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分3页显示 2 3 下一页
僧怀浦
释怀感
释怀业( 孟 怀业 )
僧怀让(别称 僧南岳 杜 世称 南岳怀让 大慧禅师 )
僧怀玉( 高 节峭然 )
释怀迪
释怀空( 梁 )
释怀空( 商 )
释怀一
释怀道
僧怀海( 王 世称 百丈禅师 大智禅师 号 百丈欤 )
僧怀素(世称 醉僧、颠师、醉素 字 藏真 钱 )
释怀玉( 许 )
僧怀晖( 怀恽、怀晖 号 柏岩 谢 大宣教禅师、大觉 )
其它辞典
僧怀素( 范 )僧怀浦
释怀感
释怀业( 孟 怀业 )
僧怀让(别称 僧南岳 杜 世称 南岳怀让 大慧禅师 )
僧怀玉( 高 节峭然 )
释怀迪
释怀空( 梁 )
释怀空( 商 )
释怀一
释怀道
僧怀海( 王 世称 百丈禅师 大智禅师 号 百丈欤 )
僧怀素(世称 醉僧、颠师、醉素 字 藏真 钱 )
释怀玉( 许 )
僧怀晖( 怀恽、怀晖 号 柏岩 谢 大宣教禅师、大觉 )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二
怀素俗姓范氏。其先南阳人。父强为左武卫长史。遂为京兆人。贞观十九年从玄奘出家。居宏济寺。上元三年诏住西太原寺。寻归西京。卒年七十四。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范氏。其先南阳人。曾祖岳。高宗时为绛州曲沃县丞。祖徽𮞅州广武县令。父强右武卫长史。皆居京兆。遂占籍焉母李氏梦云雷震骇而娠。及生神光满室。卜之当为王者师。幼而聪慧。器度老成。甫十岁。忽从二亲求出家。贞观十九年。玄奘三藏。方回自西域。获事焉。始探经论。既登具。专务律学邺郡法励律师。一方之名匠也。依之三载。悉与指摘古人瑕玼。乃叹曰。吾宁自弃乎。咸亨元年。发心别述开四分记。上元三年。诏住西太原寺。仍听道成律师讲。永淳元年所述记文毕功。凡成十卷。四分僧尼羯磨文两卷四分僧尼戒本各一卷。俄而疾。谓弟子秀章曰。余报将终矣。时空中有乐音。奄然而逝。寿七十四。腊五十三。素所宗萨婆多部量中取大小行。斥古疏十六失。其与南山不无牴牾。开元中。嵩山宾律师造饰宗记。以解释之。对砺旧疏也。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怀素。姓范氏。其先南阳人也。曾祖岳高宗朝选调为绛州曲沃县丞。祖徽延州广武县令。父强左武卫长史。乃为京兆人也。母李氏梦云雷震骇。因而娠焉。诞育之辰神光满室。见者求占。此子贵极。当为王者之师傅也。幼龄聪黠器度宽然。识者曰。学必成功才当逸格。耳闻口诵皆谓老成。年及十岁忽发出家之意。猛利之性二亲难沮贞观十九年玄奘三藏方西域回。誓求为师。云与龙而同物。星将月以共光。俱悬释氏之天。悉丽著明之象。初寻经论不费光阴。受具已来专攻律部。有邺郡法砺律师。一方名器五律宗师。迷方皆俟其指南。得路咸推其乡导。著疏十卷别是命家。见接素公知成律匠。研习三载乃见诸瑕。喟然叹曰。古人义章未能尽善。咸亨元年发起勇心。别述开四分律记。至上元三年丙子归京。奉诏住西太原寺。傍听道成律师讲不辍缉缀。永淳元年十轴毕功一家新立。弹纠古疏十有六失焉。新义半千百条也。傅翼之彪搏攫而有知皆畏。乘风之震砰輷而无远不闻。所化翕然所传多矣。复著俱舍论疏一十五卷遗教经疏二卷钞三卷新疏拾遗钞二十卷四分僧尼羯磨文两卷四分僧尼戒本各一卷。日诵金刚经三十卷。讲大律已疏计五十馀遍。其馀书经画像不可胜数。于本寺别院忽示疾。力且薾然。告秀章曰。余律行多缺一报将终。时空中有天乐浏亮。奄然而逝。俗龄七十四。法腊五十三。葬日有鸿鹤绕塔悲鸣。至暮方散。素所撰述宗萨婆多何邪。以法密部缘化地部出化地从有部生故出受体以无表色也。又斥二宗云。相部无知则大开量中得自取大小行也。南山犯重则与天神言论。是自言得上人法也。大抵素疏出谓之新章焉。开元中嵩山宾律师造饰宗记。以解释之对砺旧疏也。又谓为东西塔律宗。因传习处为名耳。大历中相国元公载奏成都宝园寺置戒坛传新疏。以俸钱写疏四十本法华经疏三十本。