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92,分360页显示  上一页  101  102  103  104  105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昙休(德敷 李 )
释通达
释头陀(抖擞上人 )
释惟恭(一寺二害 )
释惟靖
释文爽
释文照
释无染
释希朗
释信胄(别称 设哩陀跋摩 )
释秀公
释秀师( 李 )
释玄觉
释玄恪
释玄太(别称 萨婆慎若提婆 )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字德敷。姓李氏。素依越之开元寺。出家具戒。精采四分律。训饬学者。殊有绳检。然寺创南梁时。年涉四百。而栋宇之伟壮者。颓仆矣。顷之轮焉。奂焉。加美于旧。皆休之力也。又若护国经楼寺之外门楼。皆昔昙一律师所经始。永徽中。康僧会法师。化身所𨤲革。今皆重整。事同创始。可谓勤矣。咸通中也。后终于其寺。则今所谓大善者。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昙休。字德敷。姓李氏。器度宏廓志行修敕。纳法已来未容少缺。习通渐教颇至精微。四分律相部疏宗蔚成渊府。初机请学皆到甚深。休于讲训之馀紏绳寺任。伊寺者梁所创。年涉四百虽观阁岿然。且㯫棁倾弛。休革故有方。缔构无隙。特加壮丽轮焉奂焉。又护国经楼迨诸栋宇悉见鼎新。次以寺之门楼也。则长安四年故昙一律师之经始也。既而颓废仍重整覆。一同创制。复慊永徽中康僧会法师应身堂座卑庳。乃募人釐变旧规。咸通年中也。休之一言檀信响应。后终于住寺。今之大善伽蓝是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雍州人。年三十始出家。栖止无定所。而一以寻师访道。为急务。久之未有所遇。乃入太白山。啖草庇树端坐五年。一日以木击土块。块随粉碎无馀。因大悟。后住京师律藏寺。一裙一帔。不易寒暑。尝于讲席评叙玄奥。不肖之夫。动相矛盾。至其饮啖无异俗人。达曰。大乘之学固如尔乎。若指圣怀。斯实凡庶。左仆射房玄龄。闻而韪之。迎至其第。待以师礼。达性无拘检。而言恒纵放。玄龄处以物表。莫之乖忤。贞观来稍显神异。每诣人家。欢笑则吉。愁惨则凶。或有所索。宜从而予之。不然亦失。以故京师贵贱。咸候之以占祸福。大将军薛万钧。致之供养。忽破戒夜食。又欲入内宿卧。将军之弟。怒捶之几死。遽使作汤曰。我身沾污如此。能无一浴乎。汤方沸涌。即解衣跃入镬内。宛转摩抚自若。旋语爨者加火。薛氏愧骇。自是寝处无所禁。尝欲设大斋会。且先令寺家作疏请客。时米方腾贵。物料索然。明日赴者数千。而寺家不知所给。众以咎达。达曰。渠许送供。计非妄语。至日中赴者将散。忽见盈车美膳。充塞道路。用以施设。厌足有馀。求其所谓送供者莫之识。然后知其德通幽显云。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通达。雍州人。三十出家。栖止无定。初辞世壤遍访明师。委问道方皆无称悦。乃入太白山。不赍粮粒不择林岩。饥则食草息则依树。端坐思玄动逾晦序。意用漠漠投解无归。经跨五年栖遑靡息。因以木打块。块破形销。既睹斯缘廓然大悟。晚住京师律藏寺。游听大乘。情量虚荡。一裙一帔布纳重缝。所著麻鞋经三十载。缯帛杂饰未曾冠体。冬夏一服不蔽冰炎。常于讲席评叙玄奥。而不肖之夫言行矛楯。及至饮啖无异俗人。达曰。大乘之学岂其尔耶。若指圣怀斯寔凡庶。余不同也。左仆射房玄龄。闻而异焉。迎至第中。父事隆重。而达体。