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103  104  105  106  107  109  110  111  112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文贞
僧幼璋( 幼璋 志德大师 夏侯 )
僧令遵( 法喜禅师 )
僧昙域
僧尚颜(茂圣 薛 )
释全奯
僧从礼
僧怀溢( 光化大师 )
僧无能子(无能子 )
僧贞峻( 张 )
僧玄泰
僧子兰
僧登辉
僧本空(世称 佛日和尚 )
僧处真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文贞。中和时兴禅寺上座。
僧幼璋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4—927 【介绍】: 五代时僧。亳州谯人,俗姓夏侯,孜从子。七岁于扬州慧照寺出家。年十七具戒,二十五岁游方诸禅会,嗣白水本仁。归住天台山福唐院,移隐龙院。僖宗中和四年,收瘗浙东饥民遗骸数千,时谓悲增大士。哀帝天祐三年,钱镠迎其出山,住杭州功臣堂,署志德大师。后请归山,钱镠为建瑞龙院居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
禅师名幼璋。唐相国夏侯孜之犹子也。大中初。伯父司空。出镇广陵。璋方七岁。游慧照寺。闻诵妙法莲华经。于是跪伯父前。求出家。伯父难之。璋因不饮食。不得已许之。依慧远禅师剃发。又十年受具足戒。年二十五。游方。至高安。见白水。又谒署山。二大老皆器许焉。咸通十三年。见腾腾和尚者。于江陵。腾腾嘱曰。汝往天台。寻静而居。遇安即止。已而又见憨憨和尚者。憨拊之曰。汝却后四十年。有巾子山下菩萨。王于江南。于时我法乃昌。遂去。璋至天台山。于静安乡建福唐院。已符腾腾之言。又住隐龙院。中和四年。浙东饥疫。璋于温台明三郡。收瘗遗骸数千。时谓悲增大士。乾宁中。雪峰尝见之。以棕榈拂子授璋而去。天祐三年。钱尚父遣使童建。赍衣服香药。入山致请至府。署志德大师。馆于功臣院。日夕问道。辞还山。尚父不可。乃建瑞龙寺于城中。以延之。禅者云趋而集。又契憨憨之语。尝谓门弟子曰。老僧顷年。游历江外。岭南荆湖。但有知识丛林。无不参问来。盖为今日与诸人聚会。各要知个去处。然诸方终无异说。只教诸人歇却狂心。休从他觅。但随方任真。亦无真可任。随时受用。亦无时可用。设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昼作夜。更饶善巧。终不能指东为西。脱或能尔。自是神通作怪。非干我事。若是学语之流。不自省己知非。直欲向空里采花。波中取月。还著得心力么。汝今日各自退思。忽然肯去。始知。瑞龙老汉。事不获已。迂回太甚。还肯么。天成二年丁亥四月。璋从尚父乞坟。尚父笑曰。师便尔乎。遣陆仁璋者。择地于西关建塔。塔毕。璋往辞尚父。嘱以护法恤民。还安坐而化。阅世八十有七。坐七十夏 诏改天台隐龙。为隐迹云。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瑞龙禅师。幼璋。唐相国夏侯孜犹子也。大中初。伯父司空。出镇广陵。师方七岁。游慧照寺。闻诵妙法莲华经。于是跪伯父前。求出家。伯父难之。师因不饮食。不得已许之。依慧远禅师剃发。又十年受具足戒。年二十五游方。至高安。见白水。又谒署山二大老。皆器许焉。咸通十三年。见腾腾和尚者于江陵。腾腾嘱曰。汝往天台。寻静而居。遇安即止。已而又见憨憨和尚者。憨拊之曰。汝却后四十年。有巾子山下菩萨。王于江南。于时我法乃昌。遂去至天台山。于静安乡。建福唐院。已符腾腾之言。又住隐龙院。中和四年。浙东饥疫。师于温台明三郡。收瘗遗骸数千。时谓悲增大士。乾宁时。雪峰尝见之。以棕榈拂子。授师而去。天祐三年。钱尚父遣使童建。赍衣服香药。入山致请。至府。署志德大师。馆于功臣院。日夕问道。辞还山。尚父不可。乃建瑞龙寺于城中。以延之。禅者云趋而集。又契憨憨之语。尝谓门弟子曰。老僧顷年。游历江外岭南荆湖。但有知识丛林。无不参问来。盖为今日与诸人聚会。各要知个去处。然诸方终无异说。只教诸人。歇却狂心。休从他觅。但随方任真。亦无真可任。随时受用。亦无时可用。