委宝园光翌传行之。后元公命如净公为素作传。韦南康皋作灵坛传授毗尼。新疏记有承袭者。刊名于石。其辞酋丽其翰兼美。为蜀中口实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未详姓氏乡里。好学力行。四方仰以模范。独疑诸经论。所谓念佛之效不假宿昔。而即生安养。遂谒善导而问之。导曰。子传教度人。若乃开讲。为自信而后讲。为复不自信而姑讲。以肆欺邪。答曰。诸佛诚言不信不讲。导曰。审如所见。则诸经论所谓念佛往生。又岂魔说哉。于是入道场三七日。自以罪障深重。不睹灵瑞为恨。便欲绝粒毕命。导弗许。更令精进。三年后。果见金色玉毫。證念佛三昧。述决疑论七卷。合掌面西而逝。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怀感。不知何许人也。秉持强悍精苦从师。义不入神未以为得。四方同好就雾市焉。唯不信念佛少时径生安养。疑冰未泮遂谒善导用决犹豫。导曰。子传教度人。为信后讲为渺茫无诣。感曰。诸佛诚言不信不讲。导曰。若如所见令念佛往生。岂是魔说耶。子若信之至心念佛当有證验。乃入道场三七日不睹灵瑞。感自恨罪障深。欲绝食毕命。导不许。遂令精虔三年念佛。后忽感灵瑞。见金色玉毫便證念佛三昧。悲恨宿垢业重妄搆众愆忏悔发露。乃述决疑论七卷(即群疑论是也)。临终果有化佛来迎。合掌面西而往矣。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又贞固弟子一人。俗姓孟。名怀业。梵号僧伽提婆。祖父本是北人。因官遂居岭外。家属权停广府。慕法遣奉师门。虽可年在弱冠。而实志逾强。仕见师主。怀弘法之念。即有随行之心。割爱抽悲。投命溟潡。至佛逝国。解骨崙语。颇学梵书。诵俱舍论偈。虽事凭于一猎。冀有望于千途。傥策勤于熟思。希比迹于生刍。且为侍者现供翻译。年十七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7—744 【介绍】: 唐僧。金州安康人。俗姓杜。年二十许出家。从慧能受顿悟法。玄宗先天二年,住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弘扬慧能学说,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弟子有马祖道一等。卒谥大慧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生金州安康之杜氏。弱冠诣荆南玉泉寺。事恒景律师。剃发受具。乃叹曰。出家之道。岂止此乎。时有坦禅师者。指见嵩丘老安。安因指见六祖能大师。祖问什么处来答嵩山来。问曰。什么物恁么来。答曰。说似一物即不中。问曰。还可脩證否。答曰。脩證即不无。污染即不得。祖曰。即此不污染者。诸佛之所护念。尔既如此。吾亦如此。让既受记莂。遂执侍祖者。一十五载。先天二年。始往衡岳居般若寺。开元中。传法院有沙门道一日禅坐不卧。让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个什么答曰。图作佛。让乃取砖。磨于其前石上。一问让。曰图作什么。让曰。图作镜。一曰。磨砖岂能作镜耶。让曰。坐禅岂能作佛。一曰。如何即是。让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无对。让曰。汝学坐禅。汝学坐佛。若坐禅者。禅非坐卧。若坐佛者。佛无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理也。一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让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如彼雨露。汝缘合故当见其道。一问曰。道非色相。云何能见。让曰。心眼开明能见非见。一曰。有成坏否。