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61,分325页显示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宗茝
僧大愚
僧高闲(十望大德 无上大师 )
僧清教
僧清越
僧物外( 杨 )
僧应物
僧元楚
僧增忍( 大师曰广慧、法空 )
僧正言
僧智亮(袒膊和尚 )
释智广( 崔 )
僧常遇( 阴 )
释当遇( 阴 )
僧楚南( 张 )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宣宗时长安千福寺内道场表白兼应制赐紫僧。大中五年(851)作诗2首赠瓜沙僧悟真。事迹及诗皆见敦煌遗书伯三七二〇。《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简介
大愚山寺主持,唐宣宗大中间人,曾点化义玄禅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湖州乌程人。出家开元寺,后入长安,住荐福、西明等寺。宣宗大中时召对,赐紫衣,加号十望大德。后归乡里开元寺,卒。工书,尤善草书。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高闲。湖州乌程人。出家开元寺。后入长安。住荐福西明等寺。大中朝赐紫。加号十望大德。后归乡里。卒于本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湖之乌程人。髫年辞俗。受具。隶居开元寺。博学无不通。尤工字画。其于草书。或以比之张旭云。游京师。禀听经律于荐福西明等寺。宣宗诏入殿。前挥染赐紫衣。仍获与临洗忏戒坛。号十望大德。以老乞归。终于寺。弟子鉴宗。传其笔法。赐号无上大师。闲平居。每以白纻作草隶。今苕霅好事家。犹有存者。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宣宗大中间宣州敬亭山僧。大中八年(854)作诗赠方干,十四年撰《新兴寺佛殿石阶记》。事迹见《唐摭言》卷四、《文苑英华》卷八二〇。《唐摭言》录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清越。大中时敬亭。山沙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3—885 【介绍】: 唐僧。福州人。俗姓杨。依天台宗十一祖广修习三观之法,得其传。宣宗大中末,岁饥,乃伽趺入定,谓弟子曰:“汝若不死,至禾黍熟时,击磬引我出定。”越岁余,弟子如所教,方从定起。后卒于天台国清寺,后世尊为天台宗十二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宣宗大中间江南诗僧。曾居九华山。与罗邺有过往。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四。《宋史·艺文志三》收其著《九华山记》2卷、《九华山旧录》1卷,皆已逸。《全唐诗》收诗2首。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元楚。大中时江夏沙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3—871 【介绍】: 唐僧。陈留人,俗姓史。武宗会昌初出家于白草谷,结茅而居。节度使李彦佐嘉其名节,为建白草院于龙兴寺。尝刺血写经二百八十余卷。有《大悲论》、《三教毁伤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沛国陈留史氏子。蚤岁乡校读书。稍长偕计对策。