居越州镜清院,徙居龙兴寺。后住杭州报慈院。吴越王钱弘佐请住龙华寺,赐号真觉大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0—947 高丽国(今朝鲜北部)人。唐末游闽越之间,从雪峰义存得禅法。时称为照布衲。初住婺州齐云山,世称齐云和尚。次住越州镜清院,徙居龙兴寺。后住杭州报慈院。吴越王钱弘佐请住龙华寺,赐号真觉大师。《祖堂集》卷一一、《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有传。《祖堂集》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高丽人。入中国。得心法于雪峰。不惮寒暑。服勤众务。丛林畏敬之。称照布纳始住婺之齐云山。次迁越之镜清院。又迁杭之报慈寺。照在齐云时。上堂。良久。忽举手视其众曰。乞取些子。乞取些子。僧问。灵山会。上法法相传。未审齐云将何分付。答不可为汝荒却齐云也。 在镜清时。僧问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未审什么人传。得。答千圣也疑我。问莫便是传否。答晋帝斩嵇康。 在报慈时。僧问菩提树下。度众生。如何是菩提树。答大似苦练树。问为什么似苦练树。答素非良马。何劳鞭影。后吴越忠献王。迎金华傅翕大士灵骨道具。于元帅府供养。仍造龙华寺。树塔以寘之。命付住持。终迁塔大慈山。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钱唐沈氏子。幼依径山法济大师薙落。既受具。即行头陀。以禅观期證悟。及游方卒得指于石。霜诸公之室。后入天台居暗岩阅二十年。操履益笃。而闻望寝著。木精石魅。皆为执役。天成五年。归老于径山而终焉。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释全宰。姓沈氏。钱塘人也。孩抱之间不喜荤血。其母累睹善徵。劝投径山法济大师削染。及修禅观亭亭高竦不杂风尘。慕十二头陀以饰其行。谚曰宰道者焉。迨乎诸方参请。得石霜禅师印證密加保任。入天台山闇岩。以永其志也。伊岩与寒山子所隐对峙。皆魑魅木怪所丛萃其间。宰之居也二十馀年。恶鸟革音山精让窟。其出入经行鬼神执役。或扫其路或侍其旁。或代汲泉或供采果。时时人见宰未尝言。后天成五年径山禅侣往迎归镇国院居。终于出家本院焉。神僧传·卷第九
释全宰。俗姓沈氏。钱唐人也。孩抱之间不喜荤血。其母累睹善徵。劝投径山法济大师削染。及修禅观亭亭高竦不杂风尘。慕十二头陀以饰其行。谚曰。宰道者焉。迨乎诸方参请。得石霜禅师印證密加保任。入天台山闇岩。以永其志也。伊岩与寒山子所隐对峙。皆魑魅木怪所丛萃其间。宰之居也。二十馀年。恶鸟革音山精让窟。出入经行鬼神执役。或扫其路。或侍其傍。或代汲泉。或供菜果。时时人见宰未尝言后终于镇国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1—947 【介绍】: 唐末五代时僧。单州城武人。俗姓黄。于曹州扈通院出家,师事行满。习《四分律》、《净名经》,俱臻妙境。南游至衡阳,居南岳般若寺,行胎息术。复谒洞山良价、雪峰义存,请问禅训。归本院,化俗四十余年,卒。(《宋高僧传》卷二八》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单州城武黄氏子。母刘尝梦。沙门数人圆坐为说法。及寤声犹历然在耳。遂妊。朗生而简洁淳静。弗嗜华靡。蚤岁依曹州扈通院行满剃染。即习四分净名经律。粗得其绪。叹曰。谓之出俗。而顾有所滞。岂予志哉。因拥钵南迈。至衡阳阅藏于岳之般若寺。抵洞山登雪峰。佛乘祖印。与此心合。然后归开导乡里。四十馀年。开运之季丁未十一月二十三日卒。