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122  123  124  12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重机( 明真大师 世称 天龙和尚 )
释本仁
释存寿( 真寂大师 )
释狂僧
释善道(世称 木平和尚 真寂禅师 木瓶 )
释师彦( 小彦长老 )
释定御
僧志逢( 志逢 世称 伏虎和尚、伏虎禅师 普觉 大扇和尚 )
释从彦( 米 )
释道圆
释慧明
僧应之( 王 )
释常觉( 李 )
释传章( 义明大师 )
释傅章(义明 彭 )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台州黄岩(今浙江台州黄岩)人。吴越时禅僧。嗣玄沙师备。归浙中后,吴越王钱镠请住杭州天龙寺,封明真大师。世称天龙和尚。《景德传灯录》卷二一有传,并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释本仁 朝代:后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得心法于洞山。住筠州白水院。众盈三百。玄言流播。设洞山忌斋次。僧问。供养先师。先师还来也无。仁云更下一分供食著。 西山众行者礼拜。仁问云。来作么。行云。来求指示。仁云。尔许多人。教我分付阿谁。 镜清行脚到。仁唤清云。天寒道者。清云不敢。仁问云。还有卧单得盖否。清云设有。亦无工夫展得。仁云。直饶道者滴水滴冻。亦不干他事。清云。滴水滴冻有什么事。仁云。高山顶上。无可与道者啖啄。 僧问如何是不迁义。仁云。落华随流水。明月上孤峰。仁将逝。焚香趺坐乃曰。香烟尽处。吾即行矣。果然。
释存寿 朝代:后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石霜弟子也。住蒲坂。方冀王友谦作镇此邦尤礼下之。数迎入府论道。每为之前席。供施便蕃。且请为菩萨戒师。所居栖岩山。玄侣骈拥。诚无愧于枯木众也。卒年九十三。停龛一月。髭发再生。因复剃除然后入塔。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存寿。不知何许人也。清标胜范造次奚及。罢寻经论勇冠辈流。往问律于石霜禅师。决了前疑。虚舟不系。乃为枯木众之椔杌矣。后还蒲坂。缁素归心。时冀王友谦受封屏翰。好奇侚异。闻人一善厚礼下之。王召入府斋。论道谈玄不觉膝之前席。颇增奉仰续为菩萨戒师。供施更蕃。度门人四百许员尼众百数。寿平日罕言。言必利物。喜愠之色人未尝见。望之若孤松凌雪焉。终时春秋九十三。加趺而坐。一月后髭发再生。重剃入塔。塔之亭每有虎旋绕。𠫗迹时繁。敕谥为真寂大师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始见于洛阳告成县遍村落。乞石矿灰力荷负。入大小二留山中。日夜不置。曰将以造宫阙也人谓其风狂。无所问。约至数千石。手封闭严甚。忽隐去不可踪迹。乾祐初。上即位。未几而崩。遗诏以大留山为睿陵。有司计用砖。瓦数百万。用矿灰无算。砖瓦则就陶之可得。若矿灰则莫知所出。执事者方以为虑。而里胥以告。于是发而给之仅足。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释狂僧者。晋开运中遍于邑下乞石矿灰。日夜驱荷入大小留二山中。谓行人乡叟曰。要造宫阙。然莫之测也。皆谓为风狂。有何准据。如是运至数千石封闭甚固。其后乡人不意。此僧绝乎踪迹。属乾祐初汉祖既入今东京即位。不逾年而崩。当是时也诏卜睿陵于大留山下。计虑者云。砖瓦数百万。此山之内可陶而烧。其如矿灰乌可得乎。俄有里胥曰。此地元有僧积藏灰可数千石。准用应足。