设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昼作夜。更饶善巧。终不能指东为西。说或能尔。自是神通作怪。非干我事。若学语之流。不省己知非。直欲向空里采花。波中取月。还著得心力否。汝今日各自退思。忽然肯去。始知瑞龙老汉。事不获已。迂回大甚。还肯么。天成二年丁亥四月。师从尚父乞坟。尚父笑曰。师便尔乎。遣陆仁璋者。择地西关建塔。塔毕。师往辞尚父。嘱以护法恤民。还安坐而化。阅世八十有七。坐七十夏。诏改天台隐龙。为隐迹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5—919 【介绍】: 五代时僧。郓州东平人,俗姓王。少依本州北菩提寺。唐懿宗咸通六年落发,后至滑州开元寺受戒。初攻律学,后弃而修禅。至江陵,白马寺僧慧勤荐其往从翠微无学,遂师之。僖宗文德元年,往居上蔡大通禅苑。昭宗光化中,居鄂州清平山安乐院。卒于寺。后周时谥法喜禅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扬州人。约生于懿宗时。中年后居蜀,以诗僧贯休为师。贯休卒后,于前蜀王衍乾德五年编次其遗作为《禅月集》三十卷。又与齐己相知,有诗什来往,但未及晤面。工书,尤长篆书,颇传李阳冰笔意。曾重集许慎《说文》,行于蜀。能诗,有《龙华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唐末至五代前期诗僧。扬州(今属江苏)人。约生于懿宗时。中年后居蜀,以诗僧贯休为师。贯休卒后,于前蜀后主乾德五年(923)编集其遗作为《禅月集》30卷。又与齐己相知,有诗什来往,然未及晤面。事迹见《禅月集》、《白莲集》、《宋高僧传》卷三〇。工书,尤长篆书,颇得李阳冰笔意,为时所称。曾重集许慎《说文》行于蜀。《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龙华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3首,诗风与贯休相近。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二
昙域。贯休弟子。精大小篆。重集许慎说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僧。俗姓薛,字茂圣。宣宗大中间,曾作诗送陆肱应试。僖宗乾符间,依徐州节度使薛能。后住荆州。昭宗景福间入京。光化间为文章供奉,赐紫。后复归荆州。与诗人方干、郑谷、李洞、司空图等为友。卒年逾九十岁。诗法贾岛,长于五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诗僧。俗姓薛,字茂圣。宣宗大中间,作诗送陆肱赴试。僖宗乾符间,依徐州节度使薛能。后住荆州。昭宗景福间入京。光化间为文章供奉,赐紫。后仍归荆州。曾卜居庐山、峡州、潭州等地,与诗人方干、郑谷、吴融、李洞、司空图等为友。卒于梁太祖开平以后,享年逾90岁。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三。其诗师法贾岛,尚苦吟,长于五律,诗境清寂,多抒出世之情。初于光化间由颜荛编为《颜上人集》。宋代存《荆门集》5卷、《尚颜供奉集》1卷,今皆不存。今存影宋书棚本《尚颜诗集》1卷,收入《唐五十家小集》。《全唐诗》存诗3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尚颜,生卒年里贯均未详。俗姓薛,字茂圣。唐末五代诗僧。工五言诗。咸通、乾符中,受知于徐州节度使薛能。后居荆门十年。昭宗光化中入京,以文章供奉内廷,赐紫。又曾居庐山、潭州、峡州等地。卒年九十馀。与诗人方干、陈陶、陆龟蒙、郑谷、司空图、吴融、李洞、齐己等均有唱和。有《荆门集》五卷,已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颜荛《颜上人集序》
(尚颜)少工为五吉诗,天赋其才,迥超名辈……故许州节度使尚书薛公字大拙,以文人不言其名、擅诗名于天下,无所与让,唯于颜公,许待优异。
唐音癸签
