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124  125  126  127  128  130  131  132  13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道猷
释施护
释契如
释师简( 赵 )
释元恪
释智勤
释蕴仁
释遇臻( 杨 )
释惠崇
释清远( 曹 )
僧省常(造微 颜 )
僧宝安( 夏 )
僧大(镜中 )
僧大智(世称 禅师 )
僧道宏( 龙岩隐者 世称 猫和尚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猷,太宗时奉宣往西域取经,至道元年(九九五)抵沙州(今甘肃敦煌),寄住沙州灵图寺(敦煌遗书北京图书馆收字四号)。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天息灾。北天竺迦湿弥罗国人也。太平兴国中。与乌填曩国三藏施护。至京师。时梵德前后叠来。各献梵筴。集置甚富。上。方锐意翻传。思欲得西来华梵淹贯器业隆善者。为译主。诏于太平兴国寺西。建译经传法院。以须之。先是。有梵德法天者。中天竺国人。妙解五明。深入三藏。初至蒲津。与通梵学沙门法进。译无量经七佛赞。守臣表上之。上览之大悦曰。胜事成矣。与天息灾施护同召见。问佛法大意。对扬称旨。赐紫方袍。并居传法院。赐师号天息灾明教大师。法天传教大师。施护显教大师。令先以所将梵本。各译一经。诏梵学僧法进常谨清沼。笔受缀文。光禄卿杨说。兵部员外郎张洎润文。殿直刘素监护。所须受用。悉从官给。三师述译经仪式上之。且请。译文有与御名庙讳同者。前代不避。若变文回护。恐妨经旨。诏答。佛经用字。宜从正文。庙讳御名。不须回避。未一月新译经成。天息灾上圣佛母经。法天上吉祥持世经。施护上如来庄严经各一卷。诏两街。选义学沙门百人。详定经义。时左街僧录神曜等言。译场久废。传译至艰。三师。即持梵文先翻梵义。以华文證之。曜众乃服。上览新经。示宰臣曰。佛氏之教。有裨政理。普利群生。达者自悟渊源。愚者妄生诬谤。朕于此道。微识其宗。凡为君正心无私。即自利行。行一善以安天下。即利他行。如梁武舍身为奴。此小乘偏见。非后代所宜法也。车驾幸译经院。赐坐慰劳。增什物给童子。悉出禁中所藏梵本。令其翻译。复选梵学沙门。为笔受。义学沙门十人。为證义。自是每岁诞节。必献新经。皆召坐赐斋。以经付藏颁行。适西国有进大乘祝藏经。诏法天详定。天奏。此经是于阗书体。非是梵文。况其中无请问人。及听法众。前后六十五处。文义不正。帝召天谕曰。使邪伪得行。非所以崇佛教也。宜焚弃此本。以绝后惑。下诏曰。朕方隆教法。用福邦家。其内外诸郡童行并与剃度。时新经陆续以进上如次披览。谓宰臣曰。天息灾等。妙得翻译之体。诏除天息灾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法天施护朝奉大夫试鸿胪卿。法天改名法贤。并月给酥酪钱有差。上亲制三藏圣教序以赐之。用冠新译之首。中云。法师天息灾等。常持四忍。早悟三空。翻贝叶之真诠。续人天之圣教。芳猷重启。偶运当时。润五声于文章。畅四始于风律。堂堂容止。穆穆辉华。旷劫而昏蛰重明。玄门昭显。轨范而宏光妙法。净界腾音。及真宗即位。礼部侍郎陈恕。以译院久费供亿为言。上不听。且制序文。命置先帝序后。从法贤请也。咸平三年八月。天息灾示寂。谥慧辩。敕有司具礼祭葬。次年法贤亡。谥玄觉。礼视慧辩。施护先逝。三师遭逢圣世。首隆译场。续狮弦之响。发空谷之音。阐宣之功。无忝前哲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大章山契如庵主。福州永泰人。素蕴孤操。志探祖道。预玄沙之室。颖悟幽旨。玄沙记曰。子禅已逸格。则他后要一人侍立也无。师自此不务集徒。不畜童侍。隐于小界山。刳大朽杉。处其中。容身而已。凡游僧至。皆随扣而应。有问生死到来。如何回避。师曰。符到奉行。曰。然则被生死拘将去也。师曰。阿㖿㖿。清豁冲煦闻师名。造之值师采粟。豁问曰。道者如庵主在何所。师曰。从何处来。曰。山下来。师曰。因何得到这里。曰。这里是何处所。师揖曰。那下吃茶去。二公方省是。师遂至庵。夜睹豺虎奔至庵前。自然驯扰。豁有诗曰。行不等閒行。谁知去住情。一餐犹未饱。万户勿聊生。非道应难伏。空拳莫与争。龙吟云起处。闲啸两三声。二公。寻于大章山创庵。请师居之。两处孤坐。垂五十二载而化。豁亦永泰人。少聪敏。鼓山国师。与落发。初谒大章。后参睡龙。龙一日问曰。豁阇黎。见何尊宿来。还悟也未。曰。清豁常访大章。得个信处。睡龙于是上堂。集大众召曰。清豁阇黎。出对众烧香说悟处。老僧与汝證明。师乃拈香曰。香已拈了。悟即不悟。睡龙大悦而许之。僧问。家贫遭劫时如何。师曰。不能尽底去。曰。为甚么不尽底去。曰。贼是家亲。是家亲。为甚翻成家贼。师曰。内既无应外不能为。忽然捉败功归何所。师曰。赏亦未曾闻。曰。恁么即劳而无功也。曰功不无成但不处。为何不处。师曰。不见道太平本是将军定。未许将军见太平。师后将顺世。忽舍众入山。乃遗偈曰。世人休说路行难。鸟道羊肠只尺间。珍重苧溪溪畔水。汝归沧海我归山。即往贵湖卓庵。未几。谓门人曰。吾灭后。将遗骸施诸虫蚁。勿置坟塔。言讫入湖头山。坐磐石。俨然而化。门人禀遗命。延留七日。竟无虫蚁侵食。遂就阇维。散于林野。
释师简 朝代:后周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释师简。姓赵氏。丹丘人也。弗循戒范放肆恬然。拥破纳衣多诵词偈。好悬记杭越间灾福。初无信者验犹合符。于一行景淳山经地理别得径门。常言。昔泰山道辩相塳得术。馀无取焉。喜为人迁山相冢。吉凶如其言。居无定所。多游族姓家。言腹饥。便求鸡肉餐。此外得美酒啜数杯而去。初无言谢。然长于勒书大字题牌。寺观门额书成相之。吉凶随言。久近验之。始居杭西湖旁院。无疾而终。后有行客自长沙市中。见携手话旧。寄言与崇寿院主。汝先负钱若干。今放汝。我眠床刍荐下层有纸裹肉脯屑。必应腐败。为弃之。院僧依言果然见之。因写貌供养。简曾言。尖头屋已后火化去。及州南塔戊午岁被天火爇之。应言无爽矣。