按行使山陵毕用无孑遗。其僧也非狂由此方證之矣。又镇州释曹和尚者。恒阳人也。不常居处言语紏纷。败襦穿屦垢面黯肤。号风狂散逸之伦也。齐赵人皆不测而多重旃。或召食。食毕默然而去。其状犹不醉而怒欤。府帅安重荣作镇数年。讽军吏州民例请朝廷立德政碑。碑石将树之日。其状屹然。曹和尚指之大笑曰。立不得立不得。人皆相目失色。主者驱逐。曹犹口不绝声焉。至重荣潜萌不轨秣马利兵垂将作逆。朝廷讨灭。碑寻毁之。凡所指斥犹响答声也。后不测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初谒乐普元安,后嗣盘龙可文。住袁州木平山,世称木平和尚。南唐中主待以师礼,迎至金陵供养。法眼文益有诗相赠。卒谥真寂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南唐时禅僧。初谒乐普元安,后嗣盘龙可文。住袁州木平山,世称木平和尚。南唐国主待以师礼,迎请供养。法眼文益有诗相赠。卒谥真寂禅师。《景德传灯录》卷二〇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木平和尚。不知何许人。游戏江浒。语言无度。踪迹诡异。人不能测识。李后主。尊为圣师。尝挂木瓶杖头。一日赴内斋坐。顷忽不见。后主问曰。和尚何在。因引瓶自蔽。应曰。某在此澡浴。后主拜之。木平曰。陛下见群臣。勿言臣在瓶中浴。后主笑曰。和尚见人。亦勿道吾拜汝。尝出入禁中。他日从登百尺楼。后主问其制度佳否。对曰。尤宜望火。初不谕其意。后数年。木平卒。淮甸大扰。烽火交驰。后主尝于是登望。以占动静。后主素爱庆王。问木平寿命。曰年七十。是岁病亡。年十七。盖反语耳。为建寺宫侧居之。奉事隆笃焉。本名木瓶。后讹为木平。或云。木平山名。师居处也。法眼禅师赠诗云。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复少。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坏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沤曾已晓。为大宗匠所与。木平故个中人。盖混迹以警世者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闽越许氏子。既受岩头奯禅师心印。初若杜默。后为所知。勉之利物。乃允众请。居台之瑞岩院。其治人治己。严整有法度。故江表之言丛席者推焉。且机辨峻捷。镜清道怤。尝致问辄挫。 一日有三梵僧至。彦问曰。何时离天竺。曰朝时。曰得无劳乎。曰为法忘劳。彦召维那。俾入堂。上座安置。明日求之。不复见。 吴越钱氏屡聘。仅一至。即苦辞去。或谓有自满仓盖不待耕获。而众常给也。忽遇一村媪。语之曰。汝疾归。救取千百物命。媪即到家。其儿妇。方挈竹器。拾田螺。媪遽放之水云。 又檀越数家。同日请斋。而彦一时应赴。则其分化可知。及卒。方阇维。巨蛇缘木杪。投身火聚与俱化。噫异矣。薪尽舍利飞。散草木上。精莹绝世。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师彦。姓许氏。闽越人也。早悟羁縻忽求拔俗。循乎戒检俄欲观方。见岩头禅师领会无疑。初乐杜默似不能言者。后为所知敦喻允请住台州瑞岩山院。时道怤往参问。答对响捷。怤公神伏。后二众同居。彦之威德凛若严霜。紏正僧尼无容舛悟。故江表言御众剪齐者。瑞岩为最。尝有三僧。胡形清峭目睛转若流电焉。差肩并足致体。彦问曰。子从何来。曰天竺来何时发。曰朝行适至。彦曰。得无劳乎。曰为法忘劳。乃谛视之足皆不蹈地。彦令入堂上位安置。明旦忽焉不见云是辟支迦果人。然莫知阶级。时有不测人入法会非止一过。彦参学时号为小彦长老。两浙武肃王钱氏累召方肯来仪。终苦辞去。寺仓常满。