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92,分360页显示 上一页 132 133 134 135 136 138 139 140 141 下一页
僧玄畅(字 申之 陈 法宝 )
僧玲幽
僧清闲
释罗僧
释亡名(号 中梁山、上座 )
僧利踪( 周 世称 神力子湖和尚 )
僧常达(字 文举 顾 )
僧文鉴
僧义叶
僧元础
僧元孚
释法普( 潘 宝智大师 )
释全植( 芮 )
僧善会( 廖 世称 夹山和尚 传明大师 )
其它辞典(续上)
释藏廙( 程 )僧玄畅(字 申之 陈 法宝 )
僧玲幽
僧清闲
释罗僧
释亡名(号 中梁山、上座 )
僧利踪( 周 世称 神力子湖和尚 )
僧常达(字 文举 顾 )
僧文鉴
僧义叶
僧元础
僧元孚
释法普( 潘 宝智大师 )
释全植( 芮 )
僧善会( 廖 世称 夹山和尚 传明大师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程氏。衢州信安人。蚤岁志求出家。元和中。诣长沙岳麓寺。依灵智律师落发。长庆三年。登具戒于武陵开元寺智总律师所。语同业曰。教门繁广难寻。然有总门而不探讨。是可谓智乎。于是游湘潭。登龙牙山。遇马素弟子。方说法山中。一日语廙曰。蕴界不真。有生非我。子之正本。当何所名。复从谁得。廙于言下领悟。未几。避会昌之祸于乡里之柯山。大中六年。郡牧崔公寿。别于郡之龙兴寺。构禅室以居之。阅数年至嘉禾。众留居至德伽蓝。崔公钧守姑苏。久闻廙名。邀居南禅院。咸通八年。浙西廉使周公宝。命居招隐寺。秋反嘉禾永安寺。盖信士吕京。舍别墅以造者。乾符中。盗冠充斥。廙曰盗终不至此。后果然。五年十月十二日。安坐而化。弟子号哭。乃复苏。明年三月望前。遍别众以逝。寿八十三。腊五十六。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藏廙俗姓程。衢州信安人也。幼岁神气朗畅貌质魁然。元和中告亲求出家。志不可却。直造长沙岳麓投灵智律师。请事剃染。智师察其强愿不群。乃摄度之。既披法服寻于武陵开元寺智总律师受具足尸罗。当长庆三年也。因听律范旋穷篇聚。语同业曰。教门繁广然有总门。总门之急勿过舍筏。遂遍参禅宗。遇马素门下高足住龙牙山。知廙法器。异日告之曰。蕴界不真佛生非我。子之正本当何所名。复从谁得。廙一言领会千辙同归。龙牙曰。我法眼不蒙掩矣。既遂所求大得安静。却回柯山。盖避会昌之搜扬也。至大中六年。郡牧崔公寿重之。于州龙兴寺别构禅室延居之。数年北至嘉禾。信士归依请留住至德伽蓝。又往姑苏。时崔公钧作守此郡。闻廙名久。请居南禅院。咸通八年浙西廉使周公宝。命住招隐寺。其年秋却返嘉禾。信士吕京舍别墅造今永安院。时乾符中群寇纷纭禅侣分散。廙曰。盗终不至此。及期寇从别道行。果无所损。其先见如此。五年十月十二日。满院阴云雉鸣乌噪。安坐而化。弟子号哭却稣。至六年三月中辰前。别众后终。享年八十二。僧腊五十六。时澹交为廙作真赞。至乾宁中僧神赞进状乞追谥号塔名。名士吴重裕书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7—875 【介绍】: 唐僧。宣城人,字申之。俗姓陈。年二十往福州兜率戒坛受具足戒。后游长安,受三学大德,益广见闻。武宗会昌中废教,畅上表论谏,并撰《历代帝王录》。奏上弗听。宣宗大中中入内讲道,赐紫。懿宗赐号法宝。有《显正记》等。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申之。宣城陈氏子也。甫九龄。即依泾县水西寺之清逸上人。教授经法。年十九。获薙落。满岁受具于福州兜率戒坛。尤知究习律藏。越中之游厌足异闻。乃趋京师西明寺从慧正师。遍讨律师宣公行道胜迹。遂受三学大德之职。会昌废教。众议宜上表以谏。庶几上听而停罢前诏。于是两街僧录灵宴辩章等。共推畅为首。悉录历代帝王事。进奏弗听。大中初。赐紫伽梨。诏充内外坛大德。咸通间。诏充追福院首领。兼总持寺维那。署上座。脩忏悔法。加佛号一万五千并请以本生心地观经一部八卷。入藏。诏许之。乾符初。赐号曰。法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卒。