道为功性不拘检。或单裙露腹。或放达馀言。玄龄以风表处之。不以形言致隔。其见贵如此也。常以饮水啖菜。任性游纵。或揽折蒿藋生宛而食。至于桃杏瓜果必生吞皮核。人问所由。云信施难弃也。贞观已来稍显神异。往至人家。欢笑则吉愁懆必凶。或索财贿。或索功力。随命多少则须依送。若违其语后失过前。有人骑驴历寺游观。达往就乞。惜而不施。其驴寻死。斯例不一也。故京室贵贱。咸宗事之。福祸由其一言。说导唯存离著。所得财利并营寺宇。大将军薛万均。初闻异行。迎宅供养百有馀日。不违正轨。忽于一夜索食欲啖。初不与之。苦求不已。试与遂食。从尔已后稍改前迹。专显变应。其行多僻。欲往入内宿。将军兄弟大怒。打之几死。仰而告曰。卿已打我。身肉都毁血污不净。可作汤洗。待沸涌已。脱衣入镬。状如冷水。旁人怖之。犹索加火。遂合宅惊奉恣其寝处。曾负人钱百有馀贯。后既办得无人可送。乃将钱寺门伺觅行人。随负多少倩达西市。众皆止之。而达付而不禁。及往勘当不失一文。斯达量虚怀。定难准也。时逢米贵欲设大斋。乃命寺家多令疏请。及至明旦。来赴数千。而供度阒然不知何拟。大众咎之。达曰。他许送供。计非妄语。临至斋时僧徒欲散。忽见熟食美膳连车接舆充道而来。即用施设。乃大馀长。并供僧库。都不委其所从来。食讫须臾人车不见。今盛业京辇。朝野具瞻。叙事而舒。故不曲尽。
神僧传·卷第六
释通达。雍州人。三十出家栖止无定。常以饮水啖菜任性游从。或揽折蒿藿生死而食。至于桃杏瓜果必生吞皮核。人问所由。云信施难弃也。贞观己来稍显神异。往至人家。欢笑则吉。愁惨则凶。或索财贿。或索功力。随命多少即须依送。若违其语后失过前。有人骑驴历寺游观。达往就乞惜而不施。其骑寻死。京室贵贱咸宗事之。祸福由其一言。说导唯存离著。所得财利并营寺宇。大将军薛万钧。初闻异行迎宅供养。百有馀日不违正轨。忽于一夜索食欲啖。初不与之苦求不已。试与遂食。从尔已后稍改前迹。专显变应其行多僻。欲往入内宿。将军兄弟大怒打之几死。仰而告曰。卿已打我身肉都毁。血污不净可作汤洗。待沸涌已脱衣入镬。状如冷水傍人怖之。犹索加火。遂合宅惊奉恣其寝处。曾负人钱百有馀贯。后既办得无人可送。乃将钱寺门伺觅行人。随负多少偿达西市。众皆止之。而达付不禁。及往勘偿不失一文。时逢米贵欲设大斋。乃命寺家多令疏请。及至明旦来赴数千。而供度阒然不知何拟。大众咎之。达曰。他许送供计非妄语。临至斋时僧徒欲散。忽见熟食美膳连车接舆充道而来。即用施设。乃大馀长并供僧库。都不委其所从来。食讫须臾人车不见。后不知其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家本下俚。日打磨以受佣顾。然陀。性姿淳善。嗜佛学。其行已有悲𢪛慈予意。居家时。父使牧驴。夜转磨饥渴且困。陀辄解纵给水草而身代之转。父大感悟。为别营业。陀亦自尔薙落。既登具。所操履益笃。服粪扫重可数斤。卧具三十年。未尝易。居镇州之龙兴寺民无老幼贵贱。皆知所尊敬。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头陀。本下野磨家之子。然其器度温润若长者之规。厥父课令其守磨夜深悯驴牛之困惫。自己代之。放其畜啮草饮水。歇卧者父母知之为其罢业。儿亦乞出家。遂落发受具持无嗔怒。唯收拾粪扫物为衣。可重数斤。卧具三十年未尝更易。苦节之行无有伦比。真定之民重之。而不受人供施。号抖擞上人焉。 系曰。粪扫衣者。四圣种之一也。凡修鍊者必愿成此行。奈何少堪任之。其胜之者。勇猛堪能之人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居荆州之法性寺。性迭宕无行。