尝有村媪来参礼。彦曰。汝休拜跪。不如疾归家救取数十百物命大有利益。媪匆忙到舍。儿妇提竹器拾田螺正归。媪接取放诸水濆。又数家召斋。一一同日见彦来食。至终阇维。有巨蛇缘树杪。投身火聚。当乎薪尽舍利散飞。或风动草木上纷纷而坠神异绝繁。具如别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定御(?~九六八),五代入宋,太祖乾德六年卒。事见清同治《仙游县志》卷四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9—985 【介绍】: 五代至宋初僧。杭州馀杭人。幼出家于馀杭东山朗瞻院,通贯三学,了达性相。天福中游方抵天台山,参德韶国师,遂承法印。后周世宗显德间居杭州五云山。钱俶召赐紫,署普觉大师,命住临安功臣院。宋太祖乾德初,为筑云栖寺。其地多虎,志逢能驯之,世称伏虎和尚。开宝初,住持普门精舍。四年,固辞归山,住五云山华严道场。卒谥普觉。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志逢。馀杭人氏。生而恶荤。肤体香洁。出家于临安之东山。通贯三学。晋天福中。参天台韶国师契悟。一日入普贤殿宴坐。倏有神人跪膝于前。师问为谁。曰。护戒神也。师曰。吾虑宿愆未殄。汝知之乎。曰。师有何罪。唯小过耳。师曰。何也。曰。凡折钵水亦施主物。师常辄弃之。非所宜也。言讫而隐。师自此悉饮之。吴越王闻其名。赐召紫衣。署普觉号。命住功臣山。开宝初。忠懿王建普门精舍。请扬宗要。为开山始祖。四年。以老固辞。时大将凌超以五云山新创华严道场奉施为终老之所。出入𢹂大扇。乞钱买肉饲虎。虎每迎之。载以还山。雍熙二年示寂。 赞曰。 荤血之味  生所弗知  虎不得肉  犹己饥之 妥尾出林  迎载而归  孰云异类  感化一机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志逢。馀杭人也。生而恶荤。肤体香洁。出家于临安之东山朗瞻院。通贯三学。尝梦升须弥山。睹三佛列坐。初释迦次弥勒。皆礼其足。惟不识第三佛。但仰视而已。时释迦示之曰。此是补处弥勒师子月佛。师方作礼。觉后因阅大藏经。乃符所梦。游方见韶国师于天台。契悟。一日入普贤殿中宴坐。倏有一神人。跪膝于前。师问。汝其谁乎。曰。护戒神也。师曰。吾患有夙愆未珍。汝知之乎。曰。师有何愆。唯一小过耳。凡折钵水亦施主物。师尝倾弃之。非所宜也。言讫而隐。师自此洗钵水尽饮之。积久因致脾疾。十年始愈。吴越国王。向师道风。召赐紫衣师号。命住功臣院。开宝初。忠懿王建普门精舍。请师为开山。举扬宗要。开宝四年。师固辞解院。愿栖老林泉。时大将凌超。于五云山创院。奉师为终老之所。五云多虎。师每𢹂大扇乞钱。买肉饲虎。虎辄驯伏。日暮还山。虎迎之。骑以归。故世称伏虎禅师。一号大扇和尚。雍熙二年示寂。寿七十七。塔曰宝峰常照。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米氏。蓟门人。年十五辞父母。出家于并州之慧觉寺。既受具历游教苑。乃叹曰。文字之学。徒足劳神。又岂可以解粘去缚哉。遂杖策南询。见遁公于龙牙山中。为决所疑。唐清泰间。中州宁谧。彦北还。驻锡嵩少。顷之檀信响趋。明徒影附。堂殿坛场。由以落成。历晋汉周三朝。宠令备至。开宝二年八月三日示疾而终。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从彦。姓米氏。燕人也。始自识环寻知跪橘。颙昂挺质豁达为襟。年距十五。父母听许出家于并部慧觉禅院也。受戒后经江鼓枻论海化鲲。流辈畏之咸知宗奉。乃怀心于祖教。望攻玉于他山。由是北别冰天南观桂海。不虞恶瘴唯慕丛林。欣遇龙牙山禅师。为决所疑蔚成达者。后唐清泰丙申岁。还游嵩少。洛中始安人情辑睦。彦营构禅坊。延聚缁侣而供养之。历晋汉周三朝。皆加恩命。乃曰。宠辱若惊吾无惊久矣。然俗谛门中感世主以绨绣缘饰朽木者哉。以开宝二年八月三日示疾而终。四年辛未。改权从久瘗于层塔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道圆,南雄(今属广东)人。少时曾学于积翠庵,后住南安军雪峰,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七。今录诗二首。