寿七十九腊五十九。其年四月二十五日。窆于长安县高阳小梁村。四年尚书礼部侍郎崔沆勒文其碑。次颂德。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玄畅。字申之。俗姓陈氏。宣城人也。畅爰在弱龄便持异操。戏则聚沙为塔摘叶为香。年九岁于泾邑水西寺。依清逸上人教授经法。年十九削发。二十岁往福州兜率戒坛受具足戒。听掇律科深得宗旨。新缯细缕一染色佳。而往越中求闻异说。仰京室西明寺有宣律师旧院多藏毗尼教迹。因栖惠正律师法席。自入京华渐萌头角。受京城三学大德益广见闻。方事讲谈遽钟堙厄则会昌废教矣。时京城法侣颇甚徬徨。两街僧录灵宴辩章同推畅为首。上表论谏。遂著历代帝王录。奏而弗听。由是例从俗服。宁弛道情。龙蛇伏蛰而待时。玉石同焚而莫救。殆夫武皇厌代宣宗在天。坏户重开炎岗息炽。畅于大中中凡遇诞辰入内谈论。即赐紫袈裟充内外临坛大德。懿宗钦其宿德蕃锡屡臻。乃奏修加忏悔一万五千佛名经。又奏请本生心地观经一部八卷。皆入藏。畅时充追福院首领。又充总持寺都维那。寻署上座。畅讲律六十座。度法者数千人。撰显正记一十卷科六帖名义图三卷三宝五运三卷。虽祖述旧闻标题新目。义出意表文济时须。乾符中懿宗简自上心。特赐师号曰法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示灭。俗龄七十九僧腊五十九。弟子赐紫惠柔大德师遂宗绍。以其年四月二十五日。窆于长安邑高阳乡小梁村。四年丁酉岁尚书礼部侍郎崔沆与畅交分殊深。著碑述遗迹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罗僧者。蜀圣寺。中得果位人也。尝寝疾于五台山。同会僧人俱不测也。而瞻视之曾无怠慢。将及九旬而病愈。临诀之际曰。深感所苦而烦看视。今遂平复由师之力。我住在剑外九陇郡之茶笼山尔。异日游方无忘相访也。暮岁而至蜀。历访群峰遍讯老樵辈。且曰。未尝闻兹山名。乃叹曰。噫病禅之妄也。将回遇山童曰。某是彼岩之聚沙者。即前导而去。俄睹殿塔俨空房廊环肃。果值昔之卧病者。迎门叙故。日将暮矣。而谓之曰。兹寺非得漏尽通不能至此。尔以我宿缘一谐遘止。言寄宵乎。斯为未可尔。其克勤修證至此胡难。乃命旧童送师归去。其僧回望但见岩壁峭峻杉桧莽苍而已。则开成中也。时悟达国师知玄著传之次。得僧可思尤闲地理。命为玄作他日安茔兆之地。得景丹前峰。其山若雉堞状。虽高低起伏而中砥平。俄有里人耆老曰。古相传云。茶笼山矣。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亡名者。不知何许人也。居褒城西数十里。号中梁山。数峰回负翠碧凝空。处于厥中。行终诡异言语不常。恒见者弗惊。乍亲者可怪。平常酷嗜酒而食肉。粗重公行。又纲任众事且多折中。僧亦畏焉。号为上座。时群缁。伍一皆仿习。唯此无惧。上座察知而兴叹曰。未住净心地何敢逆行。逆行非诸人境界。且世云。金以火试。待吾一日一时试过。开成中忽作大饼招集徒众曰。与汝曹游尸陀林去。盖城外山野多坟冢。人所弃尸于此。故云也。上座踞地舒饼。裹腐烂死尸向口便啖。俊快之状颇嘉。同游诸僧皆掩鼻唾地而走。上座大叫曰。汝等能喂此肉。方可喂他肉也已。自此缁徒警悟化成精苦焉。远近归信。时右仆射柳仲郢任梁府。亲往礼重。终时云年可八九十。真影存于山寺。至今梁益三辅间止呼为兴元上座云。奇踪异迹不少。未极详焉。 系曰。上座始则尔之教矣。后则民胥效矣。曾不知果證之人。逆化于物终作佛事。用警未萌。故若归其实。乃对法论中诸大威德菩萨示现食力住故也。如有妄云得果此例而行。则如何野干鸣拟学师子吼者乎。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1—874 【介绍】: 唐僧。海隅人,俗姓顾,字文举。游学江淮诸胜寺,专讲《南山律钞》,又通《阴符》、《老子》、《庄子》等百家之书。宣宗时居吴郡破山寺。工诗,长于元和体。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1—874 字文举,俗姓顾,海隅人。诗僧。初出家于何阳大福山,后游学江淮诸名刹。谙习佛典,兼通老庄百家之言。武宗灭佛时,退隐山间。宣宗大中间住持苏州破山寺。《宋高僧传》卷一六有传。