然于金刚般若尤谨持诵。同寺有灵岿者。迹相类。人以二害呼之。一日岿偶出。去寺一里所。遇六七少年。容貌颇都。衣被亦华洁。手执乐器。如龟兹部。问岿以恭所在。岿疑其必至寺行香。且欲知恭处也。即语之不敢妄。翌日回寺始及门。闻钟声曰。恭卒于昨夜二鼓时。推此则所见少年。乃天乐以迎之者。使恭平生壹务于善。则诵经之力。岂止于生天而已哉。于是岿自尔感悟。而其所造诣。将未可与恭同日语。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惟恭。不详何许人也。少孺出俗于法性寺。好尚偪下多狎非法之友。虽乖僧行犹勤持诵金刚般若。罕离唇齿。酒徒博侣交集门庭。虚诳云。为曾无廉耻。后遇病且死。同寺有灵岿其迹相类。号为一寺二害也。岿偶出去寺一里所。逢六七人少年甚都。衣服鲜洁各执乐器如龟兹部。问灵岿曰。惟恭上人何在。岿即语其处。疑其寺行香乐佛也。及晓回入寺闻钟声云。恭卒。所见者乃天乐耳。盖承经力必生净刹。亦以其迹勉灵岿也。岿感悟折节。缁门崇重终成高迈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吴门人也。形奇貌古。甚类憨痴。年十三。入宁国寺。巡僧房唱曰。要人出家请留下。至经藏院。见大德慧政。便跪拜。愿容执侍。既剪落。趋天台受具戒。略归谢政。还访知识。每夜宿于定光禅师废道场地。侵星远赴禅林寺晨粥。虎随往来。踪迹满道。靖随以锄灭之。其意盖不欲令人知也。常病背疽。袒而卧。偶有鸩鸟。粪疮上即愈。窖藏半斗米。曰以为霜雪粮。日和野菜煮铫中取食。米则终年未尝耗。寻徙明州之伏龙山。山下瞰沧海。势岧峣拔霄汉。昔沙门鉴诸隐焉。诸有文学道义刺史至者多谒之。靖尤为刺史黄晟所敬。屡请于州府供养。晚年于奉化北山置院。示疾坐逝。春秋七十馀。窆于山下。茔铭存焉。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惟靖。吴门人也。年三十许。形奇貌古且类憨痴。入国宁寺巡僧房唱曰。要人出家请留。下至经藏院见二众阇黎大德慧政。便跪拜伸诚愿容执侍。政公允纳与剪饰。于天台受具。暂归谢政。便寻访名山。有知识处必经寒燠。自尔勤于禅法未尝发言。即居定光禅师废金地道场。侵星赴禅林寺晨粥而多虎豹随到寺门。虎踞地若伺候。靖出复随至金地迟明巨迹极多靖恐人知以锄灭虎迹。俄患背疽困睡。有鸩鸟粪于疮所。非久全愈。又虞冰雪备粳粒半斗。每日以铫合菜煮食。寘粳于地窖中。过期用米常满不耗。靖乃筑之而云。吾被此物知非理也。寻居伏龙山。山可瞰海峰势岧峣。昔僧鉴诸曾隐于是。诸即唐王相国之母弟也。能文习道。刺史多往谒之。靖续遁此山。刺史黄晟常请出州。供施繁委。末于奉川北山置院。示疾坐终。享龄七十馀。窆于山下。茔塔存焉。
神僧传·卷第九
释惟靖。吴门人也。年三十许入国宁寺巡僧房。唱曰。要人出家请留。下至经藏院。见二众阇黎大德慧政。便跪拜伸诚愿容执侍。政公允纳与剪饰。于天台受具。尝侵星赴禅林寺晨粥。而多虎豹随到寺门。虎踞地若伺候。靖出复随。迟明巨迹极多。靖恐人知以锄灭虎迹。俄患背疽困睡。有鸩鸟粪于疮所。非久全愈。又虞冰雪备粳粒半斗。每日以铫合菜煮食。置粳于地窖中。过期用米常满不耗。靖乃筑之而云。吾被此物知非理也。卒时年七十馀。