全粤诗·卷二四
释道圆,南雄人。早年依黄檗积翠庵慧南,后住大庾云封寺,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事见宋释正受《嘉泰普灯录》卷四、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诗二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圆。南雄人也。性纯至。少游方。虽饱参未大通透。闻南禅师居黄檗积翠庵。往依之。一日燕坐下板。闻两僧举百丈野狐因缘。一僧曰。只如不昧因果也。未脱得野狐身。一僧应声曰。便是不落因果。亦何曾堕野狐身耶。圆悚然。异其语。不觉身起上庵头。过涧忽大悟。见南公。叙其事。未终涕交颐。南公令就侍者榻熟睡。忽起作偈曰。不落不昧。僧俗本无忌讳。丈夫气宇如王。争受囊藏被盖。一条楖栗任纵横。野狐跳入金毛队。南公大笑。久之。又作风幡偈曰。不是风兮不是幡。白云依旧覆青山。年来老大浑无力。偷得忙中些子閒。云庵老人。常手疏此二偈。大称赏之。谓其机锋不减英邵武。后出世住大庾云封寺。莫知所终。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又道圆者,沧州人,既从僧服,便志西方,后晋天福中,负簦西迈,在涂十二年,足迹所届,遍五印度,复居其间,阅六春秋,还经于阗,与其国使偕至于宋。乾德三年冬,达于京师,以佛舍利一、水晶器、贝叶梵经四十筴来献,太祖召问所历山川道里及其风俗,圆颇疆识,一一指陈,应对如响,太祖嘉之。时立译经院,诏与梵僧同事翻译。
释慧明 朝代:后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钱唐蒋氏子。夙探三学。逮遍参得清凉益公指诀于临川。遂归隐天台之白沙。以究所寤入。玄侣之扣激者。皆摧折莫敢近傍。因以为魔说。而谤詈四起。汉乾祐中。出山。时鄞之翠岩参公。率诸禅德。就僧主思宪院勘辨之。明酬对皆契宗旨。未几。吴越钱氏造大报恩寺以住持迎之。署号圆通普照禅师。玄沙之道赖以振。显德中示寂。时方大暑。众欲即葬之。弟子永安曰我知师请必无葬而阇维焉。获舍利五色。
僧应之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其先闽人,俗姓王。初举进士,黜于有司,遂出家。南唐李璟保大中授文章应制。敕应之书《楞严经》镂板以行,由是书名益振。作行书颇有气骨,学柳公权。然其分间布置殊乏飘逸,故学者病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李氏。陈留人。家素儒者。而贫苦不自振。丱角读书乡校。俊颖出侪类。偕耆文游庐山。乐其间静。遂投归宗寺出家。为净人梁乾化二年。始易形服。从剃染。即依东林甘露坛纳戒。其于学。虽具究三藏。然终专志禅指。既礼文殊圣迹于五台。念曰倦矣。其复可以事奔走乎。后唐天成三年。始得地于汴京丽景门右。治屋数间。以营浴事。每月以三八日。一设。僧无远近皆就浴。岁约费千万缗。虽一出檀施。自非觉维持之力。畴克尔。尤与北海陶谷。湘东张仲荀厚善。皆有遗寄之文可考。陶序以为觉麻麦一斋。炎凉一纳。前后王臣。上章乞师号紫袍。而觉确拒之。操众愈益可敬慕。