春秋七十七。法腊五十三。火葬收舍利起塔。大名府少尹李铉文其碑。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智朗。姓黄氏。单州城武人也。母刘氏梦数桑门圆坐为刘说法。历然在耳。遂妊朗焉。及生暨长。婉有僧之习气。淳靖简洁。苦辞亲出家。往曹州扈通院事行满师。供给惟谨。洎乎剃染成大比丘。学四分律净名经。俱登阃阈。且曰。出俗之者何滞方守株。不能脱羁解绊乎。于广博知见无所堪能。乃携瓶钵南极衡阳。登岳栖般若寺。行胎息术而览藏经。事讫入闽岭。曾无伴侣形影相吊。逢猛兽者数四。皆欲呀口垂噬。又蹑步徐去矣。见洞山雪峰二祖师决了禅训。有请问者随答如飞。盖了达无絓矣。后旋本院。信向如归。而四事供僧罔闻閒隙。四十馀龄役已无倦。以晋末丁未岁十一月二十三日迁灭。于时白衣饮痛缁流茹伤。兽失猛以哀嗥。鸟停飞而宛转。或曰。爱河苦海谁拯溺邪。春秋七十七。法腊五十三。火葬收舍利起塔于院。朗为释子衣物誓不经女人之手。浣濯不役徒弟。檀施之物像宝未省互用。盖以初律后禅陶冶神用之故也。大名府少尹李铉为碑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咸秦人,俗姓高。弱冠登戒。后梁太祖乾化四年至洛阳,创温室以资洗濯。好游历,精吟咏,工丹青。有《五溪烟景图》。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3—956 俗姓高,咸秦(今陕西咸阳一带)人。初于终南圭峰出家。后历游庐山、衡山等地,至高安,师白水本仁。北归后,住洛阳中滩浴院。后梁太祖开平五年(911)归圭峰旧居。后于峰顶创寺院,历45年,度弟子1500人,撰歌颂1000余首。《景德传灯录》卷二〇、《宋高僧传》卷二八有传。《景德传灯录》收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禅林僧宝传·卷第十
禅师名智晖。咸秦人。生高氏。童稚时。至精舍。辄留止如家。圭峰温禅师。见而异之。为剃发。年二十。受满足戒。师事高安白水本仁禅师。十年而还洛京。爱中滩佳山水。创屋以居。号温室院。日以施水给药为事。人莫能浅深之。梁开平五年。忽欲还圭峰。山行翛然深往。坐岩石间。如常寝处。顾见磨衲数珠。铜瓶棕笠。藏石壁间。触之即坏。敛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就其处建寺。以酬夙心。方薙草。有祥云出众峰间。遂名曰重云。虎豹引去。有龙湫。险恶不可犯。晖督役。夷塞之。以为路。龙亦移他处。但见云雷随之。后唐明宗闻而佳之。赐额曰长兴。住持馀四十年。节度使王彦超微时。尝从晖游。欲为沙门。晖熟视曰。汝世缘深。当为我家垣墙。彦超后果镇永兴。申弟子之礼。周显德三年夏。诣永兴与彦超别。嘱以护法。彦超泣曰。公遂忍弃弟子乎。晖笑曰。借千年亦一别耳。七月二十四日书偈一首曰。我有一间舍。父母为修盖。住来八十年。近来觉损坏。早拟移别处。事涉有憎爱。待他摧毁时。彼此无妨碍。乃跏趺而化。阅世八十有四。坐六十有四夏。初晖居中滩。有病比丘。为众恶弃之。比丘哀曰。我以夙业白癞。师能为我洗摩。晖为之无难色。俄有神光异香。方讶之。忽失所在。归视疮痂。亦皆异香也。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高氏。咸阳人。少从圭峰温禅师剃䰂。年二十。乃受具。学律习禅。博揽藏教。然尤工于翰墨吟咏。且效僧珍道芬。六法作画。物像生动。若其济众之心。盖出天禀。固非勉强而行者。梁乾化四年。自江表来京邑。历观诸刹。以为所须皆备。而独于浴室。似有缺典。于是相攸洛汭。治屋若干楹。购山给薪。凿沼储水。轮汲而槽受。其汤之富未易。言则瓶锡之侣。冠簪之伦。搢绅先生之流。其至者。日不暇给。