让曰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听吾偈曰。心地舍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让生于仪凤二年。以天宝三载。八月十日终。寿六十八。腊四十八。宝历中诏谥大慧禅师。塔号最胜轮。元和间常侍归登撰文勒碑。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怀让。俗姓杜。金州安康人也。始年十岁雅好佛书。炳然殊姿特有灵表。识者占是出家相非染俗贵。人宝来瑞国庆无疆。方之麟凤龟龙无万数也。天地无全功。气序有盈虚。纲维缺坏补塞不足。皆冥维密祐。惟应度者乃烛厥理。非庸庸所知也。弱冠诣荆南玉泉寺事恒景律师便剃发受。具叹曰。夫出家者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经之所谓出四衢道露地而坐也。时坦禅师乃劝让往嵩丘觌安公。安启发之。因入曹侯溪觐能公。能公怡然无馨无臭。洪波泛臻大壑之广乎。韶濩合奏大乐之和乎。让之深入寂定住无动道场为若此也。能公大事缘毕。让乃跻衡岳止于观音台。时有僧玄至拘刑狱。举念愿让师救护。让早知而勉之。其僧脱难云。是救苦观音。得斯号也。亦由此焉。化缘斯尽。传法弟子。曰道峻。曰道一。皆升堂睹奥也。其后一公振法鼓于洪州。其门弟子曰惟宽怀。晖道一大缘。将讫谓宽等曰。吾师之道存乎妙者也。无待而常。不住而至。能事集矣。金口所生从法而化。于我为子及汝为孙。一灯所传何有尽者。让以仪凤二年生。至天宝三载八月十日终于衡岳。春秋六十八。僧腊四十八。一公建塔于别峰。元和中宽晖至京师扬其本宗法门。大启传百千灯。京夏法宝鸿绪于斯为盛。至八载衡阳太守令狐权问让前迹。权舍衣财以充忌斋。自此每岁八月为观音忌焉。宝历中敕谥大慧禅师。塔号最胜轮。元和年中常侍归登撰碑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2 俗姓高,丹丘(今浙江宁海南)人。台州涌泉寺僧。持律法,重名节,日念弥陀佛5万,诵《弥陀经》30万卷。《宋高僧传》卷二四有传,并存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姓高氏。丹丘人。夙薙落。隶涌泉寺。业毗尼。且时行忏悔法。日称弥陀名号五万口。然诵弥陀经亦不小置。积其平生所诵。且三十万卷云。天宝元年六月九日。俄见化如来。遍满空界。有擎银台从窗入者。玉曰。我不得金台不往。于是银台自隐。玉加精进倍常时。后空中有声报曰。今头上光晕已生。可手结佛印跏趺而坐。以待佛至。顷之光明充室。玉辄麾使观者退曰。此是佛光慎勿触。十三日丑时。忽现白毫光相。玉曰。若闻异香。我报将尽。弟子慧命问其所往何刹。玉以偈答云。清净皎洁无尘垢。莲华化生为父母。我脩道来经十劫。出示人间服众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离娑婆归净土。说偈已。光明香气遍满空界。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与诸大众身紫金色。共御金刚台来迎。玉因微笑坐逝。后刺史段怀然。作诗赞之曰。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银台。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怀玉。姓高。丹丘人也。执持律法名节峭然。一食长坐蚤虱恣生。唯一布衣行忏悔之法。课其一日念弥陀佛五万口。通诵弥陀经三十万卷。至天宝元年六月九日。俄见西方圣像。数若恒沙。有一人擎白银台从窗而入。玉云。我合得金台银台却出。玉倍虔志。后空声报云。头上已有光晕矣。请跏趺结弥陀佛印。时佛光充室。玉手约人退曰。莫触此光明。至十三日丑时再有白毫光现。圣众满空。玉云。若闻异香我报将尽。弟子慧命问。师今往何刹。玉以偈云。清净皎洁无尘垢。莲华化生为父母。我修道来经十劫。出示阎浮厌众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离娑婆归净土。玉说偈已香气盈空。海众遍满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身紫金色共御金刚台来迎。玉含笑而终。肉身现在。后有赞云。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银台。一云。是台州刺史段怀然诗也。神僧传·卷第七