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常觉。姓李氏。陈留人也。肇为鞠子气调绝奇。入乡校中讽读经籍。群童咸出其下。洎登弱冠往庐山游二林陟五老。乃礼归宗寺禅师充苦行焉。梁乾化二年蒙去饰披缁矣。明年于东林甘露戒坛纳解脱木叉。厥后修身践言。虽三藏俱留于意表。而以心学为究尽之务。复入五台山礼妙吉灵迹。迨后唐天成三载。始于东京丽景门之右树小禅坊。敕额为普净焉。而逐月三八日设阖京僧浴。其或香汤汲注。樵蒸失供觉必令撤小屋抽榱桷而助爨焉。有公王仰重表荐紫衣。坚拒弗受。汲汲以利行济物为己任耳。开宝四年十二月三日。遘疾。轻安无挠。十一日告众右胁而化。享年七十六。僧腊五十六。茶毗收舍利五色磊落无算。尝居京邑屡登斯院。览北海陶尚书谷为湘东张仲荀序诗赠觉而云。起后唐天成至汉乾祐。每黑白月三取八日浴京大众。累岁费钱可一百三十六万数。计缗千万矣。虽檀施共成。实觉公化导之力也。嘻大火之下陈留古封。周秦已来战伐之国。人物众而土风尚利。舟车会而货殖惟错。昔梁惠王贤诸侯也。尝谓孟轲曰。何以利吾国。是知礼让之化不胜于好利之心明矣。且梁去鲁千里而近。道犹不同。矧十万八千里乎。梁王孟子同世之人也。心或有异。况瞿昙上人乎。彼孟氏属斯文未丧。不能扬素王之道。今上人当去圣逾远。卒能行法王之教。苟非三业内净六尘外清以至公之行化于人。孰以至公之心受于化也。陶重叙曰。自灵山覆篑法海堙流。玉毫晦而微言绝。金杖折而异端作。惟上人也色空等观物我都亡。麻麦一斋自同禅悦。炎凉一纳仅蔽枯形。前后王臣。欲上章乞以大师为号请以紫染方袍者。皆确而拒之。云云。张仲荀赠觉钵盂拄杖草屦。各用五言为章刊于小碣。其为名流硕学旌别有如此者。
释传章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彭氏。开封东明人。父諲力农。尤明佛经诠旨。母邢梦游伽蓝。揽器物而娠。旋以语其父。父喜曰。必生男子。当令出家。年十一。遣事邑之秘公为弟子。授净名仁王法华经。即能覆诵。既落𩭄。从其师。礼文殊于五台。遂受具。当是时。浚郊之清朗。睢阳之道雅。以法华。而其师以唯识。是皆内实而外名者也。故章获历扣密传。以资开演。筵张席启。徒侣环列。垂二十载。未尝小辍。周广顺中。左街僧录广智大师。荐闻于朝。赐紫方袍。乾德二年。以左街僧录道深之荐。赐号义明大师。俄示疾终。春秋五十五。法岁三十六。以其年十一月十六日。茶毗于都城之南原。舌根不坏。初其父之死而茶毗也。亦舌根不坏。固知持诵法华之验。有如此者。开宝五年。门人树塔并葬焉。相国寺清慧大师彝炳铭。
释傅章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傅章。俗姓彭氏。开封东明人也。厥父諲即邑甸之上农也。尘务之外正见不回。恒读佛经悬解诠旨。母邢氏尝梦入法宇手探道器。因而娠焉。与父知怀非常之子。指腹誓令出俗。年甫十一。乃礼本邑唯识师秘公为师。一见异之。初授净名仁王法华三经。及削发去周罗。随秘公游五台礼文殊应迹之地。其年受具。为息慈日便于浚郊清朗法师座下听习法华经。后于睢阳道雅法师重温前业。寻学唯识于本师。颇揭厉于义津法水。又亲附副僧录通慧。因明且臻其极章。日诵三经兼二戒本。讲贯训徒向二十载。未尝少辍。广顺中左街僧录广智大师。荐闻于周高祖赐紫方袍。大宋乾德二年左街僧录道深。荐于太祖神德皇帝赐师号曰义明。俄示疾而终于本院。春秋五十五。法岁三十六。未绝之前命笔作偈警世。而赠诸朋执矣。所度弟子一十五人。以其年十一月十六日。卜京之南原用茶毗之法。薪尽火灭得舌且不灰。众叹戒德。门人檀信共立塔焉。则开宝五年也。先是厥父恒务法华经。终后焚之亦舌不坏。子父同验实为罕有。相国寺清慧大师彝炳为塔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