而脱履则木写承足。卸衣则枲裙障身。五日一开。开凡七十有二而岁周矣。其所浴。殆数万人不啻。又辟浴圣室于西庑。以象十六应真。其内中则观自在堂也。侍即扬凝式笃重晖为作碑颂德。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智晖。姓高氏。咸秦人也。权舆总角萌离俗之心。不狎童游动循天分。欻遇圭峰温禅师。气貌瑰伟虚心体道。趋其门者淑慝旌别矣。谓晖曰。子实材器多能之士也。请祈摄受。二十登戒。风骨耸拔好尚且奇。山中阒然曾无他事。唯钩索藏教禅律亘通日。诵百千言义味随嚼。闻佛许一时外学。颇精吟咏得骚推之体。翰墨工外小笔尤嘉。粉壁兴酣云山在掌。恒言。吾慕僧珍道芬之六法。恨不与同时。对壁连图各成物象之生动也。然真放达之士哉。或振锡而游纵观山水。或蹑屩而至历览市朝。意住则留兴尽而去。或东林入社。或南岳经行。悟宗旨于曹溪。宁劳一宿。访神仙于阮洞。拟到三清。事以志求时无虚度。此外采药于山谷。救病于旅僧。惟切利他心无别务。洎梁乾化四年。自江表来于帝京。顾诸梵宫无所不备。唯温室洗雪尘垢事有阙焉。居于洛洲凿户为室。界南北岸葺数亩之宫。示以标榜。召其乐福业者占之。未期渐构欲闰皆周。浴具僧坊奂焉有序。由是洛城缁伍道观上流。至者如归。来者无阻每以合朔后五日一开洗涤。曾无间然。一岁则七十有馀会矣。一浴则远近都集三二千僧矣。晖躬执役未尝言倦。又以木舄承足。枲麻缝衣。彼迦叶波相去几何哉。其或供僧向暇吟咏。馀闲则命笔墨也。缅想嘉陵碧浪太华莲峰。凝神邈然得趣乃作。五溪烟景四壁寒林。移在目前。暑天凛冽矣。加复运思奇巧造轮汲水神速无比复构应真浴室。西庑中十六形像并观自在堂。弥年完备。时杨侍郎凝式致政。佯狂号杨风子者而笃重晖为作碑颂德。莫测所终。神僧传·卷第九
释智晖。咸秦人。姓高氏。童稚时至精舍辄留止如家。圭峰温禅师见而异之为剃发。年二十受满足戒。师事高安白水本仁禅师十年。而还洛京。爱中滩佳山水创屋以居。号温室院。日以施水给药为事。人莫能浅深之。梁开平五年忽欲造圭峰山行。翛然深往坐岩石间如常寝处。顾见磨衲数珠铜缸棕笠。藏石壁间。触之即坏。敛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就其处建寺以酬夙心。方薙草有祥云出众峰间。遂名曰重云。虎豹引去。有龙湫险恶不可犯。晖督役夷塞之以为路。龙以移他处。但见云雷随之。后唐明宗闻而佳之。赐额曰长兴。住持四十馀年。节度使王彦超微时。尝从晖游欲为沙门。晖熟视曰。汝世缘深当为我家垣墙。彦超后果镇永兴申弟子之礼。周显德三年夏诣永兴。与彦超别嘱以护法。彦超泣曰。公遂忍弃弟子乎。晖笑曰。借千年亦一别耳。七月二十四日书偈一首。乃加趺而化。阅世八十有四。坐六十有四夏。初晖居中滩。有病比丘为众恶弃之。比丘哀曰。我以宿业白癞。师能为我洗摩。晖为之无难色。俄有神光异香。方讶之。忽失所在归视疮痂亦皆异香也。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重云禅师智晖。生咸秦高氏。总角时。即好游佛寺。喜动颜色。自誓出家。年二十受满足戒。印心于白水仁禅师。因爱中滩山水。创屋居之。号温室院。日以施水给药为事。有比丘患白癞。众恶之。师引归。日夕与摩洗。久之。忽神光异香焕发。失僧所在。视疮痂皆异香也。梁开平中。思故山。乃还终南圭峰。于是翛然深往。独步岩石。徘徊顾望。忽见磨纳数珠铜瓶棕笠。在石壁间。触之即坏。宛如常寝处。遂恍然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就其处建寺。以酬昔因。方薙草有祥云。出众峰间。遂名重云。虎豹引去。有龙湫险恶不可犯。师夷之为路。龙亦去之。后唐明宗。闻而嘉叹。赐额曰长兴。住持四十馀年。接引后学。老而无倦。节度使王彦超。微时尝从晖游。愿为沙门。