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92,分360页显示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慧琰
释慧业
释慧云( 王 )
释慧云
释迦智
释监源
释简师
释鉴源(胜集 )
释金师
释觉体
释掘多
释窥冲(别称 质呾啰提婆 )
释灵幽
释灵运(别称 般若提婆 )
释隆法
释慧琰 朝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慧琰师者。交州人也。即行公之室洒。随师到僧诃罗国。遂停被国。莫辩存亡。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慧业法师者。新罗人也。在贞观年中往游西域。住菩提寺观礼圣踪。于那烂陀久而听读。净因检唐本。忽见梁论。下记云。在佛齿木树下新罗僧慧业写记。访问寺僧。云终于此。年将六十馀矣。所写梵本并在那烂陀寺。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王氏。太原人。其先有避地于九江者。子孙因家焉。云以幼岁。依庐山大林寺沙门智锴。出家锴亦有声当世。而云尤慷慨精厉。独异恒伦。法门之务未尝不以大者远者介意。而所居寺。曾莫脩治。时达禅师方以道行。为檀信所归向。云年二十有五矣。誓往邀之。以来赀币。达弗许。云以死请。委身叩头。颧颊破肿。涕泗漫地五尺。计且欲自溺。以著见其志。达感动为起。云遽奔走险隘。前告道俗。使之迎候。路逢群虎。目不暇驻。既抵山中。有所施设。云必奉行。无小忤。尝驭舟溪谷间。严冬冻冱。砂石崩颓。云则脱衣挽缆腰胯而下。凌凘砭骨。流血凝结。行三百馀里。罔所辞惮。隋季天下大乱。士弘林氏。起兵豫章。号楚。以秀才胡氏。为尚书。今寇鄱阳九江据之。因发心模写庐山东林文殊瑞像。以云有干材。委监护。顷之像脱炉韛。而颈胁穿漏。议将复铸。会胡以谮见逮。不果。而有像色黄金馀百二十两在焉。云患𣀮劫。因以竹筒贮金。并金诵铜珠一环为信。寄胡所。胡至宫亭覆舟。失二物。后复浮而至。得于三十里外之远云。胡且死。又托金于其叔父晓禅师使遁。俄唐兵破豫章。晓用币缊裹金负之。以避难。遇盗焉。然盗亦不知其为金也。委之而去。于是云得以成就其业。当镕冶日。五戒李氏先发愿然一臂。以致祈铸。及事之辨。乃前于所卜之期。李氏不知也。像见梦曰。汝愿然臂。可诬邪。李氏寤遽如所愿。寺备经论。而律部独未全。时首律师。方阐化京师。云重趼造诣。诏住弘福寺。悉获采掇以归。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兴福篇第九
释慧云。姓王。太原人也。远祖避地止于九江。弱年乐道。投匡山大林寺沙门智锴而出家焉。锴亦标领当时。有声出世。而云慷慨时俗。精厉归从。故得独异恒伦不拘物累。致有大节大务偏所留心。时年二十有五。达禅师者。江淮内外所在兴造。事力不遂咸来祈请。云为寺庙毁坏故致邀延。达不许之。云以来告不申便陈死请。委身在地涕泗滂沱。流迸涂漫满五尺许。又以头叩地。青肿覆眼。加诸誓愿曰。若不蒙赴。云亦投江。达见其意盛。歘然回意。云即前告道俗。所在迎候。披草望山。行不由径。路值群虎。不暇驻目。延达至山。须有经始。溯流诸处检校功德。时属严冬冰拥船路。崩砂颓结屡阻舟人。云乃急系衣裳。破冰挽缆腰胯以下凌澌截肉。流血凝住不觉疲苦。自此船行二百馀里。方登所在。其恳诚难继。并例此也。隋季末龄。中表贼乱。有林士弘者。结众豫章伪称楚帝。伪尚书令鄱阳胡秀才。亲领士众临据九江。因感发心。欣写庐山东林文殊瑞像。尽所镇境访监护者。道俗佥议。以云有出众之奇。雅当此选。炉锤既办便就镕范。光仪乃具。惟颈及胁两处有孔。时众未之悟也。其年秀才伪敕。所追有像色金百二十两盛以竹筒。云以贼徒蜂起无方守护。并用付才。又以念诵铜珠一环。遗才为信。行至宫亭。军士乞福。才得便风举帆前引。于江中路遭浪船没。财物荡尽惟人达岸。才诸无所恨。但失像色金。烦冤江畔呼嗟不绝。誓愿不成深为业也。须臾金筒随浪逆流。并遗铜珠。前后相继。汎隐向岸就才。既获色金。举众同叫欢欣无量。计被没处至所出岸三十馀里。重而能浮。逆波相授。军民通怪惊异灵感。及才之遇害也刃开颈胁。恰符像焉。初才之欲击贼。以金用委叔父晓禅师。及楚都既覆群寇交侵。晓用弊布裹金。担以避难。不免为贼所夺。既失像金取求无计。寻有贼中来者。盗金投晓。俱不知是金担也。晓得本金。委云成就。光相超挺今在山阁。初铸像时。有李五戒者。私发愿曰。若镕金日誓然一臂。云为模样早成遂前期日。李氏不知已铸。乃梦像曰。汝先愿然臂。如何违信耶。李氏梦寤。因始知之。即于像前以刀解臂。蜡布缠骨而烧焉。又感徵应。略其事也。云以江介威纡。累逢草窃。经论乃积。