释文爽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蚤隶太原崇福寺出家。精神卓朗。未尝睡瞑。后栖丘陇间。行头陀。勤苦备至。时霖雨浃旬。蛇或避水潦相聚。蟠爽掌上。人有召斋者。见之惊惧却走。蛇亦蜿蜒引去。其人乃前致请。爽辞以过中。莫肯赴。其人因留待明日。且有狼张口向爽。欲噬咋状。爽谓之曰。汝饥耶。吾此秽囊愿施于汝。以成坚固之身。汝受吾施。同證菩提。遂偃卧于地。狼遽弭耳去。卒之日遍空中作钟磬声。幡幢之影。蔽日。异香充寒。然皆不知所自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文爽。不详姓氏何许人也。早解尘缨抉开爱网。从师问道。天然不睡。纵困惫之极亦唯趺坐。此行长坐头陀也。后独栖丘陇间。霖雨浃旬旁无童侍。有蛇入爽手中蟠屈。时有人召斋。彼怪至时不赴。主重来请。见蛇惊惧失声。蛇乃徐徐而下。固命往食。爽辞过中不食。终夕翌日有狼。呀张其口。奋跃欲噬咋之状者三。爽悯其饥火所熬。复自念曰。秽囊无吝施汝一餐。愿疾成坚固之身。汝受吾施同归善会。斯须狼乃弭耳而退。及乎卒日。空中钟磬交响。迟久方息。门徒乡人聚送殡之。尔日有幡数十口。蔽空前导。异香普熏。举众悲叹。如失恃怙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文爽。不知何许人。早解尘缨抉开爱网。从师问道。天然不睡。困惫之极亦惟趺坐。后独栖丘陇间。霖雨浃旬旁无僮侍。有一蛇入爽手中蟠屈。时有人召斋。彼怪至时不赴。主重来请见蛇惊惧失声。蛇乃徐徐而下。固命往食。爽辞过中不食。翌日有狼呀张其口。奋跃欲噬咋之状者三。爽闵其饥。复自念曰。秽囊无吝施汝一飧。愿疾成坚固之身。汝受吾施同归善会。斯须狼乃弭耳而退。及其卒日空中钟罄交响。迟久方息。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少礼昙延法师。画影于河中府之柏梯寺而剃落焉。专诵诸经。罔知诠显。每自念其禀受之浊而愤悱殊甚时方假𥧌。忽梦法师身长丈馀。目光四射谓照曰。汝所欲得者。吾安能为汝致之哉。吾斯但有聪明经一卷。汝谨诵之。毋忽也。遂出诸袖中以授之。取视则金刚般若经也。即诵七过而悟。自尔义解才辨集厥躬。诚非世间学力所至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文照。不知何许人也。本敦朴迟讷之人耳。然见佛像则悦怿。一旦诣柏梯寺礼昙延法师画影出家。专念诸经罔知诠显。常愤受性昏浊。忽若假寐。见昙延法师。身长一丈目光四射。谓照曰。尔所欲者吾安能致之。吾有聪明经一卷。求之于彼必谨而持。取感应若俯拾地芥耳。即袖中出以授之。则金刚般若也。登即执读七过。而便惊寤经犹在目。然后念通无滞如久习焉。其喉舌间曲折浮沈。寻变入节非常调也。自此聪敏日新辩给在口。时谓为观音附丽于厥躬也。且曰。我师是周隋国师。凡所纂集义疏必乘梦寐而神授。我无愧为资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无染禅师。麻谷彻禅师法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新罗末海印寺住持。 新罗末僧统希朗。任持此寺。得华岩神众三昧。时我太祖。与百济王子目光战。月光保美崇山。食足兵强。且敌如神。太祖力不能制。入于海印寺。师事朗公。师遣勇敌大军助之。月光见金甲满空。知其神兵。惧而乃降。太祖由是敬重奉事。纳田加五百结。重新其旧(海印寺古籍)。