释怀玉。姓高氏。丹丘人也。执持律法名节峭然。一食长坐蚤虱恣生。唯一布衣。行忏悔之法。课其一日念弥陀佛五万口。通诵弥陀经三十万卷。翌日俄见西方圣像数若恒沙。有一人擎白银台从窗而入。玉云。我合得金台。银台却出。玉倍虔志。后空声报云。头上已有光晕矣。请加趺结弥陀佛印。时佛光充室。玉手约人退曰。莫触此光明。数日又有白毫光现圣众满空。玉云。若闻异香我报将尽。须臾香气盈空海众遍满。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身金色。共御金刚台来迎玉含笑而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循州人。出家隶南楼寺。寺当半海半陆之地。诚仙圣游居之府也。数有梵僧寓止。迪由尔书语通利当菩提流支之译宝积也。迪充證义。后又于广州制止道场。译梵僧所赍叶夹。佛顶万行首楞严经。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怀迪。循州人也。先入法于南楼寺。其山半在海涯半连陆岸。乃仙圣游居之灵府也。迪久探经论多所该通。七略九流粗加寻究。以海隅之地津济之前。数有梵僧寓止于此。迪学其书语自兹通利。菩提流志初译宝积。召迪至京證义。事毕南归。后于广府遇一梵僧赍多罗叶经一夹。请共翻传勒成十卷。名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是也。迪笔受经旨缉缀文理。后因南使附经入京。即开元中也。又乾元元年有罽宾三藏般若力。中天竺婆罗门三藏善部末摩。个失密三藏舍那。并慕化入朝。诏以力为太常少卿。末摩为鸿胪少卿。并员外置放还本土。或云各赍经至。属燕赵阻兵不遑宣译。故以官品荣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出蜀之阆州梁氏。幼得度于乡里耆阇山之广福寺。既禀具。游方见大寂于钟陵。获记莂焉。后挂锡彭城安丰山燕默。未尝干谒。而施者自至。不数载卒。成大伽蓝。间有僧乘空而造其居者。昼夜绕垣墙行不辍。而莲华辄随步以生。见者异之。如是阅数日。遽辞空曰。却后三五载。当复此相依附矣。遂乘空去。兴元元年。空示寂。寿八十八。长庆元年二月。始入塔。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怀空。姓梁氏。阆州人也。幼适本州耆阇山广福院削染。得戒之后游方慕学。于大寂禅法洗然明畅。后至彭城安丰山挂锡。宴默不数载间成大伽蓝。尝有一僧乘空而至。绕垣墙不息。或蹑莲华或时履地。人或瞻睹。数日之后礼辞空。且曰。我三五稔却来依附。言讫不见。空以兴元元年灭度。春秋八十八。长庆元年二月方迁入塔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河阳商氏子。家殖资产。父母兄弟无怨。空固求脱去。于是依乡里之大都山广福院。师事大明禅师出家。既登具。大明即使往见秀禅师于京师。发明己事。未几游安六之定安山。偶遇一老叟。谓曰。愿师留此。庶几我等获沾利益。空因结庵而止。一日村民逐虎。见空喜曰。此间虎暴不安。师其可以法力弭之否。空曰虎暴何如人暴。人不暴虎。则虎不暴人。此理之常也。诸君自今宜回心向善。悉弃猎具。而陈置道场。则虎暴可弭。民从其教。是夕一虎于庵前瞑目而伏。空咄曰。汝以宿昔嗔噬。而受此报。今又不已。当入地狱。语毕虎竟去。明日赴道场家斋归。虎复引七子踞庵前。空投以斋馀饼饵物。