而戒律未弘。远趣帝京躬参学府。值首律师当阳开化。大适本志悲喜交并。采掇行务有闻朝省。下敕令住弘福。而形貌长伟。骨面多髯。言晤成章。众所知识。偏能读诵。颇盛威容。故斋福大集。恒居坐首。群公卿士侧席虚心。一举五卷须臾寻了。未闻𠲿噎莫不嘉尚。然其程器。即目故略叙之。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慧云禅师。白兆圆禅师法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迦智禅师。大梅常禅师法嗣。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待汝里头来。即与汝道僧问。如何是大梅的二日。师云。酪本一时(并景德传灯录)。
释监源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未详何许人。有至行。能循持律范。以表率叔季。不徒为言说而已。然尤融贯华严。每讲则盈席皆士大夫。时号胜集。且仓廪之中。所积才数百斛。而沿夏涉秋。晨鬻午斋之馈。日给千人。未尝匮。非冥有感致能尔乎。所居之寺多异徵。慧观禅师。寺之耆德也。云。夜必见三百馀僧。持莲镫历历凌空而去。开元中。冀公崔宁。疑其妄。躬信宿山中。以候。仍预禁山之四旁三十里毋作火。初犹无所睹也。三日之夜。见百馀镫现空中。复现光之赤色者千馀尺。于是冀公蹙然作礼。叹未曾有。俄而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二菩萨黄白色。闪烁莫正视。明日之昼。一镫现庭柏上。与太阳争辉。亘玻璃山约三里。宝珠一颗。圆径一丈。熠爚可爱。西岭山门上。起大虹桥。桥上梵僧老叟童子间出二炬。于空中交相往来。如送迎状。其下两两比立四菩萨。通身放杂色光。高六七十尺。忽标榜寺额于大松林。后作篆书三学字。又一镫烂然下垂二绣带。夜出金山东林之间。月方中。有金银二镫。列照知铉法师坟侧。诚奇特事也。南康王韦皋。每岁三月。就寺设三百菩萨斋。中令白敏中。既为缮治众宇。且尽疏其灵迹以闻。大中八年。诏改额开照。故东川毗尼之学。卒推源之为宗主云。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九
云居道简禅师。久入先云居之室。为堂中第一座。属先云居将顺寂。主事请问南堪继嗣。居曰堂中简。主事意谓令拣择可当者。佥曰。第二座可然。且备礼请。第一座若谦让即坚请第二座。师既密承授记略不辞免。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摄众演法。主事等不惬素志。罔循规式。师察其情乃潜弃去。其夜安乐树神号泣。诘旦主事大众奔至麦庄。悔过哀痛请归院。众闻空中连声唱曰。和尚来也。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鉴源者。不知何许人也。素行甄明范围律道。苾刍表率何莫由斯。后讲华严经号为胜集。日供千人粥食。其仓箪中米粟才数百斛。取之不竭。沿夏涉秋未尝告匮。其冥感如此。其山寺越多徵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馀僧持莲灯凌空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公宁疑其妖妄。躬自入山宿。预禁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馀支灯现。兼红光可千尺馀。冀公蹶然作礼叹未曾有。时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有二菩萨黄白金色闪烁。然复庭前柏树上昼现一灯。其明如日横布玻瓈。山可三里所。宝珠一颗。圆一丈熠爚可爱。西岭山门悬大虹桥。桥上梵僧老叟童子间出有二炬烂然空中。如相迎送交过之状。下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可高六七十尺。复见大松林后。忽有寺额篆书三学字。又灯下垂绣带二条。东林之间夜出金山。月当于午。金银二色灯列于知铉师坟侧。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菩萨大斋。菩萨现形捧灯。僧持香灯引挹之。炉在寺门矣。白中令敏中睹瑞兴立此寺。大中八年改额曰开照。源律师道化与地俱灵哉。弟子传讲东川所宗也。
神僧传·卷第七