晖曰。汝世缘深。当为吾家垣墙。彦超后果镇永兴。于是益敬师。周显德三年夏。诣别彦超。嘱以山门事。初秋体尚无恙。忽说偈曰。我有一间舍。父母为修盖。住来八十年。近来觉损坏。早拟移他处。事涉有憎爱。待他摧毁时。彼此无相碍。乃加趺而化。阅世八十有四。腊六十四。塔于本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后蜀僧。工画山水人物、佛像天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中晚唐之际禅僧。嗣盘山宝积,住镇州。与临济义玄有过从。《宋高僧传》卷二〇、《景德传灯录》卷一〇有传。后书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出家事盘山宝积禅师。得教外别传之指。及盘山示寂。乃持一铎。于北地行化。或城市。或山林。见人则以铎从耳边振之。而唱曰。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方八面来连架打。时义玄禅师方居真定之临济院。使人捉住问曰。总不与么来时如何。化乃拓开其人云。来日大悲院里有斋。济闻之曰。我从来疑著者汉。 一日临济择菜次。化吃生菜。济曰。者汉大似一头驴。化作驴鸣。 化见马步使喝道出。化亦喝道。且作相朴势于马步使前。使令打五棒。化云。似即似。是即不是。使云。我打得你便休。说甚是不是。 化于阛阓间振铎唱云。觅个去处不可得。时道吾遇之。把住云。你拟向什么处去。化云汝从什么处来。道吾无语。化掣手便去。 一日入临济院。济云贼贼。化亦云贼贼。同入僧堂。济指圣僧问云。是凡是圣。化云是圣。济云作者个语话。化骤撼铎唱云。河阳新妇子。木塔老婆禅。临济小厕儿。只具一只眼。 将终乃巡街乞求直裰。或施之衣。辄弃去。至临济。合棺施之。则欣然。负之趋。且号曰。明日普化东门死矣。于是闻者相率出东门以送。化曰。今日于青乌经不利。明日当死南门。明日之出南门者。以其诞也。稍益怠。及西门北门。则绝无往者矣。化然后入棺。自盖殓。或知之转以报。四方坌集。集则铎声响空中。渐远渐微耳。众共破棺视之索然。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普化。不知何许人也。秉性殊常且多真率。作为简放言语不拘。躬事盘山积禅师。密密指教深入堂奥。诫令保任。而发狂悖。尝与临济玄公相见。乃对之以之驴鸣。旁侍无不哂笑。直时歌舞或即悲号。人或接之。千变万态略无恒度。一日。擎挟棺木。巡街徇户告辞云。普化明日死去。时视之知不可訾。赵人相率随送出城东门。而扬言曰。今日葬不合青乌。经二日出南门。人亦随送。又曰。明日方吉如是西门北门出而还返。人烦意怠。一旦坐于郊野如入禅定焉。禅宗有著述者。以其发言先觉。排普化为散圣科目中。言非正员也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5—945 【介绍】: 五代时僧。谯郡人,俗姓李。年十一,于亳州开元寺出家。通《法华经》。受戒后,持律无缺。后梁太祖开平二年,住汴州相国寺药师院。历后唐、后晋诸朝,讲经倾动一时,从者甚从,朝廷崇重,赐号真行大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李氏。谯郡人。祖世不仕。母张氏梦神人遗己宝珠而娠。方乳哺。善知人喜愠。稍长至佛宇僧舍。必徘徊顾盻。不忍去。年十一。师事毫城开元寺崇諲律主落发。诵法华经。能覆忆。迨弱冠乃登戒。顷之访道汴洛。禀法华经义于智潜法师。梁开平二年。首阐所业于相国寺之药师院。后唐长兴二年。以疏钞训迪门徒。门徒之升其堂者。馀二十人。晋天福二年。诲习华严义。敷扬于五台。以继颙大师之武。缁素云萃。因镌经于石。列置殿之三面。以垂永久。