曾以五言诗效元和体作《青山履道歌》,已逸。今存诗集1卷,收《破山山居八咏》。《全唐诗》收入时,题作《山居八咏》。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字文举。姓顾氏。世居海隅。蚤岁自河阳大福山。游学江淮诸刹。纳戒之馀。专讲南山律钞。兼治涅槃圆音法华止观。涉猎阴符老庄之书。模勒二王之笔迹。后参禅指。颇臻其妙。会武宗惑邪说。废大教。叹曰。我生不辰。有如此者。由是山栖野处。以适其变。宣宗时。佛法荐兴。伽蓝兰若。往往脩举。视乡里尤甚焉。则达畴昔之化然也。太守韦曙加敬慕。咸通十二年。合郡四众。请绍教戒。而达则啸傲坰牧。不入城府。动经数载。虽贵士单事诣门。莫得而见。工诗章。喜唱和。用元和体。著青山履道歌。十五年九月十六日。方卧疾。因绝食七日而逝。寿七十四。腊五十一。门人会清等。奉柩殡于寺东南三百步。既三年。就坟建塔焉。颍川陈言撰铭。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常达。字文举。俗姓顾。海隅人也。发迹何阳大福山。游学江淮诸胜寺。达允迪中和克完戒法。专讲南山律钞。后求涅槃圆音法华止观。复通阴符老庄百家之书。其馀分时之学尽二王之笔迹。后随方参禅诣于宗极。俄属武宗灭法。叹曰。我生不辰不自我后。由是寝默山栖。委裘遁世而无闷焉。宣宗重建法幢荐兴精舍。合境民人皆达之化导。故太守韦曙特加崇重。身不衣缯纩。室唯蒙薜萝。四众知归诸方慕化。其洁白鹤鹭如也。咸通十二年合郭。僧民请绍四众教诲。或游遨坰牧。或啸傲海壖。不出林麓动经数载。虽贵士单车诣门。莫得而见于七五言诗追用元和之体。著青山履道歌。播人唇吻。忽于自恣明辰鸠众于长廊。合掌遂申长别。辞甚刚正。因卧疾不起。绝食七日而逝。实咸通十五年九月十六日也。春秋七十四。僧腊五十一门人会清传郎奉灵柩殡于寺之东南三百步。后年即坟起塔。颖川陈言撰塔铭。邑大夫汝南周思辑为檀信。乾符四年立碑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庐江潘氏子。史不载出家落发之始。元和中。游蕲之黄国。爱其峰峦奇秀。石坛平坦。乃挂锡焉。久之附树蓬茨以容身。忽有人。援藤萝披草莱以至。见普迟回不忍去。普惊问曰。何知而至。曰某于山麓。仰见山巅。紫气盘礴。意必有异人。故至此尔。近远闻之。日益趋附。不数年。其徒殆千数。普屡辞曰。老僧独居。无可利益。君等亦无所匮乏。何相求之酷也。弟子广严卒构钜刹。得其法者。莫知其数。将终集众告曰。吾其去矣。尔曹善住珍重。肉身不坏。因涂缋之。存至今。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法普。姓潘氏。庐江人也。貌古情宽拥败纳观方元和中。因见黄岗山色奇秀其峰巉崒其林郁密中有石坛平坦而高峙。乃放囊挂锡于中班荆。久之寻附树架蓬茨。仅容身而已。未几有人自小径而至见普惊怪。问云。何缘至此。曰某本行山麓。见巅顶腾涨紫气盘纡可爱意此山有尤物。故来耳。谛视普迟回而去。山下行者闻而寻焉。禅学之徒不数年遽盈百数。普却之曰。老僧独居无物利人。君等亦无所乏。由是星居之庵多矣。弟子广严等构成大院。禅客翕如传其法者无算。一日集众辞云。吾其终矣。汝曹善住珍惜。加趺坐胡床而卒。其身不坏散。后以香泥涂缋之。至乾符中重立碑颂云。次洛京华严寺释休静。不知何许人也。属洞山禅道风行。静往造之。抉擿所疑若雷复于本位焉。北返于洛邑开演。因赴内斋。诸名公皆执经讽读。唯静并其徒俱默坐。帝宣问。胡不转经。詶答响应。仍皆属对悦可帝情。寻回平阳示灭。收舍利四处树浮图。敕谥宝智大师。塔号无为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芮。光州人。幼依州之荣光禅寺沙门大智诵习。而卒获薙染。受具后。即游洛阳禅会。洞彻心法。然后结茆于淮之都梁山。以聚徒阐化。既而太守卫文卿迎于治之长寿寺。以便瞻礼。文卿问。将来佛法。隆替若何。植曰。真实之物。振古振今。未尝败坏。有为之法。四相迁流。因当堙厄。君侯翘足可见。此盖预言武宗之毁教也。顷之终。年九十三。门人建塔立碑。会昌四年。甲子九月七日乃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