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采菱歌(採菱歌)
见“ 採菱 ”。
《漢語大詞典》:采菱(採菱)
乐府清商曲名。又称《採菱歌》、《採菱曲》。 晋 郭璞 《江赋》:“忽忘夕而宵归,咏《採菱》以叩舷。” 南朝 宋 鲍照 《代春江行》有“奏《採菱》,歌《鹿鸣》”之句,并作《採菱歌》七首。 南朝 梁武帝 制《江南弄》,中有《採菱曲》一首,其辞曰:“歌《採菱》,心未怡,翳罗袖,望所思。”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一·〈江南〉序》、《清商曲辞七·〈江南弄〉序》。
古代歌曲名。《楚辞·招魂》:“《涉江》、《采菱》,发《扬荷》些。” 王逸 注:“ 楚 人歌曲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 元 张翥 《多丽》词:“澄碧生秋,闹红驻景,《采菱》新唱最堪听。”
古代歌曲名。《楚辞·招魂》:“《涉江》、《采菱》,发《扬荷》些。” 王逸 注:“ 楚 人歌曲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 元 张翥 《多丽》词:“澄碧生秋,闹红驻景,《采菱》新唱最堪听。”
《漢語大詞典》:采察(採察)
采纳察知;查访。《后汉书·襄楷传》:“三公上书,乞哀 瓆 等,不见採察,而严被谴让。”《三国志·蜀志·张嶷传》:“旋军广农,务行德惠,数年之中,东西并举,实为不晚,愿深採察。”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丰熟不须先知,人人争奏;灾伤正合预备,相顾不言。若非朝廷广加採察,则远方之民何所告诉!”
《漢語大詞典》:搜采(搜採,蒐採)
搜采亦作“ 搜採 ”。搜求采集。《宋书·志序》:“其有漏闕,及 何氏 后事,备加搜采,随就补缀焉。”《宋书·后废帝纪》:“兴言多士,常想得人。可普下牧守,广加搜採。”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许慎 特加搜采,九千之文始备。” 明 宋濂 《进〈元史〉表》:“故上自 太祖 ,下迄 寧宗 ,靡不网罗,严加搜采。” 清 曾国藩 《送江小帆视学湖北序》:“余乃别思一搜采之术,无啟弊之竇,而有补教之旌者。” 孙犁 《澹定集·烬馀书札》:“非如名人之搜采古物,冒充书法家也。”
蒐採:蒐采亦作“ 蒐採 ”。搜集。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燕语》:“ 乾隆 年,四库舘臣蒐采考异,各附入《燕语》本条之下。” 姚椿 《南宋文范序》:“乃 元 明 以来,鲜克蒐採,间有述作,鬱而不彰,岂非人不足以任其事,道不足以综其言与?” 蔡寅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顾乃美不自炫,而独蒐採三十年来人物之一鳞一爪,辑録成书,命曰《诗徵》。”
蒐採:蒐采亦作“ 蒐採 ”。搜集。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燕语》:“ 乾隆 年,四库舘臣蒐采考异,各附入《燕语》本条之下。” 姚椿 《南宋文范序》:“乃 元 明 以来,鲜克蒐採,间有述作,鬱而不彰,岂非人不足以任其事,道不足以综其言与?” 蔡寅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顾乃美不自炫,而独蒐採三十年来人物之一鳞一爪,辑録成书,命曰《诗徵》。”
《高级汉语词典》:见采
可以立即拿出来的赌注
《韵府拾遗 真韵》:采莼(采莼)
南史沈顗传:顗素不事家产,逢齐末兵荒,与家人并日而食。或有馈其粱肉者,闭门不受,惟采莼荇根供食,以樵采自资,怡怡然恒不改其乐。
《漢語大詞典》:听采(聽采)
听而采纳之。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听采民讼,昏晓必通,召引轩欞,躬亲辩决。” 宋 司马光 《学士院试李清臣等策问》:“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惮改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纷紜之议,不足听采。”
分類:采纳
《韵府拾遗 支韵》:采蘼(采蘼)
黄滔赋:既切采蘼于丽藻,遂牵连理于桃夭。