为之说戒忏悔。自是虎暴息矣。时州牧张辽。遣府吏慕容兴。诣山迎空。入城府供养。空以疾辞不起。仍即山构伽蓝。以处空。贞元三年卒。寿八十三。是年三月十六日。火葬。收舍利起塔。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怀空。俗姓商氏。河阳人也。膏粱之子幼且矜庄。乃辞所亲。就本州大都山广福院出家。大明禅师默识空之器局不常。教诵群经。纳法之后观方京都。属北秀禅师阐化。造而决疑。后往安陆定安山。倏遇一叟。劝空镇压此川我沾大利。乃结茅而止。前叟即土地神耳。寻因村民逐虎入山。见空欢喜。而白之曰。此中多虎暴村落不安。愿和尚示以息灾之法。空曰。虎亦众生也。若屠害于彼彼必来报。迭相偿报。何时断期乎。老僧为诸君计者善可禳去。乡人曰。愚下无知唯教所在。空曰。汝归舍同心陈置道场施设大会。空预法筵。至日之夕矣。有一虎于庵前瞑目伏地。空曰。咄哉恶类。一报未灭。更增宿殃。噬人伦也。天不见诛。死当堕狱。吾悯汝哉。虎被责已。忽迟回而逝。明日斋散上山。其虎在庵前领其七子。将斋馀掷之。各食讫为其忏悔。七虎相次俱亡。百姓胥悦。且曰。从师居此俗无疵疠。仍年谷熟致拜而退。时张辽大夫为州牧。遣府吏慕容兴。往请入州。空谢病不起。部领工匠为建禅宫毕。示疾而终。享年八十三。贞元三年三月十六日火葬收舍利入塔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景龙中。力造精舍于爱同寺东。既就功绪。而地无水源。众患之。忽地有二禽。翔舞其上者。一遽命穴之。深才尺馀。泉觱沸以供伏腊。涝不加溢。而旱不加耗。苟溢耗则寺之休咎系焉。或谓之灵泉。永泰二年一示灭。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出家隶福州爱同寺。蚤岁即务参询。尤勤礼诵。一日于拜次。得珠圆莹。疑非蚌胎所可产。后其寺塑文殊像。因以为额珠尤称。又尝得舍利亦异。遂置之南涧塔中。弟子僧常主塔事。能暗诵法华。道督使诵。昼夜不敢辍。至德二年。忽有白氎伽梨一顶。降塔中。如此类。皆不可晓。或谓其志诚之所感致也。非欤。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怀道。迈德高情慈忍济物。思乎达法恒尔游方。凡遇通人卑礼求益。及还乡之日礼佛勤劬。收举坐具获珠一颗后置于文殊塑像额心安之。其珠圆莹且异蚌胎。又冥然降舍利骨。寻分于南涧塔中。洎至德二年。令弟子僧常持法华经不舍昼夜。俄有白氎袈裟一领降于塔中。不知其来。此盖道修练之心感于冥理也。后滑台守李邕著碑文并书。相次智恒继居法华院。即怀一弟子也。道行与师相埒。卒后礼部侍郎刘太真作碑颂。褚长文书。次有超悟行弼。皆名望相齐化于闽俗。无不重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0—814 【介绍】: 唐僧。福州长乐人。俗姓王。师事马祖道一。后居洪州百丈山,世称百丈禅师。以禅宗与律宗习相异,创设禅院,制定《禅门规式》,后称《百丈清规》,以励禅僧戒行。卒谥大智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闽人也。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马祖阐化南康。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同号入室。一夕侍祖玩月次。祖云。正恁么时如何。藏云正好供养。海云正好脩行。祖云经入藏禅归海。祖一日上堂。大众云集。海乃捲却礼拜席。祖便下座。 海间它往。乍归诣祖。祖于禅床角。取拂子示之。海云只这个。更别有在。祖放拂子旧处云。你已后将什么为人。海却取拂子。祖云只这个更别有。海以拂子挂旧处侍立。祖振威一喝。及出世洪之新吴百丈山。参玄之宾麇至。而沩山祐黄檗运。尤杰出。海谓之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不觉吐舌。