不得志去。俄西游贺兰山中。爱白草谷。遂挂冠落发。结茆以居。乡里慕之。不待分卫。而酥酪之馈日给。会昌五年。诏废教。以地边远。不在禁例。节度使李彦佐。尤加敬。为于龙兴寺。别建白草院以邀之。大中七年。刺指血。缮书诸经。二百八十三卷。彦佐虑其成疾。谕之曰。师大乘学。要当久住世间。荷负正法。以利益含识。顾兹破肌沥膜。以从事笔研。而促其寿命。岂孔子所谓身体发肤。不敢毁伤者哉。于是著三教毁伤论。以见志。九年读大悲经。究寻四十二臂所表法。至无畏手而疑之。乃结坛祷请。阅旬浃。感空中双拳正印。历历可睹。因命工绘之以传。著大悲论六卷。或谤其非。忍复虔请。且使工濯笔铜碗以俟。忽宝性一华出碗中。枝叶鲜明殊甚。感通十二年七月十日。示灭于白草院。寿五十九。以其年十月十七日。塔全身于水馆之南。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增忍。俗姓史氏。沛国陈留人也。典谒之年登其乡校。百氏简策寓目入神。艺文且工。乃随计吏数举不捷。会昌初薄游塞垣访古贺兰山。中得净地者白草谷。内发菩提心。顿挂儒冠直归释氏。乃薙草结茅为舍。倍切精进。羌胡之族竞臻供献酥酪。至五载节使李彦佐嘉其名节。于龙兴寺建别院号白草焉。盖取其始修道之本地也。忍刺血写诸经。大中七年李公虑其枯悴。躬往敦论曰。师何独善一身行小乘行。胡不延惜生性任持教法。所利博哉。忍执情胶固遂著三教毁伤论以见志。帅览而益加崇重。九年因读大悲经。究寻四十二臂。至无畏手疑而结坛。浃旬祷请。自空中现其正印双拳历历可观。遂命画工绘写此臂焉。或有讥谤者。忍再精悫虔告。画工濯笔铜碗中忽感宝性华一朵。枝趺𩬞叶一皆鲜明。睹者惊叹。至咸通十二年七月十日。示灭于白草院。春秋五十九。以十月十七日。藏神于水馆之南建塔焉。初忍刺血写经。总二百八十三卷。画卢舍那。阁三十五尺。门一丈六尺。起样画大悲功德三轴。自著大悲论六卷。并藏诸箧笥焉。后节使唐恒夫。仰其遗迹奏乞旌劝。敕谥大师曰广慧。塔曰念定。弟子无辙亦致远之高足。赍血书经二卷瑞华碗一枚诣阙奏呈。宣赐紫衣。天复中终。及梁乾化初。中书令西平王韩公逊录遗迹奏闻。太祖敕致谥曰法空。别赐紫方袍。塞垣荣之。后唐同光中从事薛昭纪为碑焉。
僧正言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正言。大中时沙门。安国寺大达法师弟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宣宗大中间,住泉州开元寺。又曾结庐于德化县戴云山。常袒膊行乞,时号袒膊和尚。亦能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宣宗大中间泉州开元寺僧。曾结庐于德化县戴云山。常袒膊行乞,时号袒膊和尚。生平事迹见《泉南杂志》卷上。《全唐诗》存其诗2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崔氏。始见之雅州开元寺。羯帝神堂内。然异术奇行。不可测。遇疾者。辄以竹杖扑之一掴。一叱。烧纸缗。散饮食。甚者捩纸蘸水贴之。𤼣者起。跛者奔。病立愈。其律己尤严。女人至门。辄斥去。每斋净饭菜豉汁外。不容他物。食毕即去。无所辞谢。人有以钱䞋者。不过二十文。过则不取。且使投之一箜中。满则于佛殿声钟集。众平等分之。虽齐士夫家亦然。乾宁中。王氏始定蜀。雅守罗公携广上谒。王氏。以圣师呼之。先是咸通中。南诏蛮王及坦绰。引兵围成都。危甚而毗沙门天王。忽现沙门形。长五丈许。立城上。怒视之日光迸射。坦绰惧即遁去。蜀人寻于宝历寺建阁。立天王沙门像奉之。后为牛尚书所毁。而蜀兵大连绵不绝。及是王氏请广脩治。广许诺施者填噎。收币至二十万。又劝使输材。皆水杭陆挽。坌至。工佣效力斧斤。畚锸交作。光化元年。阁成。因循江渎池。祝食掷水中。明日鱼之二尺许者。万亿计。死浮水上。