释信胄 朝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信胄法师。不知何许人也。梵名设哩陀跋摩(唐云信胄)取北道而到西国。礼谒既周住信者寺。于寺上层造一塼阁。施上卧具永贻供养。遇疾数日馀命辍。然忽于夜中云。有菩萨授手迎。接端居合掌太息而。终年三十五。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齐安人。髫年既丁父母忧。即依蜀部之兴律师出家。诵习。又依以进具。而毗尼之学。于是畅通。遂为兴公传律上首。阅四载。入长安。蹐律师宣公之席。陶练诸部。勤以忘倦。出入函丈。凡十六年。则其所造之深。所得之富。其尚可以语言尽乎。然后锦归乡里。报所生地恩。旋游六安。大敷讲训。粤有贞固律师。解冠诸生。馀成业者。不可胜纪。卒于安州之十力寺。寿七十。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秀公者。齐安人也。髫年天然有离俗之意焉。既丁荼蓼便往蜀郡礼兴律师。讽诵经典易若温寻。又依之进具。果通达毗尼。乃为兴公传律上足弟子欤。如是四载入长安造宣律师门为依止之客。勤以忘劳。涉十六年不离函丈。穷幽诸部陶练数家。将首疏为宗本。然向黄州报所生地。次往安陆大扬讲训。声美所闻诸王牧守攸共遵承。正化缁徒咸摹细行。有贞固律师居于上席。解冠诸生最显清名。馀皆后殿。其诸成业不可胜算。春秋七十馀。卒于十力寺本房焉。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七
释秀。俗姓李氏。汴州陈留人。习禅精苦。初至荆州后移洛都天宫寺。深为武太后所敬礼。玄鉴默识中若符契。长安中入京住资圣寺。忽戒禅院弟子灭灯烛。弟子留长明灯亦令灭之。因说火灾难测不可不备。尝有寺家不备火烛。佛殿被灾。又有一寺钟楼遭火。又一寺经藏焚爇。殊可痛惜。寺众不知其意。至夜失火果焚佛殿钟楼及经藏三所。唐玄宗在藩时。尝与诸王俱诣作礼。留施一笛。玄宗出后。秀召弟子曰谨掌此。后有要时当献上也。及玄宗登极达摩等方悟其言。取笛以进。秀师年百岁卒于此寺。瘗于龙门山。道俗奔赴数千人。燕国公张说为其碑文。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正传十五人附见八人)
释玄觉。高昌国人也。西土种姓未得闻焉。学慕大乘从玄奘三藏研覈经论。亦于玉华宫参预翻译。及大般若经向就。同请翻宝积经。奘辞惙然。觉因梦。一浮图庄严高大忽然摧倒。遂惊起告奘。奘曰。非汝身事。此吾灭之徵耳。觉暗悲安仿。劝诸法侣竞求医药。觉后莫测终焉。

人物简介

海东高僧传·卷第二
释玄恪。新罗人。嶷然孤硬。具大知见。性喜讲说赴感随机。时人指为火中芙蓉也。常叹受生边地。未睹中华。闻风而悦。木道乃届。夐目东圻。遂含西笑。心惭中昼。志要历参。比犹月行。午夜任运而转。或层岩四合。鸟道云齐。或连冰千里。风行云卧。遂与玄照法师相随至西乾大觉寺。游满焰之路。赏无影之邦。负笈精研。琢玉成器。年过不惑。遇疾乃亡。玄照者亦新罗之高士也。与恪同科始终一揆。未详所卒。复有新罗僧二人。莫知其名。发自长安。泛泊至室利佛逝国遇疾俱亡。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玄恪法师者。新罗人也。与玄照法师贞观年中相随而至大觉。既伸礼敬遇疾而亡。年过不惑之期耳。 复有新罗僧二人。莫知其讳发自长安远之南海。汎舶至室利佛逝国西婆鲁师国。遇疾俱亡。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玄太法师者。新罗人也。梵名萨婆慎若提婆(唐云一切智天)永徽年内取吐蕃道。经泥波罗到中印度。礼菩提树详检经论。旋踵东土行至土谷浑。逢道希师覆相引致。还向大觉寺后归唐国。莫知所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