释鉴源。不知何许人。素行甄明。后讲华严经号为胜集。日供千人粥食。其仓簟中米粟才数百斛。取之不竭。沿夏涉秋未尝告匮。冥感如此。后多徵应。有慧观禅师。见三百馀僧持莲灯凌空而去。历历如流星焉。开元中崔冀公宁疑其妖妄。躬自入山宿。预禁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三夜有百馀支灯。现兼红光可千馀尺。冀公蹶然作礼叹未曾有。时松间出金色手长七尺许。有二菩萨黄白金色闪烁。然复庭前柏树上昼现一灯。其明如日。横布玻瓈。山可三里所宝珠一颗圆一丈。熠爚可爱。西岭山门悬大虹桥。桥上梵僧老叟童子。间出有二炬烂然空中。如相迎送交过之状。下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可高六七十尺。复见大松林后。忽有寺额篆书三学字。又灯下垂绣带二条。东林之间夜出金山。月当于午。金银二色灯列于知铉师坟侧。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菩萨大斋。菩萨现相焉。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六
僧金师。新罗人。居睢阳。谓录事参军房琬云。太守裴宽当改。琬问何时。曰明日午敕书必至。当与公相见于郡西南角。琬专候之。午前有驿使两封牒到。不是琬以为谬也。至午又一驿使送牒来云。裴公改为安陆别驾。房遽命驾迎僧。身又自去。果于郡西南角相遇裴。召问僧云。官虽改其服不改。然公甥侄各当分散。及后敕至除别驾紫绂犹存。甥侄之徒各分散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觉体禅师。章敬恽禅师法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印土人也。自至神州。乃得心法于曹溪能大师所。尝游五台。路由定襄。见一禅者。结庵独坐。问之则曰。吾以观静。多曰观者何人。静是何物。禅者茫然。因起作礼请益。多曰子从谁出。曰神秀大师。多曰。我西域虽外道最下劣者。亦不堕此见。子何不往韶阳。而徒尔劳苦。无益也。其僧依教见能祖。理前语。祖曰。子亦自观自静而已。不观相不观如。则日用之间。自然安乐。其指与多无小异。多后莫知所终。
释窥冲 朝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窥冲法师者。交州人。即明远室洒也。梵名质呾啰提婆。与明远同舶而汎南海。到师子洲。向西印度。见玄照师。共诣中土。其人禀性聪睿善诵梵经。所在至处恒编演唱之。首礼菩提树。到王舍城遘疾竹园。淹留而卒。年三十许。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不知何许人。居上都之大温国寺。尝暴卒。复苏。遂往豪州钟离寺。考求金刚经碑本。然后审知世所行者。皆欠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下一节。因奏朝廷添上之。且颁之天下。盖其初入冥。见所谓阎罗王者。问幽平生何所专业。答以诵经。使诵之尽一卷。王曰。善则善矣。然犹未甚善也。乃语以所欠之文。且曰。延汝寿十年。可趣为作如前事也。幽奉命不敢违。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灵幽。不知何许人也。僻静淳直诵习惟勤偶疾暴终。杳归冥府引之见王问修何业。答曰。贫道素持金刚般若。已有年矣。王合掌屡称善哉。俾令讽诵。幽吮唇播舌章段分明念毕。王曰。未尽善矣。何耶。勘少一节文。何贯华之线断乎。师寿命虽尽。且放还人间十年。要劝一切人受持斯典。如其真本即在濠州钟离寺石碑上。如是已经七日而苏。幽遂奏奉敕令写此经真本。添其句读。在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之后是也。 系曰。春秋夏五不敢轻加。佛教宜然无妄酿矣。通曰。灵幽获钟离寺石经。符合无苦。如道明所添糅。使人疑豫。必招诈伪。率易改张称有冥告。诫之哉。
释灵运 朝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灵运师者。襄阳人也。梵名般若提婆。志怀耿介情存出俗。追寻圣迹与僧哲同游戏南溟达西国。极闲梵语利物存怀。所在至处君王礼敬。遂于那烂陀画慈氏真容菩提树像。一同尺量妙简工人。赍以归唐广兴佛事。翻译圣教实有堪能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隆法师者。不知何所人也。以贞观年内从北道而出。取北印度欲观化中天。诵得梵本法华经。到健陀罗国遇疾而亡。北方僧来传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