尚颜诗不入声相,直以清寂境构成,当时人叹其功妙旨深,非诬也。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泉州何氏子。少礼青原谊公落发。往长安宝寿寺禀戒。习经律诸部。优游禅苑。与雪峰钦山为友。自杭州大慈山。逦迤造于临济。属济归寂。乃谒仰山。后参德山。执坐具上法堂瞻视。山曰作么。师便喝。山曰。老僧过在甚么处。师曰。两重公案。乃下参堂。山曰。这个阿师。稍似个行脚人。至来日上问讯。山曰。阇黎是昨日新到否。曰是。山曰。甚么处学得这虚头来。师曰。全奯终不自谩。山曰。他后不得孤负老僧。雪峰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德山擎钵下法堂。峰晒饭巾次。见德山。乃曰。钟未鸣。鼓未响。拓钵向甚么处去。德山便归方丈。峰举似师。师曰。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在。山闻。令侍者唤师去问。汝不肯老僧那。师密启其意。山乃休。明日升堂。果与寻常不同。师至僧堂前。拊掌大笑曰。且喜堂头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虽然也祇得三年活。(山三年后果示灭)。 一日与雪峰钦山聚话。峰蓦指一碗水。钦曰。水清月现。峰曰。水清月不现。师踢却水碗而去。师住鄂州岩头。值沙汰。于湖边作渡子。两岸各挂一板。有人过渡。打板一下。师曰。阿谁。或曰。要过那边去。师乃舞棹迎之。一日因一婆。抱一孩儿来。乃曰。呈桡舞棹即不问。且道婆手中儿甚处得来。师便打。婆曰。婆生七子。六个不遇知音。祇这一个也。不消得。便抛向水中。师后庵于洞庭卧龙山。徒侣臻萃。曰吾尝究涅槃经七八年。睹三两段义。似衲僧说话。又曰休休。时有一僧出礼拜请师举。师曰。吾教意。如∴字三点。第一向东方下一点。点开诸菩萨眼。第二向西方下一点。点诸菩萨命根。第三向上方下一点。点诸菩萨顶。此是第一段义。又曰。吾教意。如摩醯首罗。擘开面门。竖亚一只眼。此是第二段义。又曰。吾教意。犹如涂毒鼓。击一声。远近闻者皆丧。此是第三段义。夹山下一僧。到石霜。才跨门。便道不审。霜曰。不必阇黎。僧曰。恁么则珍重。又到师处。如前道不审。师嘘一嘘。僧曰。恁么则珍重方回步。师曰。虽是后生。亦能管带。其僧归。举似夹山。山上堂曰。前日到岩头石霜底阿师。出来如法举似前话。其僧举了。山曰。大众还会么。众无对。山曰。若无人道得。山僧不惜两茎眉毛道去也。乃曰。石霜虽有杀人刀。且无活人剑。岩头亦有杀人刀。亦有活人剑。师与罗山卜塔基。歇次。山礼拜问曰。和尚岂不是三十年前。在洞山而不肯洞山。师曰是。又曰。和尚岂不是嗣德山。又不肯德山。师曰是。山曰不肯。德山即不问。祇如洞山。有何亏阙。师良久曰。洞山好佛。祇是无光。山礼拜。师尝谓众曰。老汉去时。大吼一声了去。唐光启之后。中原盗起。众皆避地。师端居宴如也。一日贼大至。责以无供馈。遂倳刃焉。师神色自若。大叫一声而终。声闻数十里。门人后焚之。获舍利四十九粒。众为起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7—925 【介绍】: 五代僧。襄州襄阳人。初以孝闻乡里。及壮,舍家为僧。从师授戒文,自忿昏浊,时以铁锥自刺以励,终得精持律范。后梁末帝乾化中,住天台平田精舍,寺僧推为上座。吴越王钱镠召入杭州,为建金光明道场以居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生襄阳。性殊孝友。乡里颇誉之。逮失所亲。乃出家。受具足戒。时年已长矣。及从师学律部。尤苦睡魔。每以资质昏浊。引铁锥自刺其额与掌。逾半稔。所通才传授问答语。然精厉持守。造次颠沛无所违。梁乾化中。游天台。挂锡平田精舍。俄推为寺上座。慎重庄嘿。喜怒不形于色。尝谓众曰。波罗提木叉。是我大师。如象无钩。如猿得树。此心岂易制哉。平居必布萨。故其志诚。与鬼神接。夏旱。主事僧。以园蔬枯悴。请祈祷。礼曰。但于真君堂。烧香可也。已而两三日不止。又须木依水栈度人。力不易致。白焉。礼曰。我当向真君言之。忽大风仆树。武肃王钱氏闻之。召入府。建金光明道场。施利随散。寒暑唯一衲。夜常坐不卧。一食外无赢长。同光三年。冬十一月卒。寿七十九。