释元恪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三四
元恪,淳化时人,泉州僧。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智勤,住台州紫凝普闻寺。青原下十世,天台韶国师法嗣。太宗淳化初年卒。事见《五灯会元》卷一○。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四○
蕴仁,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仙岩山瑞鹿寺僧。师事遇安禅师,习天台教。至道元年其师卒,遂为法嗣。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六,明瞿汝稷编《指月录》卷二四《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传》。
释遇臻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至宋初僧。越州人,俗姓杨。幼于本州大善寺出家。后嗣天台德韶。住婺州齐云山。宋太宗至道中,卒于大善寺。曾作歌偈三百余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杨,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吴越时禅僧。幼于本州大善寺出家。后嗣天台德韶。住婺州齐云山。宋太宗至道中卒于大善寺。曾作歌偈300余首。《景德传灯录》卷二六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释遇臻,俗姓杨,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居婺州齐云山。太宗至道中卒。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建阳人。能诗,善画,尤工小景。与赞宁、圆悟辈齐名,为宋初九僧之一。曾作《百句图》,刊石于长安。
全宋诗
释惠崇,(?~一○一七),淮南(今江苏扬州)人(《清波杂志》卷一一),一作建阳(今属福建)人(《图绘宝鉴》卷三)。九僧之一,善诗,工画(《清波杂志》卷一一)。真宗天禧元年卒(据《景文集》卷一○《过惠崇旧居》自注及《瀛奎律髓》卷三同诗注推算)。今录诗十四首。
释清远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四
清远(九五七——?),俗姓曹氏,本籍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迁于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后出家为僧,真宗时为本县莲花院主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9—1020 【介绍】: 宋僧。杭州钱塘人,字造微,俗姓颜。七岁出家,年十七受具足戒。太宗淳化中住南昭寺。慕庐山之风,专修净业,刻无量寿佛像,刺血书华严净行品,结净行社。一时士大夫预者百余人,四众千余人,以王旦为社首。后世尊为净土宗第七祖。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又省常,字造微。姓颜氏,钱塘人。七岁出家,宋淳化中住南昭。庆慕庐山之风,谋结莲社,刻无量寿佛像,刺血书《华严净行品》,于是易莲社为净行社。士夫与会者,一百二十人,皆称净行弟子。王文正公旦为之首,七众且千人焉。天禧正月十二日,端坐念佛,有顷,大𧦝曰:“佛来也。”泊然而化。众见地皆金色,移时方隐。年六十二。
僧宝安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苏州人,俗姓夏。亲运土石于嘉兴精严寺,立五台院。时为僧已八十余年,不衣丝缕,寝卧乱草中。深明宗旨,示寂后,肉身不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夏氏。姑苏常熟人。薙发。隶居嘉禾灵光寺。进具之后。专习定门。游五台。见祥光胜迹。不易具述。独以南方之人。有终身未尝一造其地者。而曾莫之识。则敬慕之心。何从而生。因为聘善工。模写以归。广其传。后无疾而终。寿百有十八。腊七十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僧大,号镜中。史弥远请主万寿寺,作偈辞之。事见《虎丘山志》卷七。
僧大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世称大智禅师。知医理,有《大智禅师必效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峨嵋人,俗姓杨,号龙岩隐者。受业于云顶山,通解禅法,复明外典。能诗文,善画山水佛僧,尤工画猫,人称猫和尚。晚多神异,往往言人心事辄符。年八十余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