又以四年。会僧俗二百四十人。使人诵一卷。总成三部。以周一年。如是二十年。不少间旷。复施食以劝鬼神。发菩提心。上闻诏赐号真行大师。开运二年。正月十六日示疾。右胁称佛名号而逝。寿七十一。腊五十一。门人奉遗命。葬于隋河北之寺庄东原。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遵诲。姓李氏。谯郡人也。祖世不仕。母张氏梦神人授己宝珠乃有娠焉。生且奇异。乳哺之时善认人之喜愠。弥长见寺观必任步迟回顾盻不舍。年甫十一礼亳城开元寺崇諲律主为师范矣。诵法华经二周毕部。由是勤于学问。殆登弱冠受于戒律。持彼律仪确乎转石。寻师西洛问道梁园。初于智潜法师传法华经讲。精义入神雌黄满口。梁开平二年戊辰岁止相国寺药师院。首讲所业。至后唐长兴二年辛卯岁门徒相续请其训导。已周一十九遍。升其堂者二十馀人。洎天福二年。有五台山继颙大师精达华严大经。躬入东京进晋祖降圣节功德。诲仰颙师辩浪经江。下风趋附乃允讲宣。诲善下百川蔚成藏海矣。梁宋之间以颙罢唱。请诲敷扬。𢈈匝虚堂缁素云萃。募四众镌石壁华严经一部于讲殿三面焉。嗟其油素易罹炎上之灾。刻此贞珉宁患白蟫之食。工未告终所施已足。又召僧俗人各念一卷。得二百四十人成三部。四季建经会。近二十年更无间旷。复别施鬼神水陆法食。皆劝励庄严菩提心行矣。朝廷崇重旌表其功。赐号真行大师。开运二年乙巳岁正月十六日示疾。策杖教诫门弟子讫。右胁而卧。口诵佛名斯须长逝矣。享寿七十一。法腊五十一。门生奉遗旨葬于随河之北寺庄东原也。次有杭州龙华寺释彦求姓叶氏。缙云人也。梁贞明中纳戒。造景霄律席迥见毗尼秘邃。方将传讲。俄悟呇婆罗汉。反求坚固法。乃游闽岭得长庆禅师心决。回浙受丹丘人请居六通院。其道望惟馨与夫申椒菌桂。争其芬烈矣。汉南国王钱氏钦其高行。命住功臣院。末归州治龙华寺。聚徒开演。求好营众事。务必身先。唯以利人为急受施必归常住。房无关键笥无扃鐍。不容尼众礼谒。不苟声势。常属度戒四远人聚。日供累千僧食。未尝告匮。言前后计饭钜万人焉。宋建隆中终于住寺云。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九
禅师名道简。其先范阳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闲静寡言。童子剃落。受满分戒。遍游丛席。造云居。谒膺禅师。膺与语连三日。大奇之。而诫令。刻苦事众。于是简躬探井臼。司樵㸑。遍掌寺务。不妨商略古今。众莫有知者。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灵甚。膺公住三峰时受服役。既来云居。神亦从至。舍于枯树之下。而树茂。号安乐树神。属膺将顺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讳。谁可继者。曰堂中简。主事僧意不在简。谓令拣选。可当说法者。佥曰第二座可。然且摄礼。先请简。简岂敢当也。既申请。简无所辞让。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摄众演法自如。主事僧大沮。简知之。一夕遁去。安乐树神者号泣。诘旦众追至麦庄。悔过迎归。闻空中连呼。曰和尚来也。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曰随处得自在。问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曰是。曰为什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曰他不争人我。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曰问这赤头汉作么。