腊五十二。阇维收舍利起塔。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从礼。襄阳人也。善事父母颇扬乡里之誉。迨丧偏亲乃果决舍家。于时年已壮矣。及登具足请师传授戒文。念性殊乖卒难舍本。往往睡魔相挠。礼忿其昏浊作铁锥刺额兼掌。由是流血。直逾半稔。方遂诵通。自尔精持律范。造次颠沛必于是。以梁乾化中游天台。乃挂锡于平田精舍。后推为寺之上座。持重安详喜愠不形于色。唯行慈忍。恒示众曰。波罗提木叉是我大师。须知出家非戒则若猿𤣓之脱锁焉。每所行持切于布萨诫众令护惜浮囊。时夏亢阳。主事僧来告将营罗汉斋。奈何园蔬枯悴。请阇黎为祈祷。礼曰。但焚香于真君堂。真君者周灵王太子。久闻仙去以仙官受任。为桐柏真人右弼。王领五岳司侍帝晨。王子乔来治此山。是故天台山僧坊道观。皆塑右弼形像。荐以香果而已自此俗间号为山王土地非也。时主事向仙祠而咒曰。上座要雨以滋枯悴。至夜云起雨霏三日而止。又僧厨阙用水槽栈。而山上有赤树中为材。来白礼。礼曰。某向真君道去但庀徒。具器以伺之。无何大风卒起曳什其树。取用足焉。其感动鬼神率多此类。两浙武肃王钱氏闻之。召入州府建金光明道场。檀施优渥。回施众僧身唯一布纳。通夜不寐一食常坐。且无盈长。同光三年乙酉岁冬十一月入灭。春秋七十九。僧腊五十二。火葬收舍利。立塔存焉。
僧怀溢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7—934 【介绍】: 五代僧。福州闽县人,俗姓刘。刘瞻子。九岁于立磨山出家。后往中岳,历参名师,终师灌溪志闲,得悟禅旨。僖宗广明初,被选为十驾前供奉之一,敕赐福田禅师,再赐大自在禅师。昭宗时,赐号光化大师。天复元年,以疾请归。至江西。钟传礼重之,请住龙沙山。后住洪州云盖山龙寿院,开堂授徒三十余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姓名不详,号无能子。幼博学寡欲,善思辩。曾授徒讲学。后避乱栖泊四方。僖宗光启三年,游寓左辅,著《无能子》三卷,谓君主之制违反自然,倡道家服气和坐忘修行法。
僧贞峻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7—924 【介绍】: 五代时僧。郑州新郑人,俗姓张。年十四,投汴州相国寺出家。年十八升论座。于嵩山受戒后,住封禅寺,学新章律疏。年二十三,策名讲授,时人称奇。唐昭宗大顺二年,相国寺遭火焚,寺众坚请贞峻归为本寺上座。数年后,重建寺宇,被请为新章宗主,复开律讲。后梁时,临坛秉法,度僧尼三千余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郑州新郑张氏子。年十四。依相国寺归正律师出家。诵习净名仁王等经。不久即能暗忆不忘。后既缁薙。听俱舍论。年十八。升座弘演。冠岁纳戒于。嵩山会善寺。因挂锡封禅寺。盖今之开宝院也。新章律疏。探索玄微。而讲授之。勤未尝小怠。时年甫二十三尔。大顺二年。相国寺灾。涤地皆尽。耆宿以为非大福德力。莫可以再成就。或曰峻其庶几。于是相率以请峻。则无所辞让。归以上座职自任。未一纪而檀越旁午。寺之堂气廊庑一新。众推为新章宗王。僧尼弟子。百五十馀人。操行高洁。诚有足以动物者。故能坐致功业如此。同光二年。夏四月十二日。微疾而终。春秋七十八。法腊五十八。葬祔慧云禅师之塔。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贞峻。姓张氏。郑州新郑人也。唐张果先生之裔孙。今荣阳有张果里。其坟楸槚存焉。峻风度宽裕髫龄不弄。年十四忽超然离俗。人莫我知。虽二亲褰衣昆弟截路。终弗能沮之。乃投相国寺归正律师出家。神机骏发乍观可惊。虽背碑覆棋彼不足多也。未几讽彻净名仁王诸经。计数万言。时同侪戏之曰。汝是有脚经笥也。峻辞让斯题恭逊而已。及削染为僧形。即听俱舍论。随讲诵颂八品计六百行。至十八升论座。年满于嵩山会善寺戒坛院纳法。因栖封禅寺。今号开宝律院。学新章律疏。二十三策名讲授。长宿积奇。当大顺二年灾相国寺。重楼三门七宝佛殿。排云宝阁文殊殿里廊。计四百馀间都为煨烬。时寺众惶惶莫知投迹。或曰。如请得峻归寺寺可成矣。乃相率往今开宝。坚请峻归充本寺上座。前后数年重新廊庑。殿宇增华。