曰某甲虽不识马祖。要且今日得亲见马祖。海云汝已后莫嗣马祖去。檗云。不嗣马祖。海云作么不嗣马祖。檗云丧我儿孙。海云如是如是。 每曰。吾行大乘法。岂宜以诸部阿笈摩教。为轨范耶。或曰。瑜伽论璎珞经。是大乘律。盍亦从旃。海曰。吾于大小乘中。而博约折中之。务归于善焉尔。其制谓。于一寺之中。为法堂僧堂方丈而已。法堂所以说法也。僧堂中。设长连床。施椸架。凡同住者。不论高下。咸在挂搭道具于椸架上。坐长连床。昼夜不息。倦则斜枕床唇偃仰。谓之带刀卧。使不安于寝寐也。长老特居方丈。以示道德之尊。有力役则行普请法。以均其劳苦。天下禅宗便之。皆循守不敢废至今。元和九年甲午正月十七日示寂。寿九十五。长庆元年。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怀海。闽人也。少离朽宅长游顿门。禀自天然不由激劝。闻大寂始化南康。操心依附。虚往实归果成宗匠。后檀信请居新吴界。有山峻极可千尺许。号百丈欤。海既居之禅客无远不至。堂室隘矣。且曰。吾行大乘法。岂宜以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邪。或曰。瑜伽论璎珞经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随乎。海曰。吾于大小乘中。博约折中设规务归于善焉。乃创意不循律制。别立禅居。初自达磨传法至六祖已来。得道眼者号长老。同西域道高腊长者呼须菩提也。然多居律寺中。唯别院异耳。又令不论高下尽入僧堂。堂中设长连床。施椸架挂搭道具。卧必斜枕床唇。谓之带刀睡。为其坐禅既久。略偃亚而已。朝参夕聚饮食随宜。示节俭也。行普请法示上下均力也。长老居方丈。同维摩之一室也。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表法超言象也。其诸制度与毗尼师一倍相翻。天下禅宗如风偃草。禅门独行由海之始也。以元和九年甲午岁正月十七日归寂。享年九十五矣。穆宗长庆元年。敕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焉。 系曰。自汉传法居处不分禅律。是以通禅达法者皆居一寺中。院有别耳。至乎百丈立制出意用方便。亦头陀之流也。矫枉从端乃简易之业也。所言自我作古。古故也。故事也。如立事克成则云自此始也。不成则云无自立辟。今海公作古。天下随之者益多而损少之故也谥海公为大智不其然乎。语曰。利不百不变格。将知变斯格厥利多矣。弥沙塞律有诸。虽非佛制诸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5—785 【介绍】: 唐僧。长沙人,字藏真。俗姓钱。以善狂草出名。尝于故里广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代纸练字,因名其所居曰“绿天庵”。嗜酒,兴到运笔,飞动圆转,变化多端而法度具备。晚年趋于平淡。其弃笔堆积,埋山下曰笔冢。前人评其狂草承张旭而有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有《自叙》、《苦笋》等帖。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7—? 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今属湖南)人。幼出家为僧。喜草书。家贫无纸,乃广种芭蕉,以其叶练字,书艺大进。肃宗时,为吏部尚陟所赏。代宗大历初。曾至广州谒岭南节度使徐浩。后又入京,求见当时名公,以求进益。颜真卿、张渭、戴叔伦、钱起等,皆作诗文称赏其草书。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以后。《全唐文》卷四三三有陆羽撰《僧怀素传》,《宣和书谱》卷一九亦有传,事迹另参见《唐才子传》卷三及其传世诸帖。