问横身盖覆时如何。曰还盖得么。问蛇子为什么吞却蛇。师曰。在理何伤。问诸佛道不得处。和尚还道得么。曰汝道。什么处诸圣道不得。问路逢猛虎时如何。曰千人万人不逢。偏汝便逢。问独宿孤峰时如何。曰闲著七间僧堂不宿。阿谁教汝孤峰独宿。问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里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迥绝孤危。似汝闺閤中软暖么。又问。丛林多好论。尊贵边事如何。曰要汝知大唐天子不书断。会么。简契悟精深。履践明验。而对机应物。度越格量。天下宗之。师寿八十馀。无疾而化。庐州帅张崇为建塔于本山。 赞曰。大阳明安。尝疏药山之语曰。高高山上标不出。深深海底藏不没。其儿孙遵承之。以为妙得其旨。及闻云居之言。则如真虎踞地而吼。百兽震恐。乃悟明安所示。盖裴旻之虎也。予为作偈曰。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道人行立处。尘世有谁争。无间功不立。渠侬尊贵生。詶君颠倒欲。枯木一枝荣。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禅师道简。其先范阳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闲静寡言。童子剃发。受满分戒。遍游丛席。造云居谒膺禅师。膺与语连三日。大奇之。戒令刻苦事众。遂躬操井臼。司樵爨。遍掌寺务。不妨商略古今。众莫有知者。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灵甚。膺公往三峰。时受服役。既来云居。神亦从至。舍于枯树下。树茂。号安乐树神。属膺将顺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讳。谁可继者。曰。堂中简。主事僧。意不在简。谓令拣选可当说法者。佥曰。第二座可然。且摄礼先请简。简岂敢当也。既申请。简无所辞让。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摄众演法自如。主事僧大沮。师知之。一夕遁去。安乐树神号泣。诘旦众追至麦庄。悔过迎归。闻空中连呼。曰和尚来也。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曰。随处得自在。问维摩岂不是金粟如来。曰是。曰。为甚么却在释迦会下听法。曰。他不争人我。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曰。问这赤头汉作么。问横身盖覆时如何。曰。还盖得么。问蛇子什么吞却蛇师。曰。在理何伤。问。诸佛道不得处。和尚还道得么。曰。汝道什么处道不得。问。路逢猛虎时如何。曰。千人万人不逢。偏汝便逢。问。独宿孤峰时如何。曰。闲著七间堂。谁教汝孤峰独宿。问。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里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迥绝孤危。似汝闺阁中软暖么。又问。丛林多好论尊贵边事如何。曰。要汝知大唐天子。不会书断会么。简契悟精深。履践明验。而对机应物。度越凡量。天下宗之。寿八十馀。无疾而化。庐州帅张崇。为建塔本山。 系曰。有同安丕禅师者。与师同为膺公嫡嗣。难兄弟也。丕之嗣曰同安志。志之嗣曰梁山缘观。自丕。自观。皆失考生。缘不及传。观之子。则为大阳玄矣。别具膺公。见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