岂其所谓乘功德力。而超生善道欤。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智广。姓崔氏。不知何许人也。德瓶素完道根惟固。化行洪雅特显奇踪。凡百病者造之。则以片竹为杖指其痛端。或一扑之无不立愈。至有𤼣者则起。跛者则奔。其他小疾何足言哉。乾宁初王氏始定成都。雅郡守罗(亡名)罢任。携广来谒蜀主。王氏素知奇术。唯呼为圣师焉。先是咸通中南蛮王及坦绰来围成都府几陷。时天王现沙门形高五丈许。眼射流光。蛮兵即退。故蜀人于城北宝历寺。立五丈僧相。后为牛尚书预毁。次兵火相仍。唯惧毗沙门之颓圮耳。王氏乃语广曰。郎之异术道德动人。乘此可料理天王否。往吴尚书行鲁曾梦令修吾像。方事经营。除书忽到请法力成之。广唯其命徙就天王阁下。居一隅小榻而已。翌日病者填噎其门。日收所施二十万至三十万钱。又发言劝人出材木。浃旬皆运至堆积。令三纲掌管焉。初广在雅郡本寺羯帝神堂内居其半室。低门苫蓐不许女人到门。唯有一竹箜子。每斋受嚫二十文必投箜内满。则置之佛殿。声钟集众自他平等分之。常日俗家请斋亦体广意。止施二十文。净饭菜豉汁此外不许一物。嚫多不取。食毕而去。亦无辞告。其后益加神验。或遇病者一掴一叱皆起。或令烧纸缗掇散饮食。或遇甚痛恼者。捩纸蘸水贴之亦差。光化元年修天王阁。向毕乃循江渎池咒食饲鱼。经夜其鱼二尺已上。万亿许皆浮水面而殒。聊蹑流水救十千鱼生忉利同也。
神僧传·卷第九
释智广。姓崔氏。不知何许人也。德瓶素完道根惟固。化行洪雅特显奇踪。凡百病者造之。则以片竹为杖指其痛端。或一扑之无不立愈。为𤼣者则起。跛者则奔。其后益加神验。或遇病者一掴一叱皆起。或令烧纸缗掇散饮食。或遇甚痛恼者。捩纸蘸水贴之亦差。尝循江渎池咒食饲鱼。经夜其鱼二尺已上。亿万许皆浮水面而殒。聊蹑流水救十千鱼生忉利天也。自咸通初至九座山。忽逢巨蟒欲来吞师。师锡自飞撑拄其口。师入其口趺坐入定。神来谢罪师不顾之。逮出定蟒化为石矣。继而雷雨大作涌沙成地。山神移山。八维荫映。以乾符三年示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7—888 【介绍】: 唐僧。幽州范阳人,俗姓阴。出家于燕北安集寺。宣宗大中四年,往五台山瞻礼。初诣华严寺,后至西台,结茅于秘魔岩,后创为僧宇,历十七年不下山。时人多奉事之。李克用在河东,颇申礼敬。卒于山。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常遇。俗姓阴。苑阳人也。出家于燕北安集寺。襟怀洒落道貌清奇。晦迹林泉避脱声利。大中四年杖锡离燕孤征朔雪。祁冱千里径涉五峰。诣华严寺菩萨堂瞩文殊睟容。施右手中指。沃以香膏爇以星焰。光腾半日怡颜宛然。次遍游圣境终始两期。其所睹祥瑞不可胜纪。后至西台遇古圣迹曰秘魔岩。乃文殊降龙之处也。遇稽首之际忽见轻云金光。烂烂骇目。渐分雉堞方势如城。咸曰金色世界也。化事毕复问其处。僧曰。是地古德尝止。国赠金光照大师。名节孤峻神异不测。载录图记人具尔瞻。遇悲喜交感久而不已。始结茅兹地涤虑澄神。入三摩呬多四十九日。鸟排华雨人萃香云扬袂抠衣归依若市。乃创兴佛庙僧宇。十有七年不下山顶。日以九会杂华五部等法。玩味精课不遗寸阴。觉圣力潜通道出凡境。事或礼问他见莫寻。士向庶归克念如圣。洎懿皇运末。遇易旧规。或拊掌大咍。或击石异语。类不轻之海记。同楚客之佯狂。及祸发中原寇盗交骋夷撤宫壶銮辂蒙尘。因省师言。其若合契矣。时属河东武皇遥向真德就山致信。迨文德元年夏四月。命宪州刺史马师素传意邀请遇曰。浮世之宠辱我何累哉。坚拒远徵确乎不拔。以其年七月十八日召门弟子曰。尔可检护戒足。好住馀生。吾与汝决矣言讫俨然蝉蜕。俗岁七十二。僧夏五十一。门人太文等哀恸哽绝。龙纪初祀四月十八日。阇维获设利罗凡数十粒。文公坚贮孝思旌建灵塔。衔哀出入投诣天府。武皇赗赠加等。文武崇烈及岚宪等州牧守。例刻清俸。