其草书今存10余帖,笔势圆转飞扬,狂纵放逸,与张旭齐名,世有“颠张狂素”之目。《全唐诗》存诗2首,然小传则误为法名相同之唐初律僧。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许氏。太原人也。出家住郡之崇福寺。少警利。日诵千言。学优行峻。非侪类可跂及然志勤脩治。幽并之域。屋庐像设经卷之。在教门者。无不致力。三任寺之纲纪。校雠大藏二十馀本。增饰净土院。代宗时。诏充灌顶道场主。真言秘法。皆有赖焉。后率于寺。寿六十三。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怀玉。姓许。并州人也。少而警利日览千言。早露锋芒迥拔侪类。及其长也戒节踰峻梵场龟鉴。志在修葺无间彼此。夏墟寺宇。经有阙而必补。像有凋而遍修。三任纪纲特有崇建。仍校雠大藏经二十馀本。祁寒盛暑不废晨暮。增饰净土院。兴事任力转加殊丽。代宗嘉之。委为灌顶道场主。真言秘诀有所在矣。春秋六十三。卒于本院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6 【介绍】: 或作怀恽。唐僧。泉州人,号柏岩。俗姓谢。德宗贞元初,礼马祖道一,顿明心要。后上中条山行禅法。宪宗元和三年,居雍京章敬寺,讲说禅要,朝官名士日来参问。卒谥大宣教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泉州谢氏子也。既落发进具。而心未入道。贞元初。谒大寂禅师于龙兴。即蒙印可。后隐鲁之岨崃山。齐之灵岩百家岩中条山等。示徒云。至理亡言。时人不识。强习它事。以为功能。不知自性是个微妙大解脱门。鉴觉光明。未曾休废。如大日轮。近远斯照。虽及众色。不与众色合。灵烛妙明。非假锻鍊。为不了故。妄起空花。但如捏目。徒自疲劳。若能返照。无第二人。 僧问。四大五蕴之身。阿那个是本来佛性。恽乃呼其名。僧应诺。恽良久云。汝无佛性。元和三年。上以生辰。仍用大历诏。凡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习者。并集萃京师。于是恽于章敬寺毗卢遮那院安置。入麟德殿居上座位。赐斋。后有僧。绕绳床三匝。振锡而立。恽云。是是。其僧到南泉。如前相见。泉云不是不是。其僧云。章敬道是。和尚为甚么道不是。泉云章敬即是。汝即不是。汝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 十年乙未冬。忽示疾。十一月十一日卒。寿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门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桥之北源。谥大觉。宝相则塔号也。洛阳司仓贾岛文其碑。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怀晖。姓谢氏。泉州人也。宿植根深出尘志远。迨乎进具乃尚云游。贞元初礼洪州大寂禅师。顿明心要时彭城刘济颇德晖互相推證。后潜岨崃山。次寓齐州灵岩寺。又移卜百家岩。泉石幽奇。苦于禅子请问繁杂。上中条山行禅法。为法者蹑迹而往。蒲津人皆化之。元和三年宪宗诏入于章敬寺毗卢遮那院安置。则大历中敕应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赡者。并丛萃其中。属诞辰多于此修斋度僧焉。晖既居上院为人说禅要。朝寮名士日来参问。复诏入麟德殿赐斋推居上座。元和十年乙未冬示疾。十二月十一日灭度。春秋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门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桥北原。敕谥大宣教禅师。立碑于寺门。岳阳司仓贾岛为文述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