又请为新章宗主。复开律讲僧尼弟子日有五十馀人。执疏听采。峻之律行冰雪相高。署无裸意寒止袷衣。食惟知量清约太过。乾化元年临坛秉法。及梁朝革命。所度僧尼计三千馀人。以同光二年夏四月十二日微疾而终。春秋七十八。法腊五十八。葬于寺庄。袝慧云禅师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僧。嗣石霜庆诸。住衡山东之七宝台。平生不收门徒,逍遥求志。善文章,尤长于碑碣。又工诗偈,时与齐己、修睦等诗僧游。曾作《畬山谣》,讥山民乱斫衡山树木,传播四方,朝廷因下诏封山。僖宗光启四年,受嘱编次庆诸语录。卒年六十五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嗣石霜庆诸。住衡山东之七宝台。平生不收门徒,逍遥求志。善文章,曾为本寂、全豁、圆智等撰塔铭碑颂。僖宗光启四年(888)受嘱编次庆诸语录。又善诗偈,诗人齐己、李咸用、修睦等皆与其游。曾作《畬山谣》,讥山民斫衡山树木,传播四方,朝廷因下诏封山。卒年65岁。有集已佚。《祖堂集》卷九、《宋高僧传》卷一七、《南岳总胜集》卷中有传,并存歌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不知何许人。性方正。举止造次合于义。蚤年遍参请。尝见德山鉴禅师。有悟入。晚居衡山之七宝台。寒暑之服。未尝用帛。人因以布衲呼之。后进或有谒者。使尽略去苛礼。苟称门弟子。则立谢绝。戒勿通。然好诱诲俊秀。善词章。凡著述。辄能传远垂久。时寺尤苦山民莫徭辈所扰。斩木烧山。不可谁何。于是泰作畬山谣以风。而上适闻之。诏守令严加禁约。而岳中诸寺。赖以获存。临逝说偈曰。不用剃头。不须澡浴。猛𦦨一堆。千足万足。舍利营小浮图以葬。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玄泰者。不知何许人也。性掺方正言不浪施。心静之情义而后动。所居兰若在衡山之东号七宝台。不衣蚕缕。时谓泰布纳欤。从见德山禅师豁如自适。誓不立门徒逍遥求志。而于词笔笔若有神。四方后进巡礼相见。皆用平怀之礼。尝以衡山之阳多被山民莫徭辈斩木烧山损害滋甚。泰作畬山谣。远迩传播达于九重。敕责衡州太守禁止。岳中兰若由是得存。不为延燎泰之力也。终年六十五。临逝说偈曰。不用剃头。不须澡浴。一堆猛炎。千足万足。偈终垂一足而逝。阇维收舍利袝坚固大师塔左营小浮图焉。又为象骨偈诸禅祖塔铭歌颂等。好事者编聚成集而行于代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昭宗时为文章供奉。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唐末诗僧。昭宗时为文章供奉。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三。《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有诗集1卷,未见传本。《全唐诗》存诗1卷,凡26首。
唐诗汇评
子兰,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唐末僧,与张乔同时,曾以文章供奉内廷。僖宗时在长安。能诗,有《僧子兰诗》一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登辉。悟达国师门人。昭宗龙纪时内殿讲德。赐紫。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嗣云居道膺,又曾参夹山善会、径山洪諲。后归浙中,住杭州(一作越州)佛日寺,世称佛日和尚。《祖堂集》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二〇、《五灯会元》卷一三有传,并录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嗣曹山本寂。后住襄州鹿门山华严院。《景德传灯录》卷二〇有传,并录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