俾助良因建乎坟塔。即以九月二十五日封窆基𡑞也。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阴氏。范阳人。少依蓟北之安集寺出家。大中四年。杖锡登五台。然右手中指于华严寺菩萨像前。优游两期。所睹祥瑞。不可胜纪。后造西台秘魔岩。大圣昔日降龙之地。见金色光明。势若雉堞。比今城郭。无异状。因以问所居之僧。僧曰。此所谓金色世界也。古有师德居之。朝廷褒锡其号。为金光照。遇闻而悲喜交怀。乃复结茅习静。住三摩呬多者。凡四十九日。檀信坌集。遂成兰若。如是十有七年。迹不下山。日惟玩味九会杂华等法。因之以證圣发通。语言动止。不可测识。逮懿宗末年。忽失常度。欢咍怒诟。荡无绳检。既而中原扰攘。銮辂迁播其先见故如此。时李克用。方以晋王据河东。向遇之德。遥致礼敬。文德元年。夏四月。命宪州刺史马师素。导意邀请。遇曰。我岂为浮世宠辱累哉。固辞不赴。七月十八日。集弟子。垂训而卒。寿七十二。腊五十一。龙纪元年。四月十八日。门人太文等。以天竺法。阇维之。获设利罗。别建塔以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9—888 【介绍】: 唐僧。闽人,俗姓张。投开元寺出家。后诣五台山登戒,学相部律。住上都,学《净名经》。后住芙蓉山,谒黄檗山禅师,问答虽多,机宜顿了。僖宗乾符中,昌化令徐正元召住千顷山慈云院,训示僧徒之外,惟以禅定为事。昭宗闻其道化,赐以鹿胎衣。有《般若经品颂偈》、《破邪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闽之张氏子也。幼事昙蔼师于郡之开元寺。逮冠岁乃薙落。俄受具五台。而趋逍。以究律部。寻游京师。习净名经等。因叹曰。顿渐之指。悬绝如此。去依芙蓉山。无所契證。寻谒运禅师于黄檗。获记莂焉。会昌间。诏废教。即遁居林谷间。大中初。诏复教。裴公休以相国出尹宛陵。邀致黄檗于府治。以便询访。南侍檗左右惟谨。未几。辞入浙。挂锡姑苏之报恩寺。一室禅坐。阅二十馀载。足未尝踰阈。乾符四年。太守周慎嗣承其风。请说法宝林寺。俄徙支硎山。以其静僻。而悦从之也。五年杭州昌化令徐正元。紫溪镇将饶京。以千顷山慈云院尤幽夐迎。处方丈中。训徒之外。但燕嘿而已。然化被吴越。光启三年。元帅钱公镠。造山供施。且表闻其德于上。诏赐紫衣一领。鹿胎衣五事。文德六年二月。忽双虹贯堂室。二鹿入寺。法堂梁折。五月疾。召众别。床上稍垂足引臂。如起行状。遽寂。世寿七十。僧腊五十六。塔全身于院西隅。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楚南。闽人也。俗姓张氏。爰在髫龄冥然跪于父母前诉志出家。投开元寺昙蔼师而受训焉。当授经法目所经睹辄诵于口。执巾侍盥洒扫应对。颇能谨愿。迨乎冠岁乃落发焉。诣五台登戒。就赵郡学相部律。往上都学净名经。一律一经略通宗旨。则知顿机不甘为渐教缚。遂往芙蓉山。根性未发。谒黄檗山禅师。问答虽多机宜顿了。倏值武宗废教。南遂深窜林谷。大中兴教出遇升平。相裴公休出抚宛陵。请黄檗出山。南随侍由此。便诣姑苏报恩寺专行禅定。足不踰阈仅二十馀载。乾符四年苏州太守周慎嗣。向风请住宝林院。又请居支硎山。至五年昌化县令徐正元。与紫溪戍将饶京。同召住千顷慈云院。训示禅徒之外。唯俨然在定逾月。或浃旬。光启三年前两浙武肃王钱氏。请下山供施。昭宗闻其道化赐其鹿胎衣五事。别赍紫衣。文德六年二月忽双虹贯堂室。二鹿蹶然入寺。法堂梁折至五月辞众。后于禅床垂两足伸二臂于膝。奄然而卒。春秋七十。僧腊五十六。迁塔于院西隅。大顺二年壬子岁二月。宣州孙儒寇钱唐之封略。兵士发塔见南全身不散爪发俱长。悔罪而去。南公平昔著般若经品颂偈一卷破邪论一卷。以枝梧异宗外敌见贵于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